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层深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笔者尝试从教育理念、目标设计、情景设置、学生参与、分层教学、多元评价这六个维度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试验,旨在抛砖引玉。
[关键词]理念 教学 内驱力 自主生成
一、教育理念与时俱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与时俱进的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将之内化到自己的语文教学行为中去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主动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何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凸显教师的引领,教师作为教学推进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助推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热爱自己所学的语文课,要以激发学生语文求知欲为突破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给学生充分质疑、独立探索、独立思考的时间。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对其学习的目标、内容、方法及学习的材料等有自由选择的机会。给学生自我展示和与他人分享的机会,使学生在展示与分享自我过程的体验中获得语文学习的成就感和愉悦的身心感悟,并将这些理念付诸于教学行为的组织。
二、目标设计因地制宜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卢姆指出:目标教学与目的教学最大的区别是以一系列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代替以教学目的为指向,这样就引起了教学结构与教学程序上的一系列显著变化。用激励、启思、诱发学生从心理到行为的有序变化,使教师教学行为转变成师生共同的任务,教师以知、情、行、思来推进教学,改变教学目的常使用“认识”、“了解”、“理解”等人体内部体验的词,其具有不可测性,而教学目标则不然,可用 “说出”、“划出”、“说明”、“写出”、“默出”等行为动词,使教学目标变成易操作,具有可测性,就能相对客观的评价学生的上课效率,从而达成教学预期,促成课堂高效。教师核心在于量化教学内容,使其具有相对可测性。诚然,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在于综合性,一篇课文往往涉及诸方面的知识,刻板、机械的分割,只会把一篇完整的课文支离破碎。
笔者以讲读课为例:(1)出示课堂教学的具体教学目标,并渗透到讲读课始终。出示目标的时间可在课起始,也可在中间、末尾,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掌握;(2)教学过程应受到重点目标的制约,不得游离于重点目标;(3)对于课文内容,讲课时不求面面俱到,而应凸显教学重点目标;(4)教学时数不随意拉长,课内应留一定的时间进行课文教学的达标测试,这可在整篇课文讲完或一个重点目标讲完后进行测试。课堂中贯彻目标教学一般分为四个环节:前提测评—认定(展示)目标—导学达标(实际目标)—达标测试。对于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即兴趣、感情、意志、方法、个性等诸多非智力因素,要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对于促进智力因素发展的动力作用,应得力于教师的诱导。“诱”循循善诱,诱导激发,以情动人。只有“入乎其里”,才能“出乎其外”,以达到师生在情感、认识上的共鸣,让学生在目标落实中感受到老师的“点石成金、拨云见日”的茅塞顿开的目标达成的喜悦。
三、情景创建悬念环生
巧妙创设心理悬念、妙趣横生、心灵震撼的语文教学情境,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让学生思维变得鲜活,学得盎然,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儿童的情感会形成一种驱动力,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常常能利用孩子的情感,成为他们主动投入、参与教学过程的一股神奇的力量。笔者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9课《日月潭》第四自然段为例:“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这句话描写了日月潭下雨时候的朦胧美,而对于二年级同学来说,很难真切地感受到这种美,即便是有所感觉,也是一种非常模糊的感觉,至于“朦胧”“像童话中的仙境”,他们不可能有真切的感受,正好上这一课的时荆州下起了蒙蒙细雨,于是就这样逐渐启发:
“同学们想一想,下雨天与晴天看荆州三国公园的烟波湖景色有什么不一样?”
孩子们思索片刻后说:“湖上笼罩了一层雾。”“烟波湖的中心岛被雾遮住了”
老师鼓励学生尝试归纳:“因为有雾,我们看不清烟波湖的中心岛,这就是‘朦胧”。
进一步引导:“今天天公施了魔法,给烟波湖披了一层轻纱,晴天的一些景物都变了,它们会变成了什么呢?”
