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日时节是许多爱美人士减肥瘦身的好时节,而瘦身又常常和“排毒养颜”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如今声称有排毒养颜功效的竹炭食品在市场悄然流行。竹炭花生、竹炭面包、竹炭蛋糕、竹炭饼干……多样的竹炭食品既是美味零食,又可以排毒养颜,它们真的这么好吗?多位专家表示,竹炭食品能排毒只是“看上去很美”,实际上竹炭食品不仅不能排毒且可能涉嫌违规添加。
竹炭食品网店卖断货
竹炭食品是近年来炙手可热的时尚食品,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竹炭食品已经成为食品消费的新宠,一些网店甚至一度卖断货。
记者走访北京多家超市发现,不论是进口区还是国内品牌区均有竹炭食品在售。记者在淘宝网上搜索竹炭食品,发现可以买到很多竹炭食品如竹炭花生、竹炭青豆、竹炭凤梨酥、竹炭月饼等,其中进口产品以泰国、日本、美国和中国台湾等的生产厂家为主。
记者发现,无论是超市还是网上在售的竹炭食品大都强调自己具有保健功能,除了号称“能够吸附体内有害物质,清除肠道垃圾,排毒养颜、清宿便、清肠排毒外,有的产品甚至称“能吸收镉、铅等重金属,净化血液毒素”。“最近热销的产品就是竹炭食品,除了直接开包食用,还可加在菜肴里做营养保健调料。”网上一家韩国进口食品专卖店的销售员通过QQ极力向记者推荐,记者看到网页上展示有琳琅满目的竹炭食品如竹炭面条、竹炭榴莲酥。
在超市选购竹炭花生的罗女士说,竹炭食品味道不错还有保健功能,自己经常买。记者在超市选购了一包竹炭花生,打开包装品尝发现口味和普通花生一致,只是外面裹了层黑色炭样物质。网上各类竹炭食品图片显示,竹炭凤梨酥、竹炭面包等也是食品外层裹有黑炭样物质,与普通食品相比,食品颜色发暗。
或涉嫌违规添加
“花生外面裹着炭能吃吗?会不会对身体有害?”“竹炭也能吃,还有益健康?吃这样的食品安全吗?”当竹炭食品市场风生水起时,和记者一样,不少消费者和专家心生疑问,一些专家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日前在民间科普网络科学松鼠会上,网络名人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发表了科普文章,认为竹炭食品是一个忽悠人的概念食品,他分析说竹炭没有被批准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也没有食品级的质量标准。
竹炭是否是国家允许添加的食品添加剂?记者了解到,2008年卫生部曾经就竹炭食品问题回复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这个名为《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竹炭能否作为食品原料或添加剂问题的复函》中表示,“竹炭未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由于来文未提供竹炭的生产工艺、质量规格等详细资料,难以判定是否属于普通食品原料,也难以确定该原料是否为植物炭黑或植物活性炭。”同时补充说明表示,《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植物炭黑可作为着色剂用于糖果、大米制品、小麦粉制品、糕点、饼干生产加工;植物活性炭可作为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但应在制成最终产品前除去。无论是植物炭黑还是植物活性炭,均不能用于茶叶生产加工。“卫生部的复函意见很明确,竹炭未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植物炭黑为正常的食品添加剂,具体种类为着色剂,但竹炭是否为植物炭黑难以确认。”著名环保及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强调,添加剂目录中有2300多种,从目前情况看既然目录中没有“竹炭”这个名词,那么在食品中添加竹炭就涉嫌违规——非法添加。“竹炭≠活性炭,竹炭也不能等同于植物炭黑。”对此,福建省质监局标准院相关负责人称,虽然竹炭、植物炭黑和植物活性炭三者都是植物高温炭化后的产物,但加工程序存在一定差异。董金狮强调,我国竹子的种类十分丰富,哪些竹子通过何种工艺可作为人体可食用的竹炭当有说法。
