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B股公司1992—2006年境内外报告净利润差异的考察,发现境内外净利润额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我国会计实务未实现国际协调,进而对造成差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造成境内外净利润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仅仅依靠会计准则的协调并不能导致会计实务的协调,会计实务的不协调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会计准则的差异,说明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更应该考虑我国的现实背景和制度环境,如经济环境、法律体系、审计师的独立性等。
【关键词】B股公司;境内外净利润;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差异因素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1998年和2001年我国会计制度和准则分别进行了两次重大的改革。1998年新发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10项具体会计准则,很多方面都参照了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增加了上市公司必须计提四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要求,并且还引入了公允价值。2001年实施了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财政部颁布新制定、新修订了8项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准备方面由以前的四项扩大到八项,同时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暂时取消了公允价值。纵观我国会计准则变迁的历程,这两方面是改革的主要内容,因此笔者认为这两个时期更值得分析和关注。除了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财政部门,我国的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也为规范我国的证券市场及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发布了相应的规章和制度。如从1993年 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试行)》到2001年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5号——分别按国内外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差异及其披露》,明确规定“同一管理层对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同一事项不能作出不同的会计估计。因而就同一事项,两份财务报告不应存在会计估计差异。”那么反映在实务中,这些因素是否不再造成净利润的差异?本文研究的问题是:影响净利润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准则变化的内容吗?政府相关部门的制度规定起到了应有的效果吗?
二、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一)样本选取条件
在研究境内外净利润差异协调情况时,以1992—2006年同时公开披露境内外报表的所有B股公司为样本。截至2006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共有B股公司110家,2004—2006年的样本中剔除了3家暂停上市或未披露境内外净利润差异的B股公司,分别是中浩B、金田B、石化B。
在研究影响净利润差异的因素时,笔者选取了1998—2000年和2001—2006年的B股公司,同时剔除了未披露具体调整项目和不存在差异的B股公司,得到的有效样本为:1998年93个,1999年91个,2000年97个,2001年103个,2002年104个,2003年和2004年分别为98个,2005年和2006年各为100个。
(二)数据来源
所有数据均手工收集于可公开获得的网站、报刊等B股公司的年度报告。包括:1.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2.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3.金融界网站;4.《中国证券业年鉴》;5.《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对于不一致的数据,笔者将其与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进行了认真的核对和查证,均以上市公司披露的原始年度报告的数据为准。
三、研究方法
(一)B股公司境内外净利润差异分析及检验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境内外净利润差异方法的基础上,测定每一年的差异状况,判断每年的协调状况,先计算公司每年境内外净利润差异额、差异率和当年净利润差异额与上一年净利润差异额相减的变化数,然后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参数t检验,非参数Wilcoxon检验,最后得出研究结论。相关变量构造如下:
GAPi,t=Ei,tIAS- Ei,tCAS (1)
△GAPi,t= GAPi,t- GAPi,t-1(2)
Vi,t = (Ei,tIAS- Ei,tCAS)/ |Ei,tCAS |(3)
Wi,t =∑(| Ei,tCAS |/∑|Ei,tCAS |×Vi,t) (4)
其中:
GAPi,t表示i公司在t年的境内外净利润差异额;
GAPi,t-1表示i公司在t-1年的境内外净利润差异额;
Ei,tCAS表示i公司依据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在t年的净利润额;
Ei,tIAS表示i公司依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在t年的净利润额;
△GAPi,t表示i公司在t年的境内外净利润差异额与上年净利润差异额比较的变化数;
Vi,t表示i公司在t年的境内外净利润差异率;
Wi,t 表示全部样本公司加权净利润差异率。
(二)B股公司净利润差异影响因素的分析
经过上述的分析和检验,可以得出B股公司境内外净利润存在差异,而造成这些差异的因素又有很多。通过分类整理,按照重要性原则,笔者共界定了23项影响因素(用xi表示),见表1。
笔者先对其在影响面和影响力方面分别作出分析,然后根据重要性原则,以影响力指标为依据,选取前10项因素作重点分析。
影响面Ws=ni / N×100%
ni 表示第i个差异因素影响样本的个数,N为样本总数。
影响力Wa=|Xi|/ ∑|Xi|×100%
Xi表示第i个因素差异额的平均值,|Xi|表示第i个因素差异额平均值的绝对值。
四、检验结果与实证分析
