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手术是多种结直肠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如术前禁食、机械性肠道准备、抗生素的使用)可改变肠道菌群的构成和功能。肠道菌群失调可增加术后感染、胃肠功能失调、吻合口漏及疾病复发等风险。本文探讨了结直肠外科围手术期干预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围手术期的微生态干预提供新的视角及理论依据。
【机 构】
: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外科,广东省广州 501655,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外科,广东省广州 501655,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外科,广东省广州 50165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术是多种结直肠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如术前禁食、机械性肠道准备、抗生素的使用)可改变肠道菌群的构成和功能。肠道菌群失调可增加术后感染、胃肠功能失调、吻合口漏及疾病复发等风险。本文探讨了结直肠外科围手术期干预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围手术期的微生态干预提供新的视角及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COPD的特征在于持续的气道炎症和不可逆的气流受限,全球发病率、病死率均很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OPD患者存在免疫缺陷,其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1/PD-L1)轴与炎症反应受损、急性加重风险提高密切相关。阻断PD-1/PD-L1轴可调节免疫反应并改善免疫状态,结合常规药物可提高COPD总体治疗效果。本文旨在总结COPD患者的免疫缺陷及PD-1/PD-L1轴参与其中的作用
常见气道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临床特征不同,但都有炎症机制的参与,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浸润气道,产生相应的病理变化。ILC2s可产生IL-5、IL-13等Th2型细胞因子,在人类气道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ILC2s的进一步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气道疾病的认识,可能为ILC2s介导的气道疾病提供新的靶向治疗思路。本文将总结ILC2s的发育、调控机制、可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全球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其主要特征为呼吸症状既往史和可逆性呼气气流限制。目前对于哮喘的分型、诊断和管理都仍在探索中。作为后基因组学代表性技术,代谢组学能够广泛分析样本中内源和外源性的低相对分子质量代谢物(<1 500)。因哮喘异质性高,在哮喘的基础研究中有独特优势,代谢组学能够更敏感地捕捉哮喘患者体内的代谢波动和病理变化。本文综述了2013年以来,重点综述
目的探讨不同菌液保存时间对菌群移植(FMT)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肠道微生态治疗中心自愿接受菌群移植治疗的483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FMT所用菌液保存时间进行分组,分为新鲜菌液组(菌液制备完成后0~4℃冷藏6 h内,29例)、菌液保存1周组(-80℃冷冻保存1周,187例)、菌液保存
菌群移植(FMT)作为一种革新疗法,为复发性难辨梭菌感染(CDI)的治疗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随着生物技术快速的发展,肠道菌群与疾病的联系逐渐得到揭示,FMT在其他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肠道内外疾病的应用前景也被给予了厚望。但FMT作为新的疗法还存在诸多的未知领域,包括临床供体的筛选、标准化菌液和胶囊的制备、适应证的把握、供体受体的匹配和并发症的防治等,均还在探索阶段。本中心自2012年探索性地开展FMT
菌群移植在肠内肠外疾病的治疗中逐渐显示出应用前景,为了规范菌群移植操作,在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中国国际医疗保健促进交流会加速康复外科分会、中国微生态治疗创新联盟和上海预防医学会微生态专业委员会倡议下,我们根据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的临床经验,结合国内外文献,制订了《菌群移植途径的建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本共识包括移植路径的选择、移植途径建立的方法学、移植途径建立的临床应用和不良事
目的探讨不同移植途径的菌群移植(FMT)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自愿接受FMT治疗的270例STC患者的临床资料,供体采用非亲属健康成年标准供体。FMT治疗途径包括经鼻肠管(入空肠)输注肠菌溶液移植治疗(鼻肠管组,120例)、经口服肠菌胶囊治疗(口服胶囊组,120例)以及经结肠镜途径输
炎性肠病(IBD)是一组慢性、复发性的肠道炎性病变的疾病。目前认为,肠道内稳态的破坏可能是IBD发病和病程迁延的诱因。正常情况下,肠道内稳态的维持依赖于肠道微生物、肠道上皮屏障和免疫系统三者之间的相互平衡作用。相应的,炎性肠病的治疗策略必须兼顾微生态重建、免疫系统调节及肠屏障功能恢复。由于患者对不同诱因和不同治疗存在反应差异,或处于不同阶段的病程会表现出不同的疾病行为,这种不确定性强调多学科协作的
本文报告1例因亚硝酸盐食物中毒导致反复顽固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患者,同时伴有便秘、腹胀和口臭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肠道菌群检测发现,肠杆菌、肠球菌和普拉梭菌升高,类杆菌降低,双歧杆菌/肠杆菌比值为0.105;存在明显肠道菌群紊乱。予以菌群移植治疗。经12个月的随访发现,随着肠道菌群失衡指数逐渐恢复,胃肠功能紊乱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亦完全治愈。本例报告提示,顽固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衡有关,行
菌群移植(FMT)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重建新的肠道菌群,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近10年来,FMT在治疗肠道内和肠道外疾病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临床上对FMT能够治疗肠道内外疑难疾病寄予厚望。但是,由于FMT方法学的建立较为复杂,且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标准,导致了各类研究疗效的异质性较大,极大地影响了FMT的临床推广应用。在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中国国际医疗保健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