学生议论纷纷:“远处的湖堤变成了卧在湖里的龙。”“湖面上的小木船隐隐约约,像露出水面的鱼背。”“划动的皮划艇也像鱼,像一条条游动的大鱼” ,“烟波湖的岛上也许还看得见老人在打太极”。
“你们现在有什么感觉吗?”
“我感觉好美!”“我感觉好静!”“我感觉这就像仙境一般!”
老师提炼:“这仙境里卧着龙,游着鱼,还有烟波湖这样一个诗意的湖名,这真像童话中的仙境!同学们驾着联想的翅膀翱翔于仙境之中,是否感受到特别的愉悦?”
学生齐声应答:“是的,老师,真美!”
就这样,让同学们一步步地感受到了“朦胧”,感受到了“童话中的仙境”。瞧,我们把孩子带到景色中去,引导他们去看去想,把生动的景象与抽象的词语相对应地联系起来,让孩子们通过对景象的感觉迁移到对文字的理解和情感上,他再读的就不是文字,而是文字后面的家乡的美景和身在仙境的自豪之情!
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四、深度参与百花齐放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活动的有效性。同时学生之间相互认同,互相学习;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作业互批,建构新知;平等对话,“互动”课堂。创设利于学生参与的氛围,引發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突出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主性,让学生全过程参与。为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均等参与的机会。构建语义的认知、感悟,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教学古诗《草》一文时,精彩生成,鼓动生本对话,课堂上流淌着生命的灵性。于老师让小朋友通过朗读,基于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用图画来描述诗句的意思,让学生在交流互补中领会了诗句的正确意思,真正实现了平等对话,实现了课堂的互动。同时还应保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均有所获,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和参与深度。
五、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语文教学需体现层次性,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环节中落实分层教学,分类指导。针对学生层次,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按其重要性及其难易程度划分为若干层次,即分为:学习很难自主达成的学困层,多数学生经努力后可以达到的中等层,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达到的能力层。对差生适当降低教学起点,要求学会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掌握基本方法,会做基础题,发展基本能力;对中等生要求在熟悉熟练上下功夫,发展其能力,促成转变为优等生。对能力层要求深刻理解,启迪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并注意对能力层学生要设计一些灵活和难度性较大的问题;对学困层学生关键培养学生的兴趣,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因此设计的问题要简单,坡度要小,让他们尝试到成功感。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分层適时有效进行分类指导。对能力层的学生,以“放”为主,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中有“扶”,“扶”在引导深化理解和深入探究上。对中等层的学生,实施半“扶”半“放”的策略,在适当点拨之后,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或先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探究,在遇到困难时,适时予以指导。对学困层的学生,以“扶”为主,“扶”在引导深化理解知识和指导归纳学习方法上。
六、多元评价激发内驱
语文教学如何科学而有效地评价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对提高课堂效率与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有对学生进行评价,一方面,评价是否合理,是否有激励性,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希望老师能对他参与学习(行为)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与肯定,故正确运用评价手段,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错误并修正,从而使其更加自信,在学习中获得身心的熏陶和学习收获的成就感。《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评价活动中口头评价是最常见的贯穿于教学中的一种即时的、情境的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口头评价具有直接、快捷、情景等特征,课堂上极为实用。书面评价作为一种沟通师生心灵极为有效的方法。如:发现某一学生字写得清楚了,教师会在他的作业本上写道:“你的字进步了,越来越工整了!”发现作业纠正对了,教师会写道:“经过努力终于做对了,恭喜你!”,书面评价的正规性更能引起学生对自己进步的期盼,因而它以评价的深刻性,效果的长期性的特点而日益成为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手段。因而在使用时应尽量注意语言的运用,多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合理有度的评价,使得课堂会变得异常生动活跃,教学中会出现许多预设不到的精彩生成,故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凸现,利于学生对学科的发展甚至身心的愉悦。