专家建议谨慎食用
记者调查发现,无论是超市还是网上在售的竹炭食品,相关标识都不清晰甚至互相矛盾。多数产品并未在配料表中标注“竹炭”字样,也未具体说明食品表面黑色层究竟属于什么物质,具体成分如何,只是在包装袋上注明竹炭花生、竹炭青豆等食品名称,例如多款竹炭花生配料表仅为“盐、酱油、糖、小麦粉、植物油。”少部分产品在配料表中标注“竹炭粉”字样,但食品添加剂一栏中又标注为“无”,有的则在添加剂一栏中标为“植物炭黑”。“竹炭食品标识呈现混乱情况,”董金狮举例说,有产品标注“竹炭粉”但添加剂又标为“无”,“说明企业将竹炭粉视为非添加剂,那添加的竹炭粉究竟是什么?其安全性如何?任何物质都不能随便添加到食品中,植物炭黑作为着色剂也有严格用量限制和工艺、种类要求,植物活性炭作为加工助剂也并非直接食用。相形之下,竹炭食品连对食品的最起码要求都未做到,配料表中竹炭成分语焉不详,其具体用法用量更不得而知。鉴于其安全性存在隐患,建议谨慎食用,尤其不要为图新鲜或口感好大量食用。”董金狮呼吁,基于“谁使用谁举证”原则,竹炭食品生产企业要本着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将生产标准和质量检验报告相关情况提交到有关部门备案。“如今距离卫生部复函已过去四年,竹炭究竟是啥玩意,不同领域专家说法不一,消费者期待权威、明确的官方结论。”
国内首个研究竹炭的博士、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张文标教授表示:“从来源角度说,竹炭粉和植物炭黑有相关性,不过不是所有竹炭粉都可称为植物炭黑,炭黑的选材、工艺须按国标生产。欧美也在开发竹炭食物,国内产业开发步伐宜放缓、慎重,是否能直接加入及如何添加都需研究。”
记者就竹炭排毒功能咨询食品和中医专家,专家指出,这一说法并不靠谱。“热捧竹炭食品是一种盲目崇拜。从竹炭到植物炭黑需一系列加工过程,高温是必不可少环节,而高温有可能产生一些致癌物质。”浙江大学食品系教授应铁进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名中医专家表示,“竹炭食品不仅对人体无益可能还有害。人体有自身代谢系统,有害代谢产物通过正常代谢系统排出。不管是活性炭还是竹炭都不能被人体吸收且难排出体外,甚至可能被吸入肺中引起尘肺病。”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 )
竹炭食品网店卖断货
竹炭食品是近年来炙手可热的时尚食品,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竹炭食品已经成为食品消费的新宠,一些网店甚至一度卖断货。
记者走访北京多家超市发现,不论是进口区还是国内品牌区均有竹炭食品在售。记者在淘宝网上搜索竹炭食品,发现可以买到很多竹炭食品如竹炭花生、竹炭青豆、竹炭凤梨酥、竹炭月饼等,其中进口产品以泰国、日本、美国和中国台湾等的生产厂家为主。
记者发现,无论是超市还是网上在售的竹炭食品大都强调自己具有保健功能,除了号称“能够吸附体内有害物质,清除肠道垃圾,排毒养颜、清宿便、清肠排毒外,有的产品甚至称“能吸收镉、铅等重金属,净化血液毒素”。“最近热销的产品就是竹炭食品,除了直接开包食用,还可加在菜肴里做营养保健调料。”网上一家韩国进口食品专卖店的销售员通过QQ极力向记者推荐,记者看到网页上展示有琳琅满目的竹炭食品如竹炭面条、竹炭榴莲酥。
在超市选购竹炭花生的罗女士说,竹炭食品味道不错还有保健功能,自己经常买。记者在超市选购了一包竹炭花生,打开包装品尝发现口味和普通花生一致,只是外面裹了层黑色炭样物质。网上各类竹炭食品图片显示,竹炭凤梨酥、竹炭面包等也是食品外层裹有黑炭样物质,与普通食品相比,食品颜色发暗。
或涉嫌违规添加
“花生外面裹着炭能吃吗?会不会对身体有害?”“竹炭也能吃,还有益健康?吃这样的食品安全吗?”当竹炭食品市场风生水起时,和记者一样,不少消费者和专家心生疑问,一些专家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日前在民间科普网络科学松鼠会上,网络名人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发表了科普文章,认为竹炭食品是一个忽悠人的概念食品,他分析说竹炭没有被批准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也没有食品级的质量标准。
