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是最基础的教学,在语文教学尤其是在诗词鉴赏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语文课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诗词鉴赏;人文素质
诗,可以“兴、观、群、怨”,是孔子对诗歌的社会作用的阐释。中华诗词,气势磅礴,意蕴深厚,境界高远,蕴涵着丰厚的人文精神。它从各个方面表达了人们对人生的理解。
语文教学是最基础的教学。在语文教学尤其是在诗词鉴赏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语文课的重要课题。通过教学,向学生显示文学语言的艺术性,充分反映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的环境描写都能给学生以美感,以启迪。
一、在鉴赏中提升人生境界
当前,学生的知识视野开阔,但思想品德却不容乐观。其中有的人所看到的是个人利益的得与失,注重名利、金钱,什么民族精神、社会道德、社会责任在一些学生心中没有一丝分量,他们普遍有一种浮躁的情绪和心态,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甚至违纪违法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教师要充分利用诗词中丰厚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鉴赏诗词中表现高尚道德情操的诗句。通过教师的讲析、阐发,让其产生一种影响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巨大的教化力量,让学生深刻地品味诗歌中的思想内蕴,进而深刻体悟,从中汲取精华,产生共鸣,从而提升自身的人生境界。
教育不但要教育学生成才,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学生成人。热爱学习、珍爱生命、保护环境、尊重他人、享受天伦,这种人生境界是先人传给我们的文化血脉。鉴赏诗歌,教师还要教会学生怎样从诗词深厚的思想意蕴中感悟到生活和做人的道理。司马迁的“士可杀,不可辱”,孟子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李清照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道出了做人的准则和应遵守的气节与操守。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尊的人生观。
高远的人生境界还应有百折不挠、能够积极地应对挫折的品质。这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人生境界。许多诗句表现出诗人们在遭受人生挫折时百折不屈的精神,以及战胜苦难后恬淡、宁静的心怀,是启迪学生的极好素材。如李白有诗云:“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他鼓励人们抗拒恶势力,敢于自我肯定,受到挫折也不变初衷,绝不做受环境影响摆布的软弱桃李,而应像青松一样,做一个百折不挠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还有唐人裴休的名句:“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陈毅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也同样是表现了越挫越坚的人生境界。
二、在鉴赏中培养创新精神
学习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首先,诗词的创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和创新。同一个题材不同时代的诗人可以写出不同的内容,从古自今描写泰山的诗句可以说不计其数,孔子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杜甫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同样的秋季在诗人的笔下可以有不同的感受,马致远的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到了穆旦晚年所作的《秋》则更寄寓了诗人对人生的认识,对自我境遇的感慨,对生命价值的思索。可以说每一首诗都是一种新的创造。诗人在创作时驰骋想象,“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而读者在鉴赏它们的时候的感受也是各不相同的,这种感受可以说就是一种再创造。
其次,在诗歌欣赏中,人们通常都是通过想象和联想来体会诗歌的思想、领略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美的。同样一首诗各人的领会是不同的,在鉴赏时对诗词的意境的想象和联想就是一种创新,这是创造性的想象。因为,诗词具有语言美和强烈的抒情性的特点,可以说没有炽热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就不能成为伟大的诗人,而读者在鉴赏中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就不能体会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之美。
在中国古代诗论中,强调诗歌要有“像外之像、景外之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说。欣赏者在鉴赏之时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来体会诗歌的意蕴,激发情感的共鸣获得美的享受。许多精美的诗篇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现代新诗《再别康桥》是一首公认的优美诗篇,这首诗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是因为诗人把现实的实景和幻想中的虚景相結合,把刹那间的感受和感动用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出来,更为重要的是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解读这首诗的人很多,但每个人的体会各不相同,可以说每一篇都有新的创新。
教师在鉴赏课上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不要囿于前人的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去品味、解读,大胆地抒发新的认识和见解。这样,学生通过鉴赏诗词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开启了自己的创新思维,培育了创新精神。没有想象也就没有艺术鉴赏,我们之所以能够在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中体验到它的内在意蕴,激起情感的共鸣,获得艺术美的享受,关键就在于我们通过想象和联想进行艺术的再创造,不断充实诗歌的内涵,获得新的认识和感受。鉴赏想象能够丰富和充实审美感知,在鉴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审美经验带入当前的审美对象中,或补充它,或调整它,或切换它,这一过程就是创新。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能够在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采用适当的教育形式,用爱心去关心他们,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春风化雨,有计划地开设一些专题课堂,把诗词鉴赏作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让这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为我们的学生营造一个良好成长的精神家园,那么我们的素质教育也定能“运筹帷幄之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
