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岳华山诸峰的环抱中,有个举世闻名的“棋亭”,别看是个小小的“棋亭”,那可是大有来历呢。
当时,宋朝的建立者宋太祖赵匡胤还是在周世宗柴荣的手下做军校。他从小就酷爱下象棋,也算是一名象棋高手了。由于当时军队里只顾行军打仗,没有闲工夫下棋娱乐,军营里真正会下棋的人并不多,他在军营里和人下棋也就从来没有输过。
一天,柴荣派赵匡胤带着文书,到陕西某地去和一支义军进行联络。当他途经华山的时候,看见一个道士在华山脚下的集镇上摆了“棋势”,围观者有不少人上前应战,却都纷纷败下阵来,输给了道士不少银两。
赵匡胤年轻好胜,认为自己棋艺高超,下棋从来没输过,一定可以胜过那个道士。可是,他带的银两不多,没有足够的本钱下注,怎么办?于是只能把随身携带的装了文书的包袱作了抵押,和道士下起了棋势。
棋势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简单,似乎只要走几步就能轻而易举地取胜。可赵匡胤走完几步非但没能够取胜,棋局反倒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被动的道士妙招迭出,四两拨千斤,把赵匡胤的攻势一一化解了。而开始时占优势的赵匡胤,一时四面楚歌,节节败退,局势岌岌可危。赵匡胤使尽了浑身解数,也只能勉强抵挡一阵子,最后终无回天之力,只得拱手认输了。第一盘赵匡胤败了。这是赵匡胤第一次输棋,心情可想而知。
赵匡胤自幼参加柴荣的部队,没有和真正的下棋高手下过棋,更没有下过棋势,根本不了解棋势的奥妙,所以他输了以后还是很不服气,认为自己只是一时大意失手的,下一盘一定能赢。
道士欣然地收下了赵匡胤的包袱,很快就又摆好了第二个棋势。这个棋势看起来比第一个还简单,红棋兵力雄厚,双车马炮站位也好;黑方没有了车,还缺士少象,老将被迫逃难于城边,马炮也窝在一角,难成气候。虽然有几个过河的小卒,不过是散兵游勇,不足为惧,似乎不能给红方造成什么大的威胁。
赵匡胤不禁沾沾自喜,他怎么看怎么都觉得红方定胜无疑。况且刚才在第一盘中输掉了包袱,没有了包袱也就没有文书,没有了文书就无法完成联络任务,也不好回柴荣那里交差。赵匡胤心想:不如破釜沉舟,把包袱赢回来再走。可是自己已身无分文,拿什么作赌注呢?不管了,反正这一盘一定能赢。于是,赵匡胤一咬牙,狠了狠心,把自己视若生命的宝剑当了赌注。
这盘棋势表面上看虽然比上一盘简单,其实却蕴含着复杂而奥妙的变化,年轻气盛又心浮气躁的赵匡胤又哪能察觉得到呢?当时他一心就想借子力上的优势,速战速决,一口把对手吃掉,而一味地冒险抢攻。道士早就洞察了赵匡胤的企图,于是就故意露了个破绽,以弃子作为诱饵。赵匡胤贪吃,果然中计,落入了道士的陷阱。结果,道士以独马巧胜。这便是传统棋谱上有名的“一马化龙”残局。赵匡胤又输了,极不情愿地将宝剑递给道士。
道士接过宝剑一看,大吃一惊,忙问赵匡胤:“这宝剑是后唐庄宗李存勖(xù)所铸,乃是国宝,后来被辽国夺去,现在怎么到了你的手里呢?”
此刻,赵匡胤知道自己遇到了高人,便将自己如何在柴荣手下效力,如何在和辽国作战时得到的这把宝剑,都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道士。
赵匡胤和道士谈得十分投机。赵匡胤才知道原来这个道士姓陈,名抟(tuán),字图南,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人,是著名的道教学者和道教诗人。唐朝长兴年间举进士不第,便发誓不求仕途,归隐山林,以山水为乐。他在这里,以摆棋势糊口。赵匡胤知道后,心中越发尊敬陈抟,请求陈抟为他指点迷津,寻求更大的发展。
从交谈中,陈抟也看出了赵匡胤谈吐不俗,志向非常远大,将来必不是寻常人物。于是,他当即把包袱和宝剑还给了赵匡胤,用手抚摸着自己长长的胡须,只告诫了赵匡胤一句话:“世事如棋局,不可自以为高。”
赵匡胤叩谢了陈抟的帮助和教诲,并表示有朝一日如果自己兴旺发达了,便会把这座山封赐给他,以作这包袱和宝剑的赎物。
后来,赵匡胤几经努力,终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成了宋朝开国皇帝,史称宋太祖。
已为皇帝的赵匡胤依然记得华山下棋输给陈抟之事。于是,他派人找到了陈抟,真的把华山赐给了他,并且还免除了华山百姓的赋税徭役。
据传说,宋代三百年间,华山一带的居民都不纳税服役。这就是“宋太祖一局棋输个华山”的佳话。
