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整体框架下,以电力调度工作流作为流程描述规范,E 语言文件作为数据交互载体,消息邮件作为数据交互工具,以调控运行管理需求为导向,设计研发运行管理系统的横纵向多级立体式互联互通框架。应用所述框架,实现调控机构纵向业务流程贯通和跨安全区的横向业务融合,从而实现业务流程完整的、闭环的一体化运作,并且实现与大检修管理系统的横向数据共享.
关键词:电力调度;工作流;框架构建;互联网通
前言:
电子信息时代对电力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这对电网调度和驾驭电力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大范围电力资源优化配置与各区域协调管理在新形势下的国民用电水平,要加强系统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运行能力。为适应和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我国自主研发了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该系统由电力调度控制平台统一作业,能够时刻对电网进行监控,并在紧急情况下预测和发现问题,并且自动实行解决方案、运行管理,还能完成安全检查。
一、电力调度调控系统运行的现状分析
1、人员管理模式的不合理
我国如今的电力机构工作人员缺乏,且工作任务分派不均匀,电力运作中不能使工作质量得到保证。电力工作的事情多而复杂,且有很高的技术要求,电力人员很容易在工作中产生厌倦情绪,从而造成电力工作中工作效率下降。人员管理体系的不合理,不但耗费时间,而且无法体现电力人员在工作中的价值和意义,从而限制了电力调控一体化的有效发展。
2、电力调控过于盲目
电力机构在推行电力调度的时候,由于考虑不周全,造成了盲目调控的现象。还有部分电力人员在工作的进行中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来进行电力调控工作,且技术水平不高,从而不能高效的完成一体化的电力调控形式。电力中配备的网线会出现许多突发状况,且很难对其進行掌握,从而是调控变得更加困难。另外,相关单位对上级报道的资料不全面,使单位不能对其实行直观操作,单凭主观能力进行判断,形成盲目调控的现象。
3、陈旧的管理模式影响
如今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逐步的发展,许多城市电网的电缆装置开始从传统的模式向新模式进行转变。电网设备牵涉到的领域广,式样复杂,所以很难对电力进行管理。我们国家的电网运作机构管理不严谨,工作人员没有合理的分配,导致各单位没有很好的交流和配合,汇报数据不全面,工作困难程度高。
二、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基础平台
1、构建运行管理的互联互通框架的实现过程
首先,实现共同的管理标准,是对纵向机构之间相互监督制约的系统性调控,全面进行内部循环机制,环环相扣,各项工作内容明确,落实到位,确保流程准确无误。对管理过程严格审查和把关,进行相关的业务考核和评定,实现经手人责任制。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工作流程及时做出反应,按照实际要求可控性协同内部解决。所以共同的管理标准可以帮助实现规范一致的工作流程。
其次,共同的系统平台能够实现集约型专业型管理,帮助管理体系有具体的系统进行工作,提升调度控制管理水平和效率。以 D5000 平台为标准,统一使用电力调度工作流构建数据的互联互通,控制系统流程规范,数据交互运用 E 语言进行描述,配合消息邮件在纵向与横向的立体式交叉体系中发挥作用,共同的系统平台更为方便的是能够统一工作流程、统一运行结果、统一系统模式以及统一数据,并进行统一的数据传输,极大地方便了不同范围和区域之间的交流。
最后,共同的流程是在以上两点统一后自然产生的规范性流程,在运作中只要按照共同的管理标准和平台运行,流程就不会出错,业务进行阶段不同区域机构之间也可以随时接手,而国家级、省级之间也可以建立起监督流程,随时检查业务流程,加快了审批审查的速度。
2、电力调度流程的特点
电力调度的工作流程必须适用于电力系统的特殊性,电力调度中心常采用分区分级调度的形式来进行工作和管理,机构之间也是相互制约和监督的。所以,电力调度的重点就是加强各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电网的信息安全性也是重点工作之一,根据国家提出的要求,电力的管理和调度工作要分步分区控制,保证只通过需要和必要的信息数据,而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调度工作的流程不是独立存在的,需要其他相关的系统进行配合工作。按照电力调度工作流的特点可以得出结论,数据交互运用 E 语言进行描述,再配以消息邮件进行数据的互通,再借助于 D5000 平台实现,就能建立完整、安全、稳定的工作流程,在分享信息和传输数据时保证及时、准确和有效。不过当前调度工作流程集成服务调用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必须结合系统平台的实际运用加以改善和实现,借助于 D5000 平台服务在系统内部具体实现,为电力调度合理化工作流程提供一种新的方向和思路。
三、基于电力调度工作流构建运行管理互联互通框架的实际应用
1、工作流程的智能化运行和管理
D5000 平台的构建是服务于电网系统的实时监管、调度、分析、运行和管理的系统平台,搭建各机构系统之间通信的桥梁,实现一体化智能运行,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电网的稳定运行。在工作流程上对安全核验、计划优化、控制额度、设备情况等应用服务的反应,自动完成电力的合理调度。电力系统网络覆盖面广,辐射状发散于各个方向,多使用自动化电力设备,只能保障故障自动排除和修复,保证供电正常,传统配电对网络系统中的电量配送和管理是没有作用的,这使得许多电能在传输和配送中有重复和浪费。而要做到可以主动分配和管理就必须使用智能平台,这种高渗透率的接入方式能在较小的模式下改变局部范围的配电工作,而多个这样的接入点就能形成规模控制,对整个辐射范围电力公司就能整体把控,不仅可以做到传统配电系统所做的被动工作,更能迅速解决电流短路、设备异常情况和非正常运行状态等问题。
