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后期关中士人对巴蜀方位认识的转变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q660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关中地区与巴蜀地区由于秦岭的自然阻隔,直到战国末期,巴蜀与关中地区有交流,但不是很频繁。关中士人对巴蜀地区的地理方位的认识也很模糊,这种局面直到秦惠文王于公元前316年派司马错、张仪平定巴蜀后才得以初步改善。关中地区与巴蜀地区的交流也因此变得频繁起来。与之而来的是,随着关中地区与巴蜀地区的交流日益频繁,关中士人对巴蜀地区的地理方位的认识也较以前更加清晰且准确,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战国后期关中士人对巴蜀方位认识的转变过程实际上也是两地交流日益加深的过程。
其他文献
幽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也是人类日常话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交际形式。自亚里士多德时代开始,人们就从生理学、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许多学科的角度研
李昴英,岭南历史上第一位探花,在仕途期间,胸怀国家、廉洁爱民,不顾个人利益,直言进谏,直面贼寇,胆识过人,然而朝廷腐败,因其刚正不阿,受人诽谤排挤,曾四起四落,有多次归隐经历。其铁骨铮
《三国演义》全书充斥着女性悲惨命运的描写,她们只不过是男人之间权术争斗的牺牲品,但她们以其特殊的行为与性格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三国演义》众多女性中,孙夫人是罗
古今论证“泰山治鬼”的起源,先有西汉末之说后出西汉初之论。后者的重要的证据是:魏晋之时,有人认为汉初诗中出现的“蒿里”就是指泰山脚下的小山“高里”。对此唐代已有否定者
本文将依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重点对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中所体现的不对等性和悲剧性做一个简单分析,从而让我们对刺客这类人群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
中国戏曲是世界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它集歌、舞、科(动作)、白(念白)于一身,是一种极富表现力和民族色彩的综合艺术。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歌舞,经过汉
清代小说家杜纲的《娱目醒心编》被视为拟话本小说创作后期的作品,它的思想内容其实是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气和小说家的创作意识,但其并不为时代所包容,渐渐出现衰微之势。本文在
在“十七年”宏大的时代环境中,凡是活跃在“十七年”文坛的女性作家的写作在“说什么”方面与男性无大差别,如表现出对主流权利话语的认同,是一种典型的宏大叙事,但女性作家其在
以侠义为题材的唐传奇是唐代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唐传奇不但刻画出众多生动形象的豪侠义士,更是表现出他们身上闪光的侠义精神。而侠义精神中那些重义务,重承诺,见义勇为,助
拜伦的诗歌对东方情有独钟。文中指出拜伦对“东方”的钟情跟他的性格天性和生活遭际有很大关系,本文借对拜伦经典诗作中东方构想,分析作者的“东方情调”的文化内涵及心理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