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总复习是整个小学阶段最后的教学环节。总复习是要把小学阶段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使学生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完善其認知结构的一个重要环节。总复习不同于新授课,也有别于练习课,它不仅仅是知识的重现,而应该是知识结构的重组和优化的过程,是对学生能力的升华。基于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特点,让学生在一定的任务目标驱使下,自主梳理,整理提升,能提高小学数学总复习的效率。
一、任务驱动教学的相关简述
(一)任务驱动教学的内涵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它的主要特征是“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开放性、互动性和自主性。实践表明,任务驱动教学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亲身经历,获得数学经验和情感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总复习阶段采取任务驱动教学的必要性
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总复习的主要任务在于理清脉络,查漏补缺,教师引导学生将离散的知识点串联,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完善认知结构的纵横联系。传统的总复习课中教师会把知识点罗列,概念、法则汇编,或者把总复习课上成综合练习课、讲讲练练课等,造成教师“讲”,学生“写”,教师“累”,学生“疲”的局面。而任务驱动教学强调 “驱动”学生全面参与学习,尤其是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在总复习中,利用相应的任务驱动学生全面积极而又富有个性化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来,学生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强知识梳理,完善认知结构,自主寻求或者构建更高层次的数学意义,同时,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完成任务获得情感体验,获得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提升总复习效率的教学策略
任务驱动教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新课标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那么,如何在实际教学操作上实践任务驱动教学,现在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的第一课时《数的认识》为课例来阐明。
(一)巧设学习任务,理清知识脉络
利用任务驱动进行总复习工作,首先必须精心设计驱动任务,把握好切入点,方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逐步系统化,带领学生在思维上步步深入。因此总复习的任务务必明确,学生才能从任务的要求清晰复习的方向。教师课前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情况,设计并布置自主复习任务,理清知识,理解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认知结构重组和优化,并在更高的思维水平上进行系统性整合。例如在复习《数的认识》,学生在课前完成下述《学习任务单》:
一、数的分类与联系
①阅读书本72页,我们学过的数有整数 、____________。
把学过的数整理成图表来表示数之间的联系。
②阅读书本73页第1题,把自己的图表与例题对比,你发现什么?
③解决问题
在本课的课前自学任务设置上,先整体直观认识,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回顾已经学过的关于数的认识,并将学过的数整理成结构图来表示数之间的联系,旨在考察学生对数的既有认识,并让学生尝试自己建构关于数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再局部认识、层层深入,通过小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将数的定义、分类、数与数之间联系、区别厘清,帮助学生再现知识,串联知识,构建知识的整体框架。这样的任务设计,既抓住知识的重难点和内在联系,又留出空间给学生参与知识的整理。
(二)自主完成任务,主动查漏补缺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雷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东西灌输给学生。”学生明确复习的任务,从自己的长时记忆中提取有效的信息,通过一定的外显形式表达出来。完成任务的过程,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方面比较薄弱甚至经常出错。
驱动任务的明确指向性使学生自主复习时暴露出自身认知结构上的不足,认清知识链上的断环,使其产生重新加工信息的必要性,从内心萌发完善认知结构的冲动。在《数的认识》这节课中,学生的第一个任务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单》,这个过程学生需要围绕问题,阅读书本、查找资料、思考创造才能完成。例如,学生要完成“把学过的数整理成结构图来表示数之间的联系”这项任务,需要积极主动调动头脑中的信息将那些隐含的、有内在联系的知识进行比较和辨析。学生完成任务的表达形式多样,具有学生的个性,虽然不是教材中完整的知识体系,有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是,这种基于学生独立思考的自我建构,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暴露。学生认清自身实际,找到知识链上的端点,完善认知结构,达到自主复习的效果,同时,使教师的引导也能更加有的放矢。