总之,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制约课堂教学的因素众多,但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我们需不断深入实践,大胆创新,不断地教学自省,才有可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得教师教也轻松,学生学亦愉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小学语文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荆州钢管厂学校 荆州湖北)
[关键词]理念 教学 内驱力 自主生成
一、教育理念与时俱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与时俱进的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将之内化到自己的语文教学行为中去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主动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何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凸显教师的引领,教师作为教学推进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助推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热爱自己所学的语文课,要以激发学生语文求知欲为突破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给学生充分质疑、独立探索、独立思考的时间。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对其学习的目标、内容、方法及学习的材料等有自由选择的机会。给学生自我展示和与他人分享的机会,使学生在展示与分享自我过程的体验中获得语文学习的成就感和愉悦的身心感悟,并将这些理念付诸于教学行为的组织。
二、目标设计因地制宜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卢姆指出:目标教学与目的教学最大的区别是以一系列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代替以教学目的为指向,这样就引起了教学结构与教学程序上的一系列显著变化。用激励、启思、诱发学生从心理到行为的有序变化,使教师教学行为转变成师生共同的任务,教师以知、情、行、思来推进教学,改变教学目的常使用“认识”、“了解”、“理解”等人体内部体验的词,其具有不可测性,而教学目标则不然,可用 “说出”、“划出”、“说明”、“写出”、“默出”等行为动词,使教学目标变成易操作,具有可测性,就能相对客观的评价学生的上课效率,从而达成教学预期,促成课堂高效。教师核心在于量化教学内容,使其具有相对可测性。诚然,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在于综合性,一篇课文往往涉及诸方面的知识,刻板、机械的分割,只会把一篇完整的课文支离破碎。
笔者以讲读课为例:(1)出示课堂教学的具体教学目标,并渗透到讲读课始终。出示目标的时间可在课起始,也可在中间、末尾,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掌握;(2)教学过程应受到重点目标的制约,不得游离于重点目标;(3)对于课文内容,讲课时不求面面俱到,而应凸显教学重点目标;(4)教学时数不随意拉长,课内应留一定的时间进行课文教学的达标测试,这可在整篇课文讲完或一个重点目标讲完后进行测试。课堂中贯彻目标教学一般分为四个环节:前提测评—认定(展示)目标—导学达标(实际目标)—达标测试。对于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即兴趣、感情、意志、方法、个性等诸多非智力因素,要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对于促进智力因素发展的动力作用,应得力于教师的诱导。“诱”循循善诱,诱导激发,以情动人。只有“入乎其里”,才能“出乎其外”,以达到师生在情感、认识上的共鸣,让学生在目标落实中感受到老师的“点石成金、拨云见日”的茅塞顿开的目标达成的喜悦。
三、情景创建悬念环生
巧妙创设心理悬念、妙趣横生、心灵震撼的语文教学情境,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让学生思维变得鲜活,学得盎然,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儿童的情感会形成一种驱动力,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常常能利用孩子的情感,成为他们主动投入、参与教学过程的一股神奇的力量。笔者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9课《日月潭》第四自然段为例:“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这句话描写了日月潭下雨时候的朦胧美,而对于二年级同学来说,很难真切地感受到这种美,即便是有所感觉,也是一种非常模糊的感觉,至于“朦胧”“像童话中的仙境”,他们不可能有真切的感受,正好上这一课的时荆州下起了蒙蒙细雨,于是就这样逐渐启发:
“同学们想一想,下雨天与晴天看荆州三国公园的烟波湖景色有什么不一样?”
孩子们思索片刻后说:“湖上笼罩了一层雾。”“烟波湖的中心岛被雾遮住了”
老师鼓励学生尝试归纳:“因为有雾,我们看不清烟波湖的中心岛,这就是‘朦胧”。
进一步引导:“今天天公施了魔法,给烟波湖披了一层轻纱,晴天的一些景物都变了,它们会变成了什么呢?”
