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其自然”并非随心所欲

来源 :老年博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国医大师的养生经验都是“顺其自然”。很多人以为,这就是“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意思。
  事实上恰恰相反。顺其自然指的是顺应客观规律,而绝不是随心所欲。
  比如说吃饭,应该在饿的时候吃。什么时候才算是饿呢?现在已经很难说了,即便是吃过饭之后,若你突然拿到了一张免费的自助餐券,自助餐里有海鲜和哈根达斯,很多人这个时候还是会觉得饿。
  如果顺应这个“自然”,肯定还要吃,但这已经在违背自然了。因为这个“饿”不是胃饿了,而是心饿了,眼睛饿了,确切地说,是馋了。因此这不是真正的饿。
  对于饿不饿,有一个标准可供参考:当平时你不喜欢吃甚至绝对不吃的食物,你都觉得想吃的时候,才是饿。用这个标准衡量,你会发现,我们一半以上的吃是因为馋,而不是因为饿。
  “顺其自然”就是顺应身体和自然的客观规律,比如一年有四季,最简单的顺其自然就是吃应季蔬菜。不是说冬天在大棚中种出的黄瓜就含毒性了,而是因为黄瓜本身是寒性的,冬天人体阳气虚,身体的热量多用于御寒,这个时候吃黄瓜等于在和身体搶夺生命所需的热量,会伤脾胃。所以,中医认为立秋之后,黄瓜、西瓜这类含水量高的食物就要少吃甚至不吃了。相反,倭瓜、南瓜、胡萝卜等上市,属于时令蔬菜,而它们的含水量少,性质偏温,可以健脾温胃,正适合秋冬寒冷的天气。
  (摘自《中国家庭报》2018年12月20日)
其他文献
春节又要到了,当年一起到北大荒去的知青朋友,又开始张罗一年一次的聚会。我们一般都会选择在年根儿底下,先在天坛的柏树林中碰头,其中一个节目必不可少,便是大合唱,可劲儿地吼几嗓子,仿佛歌声最能让自己回到青春的日子。吼痛快了,然后去天坛附近的餐馆聚餐,饭菜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北大荒酒少不了,要从北大荒驻京办事处买来带去。北大荒纯粮食酒,60度,醇厚的香味、深刻的浓度,都是北京二锅头无法比拟的。就着绵延不断
期刊
经常遇到一些中老年人问:“我老了,是不是该补补了?”  一般我就会问他们:“您有什么慢性病吗?饮食、睡眠都正常吗?有什么不舒服吗?还是平时会劳累?”  “都没有啊,退休在家也不累。”  “那您为什么要补呢?”  “因为年龄大了呀。”  可见,在很多人心中,“年龄大”与“需要补”画了等号。其实,“正气虚”才“需要补”。虚不虚与年龄不一定相关。造成正气不足的原因无外乎是气血精微物质的生成减少或丢失过多
期刊
2015年,戴维斯正和家人喜迎元旦,大学好友乔治·格伦纳打来电话说恩师罗伯茨教授出车祸了,约他一起去看望。  他们两人来到罗伯茨病床前,和教授寒暄了半天。教授怔怔地看着他俩迟疑地问:“你们真是来探望我的?你们认识我是吗?”教授的问话让他俩面面相觑,这还是那个在课堂上妙语连珠、幽默风趣,讲课引人入胜的教授吗?他俩说了好几件难忘的事,教授呆呆地望着他们,一直摇头。  在回来的路上,戴维斯和格伦纳对教授
期刊
小时候,常听村里人说父亲不务正业,在那个所有人都拼命在一亩三分地里讨生活的年代,父亲却常去乡里逛书店。我上小学3年级那年,父亲做了件更“另类”的事,他在集上摆了個小摊儿卖书。  每到集日,父亲早早地赶到那儿,找一处空地,从那个大大的土黄色人造革包里拿出一块塑料布铺在地上,把书从包里拿出来一本本摆放整齐,然后他就坐在小凳子上捧一本书开始看。  父亲的买卖并不好。那时农村里识字的人不多,可父亲好像对此
期刊
1964年,买一个灯头要五分钱。买来之后,有些事情还是需要自己动手做的,比如装灯芯。灯芯可以用棉线,也可以用草纸。我的记忆里,总是用草纸,撕一本旧书,可以用好长时间。线装的旧书都是质地很好的毛邊纸,撕一页卷成纸捻,插入灯头的那个小铁筒,下面留出一段折弯浸在煤油里,这灯就做成了。  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度教育界狠抓教学质量。乡村小学也要上早自习和晚自习。这就需要孩子们自己带灯。于是,我和我的同
期刊
大自然千变万化,不同的季节,总有不同的花。宛若人生,不同的年龄段,应有不同的人生态度。  春天是四季中最浪漫的季节,当冰雪还未消融,大地还在酣睡之中,耀眼的迎春花,金灿灿的,屹立在雪地上,伸开小手,拥抱春天。正是它的英勇无畏,顶风冒雪,引领了大地的生机勃勃。人生最宝贵的也是青春年华,虽转瞬即逝,却以自己的无私奉献,为祖国增光添彩。  炎炎夏日,最爱池中莲。一朵朵艳丽的荷花绽放,亭亭玉立,如撑起一把
期刊
1.丹麦哥本哈根  这座北欧城市似乎拥有游客想要拥有的一切:美食、夜总会、博物馆、老城区、历史古迹、现代艺术……出色的城市公交,以及全欧洲范围内数一数二的自行车道路系统,更是增添了它的亲和力。 2.中国深圳  深圳被称为中国的“硅谷”,这里毗邻中国香港,有着大量的新设计与新创意。这座非常年轻的城市,如今拥有众多博物馆和创意文化街区,文化色彩日趋浓厚。 3.塞尔维亚诺维萨德  诺维萨德在塞尔维亚语中
期刊
“莫扎特效应”是指听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的音乐有助于智力发展。那么,这个说法源自何处,又是否真实呢?  据报道,1993年,英国《自然》周刊发表了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一份关于空间推理的研究。实验中,一组听过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的学生在进行需要折叠和裁剪纸张的测试时比另一组仅听过放松指导的学生表现得更好。报道称,这是一部具体的作品,听这部作品的人是被要求执行特定任务的大学生。而且,根据研究人员
期刊
一位做了快10年保安的56岁大叔,一台涉及机械制造、热动力、工程机械等学科原理、具有实用新型专利的除雪设备,两者之间看似没有直接联系。然而,就是因为保安工作的启发,才让这位大叔坚持立足岗位搞发明。2018年11月,他拿到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这位保安的名字叫王天贵,他的发明专利的名字叫作除雪工程车。王天贵开玩笑说,他是“发明家”中最好的保安。工作中萌发灵感  在内蒙古包头市昆区的一个小区,记
期刊
八岁那年春节,我执意要父亲给我做一个灯笼。因为在乡下老家,孩子们有提着灯笼走街串巷熬年的习俗,在我们看来,那就是一种过年的乐趣和享受。  父亲说,行。  我说,我不要纸糊的。父亲纳闷:不要纸糊的,要啥样的?我说要透亮的,有玻璃罩的那种。腊月二十那天,我去大军家,他拿出他的灯笼给我看,他的灯笼真漂亮,木质的底座上,是四块玻璃拼制成的菱形灯罩,上边还隐约勾画了些细碎的小花。大军的父亲从遥远的县城买回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