竹炭是否是国家允许添加的食品添加剂?记者了解到,2008年卫生部曾经就竹炭食品问题回复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这个名为《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竹炭能否作为食品原料或添加剂问题的复函》中表示,“竹炭未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由于来文未提供竹炭的生产工艺、质量规格等详细资料,难以判定是否属于普通食品原料,也难以确定该原料是否为植物炭黑或植物活性炭。”同时补充说明表示,《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植物炭黑可作为着色剂用于糖果、大米制品、小麦粉制品、糕点、饼干生产加工;植物活性炭可作为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但应在制成最终产品前除去。无论是植物炭黑还是植物活性炭,均不能用于茶叶生产加工。“卫生部的复函意见很明确,竹炭未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植物炭黑为正常的食品添加剂,具体种类为着色剂,但竹炭是否为植物炭黑难以确认。”著名环保及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强调,添加剂目录中有2300多种,从目前情况看既然目录中没有“竹炭”这个名词,那么在食品中添加竹炭就涉嫌违规——非法添加。“竹炭≠活性炭,竹炭也不能等同于植物炭黑。”对此,福建省质监局标准院相关负责人称,虽然竹炭、植物炭黑和植物活性炭三者都是植物高温炭化后的产物,但加工程序存在一定差异。董金狮强调,我国竹子的种类十分丰富,哪些竹子通过何种工艺可作为人体可食用的竹炭当有说法。
专家建议谨慎食用
记者调查发现,无论是超市还是网上在售的竹炭食品,相关标识都不清晰甚至互相矛盾。多数产品并未在配料表中标注“竹炭”字样,也未具体说明食品表面黑色层究竟属于什么物质,具体成分如何,只是在包装袋上注明竹炭花生、竹炭青豆等食品名称,例如多款竹炭花生配料表仅为“盐、酱油、糖、小麦粉、植物油。”少部分产品在配料表中标注“竹炭粉”字样,但食品添加剂一栏中又标注为“无”,有的则在添加剂一栏中标为“植物炭黑”。“竹炭食品标识呈现混乱情况,”董金狮举例说,有产品标注“竹炭粉”但添加剂又标为“无”,“说明企业将竹炭粉视为非添加剂,那添加的竹炭粉究竟是什么?其安全性如何?任何物质都不能随便添加到食品中,植物炭黑作为着色剂也有严格用量限制和工艺、种类要求,植物活性炭作为加工助剂也并非直接食用。相形之下,竹炭食品连对食品的最起码要求都未做到,配料表中竹炭成分语焉不详,其具体用法用量更不得而知。鉴于其安全性存在隐患,建议谨慎食用,尤其不要为图新鲜或口感好大量食用。”董金狮呼吁,基于“谁使用谁举证”原则,竹炭食品生产企业要本着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将生产标准和质量检验报告相关情况提交到有关部门备案。“如今距离卫生部复函已过去四年,竹炭究竟是啥玩意,不同领域专家说法不一,消费者期待权威、明确的官方结论。”
国内首个研究竹炭的博士、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张文标教授表示:“从来源角度说,竹炭粉和植物炭黑有相关性,不过不是所有竹炭粉都可称为植物炭黑,炭黑的选材、工艺须按国标生产。欧美也在开发竹炭食物,国内产业开发步伐宜放缓、慎重,是否能直接加入及如何添加都需研究。”
记者就竹炭排毒功能咨询食品和中医专家,专家指出,这一说法并不靠谱。“热捧竹炭食品是一种盲目崇拜。从竹炭到植物炭黑需一系列加工过程,高温是必不可少环节,而高温有可能产生一些致癌物质。”浙江大学食品系教授应铁进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名中医专家表示,“竹炭食品不仅对人体无益可能还有害。人体有自身代谢系统,有害代谢产物通过正常代谢系统排出。不管是活性炭还是竹炭都不能被人体吸收且难排出体外,甚至可能被吸入肺中引起尘肺病。”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