后人为纪念这段不寻常的棋缘,便在赵匡胤和陈抟下棋处建造了一座闻名遐迩的棋亭。
当时,宋朝的建立者宋太祖赵匡胤还是在周世宗柴荣的手下做军校。他从小就酷爱下象棋,也算是一名象棋高手了。由于当时军队里只顾行军打仗,没有闲工夫下棋娱乐,军营里真正会下棋的人并不多,他在军营里和人下棋也就从来没有输过。
一天,柴荣派赵匡胤带着文书,到陕西某地去和一支义军进行联络。当他途经华山的时候,看见一个道士在华山脚下的集镇上摆了“棋势”,围观者有不少人上前应战,却都纷纷败下阵来,输给了道士不少银两。
赵匡胤年轻好胜,认为自己棋艺高超,下棋从来没输过,一定可以胜过那个道士。可是,他带的银两不多,没有足够的本钱下注,怎么办?于是只能把随身携带的装了文书的包袱作了抵押,和道士下起了棋势。
棋势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简单,似乎只要走几步就能轻而易举地取胜。可赵匡胤走完几步非但没能够取胜,棋局反倒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被动的道士妙招迭出,四两拨千斤,把赵匡胤的攻势一一化解了。而开始时占优势的赵匡胤,一时四面楚歌,节节败退,局势岌岌可危。赵匡胤使尽了浑身解数,也只能勉强抵挡一阵子,最后终无回天之力,只得拱手认输了。第一盘赵匡胤败了。这是赵匡胤第一次输棋,心情可想而知。
赵匡胤自幼参加柴荣的部队,没有和真正的下棋高手下过棋,更没有下过棋势,根本不了解棋势的奥妙,所以他输了以后还是很不服气,认为自己只是一时大意失手的,下一盘一定能赢。
道士欣然地收下了赵匡胤的包袱,很快就又摆好了第二个棋势。这个棋势看起来比第一个还简单,红棋兵力雄厚,双车马炮站位也好;黑方没有了车,还缺士少象,老将被迫逃难于城边,马炮也窝在一角,难成气候。虽然有几个过河的小卒,不过是散兵游勇,不足为惧,似乎不能给红方造成什么大的威胁。
赵匡胤不禁沾沾自喜,他怎么看怎么都觉得红方定胜无疑。况且刚才在第一盘中输掉了包袱,没有了包袱也就没有文书,没有了文书就无法完成联络任务,也不好回柴荣那里交差。赵匡胤心想:不如破釜沉舟,把包袱赢回来再走。可是自己已身无分文,拿什么作赌注呢?不管了,反正这一盘一定能赢。于是,赵匡胤一咬牙,狠了狠心,把自己视若生命的宝剑当了赌注。
这盘棋势表面上看虽然比上一盘简单,其实却蕴含着复杂而奥妙的变化,年轻气盛又心浮气躁的赵匡胤又哪能察觉得到呢?当时他一心就想借子力上的优势,速战速决,一口把对手吃掉,而一味地冒险抢攻。道士早就洞察了赵匡胤的企图,于是就故意露了个破绽,以弃子作为诱饵。赵匡胤贪吃,果然中计,落入了道士的陷阱。结果,道士以独马巧胜。这便是传统棋谱上有名的“一马化龙”残局。赵匡胤又输了,极不情愿地将宝剑递给道士。
道士接过宝剑一看,大吃一惊,忙问赵匡胤:“这宝剑是后唐庄宗李存勖(xù)所铸,乃是国宝,后来被辽国夺去,现在怎么到了你的手里呢?”
此刻,赵匡胤知道自己遇到了高人,便将自己如何在柴荣手下效力,如何在和辽国作战时得到的这把宝剑,都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道士。
赵匡胤和道士谈得十分投机。赵匡胤才知道原来这个道士姓陈,名抟(tuán),字图南,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人,是著名的道教学者和道教诗人。唐朝长兴年间举进士不第,便发誓不求仕途,归隐山林,以山水为乐。他在这里,以摆棋势糊口。赵匡胤知道后,心中越发尊敬陈抟,请求陈抟为他指点迷津,寻求更大的发展。
从交谈中,陈抟也看出了赵匡胤谈吐不俗,志向非常远大,将来必不是寻常人物。于是,他当即把包袱和宝剑还给了赵匡胤,用手抚摸着自己长长的胡须,只告诫了赵匡胤一句话:“世事如棋局,不可自以为高。”
赵匡胤叩谢了陈抟的帮助和教诲,并表示有朝一日如果自己兴旺发达了,便会把这座山封赐给他,以作这包袱和宝剑的赎物。
后来,赵匡胤几经努力,终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成了宋朝开国皇帝,史称宋太祖。
已为皇帝的赵匡胤依然记得华山下棋输给陈抟之事。于是,他派人找到了陈抟,真的把华山赐给了他,并且还免除了华山百姓的赋税徭役。
据传说,宋代三百年间,华山一带的居民都不纳税服役。这就是“宋太祖一局棋输个华山”的佳话。
后人为纪念这段不寻常的棋缘,便在赵匡胤和陈抟下棋处建造了一座闻名遐迩的棋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