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其存在的问题,鉴定学习的质量水平。评价的内容包括科学知识、科学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以及对科学和科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长期以来,大多数教师对科学教学的评价只停留在单元检测与期末考试上,过分地突出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略了过程性评价的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具体表现如下:
1.漠视课前评价
调查发现,许多科学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验材料准备、资料收集、已有的前概念情况缺少必要的检查和评价,导致因课前准备不充分而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2.评价指向不明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认为回答出问题的就是好學生,考试成绩优异的就是优等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停留在“知识的掌握”标准上,忽视了对学生科学探究过程和科学态度的评价,逐渐让学生养成了自由、散漫、实验秩序混乱、表达随意无序、不肯积极思考等不良习惯,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不利。
3.评价主体单一
科学学习的评价主体仍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不能引导学生积极地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不注重对学生自评、互评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评价,不懂得客观地看待自己和别人。学生自评与互评的缺失,也使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大打折扣,评价主体多元化成为了一句口号。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过程性评价,这里的过程性评价主要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与学生的学习交融在一起,包括课前、课中、课后针对学生学情及学习表现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在教学中,我对小学科学课堂如何实施过程性评价进行了探索。
一、课前评价常态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科学学习也是如此。科学课堂上,学生课前除了要把课本和学习用品摆放整齐、铃声响后能及时在教室或实验室就座等常规要求外,还要将收集的资料或准备的探究材料摆放整齐,以备课堂探究时使用。科学教师如果每节课都能对这几项指标进行评价,学生就会重视科学课的学习,逐步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每一项的完成情况分别“记星”,如合格为3颗星,做不到的酌情减星。
二、课中评价显性化
1.科学探究评价精细化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仅有“动手做”是不够的,“动手做”之前与之后的表达与交流,是科学探究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与交流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学习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认识自己、尊重别人,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在原有生活经验基础上获得了新的发展,更要关注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是否积极投入、尊重事实、有独到的见解,能否设法解决问题、接纳同伴的观点、善于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等。具体如下:
①积极地以科学的方式观察现象;
②能根据现象提出问题;
③能做出有根据的猜想;
④能制订合理的实验计划;
⑤能有序实施实验;
⑥能实事求是地及时记录发现;
⑦能积极举手发言和交流;
⑧能针对别人的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能把自己的发现和体会告诉别人。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每一项完成情况分别“记星”,如合格为3颗星,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表述清晰,有逻辑性,思维有深度、广度,加2颗星。
2.科学态度评价具体化
科学态度方面的评价,重点指向学生进行科学学习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态度,主要包括:对科学的兴趣和参与科学活动的热情;具有基本的证据意识,能有根据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勇于表达,乐于倾听,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对科学的坚定信念,以及对科学技术作用的正确认识,等等。主要评价指标包括:
①领用材料时安静,使用材料时听指挥;
②爱护实验器材,无破坏、浪费行为,主动收拾、整理实验器材;
③探究有序,不大声喧哗;
④不争抢材料和角色,在小组活动中认真、积极,善于和同学合作;
⑤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对别人的表现能认真、公正地评价;
⑥上课时专心,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无影响教师教学和他人学习的行为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每项完成情况分别“记星”,如合格为3颗星,能对别人的表现公正、认真地评价,评价语言清晰、有逻辑性,思维有深度,加2颗星。
3.科学知识评价层次化
对科学知识学习的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了解学生课堂达标情况的重要手段。不可否认,在科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重复、题海战术现象,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此,我精心设计了分层达标评价题,采用必答题(答对3颗星)和加分项(1~2颗星)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必答题主要包含科学事实和错误的论断:简单的,如南瓜花是两性花;中等难度的,如两性花不一定是完全花;难度大一些的,如只有开花结果的植物才能繁殖后代。课堂评价时,教师可以请学生举手判断,如认为对的举起右手,认为错误的举起左手。
加分项主要是评价学生创新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整理自己一天的食谱,分析自己的饮食是否科学合理,提出合理化改进措施。又如,目前户外运动爱好者经常在野外露营,但洗澡成了问题,他们发现户外的太阳能非常充足,你能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设计一个可以洗澡的便携式太阳能装置吗?
