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曾说过: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 现在合作学习几乎在每堂课中都被采用,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有利于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尤其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合理构建学习小组
合理地构建学习小组,是学生进行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学习小组的组建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智力状况、学习成绩等各个方面,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做到每组的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比例相当. 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能获得更多自信.
二、组员全员参与,明确个人职责,明白合作规则
建立学习小组只是为学生的合作提供了可能,要使学生真正合作,首先必须明确每个组员的个人责任,杜绝陪客现象,即每一名学生都应该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例如汇报者、裁判者、记录员、检查者等. 老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定期轮换,以增强学生责任感,从而使每名学生都能学会合作. 其次,建立一些基本小组合作规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教学前事先做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 如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录下来,再由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最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 这样,每个成员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三、开展活动,适时把握契机,激起合作愿望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后应当给学生留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学生必须对研究的问题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问题要有价值,有值得合作的地方,学生愿意合作,这样的合作才有意义. 合作学习要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
1. 在学习的重、难点处引导合作
在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处设置合作,有利于集体智慧的发挥,有利于每名学生对教材重、难点的学习,从而使每名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时是这样设计的,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想知道圆面积计算的热情,合作探究圆面积公式推导,组内交流,小组代表展示汇报,相互质疑问难,并不断修改补充完善,最后师生总结概括. 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攻克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2. 在巩固和应用新知识的练习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
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环节的内容之一,它能使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通过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我出了一道判断题,让学生对照竖式看横式的结果写的对不对,0.67 ÷ 0.22 = 3……1. 开始,多数学生都不加思考的答“对”,只有少数学生说“不正确”,这就引起疑问,我接着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气氛十分热烈. 最后他们分别从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不变性质、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等不同角度发表意见,阐明余数1错了,并探索出正确的余数是0.01. 这样,通过合作学习深刻理解并掌握了如何处理小数除法中的余数问题.
四、建立公正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的是学生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 合作学习十分强调以所有成员成绩的综合作为评价的标准. 作为老师,必须认识到你评价的不只是某一名同学,而是某一组同学,要以所有成员的合作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从而鼓励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避免一些缺乏学习技能的学生遭到忽视和冷落. 例如:我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奖励改为小组奖励,把小组整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也更加喜欢参与到今后的合作学习中.
總之,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中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合理构建学习小组
合理地构建学习小组,是学生进行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学习小组的组建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智力状况、学习成绩等各个方面,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做到每组的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比例相当. 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能获得更多自信.
二、组员全员参与,明确个人职责,明白合作规则
建立学习小组只是为学生的合作提供了可能,要使学生真正合作,首先必须明确每个组员的个人责任,杜绝陪客现象,即每一名学生都应该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例如汇报者、裁判者、记录员、检查者等. 老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定期轮换,以增强学生责任感,从而使每名学生都能学会合作. 其次,建立一些基本小组合作规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教学前事先做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 如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录下来,再由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最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 这样,每个成员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三、开展活动,适时把握契机,激起合作愿望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后应当给学生留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学生必须对研究的问题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问题要有价值,有值得合作的地方,学生愿意合作,这样的合作才有意义. 合作学习要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
1. 在学习的重、难点处引导合作
在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处设置合作,有利于集体智慧的发挥,有利于每名学生对教材重、难点的学习,从而使每名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时是这样设计的,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想知道圆面积计算的热情,合作探究圆面积公式推导,组内交流,小组代表展示汇报,相互质疑问难,并不断修改补充完善,最后师生总结概括. 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攻克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2. 在巩固和应用新知识的练习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
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环节的内容之一,它能使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通过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我出了一道判断题,让学生对照竖式看横式的结果写的对不对,0.67 ÷ 0.22 = 3……1. 开始,多数学生都不加思考的答“对”,只有少数学生说“不正确”,这就引起疑问,我接着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气氛十分热烈. 最后他们分别从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不变性质、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等不同角度发表意见,阐明余数1错了,并探索出正确的余数是0.01. 这样,通过合作学习深刻理解并掌握了如何处理小数除法中的余数问题.
四、建立公正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的是学生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 合作学习十分强调以所有成员成绩的综合作为评价的标准. 作为老师,必须认识到你评价的不只是某一名同学,而是某一组同学,要以所有成员的合作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从而鼓励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避免一些缺乏学习技能的学生遭到忽视和冷落. 例如:我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奖励改为小组奖励,把小组整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也更加喜欢参与到今后的合作学习中.
總之,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中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