(一)净利润差异额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2可以看到,在考察期间内各年差异的均值均不等于零,中位数除了2001年恰好为0外,其余各年均不为0,说明境内外报告净利润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是否显著,则需进一步的检验。
(二)检验结果与分析
首先对每年的境内外净利润差异额进行参数t检验和非参数wilcoxon检验,结果见表3。可以看到,Z统计量的相伴概率在考察期间内除了在1992年、1993年和2002年大于0.10外,其他各年都通过了0.01或0.05显著水平的检验,说明除了在这3年境内外净利润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与t检验的结果基本一致。1992年和1993年披露境内外净利润差异的B股公司数很少,均未超过10家,会计资料可比性很低,因此据此得出的可靠性较低。2002年境内外净利润差异额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徐经长等(2003),刘峰、王斌(2005)的研究结论一致。可能的解释是2001年的会计改革在2002年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以及2001年11月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5号——分别按国内外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差异及其披露》对于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选择的规定起到了一定的强制作用。但总体而言,根据上述检验来判断我国会计国际协调情况,说明我国会计未实现与国际会计的实质协调。
(三)影响境内外净利润差异的因素分析
通过以上描述性统计和检验,可以发现在笔者的考察期内,B股公司境内外净利润除了2002年之外,其余年份均存在显著差异,那么造成这些差异的具体因素究竟有哪些呢?需要对其作进一步分析,找出其中的主要因素,以便更充分了解在哪些方面有待加强。
第三,在会计估计方面的项目如x5(固定资产折旧)也是造成会计盈余差异的因素之一,且其变化特征值得关注。在1998—2000年,固定资产折旧项目的影响力虽不在前10项之列,但却是逐年增大的,且影响面每年都超过30%。至2003——2005年,其影响力已进入前10位,依次为1.49%,5.53%和4.56%,而且每年的影响面都在25%以上。结合前面的制度背景分析,证监会在2001年颁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5号—分别按国内外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差异及其披露》(证监会计字[2001]60号),明确规定分别按照国内、国外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对两份财务报告之间差异的处理及信息披露应当遵循“同一管理层对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同一事项不能作出不同的会计估计。因而就同一事项,两份财务报告不应存在会计估计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 2001年x5(固定资产折旧)影响力较低的情况,说明此项制度规定的发布在当年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笔者发现净利润报告仍然存在会计估计差异,这些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制度的执行尚需执行机制、法律环境等的配合,净利润差异还会受到会计师职业判断、管理层意图等因素的影响。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净利润差异的重要因素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有的是属于准则变化的内容,如合并报表差异、债务重组收益、无法支付的应付款、关联交易等因素;有的则是准则一致了但会计实务中并未同时协调,如资产减值因素、固定资产折旧等。这说明会计协调的重点不一样,同时也表明了仅仅会计准则的协调不能导致会计实务的协调,会计协调还受会计师职业判断、法律环境、执行机制等因素的影响。
五、结论与研究局限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从我国B股上市公司需同时披露境内外净利润报告及差异因素这一现实情况出发,结合我国会计准则改革过程及相关制度背景,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我国B股上市公司1992—2004年这一长期过程中会计实务的协调情况,分析了造成境内外净利润差异的主要因素。结合前面各部分的内容,笔者将本文研究结论归纳如下:
1.B股公司境内外净利润存在显著性差异
通过B股公司1992—2004年境内外报告净利润差异的考察,笔者发现,除了1992年、1993年和2002年境内外净利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各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1992年和1993年披露境内外净利润的B股公司数很少,均未超过10家,会计资料可比性很低,据此得出的可靠性较低。因此就每年的情况而言,可以总体认为我国会计实务未实现会计协调。
2.影响我国会计协调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国会计协调的主要因素有会计准则本身的差异,也有职业判断的差异、法律环境的差异和执行机制的差异等等。
(二)本文的局限性
1.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
(1)在检验境内外净利润差异是否显著时,本文仅采用了常用的检验净利润差异法,这对研究的结论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2)B股上市公司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是由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而按照IAS编制的财务报告则由国际相关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因此,即使存在报告收益的差异,也不能完全认为是由会计准则和公司的会计实务引起的。实际上,审计准则、审计职业判断和法律责任的差别、制度背景的差别等也可能导致报告收益的差异。
2.针对中国制度背景及其对会计实务协调影响情况的理论分析还不够
我国由于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市场还很不发达 ,相应的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善,这些都会影响我国会计实务的协调。只有全面、系统地分析各项因素,才能正确判断影响会计国际协调的真正原因。●
【主要参考文献】
[1] 郭永清,高伟. 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标准的差异分析及国际趋同的思考[J]. 会计研究,2004(5):25-28.