2、区域间系统互联互通的实现
电网系统的区域性横向联接,可以打破电网数据资源的壁垒,做到数据共享和资源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配电能力。在面对不同区域出现的问题时,D5000 平台可以将设备信息、电网运行状态、电网资料信息、设备设施信息、检查反馈信息、问题所在和修复情况、校验信息提供给其他同平台的系统,及时、全面地让专家修复或改进平台
3、下级电力机构实现工作的透明
信息数据的实时监督给上下级关系的电力机构也带来了便利,一般来说由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监督和管理其分中心及省级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在透明的数据信息互联互通中,国调中心可以随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下属单位的电力调度工作,对其反馈的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生成计划或方案,针对目标明确地对地区所属机构进行电力调度指示和修改意见,而该机构也能够立即做出反应,快速地完成任务,所有数据都在平台上进行沟通和实现,不会因为系统不兼容而影响地区配电问题,造成不良后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大力发展信息化技术的今天,构建运行管理的互联互通框架须依靠更加智能和先进的计算机系统,而智能电网调度和控制系统的总体框架要采用纵向和横向的立体式交叉运营管理,利用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各电力机构在区域之间共同进退与协作,在上下级电力机构之间达成统一思想,共同维护和稳定电网的电力调度工作。这种框架的构建与实现不只依靠数据库的存储,各机构之间都能来回调用,在工作流程中也不拘泥于套路,各步骤中都有可调配数据,更容易整体把握,又可以个体分析。运行管理的互联互通也是相对而言的,系统平台的开发和利用还有进步空间,只有不断提高工作态度,不单纯依靠计算机系统,才能构建出更加完善的电网系统。
参考文献:
[1]程旭,梁云,俞俊. 电力调度分布式工作流设计与实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 36(21):93-97.
[2]杨笑宇,庞郑宁,樊启俊,冷喜武,朴林,李勇,李军.基于电力调度工作流构建运行管理的互联互通框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 1(39): 177-181.
[3]DT/L1169—2012电力调度消息邮件传输规范[S].2012
关键词:电力调度;工作流;框架构建;互联网通
前言:
电子信息时代对电力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这对电网调度和驾驭电力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大范围电力资源优化配置与各区域协调管理在新形势下的国民用电水平,要加强系统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运行能力。为适应和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我国自主研发了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该系统由电力调度控制平台统一作业,能够时刻对电网进行监控,并在紧急情况下预测和发现问题,并且自动实行解决方案、运行管理,还能完成安全检查。
一、电力调度调控系统运行的现状分析
1、人员管理模式的不合理
我国如今的电力机构工作人员缺乏,且工作任务分派不均匀,电力运作中不能使工作质量得到保证。电力工作的事情多而复杂,且有很高的技术要求,电力人员很容易在工作中产生厌倦情绪,从而造成电力工作中工作效率下降。人员管理体系的不合理,不但耗费时间,而且无法体现电力人员在工作中的价值和意义,从而限制了电力调控一体化的有效发展。
2、电力调控过于盲目
电力机构在推行电力调度的时候,由于考虑不周全,造成了盲目调控的现象。还有部分电力人员在工作的进行中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来进行电力调控工作,且技术水平不高,从而不能高效的完成一体化的电力调控形式。电力中配备的网线会出现许多突发状况,且很难对其進行掌握,从而是调控变得更加困难。另外,相关单位对上级报道的资料不全面,使单位不能对其实行直观操作,单凭主观能力进行判断,形成盲目调控的现象。
3、陈旧的管理模式影响
如今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逐步的发展,许多城市电网的电缆装置开始从传统的模式向新模式进行转变。电网设备牵涉到的领域广,式样复杂,所以很难对电力进行管理。我们国家的电网运作机构管理不严谨,工作人员没有合理的分配,导致各单位没有很好的交流和配合,汇报数据不全面,工作困难程度高。
二、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基础平台
1、构建运行管理的互联互通框架的实现过程
首先,实现共同的管理标准,是对纵向机构之间相互监督制约的系统性调控,全面进行内部循环机制,环环相扣,各项工作内容明确,落实到位,确保流程准确无误。对管理过程严格审查和把关,进行相关的业务考核和评定,实现经手人责任制。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工作流程及时做出反应,按照实际要求可控性协同内部解决。所以共同的管理标准可以帮助实现规范一致的工作流程。