三、课后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反思化
针对目前科学学习的评价主体仍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评价的现象,我实施了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点评为辅的评价办法。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针对学习过程的反思、交流,学生自评和互评的重点是: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是否满意自己的学习效果;其他同学的想法、做法、学习方法和效果是否更合理有效,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借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每一项完成情况分别“记星”,如合格为3颗星,找到改进的方法并能付诸行动的加2颗星。
多元评价能让学生清楚自己的现状,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弥补当前已取得的成绩和目标之间的差距,矫正错误概念,找到努力的方向。
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连续性的过程,通过课堂过程性评价反馈学生的课前准备、课中学习和课后反思情况,在潜移默化中规范了学生的科学学习行为,使他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反思习惯,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科学学习的过程中,提升科学素养。
山东省邹平县黄山实验小学
(256200)
1.漠视课前评价
调查发现,许多科学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验材料准备、资料收集、已有的前概念情况缺少必要的检查和评价,导致因课前准备不充分而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2.评价指向不明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认为回答出问题的就是好學生,考试成绩优异的就是优等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停留在“知识的掌握”标准上,忽视了对学生科学探究过程和科学态度的评价,逐渐让学生养成了自由、散漫、实验秩序混乱、表达随意无序、不肯积极思考等不良习惯,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不利。
3.评价主体单一
科学学习的评价主体仍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不能引导学生积极地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不注重对学生自评、互评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评价,不懂得客观地看待自己和别人。学生自评与互评的缺失,也使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大打折扣,评价主体多元化成为了一句口号。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过程性评价,这里的过程性评价主要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与学生的学习交融在一起,包括课前、课中、课后针对学生学情及学习表现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在教学中,我对小学科学课堂如何实施过程性评价进行了探索。
一、课前评价常态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科学学习也是如此。科学课堂上,学生课前除了要把课本和学习用品摆放整齐、铃声响后能及时在教室或实验室就座等常规要求外,还要将收集的资料或准备的探究材料摆放整齐,以备课堂探究时使用。科学教师如果每节课都能对这几项指标进行评价,学生就会重视科学课的学习,逐步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每一项的完成情况分别“记星”,如合格为3颗星,做不到的酌情减星。
二、课中评价显性化
1.科学探究评价精细化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仅有“动手做”是不够的,“动手做”之前与之后的表达与交流,是科学探究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与交流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学习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认识自己、尊重别人,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在原有生活经验基础上获得了新的发展,更要关注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是否积极投入、尊重事实、有独到的见解,能否设法解决问题、接纳同伴的观点、善于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等。具体如下:
①积极地以科学的方式观察现象;
②能根据现象提出问题;
③能做出有根据的猜想;
④能制订合理的实验计划;
⑤能有序实施实验;
⑥能实事求是地及时记录发现;
⑦能积极举手发言和交流;
⑧能针对别人的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能把自己的发现和体会告诉别人。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每一项完成情况分别“记星”,如合格为3颗星,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表述清晰,有逻辑性,思维有深度、广度,加2颗星。
2.科学态度评价具体化
科学态度方面的评价,重点指向学生进行科学学习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态度,主要包括:对科学的兴趣和参与科学活动的热情;具有基本的证据意识,能有根据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勇于表达,乐于倾听,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对科学的坚定信念,以及对科学技术作用的正确认识,等等。主要评价指标包括:
①领用材料时安静,使用材料时听指挥;
②爱护实验器材,无破坏、浪费行为,主动收拾、整理实验器材;
③探究有序,不大声喧哗;
④不争抢材料和角色,在小组活动中认真、积极,善于和同学合作;
⑤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对别人的表现能认真、公正地评价;
⑥上课时专心,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无影响教师教学和他人学习的行为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每项完成情况分别“记星”,如合格为3颗星,能对别人的表现公正、认真地评价,评价语言清晰、有逻辑性,思维有深度,加2颗星。
3.科学知识评价层次化
对科学知识学习的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了解学生课堂达标情况的重要手段。不可否认,在科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重复、题海战术现象,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此,我精心设计了分层达标评价题,采用必答题(答对3颗星)和加分项(1~2颗星)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必答题主要包含科学事实和错误的论断:简单的,如南瓜花是两性花;中等难度的,如两性花不一定是完全花;难度大一些的,如只有开花结果的植物才能繁殖后代。课堂评价时,教师可以请学生举手判断,如认为对的举起右手,认为错误的举起左手。
加分项主要是评价学生创新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整理自己一天的食谱,分析自己的饮食是否科学合理,提出合理化改进措施。又如,目前户外运动爱好者经常在野外露营,但洗澡成了问题,他们发现户外的太阳能非常充足,你能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设计一个可以洗澡的便携式太阳能装置吗?
三、课后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反思化
针对目前科学学习的评价主体仍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评价的现象,我实施了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点评为辅的评价办法。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针对学习过程的反思、交流,学生自评和互评的重点是: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是否满意自己的学习效果;其他同学的想法、做法、学习方法和效果是否更合理有效,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借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每一项完成情况分别“记星”,如合格为3颗星,找到改进的方法并能付诸行动的加2颗星。
多元评价能让学生清楚自己的现状,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弥补当前已取得的成绩和目标之间的差距,矫正错误概念,找到努力的方向。
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连续性的过程,通过课堂过程性评价反馈学生的课前准备、课中学习和课后反思情况,在潜移默化中规范了学生的科学学习行为,使他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反思习惯,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科学学习的过程中,提升科学素养。
山东省邹平县黄山实验小学
(25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