[2] 蒋义宏. 净利润境内外差异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 2002(7):121-133.
[3] 李东平. B股公司国内外报告净利润之差异研究[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 2000(3):126-146.
[4] 凌春华,陈雪萍. 中外会计准则差异的实证研究[J]. 商业研究, 2004(2):44-47.
[5] 徐经长,姚淑瑜,毛新述. 中国会计标准的国际协调[J].会计研究,2003(12):8-13.
[6] Chen, C.J.P., F.A. Gul, and X. Su.(1999). A Comparison of Reported Earnings Under Chinese GAAP vs. IAS: Evidence from the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Accounting Horizons. Vol.13, No.2 June:91-111.
[7] Chen, S., Sun, Z., and Wang, Y.(2002). Evidence from China on whether harmonized accounting standards harmonize accounting practices. Accounting Horizons. Vol.16, No.3 September.
[8] Z. Jun Lin and Feng Chen. Applicability of theConservatism Accounting Convention in China: Empirical Evidence.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Vol.34,No.4,pp.517-537.
【关键词】B股公司;境内外净利润;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差异因素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1998年和2001年我国会计制度和准则分别进行了两次重大的改革。1998年新发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10项具体会计准则,很多方面都参照了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增加了上市公司必须计提四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要求,并且还引入了公允价值。2001年实施了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财政部颁布新制定、新修订了8项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准备方面由以前的四项扩大到八项,同时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暂时取消了公允价值。纵观我国会计准则变迁的历程,这两方面是改革的主要内容,因此笔者认为这两个时期更值得分析和关注。除了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财政部门,我国的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也为规范我国的证券市场及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发布了相应的规章和制度。如从1993年 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试行)》到2001年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5号——分别按国内外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差异及其披露》,明确规定“同一管理层对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同一事项不能作出不同的会计估计。因而就同一事项,两份财务报告不应存在会计估计差异。”那么反映在实务中,这些因素是否不再造成净利润的差异?本文研究的问题是:影响净利润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准则变化的内容吗?政府相关部门的制度规定起到了应有的效果吗?