关键词:诗词鉴赏;人文素质
诗,可以“兴、观、群、怨”,是孔子对诗歌的社会作用的阐释。中华诗词,气势磅礴,意蕴深厚,境界高远,蕴涵着丰厚的人文精神。它从各个方面表达了人们对人生的理解。
语文教学是最基础的教学。在语文教学尤其是在诗词鉴赏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语文课的重要课题。通过教学,向学生显示文学语言的艺术性,充分反映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的环境描写都能给学生以美感,以启迪。
一、在鉴赏中提升人生境界
当前,学生的知识视野开阔,但思想品德却不容乐观。其中有的人所看到的是个人利益的得与失,注重名利、金钱,什么民族精神、社会道德、社会责任在一些学生心中没有一丝分量,他们普遍有一种浮躁的情绪和心态,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甚至违纪违法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教师要充分利用诗词中丰厚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鉴赏诗词中表现高尚道德情操的诗句。通过教师的讲析、阐发,让其产生一种影响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巨大的教化力量,让学生深刻地品味诗歌中的思想内蕴,进而深刻体悟,从中汲取精华,产生共鸣,从而提升自身的人生境界。
教育不但要教育学生成才,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学生成人。热爱学习、珍爱生命、保护环境、尊重他人、享受天伦,这种人生境界是先人传给我们的文化血脉。鉴赏诗歌,教师还要教会学生怎样从诗词深厚的思想意蕴中感悟到生活和做人的道理。司马迁的“士可杀,不可辱”,孟子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李清照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道出了做人的准则和应遵守的气节与操守。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尊的人生观。
高远的人生境界还应有百折不挠、能够积极地应对挫折的品质。这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人生境界。许多诗句表现出诗人们在遭受人生挫折时百折不屈的精神,以及战胜苦难后恬淡、宁静的心怀,是启迪学生的极好素材。如李白有诗云:“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他鼓励人们抗拒恶势力,敢于自我肯定,受到挫折也不变初衷,绝不做受环境影响摆布的软弱桃李,而应像青松一样,做一个百折不挠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还有唐人裴休的名句:“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陈毅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也同样是表现了越挫越坚的人生境界。
二、在鉴赏中培养创新精神
学习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首先,诗词的创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和创新。同一个题材不同时代的诗人可以写出不同的内容,从古自今描写泰山的诗句可以说不计其数,孔子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杜甫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同样的秋季在诗人的笔下可以有不同的感受,马致远的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到了穆旦晚年所作的《秋》则更寄寓了诗人对人生的认识,对自我境遇的感慨,对生命价值的思索。可以说每一首诗都是一种新的创造。诗人在创作时驰骋想象,“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而读者在鉴赏它们的时候的感受也是各不相同的,这种感受可以说就是一种再创造。
其次,在诗歌欣赏中,人们通常都是通过想象和联想来体会诗歌的思想、领略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美的。同样一首诗各人的领会是不同的,在鉴赏时对诗词的意境的想象和联想就是一种创新,这是创造性的想象。因为,诗词具有语言美和强烈的抒情性的特点,可以说没有炽热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就不能成为伟大的诗人,而读者在鉴赏中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就不能体会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之美。
在中国古代诗论中,强调诗歌要有“像外之像、景外之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说。欣赏者在鉴赏之时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来体会诗歌的意蕴,激发情感的共鸣获得美的享受。许多精美的诗篇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现代新诗《再别康桥》是一首公认的优美诗篇,这首诗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是因为诗人把现实的实景和幻想中的虚景相結合,把刹那间的感受和感动用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出来,更为重要的是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解读这首诗的人很多,但每个人的体会各不相同,可以说每一篇都有新的创新。
教师在鉴赏课上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不要囿于前人的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去品味、解读,大胆地抒发新的认识和见解。这样,学生通过鉴赏诗词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开启了自己的创新思维,培育了创新精神。没有想象也就没有艺术鉴赏,我们之所以能够在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中体验到它的内在意蕴,激起情感的共鸣,获得艺术美的享受,关键就在于我们通过想象和联想进行艺术的再创造,不断充实诗歌的内涵,获得新的认识和感受。鉴赏想象能够丰富和充实审美感知,在鉴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审美经验带入当前的审美对象中,或补充它,或调整它,或切换它,这一过程就是创新。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能够在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采用适当的教育形式,用爱心去关心他们,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春风化雨,有计划地开设一些专题课堂,把诗词鉴赏作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让这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为我们的学生营造一个良好成长的精神家园,那么我们的素质教育也定能“运筹帷幄之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