【摘 要】
:
针对社区微网储能系统的容量配置,构建独立型微网储能系统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提出计及电动汽车有序放电时动力电池损耗的优化配置方法.该模型以最小化微网综合成本和清洁能源浪费率为目标,以功率平衡、动力电池不同时充放电等为约束,采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求解并得到电动汽车在多种工作机制下的最优储能容量配置.结果表明,为使系统在环境友好性、供电可靠性及经济性等方面更具优势,应选择在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的机制下进行储能容量的配置.
【机 构】
: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无锡 214000;无锡隆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锡 214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社区微网储能系统的容量配置,构建独立型微网储能系统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提出计及电动汽车有序放电时动力电池损耗的优化配置方法.该模型以最小化微网综合成本和清洁能源浪费率为目标,以功率平衡、动力电池不同时充放电等为约束,采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求解并得到电动汽车在多种工作机制下的最优储能容量配置.结果表明,为使系统在环境友好性、供电可靠性及经济性等方面更具优势,应选择在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的机制下进行储能容量的配置.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发挥不同材料空间布局的可设计性潜力,实现轻量化设计,提出融合ICM方法和SQP算法的叶片多相材料拓扑优化方法.建立以结构单元密度为设计变量、质量最小为目标函数、位移为约束的叶片多相材料拓扑优化数学模型.应用Matlab编写算法程序,并与Abaqus软件交互进行求解,得到叶片复合纤维和软夹芯材料的优化空间布局.以1.5 MW叶片为例,优化后叶片质量减轻、性能提高,基于等代设计法局部调整再设计后叶片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为适应分布式微电网对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可调的需求,提出一种具有输出功率主动控制功能的伞形风力机.以5 kW伞形风力机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在超额定风速条件下的不同收缩角工况,进行气动特性及流场特性方面的数值模拟,得出:在来流风速超过额定风速的情况下,伞形风力机通过增大收缩角可有效控制输出功率增大;来流风速为18 m/s,收缩角为60°时,输出功率为额定功率的39.2%;收缩角增大使叶片前后表面压差减小,发生流动分离位置逐渐向叶片前缘移动;受中心涡影响叶根部速度亏损情况大于叶尖部位,增大收缩角不利于尾流速度恢复
以风力机翼型DU93-W-210为研究对象,采取风洞实验的手段探究后掠角对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后掠叶段的气动特性具有明显的展向差异;随着攻角增大,后掠叶段先后经历了均匀附着流、混合分离流和完全分离流.后掠会降低CL曲线斜率,并增大上游截面的CLmax;后掠对轻失速具有延迟效应,但也使深失速提前发生.通过对来流速度进行分解,提出一种适用于均匀附着流区中游截面的修正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可为后掠叶片的气动设计提供参考.
以具有代表性的两类人造板废弃物——胶合板(PW)和纤维板(FB)为原料开展烘焙实验,结合元素、热值、傅里叶红外(FTIR)、二维相关红外(2D-PCI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表征手段,探究烘焙预处理对人造板废弃物化学结构及其燃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和250℃下,PW和FB烘焙固体产物化学结构变化并不明显,但在300℃下,发生明显变化.随着烘焙温度的升高,人造板废弃物中低能态的“—C—H/—C—O/—C==O”键向高能态的“芳香族—C—C/—C==C”键转变,燃料热值显著提高,并在
为探究嵌合纤维小体的空间结构对其酶解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胞外自组装,将纤维素酶分别锚定在不同支架蛋白上,从而构建出具有不同空间结构的人工纤维小体.对比分析嵌合纤维小体和游离酶的热稳定性差异,并以汽爆玉米秸秆为底物进行酶解动力学分析,获得米氏常数(Km)、最大反应速率(Vmax)和底物反馈抑制常数(K).结果显示,纤维素酶与支架蛋白的结合能使其热敏感度降低且热稳定性提高.此外,二级支架蛋白嵌合纤维小体水解汽爆玉米秸秆的Km=0.02 mg/mL、Vmax=19 mg/(mL·min)、K=0.04 mg/
为了解炭化温度对柠条生物炭性能的影响,将柠条分别在300、400、500和600℃条件下热解制备生物炭(炭化1 h),测定柠条生物炭的炭得率、工业组成、比表面积等基本特征,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方法分析生物炭的组成,基于低温氮气吸附对柠条生物炭进行孔结构分析,并利用FHH模型进行孔隙分形维数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柠条生物炭的炭得率、挥发分、C含量均逐渐增大,极性减弱,芳香性增强,而工业组成中的固定碳、灰分则不断增大;当炭化温度从300℃升至600℃时,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分别由1
构建生物质直燃有机朗肯循环热电联供系统,定义供暖系数表征输入供暖系统和有机朗肯循环的能量分配关系,通过热力学分析和经济评价优化系统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升高蒸发温度,供暖系数减小;供热水/回水温度较高时,系统有较大供暖系数、(火用)效率和热效率,而发电效率、一次能源节约比和系统总投资较小;以动态回收年限或投资利润率为目标优化的蒸发温度小于以系统运行年限利润总额现值为目标确定的最优值.所研究的生物质有机朗肯循环热电联供系统的一次能源节约比为5.91%~12.78%,投资利润率为3.25~3.88,系统能源利用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限氧慢速热解法制备生物炭,将生物炭用于柴油吸附脱硫.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生物炭进行表征分析,探究炭化温度(200~700℃)和炭化时间(2~8 h)对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及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炭化时间为8 h,炭化温度为500℃,生物炭骨架结构基本完整、孔隙结构发育好、吸附性能较好,脱硫率为26.9%.
以波浪能振荡扑翼线型结构为对象,对波浪能采集过程的流固耦合机理及其能量转换效率的问题进行研究.利用随机波浪理论,对波浪的波高和周期进行数学描述并利用Matlab进行数值模拟;基于线性波浪理论,将流固耦合作用力等效为静水回复力矩、激励力矩、绕射力矩的叠加,并建立其数学计算公式;利用AQWA软件对波浪与振荡扑翼流固耦合过程进行仿真分析,求解流固耦合作用力、分析振荡扑翼的动态特性、计算其转换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圆锥底型流线结构振荡扑翼比平底型或圆底型流线结构振荡扑翼的转换效率高5%.该研究结果可为振荡扑翼波浪能
针对秸秆捆烧技术的燃烧理论不清、烟气污染物排放规律不明确、NOx排放较高等问题,基于分级燃烧原理自主设计四级独立配风的秸秆捆烧试验系统,该系统能进行不同配风量、配风比例等试验,实时监测燃烧过程中秸秆捆内部温度分布、燃料失重速率、烟气排放浓度等相关参数.系统试制完成后,利用玉米秸秆捆进行燃烧试验,结果表明该秸秆捆烧系统达到设计要求,在各级配风流量分别为70、30、10、0 m3/h的条件下燃烧效果较好,燃烧过程中NOx、SO2的平均排放浓度均达到《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14)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