二、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一)样本选取条件
在研究境内外净利润差异协调情况时,以1992—2006年同时公开披露境内外报表的所有B股公司为样本。截至2006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共有B股公司110家,2004—2006年的样本中剔除了3家暂停上市或未披露境内外净利润差异的B股公司,分别是中浩B、金田B、石化B。
在研究影响净利润差异的因素时,笔者选取了1998—2000年和2001—2006年的B股公司,同时剔除了未披露具体调整项目和不存在差异的B股公司,得到的有效样本为:1998年93个,1999年91个,2000年97个,2001年103个,2002年104个,2003年和2004年分别为98个,2005年和2006年各为100个。
(二)数据来源
所有数据均手工收集于可公开获得的网站、报刊等B股公司的年度报告。包括:1.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2.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3.金融界网站;4.《中国证券业年鉴》;5.《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对于不一致的数据,笔者将其与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进行了认真的核对和查证,均以上市公司披露的原始年度报告的数据为准。
三、研究方法
(一)B股公司境内外净利润差异分析及检验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境内外净利润差异方法的基础上,测定每一年的差异状况,判断每年的协调状况,先计算公司每年境内外净利润差异额、差异率和当年净利润差异额与上一年净利润差异额相减的变化数,然后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参数t检验,非参数Wilcoxon检验,最后得出研究结论。相关变量构造如下:
GAPi,t=Ei,tIAS- Ei,tCAS (1)
△GAPi,t= GAPi,t- GAPi,t-1(2)
Vi,t = (Ei,tIAS- Ei,tCAS)/ |Ei,tCAS |(3)
Wi,t =∑(| Ei,tCAS |/∑|Ei,tCAS |×Vi,t) (4)
其中:
GAPi,t表示i公司在t年的境内外净利润差异额;
GAPi,t-1表示i公司在t-1年的境内外净利润差异额;
Ei,tCAS表示i公司依据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在t年的净利润额;
Ei,tIAS表示i公司依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在t年的净利润额;
△GAPi,t表示i公司在t年的境内外净利润差异额与上年净利润差异额比较的变化数;
Vi,t表示i公司在t年的境内外净利润差异率;
Wi,t 表示全部样本公司加权净利润差异率。
(二)B股公司净利润差异影响因素的分析
经过上述的分析和检验,可以得出B股公司境内外净利润存在差异,而造成这些差异的因素又有很多。通过分类整理,按照重要性原则,笔者共界定了23项影响因素(用xi表示),见表1。
笔者先对其在影响面和影响力方面分别作出分析,然后根据重要性原则,以影响力指标为依据,选取前10项因素作重点分析。
影响面Ws=ni / N×100%
ni 表示第i个差异因素影响样本的个数,N为样本总数。
影响力Wa=|Xi|/ ∑|Xi|×100%
Xi表示第i个因素差异额的平均值,|Xi|表示第i个因素差异额平均值的绝对值。
四、检验结果与实证分析
(一)净利润差异额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2可以看到,在考察期间内各年差异的均值均不等于零,中位数除了2001年恰好为0外,其余各年均不为0,说明境内外报告净利润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是否显著,则需进一步的检验。
(二)检验结果与分析
首先对每年的境内外净利润差异额进行参数t检验和非参数wilcoxon检验,结果见表3。可以看到,Z统计量的相伴概率在考察期间内除了在1992年、1993年和2002年大于0.10外,其他各年都通过了0.01或0.05显著水平的检验,说明除了在这3年境内外净利润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与t检验的结果基本一致。1992年和1993年披露境内外净利润差异的B股公司数很少,均未超过10家,会计资料可比性很低,因此据此得出的可靠性较低。2002年境内外净利润差异额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徐经长等(2003),刘峰、王斌(2005)的研究结论一致。可能的解释是2001年的会计改革在2002年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以及2001年11月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5号——分别按国内外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差异及其披露》对于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选择的规定起到了一定的强制作用。但总体而言,根据上述检验来判断我国会计国际协调情况,说明我国会计未实现与国际会计的实质协调。
(三)影响境内外净利润差异的因素分析
通过以上描述性统计和检验,可以发现在笔者的考察期内,B股公司境内外净利润除了2002年之外,其余年份均存在显著差异,那么造成这些差异的具体因素究竟有哪些呢?需要对其作进一步分析,找出其中的主要因素,以便更充分了解在哪些方面有待加强。