其次,共同的系统平台能够实现集约型专业型管理,帮助管理体系有具体的系统进行工作,提升调度控制管理水平和效率。以 D5000 平台为标准,统一使用电力调度工作流构建数据的互联互通,控制系统流程规范,数据交互运用 E 语言进行描述,配合消息邮件在纵向与横向的立体式交叉体系中发挥作用,共同的系统平台更为方便的是能够统一工作流程、统一运行结果、统一系统模式以及统一数据,并进行统一的数据传输,极大地方便了不同范围和区域之间的交流。
最后,共同的流程是在以上两点统一后自然产生的规范性流程,在运作中只要按照共同的管理标准和平台运行,流程就不会出错,业务进行阶段不同区域机构之间也可以随时接手,而国家级、省级之间也可以建立起监督流程,随时检查业务流程,加快了审批审查的速度。
2、电力调度流程的特点
电力调度的工作流程必须适用于电力系统的特殊性,电力调度中心常采用分区分级调度的形式来进行工作和管理,机构之间也是相互制约和监督的。所以,电力调度的重点就是加强各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电网的信息安全性也是重点工作之一,根据国家提出的要求,电力的管理和调度工作要分步分区控制,保证只通过需要和必要的信息数据,而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调度工作的流程不是独立存在的,需要其他相关的系统进行配合工作。按照电力调度工作流的特点可以得出结论,数据交互运用 E 语言进行描述,再配以消息邮件进行数据的互通,再借助于 D5000 平台实现,就能建立完整、安全、稳定的工作流程,在分享信息和传输数据时保证及时、准确和有效。不过当前调度工作流程集成服务调用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必须结合系统平台的实际运用加以改善和实现,借助于 D5000 平台服务在系统内部具体实现,为电力调度合理化工作流程提供一种新的方向和思路。
三、基于电力调度工作流构建运行管理互联互通框架的实际应用
1、工作流程的智能化运行和管理
D5000 平台的构建是服务于电网系统的实时监管、调度、分析、运行和管理的系统平台,搭建各机构系统之间通信的桥梁,实现一体化智能运行,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电网的稳定运行。在工作流程上对安全核验、计划优化、控制额度、设备情况等应用服务的反应,自动完成电力的合理调度。电力系统网络覆盖面广,辐射状发散于各个方向,多使用自动化电力设备,只能保障故障自动排除和修复,保证供电正常,传统配电对网络系统中的电量配送和管理是没有作用的,这使得许多电能在传输和配送中有重复和浪费。而要做到可以主动分配和管理就必须使用智能平台,这种高渗透率的接入方式能在较小的模式下改变局部范围的配电工作,而多个这样的接入点就能形成规模控制,对整个辐射范围电力公司就能整体把控,不仅可以做到传统配电系统所做的被动工作,更能迅速解决电流短路、设备异常情况和非正常运行状态等问题。
2、区域间系统互联互通的实现
电网系统的区域性横向联接,可以打破电网数据资源的壁垒,做到数据共享和资源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配电能力。在面对不同区域出现的问题时,D5000 平台可以将设备信息、电网运行状态、电网资料信息、设备设施信息、检查反馈信息、问题所在和修复情况、校验信息提供给其他同平台的系统,及时、全面地让专家修复或改进平台
3、下级电力机构实现工作的透明
信息数据的实时监督给上下级关系的电力机构也带来了便利,一般来说由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监督和管理其分中心及省级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在透明的数据信息互联互通中,国调中心可以随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下属单位的电力调度工作,对其反馈的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生成计划或方案,针对目标明确地对地区所属机构进行电力调度指示和修改意见,而该机构也能够立即做出反应,快速地完成任务,所有数据都在平台上进行沟通和实现,不会因为系统不兼容而影响地区配电问题,造成不良后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大力发展信息化技术的今天,构建运行管理的互联互通框架须依靠更加智能和先进的计算机系统,而智能电网调度和控制系统的总体框架要采用纵向和横向的立体式交叉运营管理,利用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各电力机构在区域之间共同进退与协作,在上下级电力机构之间达成统一思想,共同维护和稳定电网的电力调度工作。这种框架的构建与实现不只依靠数据库的存储,各机构之间都能来回调用,在工作流程中也不拘泥于套路,各步骤中都有可调配数据,更容易整体把握,又可以个体分析。运行管理的互联互通也是相对而言的,系统平台的开发和利用还有进步空间,只有不断提高工作态度,不单纯依靠计算机系统,才能构建出更加完善的电网系统。
参考文献:
[1]程旭,梁云,俞俊. 电力调度分布式工作流设计与实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 36(21):93-97.
[2]杨笑宇,庞郑宁,樊启俊,冷喜武,朴林,李勇,李军.基于电力调度工作流构建运行管理的互联互通框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 1(39): 177-181.
[3]DT/L1169—2012电力调度消息邮件传输规范[S].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