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当今语文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媒体被运用于教学的过程中,它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教学的方法。多媒体技术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得力助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图文并茂的化解课文的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丰富作文素材,培养观察、分析、联想、想像能力,拓展思维空间,优化作文教学等方面,从而使语文课更精彩。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学习兴趣 突破难点 审美情趣 课堂容量 作文素材 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109-01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由于形式单调,学生易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少慢差费”的结果。不言而喻,这样的教学手段,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不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型信息传递手段越来越多的今天,语文教学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多媒体被运用于教学的过程中,它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教学的方法。多媒体技术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得力助手,它不仅辅助教师传授知识,更能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行协作,提高认知水平,强化语文能力的培养。这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将语文教学带进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使语文课不再苦涩无味,而变得更加精采了。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并进而创造。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如教《春》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前,先投影春、夏、秋、冬四幅风景图,让学生观察指出哪幅是春景图,口头简要描述画面,并背出表现春天的诗句,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像。那美不胜收的佳景和配音员丝丝入扣的朗读,让学生在有如亲临其境之中感受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花草树木竞相争荣的景象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我在上《苏州园林》这一课时,先播放了数张图片(苏州的几个富有特点的园林)然后提问:“这是哪里的风景?学生答道“这是苏州园林。”就引出了本节的授课内容。这时我巧设悬念:这些园林都有什么特点呢?接着又从不同侧面播放几张苏州园林的图片,使学生能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样导课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具体的事物进行形象思维,需要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思维才会随之展开。在上在学习《死海不死》这一课时,学生对远在异国他乡的死海,没有多少感性的认识和理解。可录相上美丽的画面,奇特的游泳场景和通俗的解说,却似乎把学生带到了死海,学生好像是一位游客,正随着导游游玩呢。这样,从文字到画面,再到文字,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图文并茂化解课文的难点。
用现代教学手段,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干枯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由于学生对石拱桥知之甚少,无法理解中国石拱桥的的造型特征,结构特征和制作特征。于是利用CAI课件,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赵州桥、卢沟桥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现代的典型拱桥的画面。学生兴趣盎然的边听着教师讲解,边欣赏各式各样的拱桥,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装饰等。由于强化了对实物的感受,又经过分析、比较,学生终于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优美,坚固,精巧的特征。
在上《向沙漠进军》这一课时,我为了讲明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植树造林,就利用多媒体演示了当风沙袭击时树林之间每隔15米的距离,风的威力就会大大减小,直观形象的放映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得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简单多了,同时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中学语文教材是一个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仓库。课文中富有文采的语言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等使语文教学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架起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领悟到课文深层的美的内涵,获得美的体验。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为教师加大课堂容量,为提高课堂效率插上翅膀。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以及听说读写训练上。
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丰富作文素材,培养观察、分析、联想、想象能力,拓展思维空间,优化作文教学。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这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样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形成、联想想像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和鼓舞。”而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恰恰能很好地唤醒学生的各种内在情感,从而使语文课变得更加精彩,语文课堂效率也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琼.《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2]何春奎.《多媒体教学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学习兴趣 突破难点 审美情趣 课堂容量 作文素材 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109-01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由于形式单调,学生易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少慢差费”的结果。不言而喻,这样的教学手段,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不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型信息传递手段越来越多的今天,语文教学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多媒体被运用于教学的过程中,它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教学的方法。多媒体技术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得力助手,它不仅辅助教师传授知识,更能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行协作,提高认知水平,强化语文能力的培养。这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将语文教学带进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使语文课不再苦涩无味,而变得更加精采了。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并进而创造。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如教《春》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前,先投影春、夏、秋、冬四幅风景图,让学生观察指出哪幅是春景图,口头简要描述画面,并背出表现春天的诗句,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像。那美不胜收的佳景和配音员丝丝入扣的朗读,让学生在有如亲临其境之中感受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花草树木竞相争荣的景象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我在上《苏州园林》这一课时,先播放了数张图片(苏州的几个富有特点的园林)然后提问:“这是哪里的风景?学生答道“这是苏州园林。”就引出了本节的授课内容。这时我巧设悬念:这些园林都有什么特点呢?接着又从不同侧面播放几张苏州园林的图片,使学生能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样导课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具体的事物进行形象思维,需要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思维才会随之展开。在上在学习《死海不死》这一课时,学生对远在异国他乡的死海,没有多少感性的认识和理解。可录相上美丽的画面,奇特的游泳场景和通俗的解说,却似乎把学生带到了死海,学生好像是一位游客,正随着导游游玩呢。这样,从文字到画面,再到文字,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图文并茂化解课文的难点。
用现代教学手段,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干枯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由于学生对石拱桥知之甚少,无法理解中国石拱桥的的造型特征,结构特征和制作特征。于是利用CAI课件,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赵州桥、卢沟桥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现代的典型拱桥的画面。学生兴趣盎然的边听着教师讲解,边欣赏各式各样的拱桥,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装饰等。由于强化了对实物的感受,又经过分析、比较,学生终于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优美,坚固,精巧的特征。
在上《向沙漠进军》这一课时,我为了讲明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植树造林,就利用多媒体演示了当风沙袭击时树林之间每隔15米的距离,风的威力就会大大减小,直观形象的放映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得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简单多了,同时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中学语文教材是一个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仓库。课文中富有文采的语言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等使语文教学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架起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领悟到课文深层的美的内涵,获得美的体验。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为教师加大课堂容量,为提高课堂效率插上翅膀。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以及听说读写训练上。
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丰富作文素材,培养观察、分析、联想、想象能力,拓展思维空间,优化作文教学。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这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样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形成、联想想像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和鼓舞。”而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恰恰能很好地唤醒学生的各种内在情感,从而使语文课变得更加精彩,语文课堂效率也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琼.《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2]何春奎.《多媒体教学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