第三,在会计估计方面的项目如x5(固定资产折旧)也是造成会计盈余差异的因素之一,且其变化特征值得关注。在1998—2000年,固定资产折旧项目的影响力虽不在前10项之列,但却是逐年增大的,且影响面每年都超过30%。至2003——2005年,其影响力已进入前10位,依次为1.49%,5.53%和4.56%,而且每年的影响面都在25%以上。结合前面的制度背景分析,证监会在2001年颁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5号—分别按国内外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差异及其披露》(证监会计字[2001]60号),明确规定分别按照国内、国外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对两份财务报告之间差异的处理及信息披露应当遵循“同一管理层对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同一事项不能作出不同的会计估计。因而就同一事项,两份财务报告不应存在会计估计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 2001年x5(固定资产折旧)影响力较低的情况,说明此项制度规定的发布在当年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笔者发现净利润报告仍然存在会计估计差异,这些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制度的执行尚需执行机制、法律环境等的配合,净利润差异还会受到会计师职业判断、管理层意图等因素的影响。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净利润差异的重要因素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有的是属于准则变化的内容,如合并报表差异、债务重组收益、无法支付的应付款、关联交易等因素;有的则是准则一致了但会计实务中并未同时协调,如资产减值因素、固定资产折旧等。这说明会计协调的重点不一样,同时也表明了仅仅会计准则的协调不能导致会计实务的协调,会计协调还受会计师职业判断、法律环境、执行机制等因素的影响。
五、结论与研究局限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从我国B股上市公司需同时披露境内外净利润报告及差异因素这一现实情况出发,结合我国会计准则改革过程及相关制度背景,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我国B股上市公司1992—2004年这一长期过程中会计实务的协调情况,分析了造成境内外净利润差异的主要因素。结合前面各部分的内容,笔者将本文研究结论归纳如下:
1.B股公司境内外净利润存在显著性差异
通过B股公司1992—2004年境内外报告净利润差异的考察,笔者发现,除了1992年、1993年和2002年境内外净利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各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1992年和1993年披露境内外净利润的B股公司数很少,均未超过10家,会计资料可比性很低,据此得出的可靠性较低。因此就每年的情况而言,可以总体认为我国会计实务未实现会计协调。
2.影响我国会计协调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国会计协调的主要因素有会计准则本身的差异,也有职业判断的差异、法律环境的差异和执行机制的差异等等。
(二)本文的局限性
1.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
(1)在检验境内外净利润差异是否显著时,本文仅采用了常用的检验净利润差异法,这对研究的结论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2)B股上市公司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是由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而按照IAS编制的财务报告则由国际相关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因此,即使存在报告收益的差异,也不能完全认为是由会计准则和公司的会计实务引起的。实际上,审计准则、审计职业判断和法律责任的差别、制度背景的差别等也可能导致报告收益的差异。
2.针对中国制度背景及其对会计实务协调影响情况的理论分析还不够
我国由于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市场还很不发达 ,相应的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善,这些都会影响我国会计实务的协调。只有全面、系统地分析各项因素,才能正确判断影响会计国际协调的真正原因。●
【主要参考文献】
[1] 郭永清,高伟. 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标准的差异分析及国际趋同的思考[J]. 会计研究,2004(5):25-28.
[2] 蒋义宏. 净利润境内外差异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 2002(7):121-133.
[3] 李东平. B股公司国内外报告净利润之差异研究[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 2000(3):126-146.
[4] 凌春华,陈雪萍. 中外会计准则差异的实证研究[J]. 商业研究, 2004(2):44-47.
[5] 徐经长,姚淑瑜,毛新述. 中国会计标准的国际协调[J].会计研究,2003(12):8-13.
[6] Chen, C.J.P., F.A. Gul, and X. Su.(1999). A Comparison of Reported Earnings Under Chinese GAAP vs. IAS: Evidence from the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Accounting Horizons. Vol.13, No.2 June:91-111.
[7] Chen, S., Sun, Z., and Wang, Y.(2002). Evidence from China on whether harmonized accounting standards harmonize accounting practices. Accounting Horizons. Vol.16, No.3 September.
[8] Z. Jun Lin and Feng Chen. Applicability of theConservatism Accounting Convention in China: Empirical Evidence.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Vol.34,No.4,pp.517-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