(三)互动阐释任务,注重思维提升
学生在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之后,基本上有了属于自己信息资源和表达方式,对学生无法独自完成的任务可以留下来让同学帮助。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分享交流,小组成员之间对比和分析不同的外显结果,概括和阐释各自的优势所在,在相互对比中突破重难点,在欣赏他人想法中再次明晰知识脉络, 达到修正提升、取长补短的目的。
在《数的认识》这节课中,学生的第二个任务是分享交流《学习任务单》,小组交流要求:1、人人都要说:即每个组员轮流在组内汇报学习单中的问题。2、争取机会说:即在组员汇报时,其他3人认真倾听,可做补充、质疑。3、自己完成的用黑色笔写,同学补充的知识用蓝色笔写,老师补充的知识用红色笔写。4、准备在全班汇报。在任务交流的过程中,人人参与,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而高效的状态。通过在小组交流的互助学习中完善知识的整理,在全班反馈的环节中展示集体内部的智慧。让学生分析和评价,一次比较,就是一次复习,不同的比较,就有不同的感受。事实证明学生更喜欢在小组中分享见解、校对答案、相互提问和质疑等等。“因为这样我们学得更轻松!”也正是因为驱动任务的开放性,造就一个和谐平等的交流环境,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汇报中被全面激活,积极性在反馈中被充分调动,各种不同方法的特色呈现,深度交流与激情碰撞,伴随着愉悦的情感,复习的个性与共性共存,总复习自然事半功倍。
(四)回顾反思任务,实现优化提升
总复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的水平之上,还需要引领学生反思任务。反思是更深层次的学习,也是更为精细的加工,能够促使学生对相互关联的知识进行深加工,产生比重复记忆更好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本课有2处回顾与反思,在完成整理任务后反思:我的收获、我想提问、我有补充;在完成练习任务后反思:我要提醒、我想提问、我有补充。通过完成“回顾与反思”任务,使学生对自我知识掌握情况主动叩问,激发学生发散思维。通过对“回顾与反思”的交流,学生在各抒己见的基础上,优等生有所创造,中等生有所巩固,后进生有所提高。正是反思回顾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抓住知识的重难点反思剖析,才能在方法和思维上再次优化提升。教师通过学生的反思,加深对学生的认知,是进行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引领复习,带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小学数学复习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能力。
一、任务驱动教学的相关简述
(一)任务驱动教学的内涵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它的主要特征是“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开放性、互动性和自主性。实践表明,任务驱动教学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亲身经历,获得数学经验和情感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总复习阶段采取任务驱动教学的必要性
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总复习的主要任务在于理清脉络,查漏补缺,教师引导学生将离散的知识点串联,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完善认知结构的纵横联系。传统的总复习课中教师会把知识点罗列,概念、法则汇编,或者把总复习课上成综合练习课、讲讲练练课等,造成教师“讲”,学生“写”,教师“累”,学生“疲”的局面。而任务驱动教学强调 “驱动”学生全面参与学习,尤其是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在总复习中,利用相应的任务驱动学生全面积极而又富有个性化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来,学生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强知识梳理,完善认知结构,自主寻求或者构建更高层次的数学意义,同时,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完成任务获得情感体验,获得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提升总复习效率的教学策略
任务驱动教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新课标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那么,如何在实际教学操作上实践任务驱动教学,现在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的第一课时《数的认识》为课例来阐明。
(一)巧设学习任务,理清知识脉络
利用任务驱动进行总复习工作,首先必须精心设计驱动任务,把握好切入点,方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逐步系统化,带领学生在思维上步步深入。因此总复习的任务务必明确,学生才能从任务的要求清晰复习的方向。教师课前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情况,设计并布置自主复习任务,理清知识,理解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认知结构重组和优化,并在更高的思维水平上进行系统性整合。例如在复习《数的认识》,学生在课前完成下述《学习任务单》:
一、数的分类与联系
①阅读书本72页,我们学过的数有整数 、____________。
把学过的数整理成图表来表示数之间的联系。
②阅读书本73页第1题,把自己的图表与例题对比,你发现什么?
