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子技术课程作为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其陈旧的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不适应现代中等职业培养目标的需要。在创新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对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创新探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该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电子技术;创新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436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对电子技术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电子技术课程教育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上,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对学生的要求上,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忽视个体的差异性。教材内容滞后,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缺乏联系,难以适应社会各行各业的需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陈旧,难以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评价体系缺乏对学生学习的正确引导,难以激励学生主动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等不足之处,影响了学生创新才能的培养。只有实施创新的教育,进行创新的学习,从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体系等若干要素着手,加大电子技术课程教育创新力度,以教育创新促进创新教育,才能使学生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敏捷地接受新知识,创造世界,创新生活。
一、建立创新教育的教学思想
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使学生一方面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同时发展创新能力。教师应建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思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潛力和聪明才智,解放学习和创新激情。创新思维的培养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创新技能的培养是提高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是在创新智能的控制和约束下形成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贯彻“三段论”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知道“知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即了解知识的来源及其应用。通过范例向学生呈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用这些相互联系的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去创新,去实践。
二、实施创新的课堂教学
1、注重启发式课堂教学
加强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既要向学生多提问,也要让学生多提问。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利于开动学生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性,并能灵活应用所学专业知识提高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三极管放大特性”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进行音乐门铃的制作。在制作时先不接三极管,门铃只能发出很小的响声。此时,引导学生带着如何提高音量这一问题去学习三极管的放大特性,完成理论讲解之后,让学生在电路中接上三极管放大电路。由于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使音量增大了许多,学生就产生了对三极管放大特性的感性认识。这种方法会提高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整个教学过程水到渠成。
2、设计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的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的形成一定程度上依存于对原知识的掌握。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更为重要。因此,设计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的实验教学是电子技术课程教育创新的重要环节。
(1)重视实验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精心设计每一个实验,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使之具有一定的趣味及实用意义,让学生产生新鲜感,从而激起他们的兴趣。例如:在多谐振荡器电路实验中,教材要求用示波器观察其输出波形,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笔者改变原实验内容,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名为“闪光的电子胸花”的电路,在原电路图上增加了两个发光二极管,学生通电后发现两发光二极管轮流发光,有规律地闪烁,学生在欣赏之余,自然领悟出了此电路实现了将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的结论。
(2)注重实验内容的层次性和创造性
结合电子实验课的专业特点,根据学生实践能力的差异,教师每节课多准备几个电路,不断设计一些综合性、创造性的课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让能力高的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开展发明创造。我校学生自行开发的家庭自动化管理系统,在广州市中学生小发明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佳绩。
四、构建增强学生创新实践的作业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
1、创新作业模式
针对电子技术课程现行作业模式存在学生学习兴趣难以激发、能力培养未到位等问题,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原则,进行实物作业模式的改革尝试。具体做法是:首先,制订作业计划,布置实物作业。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做好详细的计划。在每学完一个较难的知识点或典型电路之后,安排一项实物作业。与传统的作业模式相比,实物作业要突出“新、精、活”的特点。“新”,激发学生兴趣;“精”,减轻学生负担;“活”,提高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藉此补充原作业模式的不足。其次,做好辅导工作。根据学生的需要给予引导、启发、咨询和指点,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作业。
2、创新实践考核方式
教学考核采取平时与期末相结合,笔试与实操相结合的方法。对课堂回答问题表现出色、完成作业有创新思维、参加校内外专业技能竞赛获奖的学生给与加平时分的奖励。对实验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及表现出的良好个性品质给予鼓励性评价,积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原理,大胆地提出实验电路存在的问题,并创造性地提出改进方案,给学生充分的“心理自由”感,促进学生的创新品质的培养。
电子技术课程的创新教育要与时俱进,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努力适应新形势的不断发展,大胆地尝试,不断地完善,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6.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7.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4]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法[M].国家教育委员会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关键词]电子技术;创新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436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对电子技术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电子技术课程教育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上,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对学生的要求上,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忽视个体的差异性。教材内容滞后,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缺乏联系,难以适应社会各行各业的需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陈旧,难以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评价体系缺乏对学生学习的正确引导,难以激励学生主动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等不足之处,影响了学生创新才能的培养。只有实施创新的教育,进行创新的学习,从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体系等若干要素着手,加大电子技术课程教育创新力度,以教育创新促进创新教育,才能使学生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敏捷地接受新知识,创造世界,创新生活。
一、建立创新教育的教学思想
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使学生一方面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同时发展创新能力。教师应建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思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潛力和聪明才智,解放学习和创新激情。创新思维的培养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创新技能的培养是提高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是在创新智能的控制和约束下形成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贯彻“三段论”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知道“知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即了解知识的来源及其应用。通过范例向学生呈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用这些相互联系的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去创新,去实践。
二、实施创新的课堂教学
1、注重启发式课堂教学
加强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既要向学生多提问,也要让学生多提问。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利于开动学生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性,并能灵活应用所学专业知识提高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三极管放大特性”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进行音乐门铃的制作。在制作时先不接三极管,门铃只能发出很小的响声。此时,引导学生带着如何提高音量这一问题去学习三极管的放大特性,完成理论讲解之后,让学生在电路中接上三极管放大电路。由于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使音量增大了许多,学生就产生了对三极管放大特性的感性认识。这种方法会提高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整个教学过程水到渠成。
2、设计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的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的形成一定程度上依存于对原知识的掌握。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更为重要。因此,设计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的实验教学是电子技术课程教育创新的重要环节。
(1)重视实验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精心设计每一个实验,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使之具有一定的趣味及实用意义,让学生产生新鲜感,从而激起他们的兴趣。例如:在多谐振荡器电路实验中,教材要求用示波器观察其输出波形,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笔者改变原实验内容,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名为“闪光的电子胸花”的电路,在原电路图上增加了两个发光二极管,学生通电后发现两发光二极管轮流发光,有规律地闪烁,学生在欣赏之余,自然领悟出了此电路实现了将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的结论。
(2)注重实验内容的层次性和创造性
结合电子实验课的专业特点,根据学生实践能力的差异,教师每节课多准备几个电路,不断设计一些综合性、创造性的课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让能力高的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开展发明创造。我校学生自行开发的家庭自动化管理系统,在广州市中学生小发明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佳绩。
四、构建增强学生创新实践的作业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
1、创新作业模式
针对电子技术课程现行作业模式存在学生学习兴趣难以激发、能力培养未到位等问题,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原则,进行实物作业模式的改革尝试。具体做法是:首先,制订作业计划,布置实物作业。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做好详细的计划。在每学完一个较难的知识点或典型电路之后,安排一项实物作业。与传统的作业模式相比,实物作业要突出“新、精、活”的特点。“新”,激发学生兴趣;“精”,减轻学生负担;“活”,提高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藉此补充原作业模式的不足。其次,做好辅导工作。根据学生的需要给予引导、启发、咨询和指点,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作业。
2、创新实践考核方式
教学考核采取平时与期末相结合,笔试与实操相结合的方法。对课堂回答问题表现出色、完成作业有创新思维、参加校内外专业技能竞赛获奖的学生给与加平时分的奖励。对实验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及表现出的良好个性品质给予鼓励性评价,积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原理,大胆地提出实验电路存在的问题,并创造性地提出改进方案,给学生充分的“心理自由”感,促进学生的创新品质的培养。
电子技术课程的创新教育要与时俱进,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努力适应新形势的不断发展,大胆地尝试,不断地完善,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6.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7.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4]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法[M].国家教育委员会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