学生议论纷纷:“远处的湖堤变成了卧在湖里的龙。”“湖面上的小木船隐隐约约,像露出水面的鱼背。”“划动的皮划艇也像鱼,像一条条游动的大鱼” ,“烟波湖的岛上也许还看得见老人在打太极”。
“你们现在有什么感觉吗?”
“我感觉好美!”“我感觉好静!”“我感觉这就像仙境一般!”
老师提炼:“这仙境里卧着龙,游着鱼,还有烟波湖这样一个诗意的湖名,这真像童话中的仙境!同学们驾着联想的翅膀翱翔于仙境之中,是否感受到特别的愉悦?”
学生齐声应答:“是的,老师,真美!”
就这样,让同学们一步步地感受到了“朦胧”,感受到了“童话中的仙境”。瞧,我们把孩子带到景色中去,引导他们去看去想,把生动的景象与抽象的词语相对应地联系起来,让孩子们通过对景象的感觉迁移到对文字的理解和情感上,他再读的就不是文字,而是文字后面的家乡的美景和身在仙境的自豪之情!
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四、深度参与百花齐放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活动的有效性。同时学生之间相互认同,互相学习;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作业互批,建构新知;平等对话,“互动”课堂。创设利于学生参与的氛围,引發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突出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主性,让学生全过程参与。为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均等参与的机会。构建语义的认知、感悟,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教学古诗《草》一文时,精彩生成,鼓动生本对话,课堂上流淌着生命的灵性。于老师让小朋友通过朗读,基于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用图画来描述诗句的意思,让学生在交流互补中领会了诗句的正确意思,真正实现了平等对话,实现了课堂的互动。同时还应保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均有所获,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和参与深度。
五、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语文教学需体现层次性,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环节中落实分层教学,分类指导。针对学生层次,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按其重要性及其难易程度划分为若干层次,即分为:学习很难自主达成的学困层,多数学生经努力后可以达到的中等层,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达到的能力层。对差生适当降低教学起点,要求学会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掌握基本方法,会做基础题,发展基本能力;对中等生要求在熟悉熟练上下功夫,发展其能力,促成转变为优等生。对能力层要求深刻理解,启迪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并注意对能力层学生要设计一些灵活和难度性较大的问题;对学困层学生关键培养学生的兴趣,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因此设计的问题要简单,坡度要小,让他们尝试到成功感。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分层適时有效进行分类指导。对能力层的学生,以“放”为主,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中有“扶”,“扶”在引导深化理解和深入探究上。对中等层的学生,实施半“扶”半“放”的策略,在适当点拨之后,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或先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探究,在遇到困难时,适时予以指导。对学困层的学生,以“扶”为主,“扶”在引导深化理解知识和指导归纳学习方法上。
六、多元评价激发内驱
语文教学如何科学而有效地评价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对提高课堂效率与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有对学生进行评价,一方面,评价是否合理,是否有激励性,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希望老师能对他参与学习(行为)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与肯定,故正确运用评价手段,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错误并修正,从而使其更加自信,在学习中获得身心的熏陶和学习收获的成就感。《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评价活动中口头评价是最常见的贯穿于教学中的一种即时的、情境的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口头评价具有直接、快捷、情景等特征,课堂上极为实用。书面评价作为一种沟通师生心灵极为有效的方法。如:发现某一学生字写得清楚了,教师会在他的作业本上写道:“你的字进步了,越来越工整了!”发现作业纠正对了,教师会写道:“经过努力终于做对了,恭喜你!”,书面评价的正规性更能引起学生对自己进步的期盼,因而它以评价的深刻性,效果的长期性的特点而日益成为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手段。因而在使用时应尽量注意语言的运用,多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合理有度的评价,使得课堂会变得异常生动活跃,教学中会出现许多预设不到的精彩生成,故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凸现,利于学生对学科的发展甚至身心的愉悦。
总之,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制约课堂教学的因素众多,但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我们需不断深入实践,大胆创新,不断地教学自省,才有可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得教师教也轻松,学生学亦愉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小学语文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荆州钢管厂学校 荆州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