③解决问题
在本课的课前自学任务设置上,先整体直观认识,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回顾已经学过的关于数的认识,并将学过的数整理成结构图来表示数之间的联系,旨在考察学生对数的既有认识,并让学生尝试自己建构关于数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再局部认识、层层深入,通过小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将数的定义、分类、数与数之间联系、区别厘清,帮助学生再现知识,串联知识,构建知识的整体框架。这样的任务设计,既抓住知识的重难点和内在联系,又留出空间给学生参与知识的整理。
(二)自主完成任务,主动查漏补缺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雷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东西灌输给学生。”学生明确复习的任务,从自己的长时记忆中提取有效的信息,通过一定的外显形式表达出来。完成任务的过程,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方面比较薄弱甚至经常出错。
驱动任务的明确指向性使学生自主复习时暴露出自身认知结构上的不足,认清知识链上的断环,使其产生重新加工信息的必要性,从内心萌发完善认知结构的冲动。在《数的认识》这节课中,学生的第一个任务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单》,这个过程学生需要围绕问题,阅读书本、查找资料、思考创造才能完成。例如,学生要完成“把学过的数整理成结构图来表示数之间的联系”这项任务,需要积极主动调动头脑中的信息将那些隐含的、有内在联系的知识进行比较和辨析。学生完成任务的表达形式多样,具有学生的个性,虽然不是教材中完整的知识体系,有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是,这种基于学生独立思考的自我建构,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暴露。学生认清自身实际,找到知识链上的端点,完善认知结构,达到自主复习的效果,同时,使教师的引导也能更加有的放矢。
(三)互动阐释任务,注重思维提升
学生在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之后,基本上有了属于自己信息资源和表达方式,对学生无法独自完成的任务可以留下来让同学帮助。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分享交流,小组成员之间对比和分析不同的外显结果,概括和阐释各自的优势所在,在相互对比中突破重难点,在欣赏他人想法中再次明晰知识脉络, 达到修正提升、取长补短的目的。
在《数的认识》这节课中,学生的第二个任务是分享交流《学习任务单》,小组交流要求:1、人人都要说:即每个组员轮流在组内汇报学习单中的问题。2、争取机会说:即在组员汇报时,其他3人认真倾听,可做补充、质疑。3、自己完成的用黑色笔写,同学补充的知识用蓝色笔写,老师补充的知识用红色笔写。4、准备在全班汇报。在任务交流的过程中,人人参与,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而高效的状态。通过在小组交流的互助学习中完善知识的整理,在全班反馈的环节中展示集体内部的智慧。让学生分析和评价,一次比较,就是一次复习,不同的比较,就有不同的感受。事实证明学生更喜欢在小组中分享见解、校对答案、相互提问和质疑等等。“因为这样我们学得更轻松!”也正是因为驱动任务的开放性,造就一个和谐平等的交流环境,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汇报中被全面激活,积极性在反馈中被充分调动,各种不同方法的特色呈现,深度交流与激情碰撞,伴随着愉悦的情感,复习的个性与共性共存,总复习自然事半功倍。
(四)回顾反思任务,实现优化提升
总复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的水平之上,还需要引领学生反思任务。反思是更深层次的学习,也是更为精细的加工,能够促使学生对相互关联的知识进行深加工,产生比重复记忆更好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本课有2处回顾与反思,在完成整理任务后反思:我的收获、我想提问、我有补充;在完成练习任务后反思:我要提醒、我想提问、我有补充。通过完成“回顾与反思”任务,使学生对自我知识掌握情况主动叩问,激发学生发散思维。通过对“回顾与反思”的交流,学生在各抒己见的基础上,优等生有所创造,中等生有所巩固,后进生有所提高。正是反思回顾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抓住知识的重难点反思剖析,才能在方法和思维上再次优化提升。教师通过学生的反思,加深对学生的认知,是进行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引领复习,带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小学数学复习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