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电影总是热衷于围绕着每年暑假展开,去哪里、跟谁去、去干吗,常常成为持续全片的话题。最典型的当数侯麦导演的《绿光》,没有什么具体的情节,只是孤身一人的德芬娜在空城季里来来往往,出门又归家,归家又出门,在哪里都找不到落脚地,又不安于留在家里。眼看着别人轻而易举得到的欢笑,她只是冷眼看着,看不上他人的轻佻,也瞧不起自己的懦弱,自怜自艾。
《绿光》把感情空窗期女孩子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后来者再也难以超出许多。我虽然看了此片许久,看时也并不喜欢,却常常不经意地想起德芬娜一个人寂寞又尴尬的神情。此时也才领悟,原来无论中西,失去爱情的人总是陷入一个模样。
侯麦更多的是《我女朋友的男朋友》、《沙滩上的宝莲》、《克莱尔之膝》这类轻快明亮的作品,满眼水清沙白,爱情呼之欲出,颇能唤起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多少怦然心动的邂逅、刻骨铭心的哭泣,就在此隨着清爽的海风与沁凉的浪花疏散开来。将爱情故事置于假期的好处在于,不管故事多么伤感,总还有头顶蓝蓝的白云。
暑假撑起大半个法国电影里的爱情生活,在悠长夏日里挥霍青春,显得如此理所当然。去年曾在法国本土击败《盗梦空间》的电影《小小的白色谎言》也是如此。一帮老友应邀去其中一人的海滩别墅度假,四男三女,两对夫妻,其中又纠缠着错落有致的暧昧关系。他们游泳、冲浪、跑步、打牌、喝酒,他们也吵架、哭泣、冷战、挥拳、离去。更多的自然还是爱情,明恋、暗恋、单相思、小暧昧、同性相惜、异性交错……那些大哭大笑的分分秒秒,展示出认真投入生活的美好。不去管明天,只体会当下,总不辜负好时光一场。
念及此,再想到片名,不免一笑。影片本意也许是,所谓真实生活,不过都是表象。他们各有各的秘密和悲伤,在欢笑之后的夜晚哭泣,或者迎风晨跑时忍住泪水,又岂是人人都知道的?如若换了严肃的观者,也许会一本正经评论:“此片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产阶级生活的虚伪与空虚,在看似美好的生活背后,掩盖的是感情的疏离与欺骗。”
不过,算了吧。谎言谁没有?尽管在某些问题上可能有违道德标准,可也得承认离开谎言的生活难以为继。你看片中唯一坦承自己心曲的Vincent,却在整个假期里遭遇冷眼和嘲讽,以至于狠狠打一场架提早退场。事事诚实既不现实又不可行,只要怀着诚恳的心意,即便要以“白色谎言”掩盖自己的心情,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
影片里的人们便深谙此意。他们在谎言里欢声歌唱,又在谎言里经历生死。这样一场假期之后,人人都有了新的爱情体会:
Marie冷漠地拒绝了会弹好听曲子的文艺青年,怀念起正车祸住院的前男友,以及自己再未曾真正爱上某个人的悲戚,不由在午夜痛哭失声;花花公子Eric被女友抛弃,他意识到这才是自己的真爱,回头去女孩楼下守候,又因不愿扰其清梦而孤身回来;Antoine纠结了一整个暑假的爱情短信,如何回应,何时回应,对方究竟什么心意,后来在一场面对面的谈话里扳回局面,赢得美人归;Vincent的故事则因一场打斗被所有人知晓,妻子体谅地拥抱了他,儿子也因此明白,同性恋应得到尊重,“因为那也是爱”。
每一段爱情都让人成长,这是我看完之后最大的感慨——好像有点离题,但不管它了。经历这样一轮爱与离别,每个人都显出更多成熟与体谅。我们因在爱情中变得细腻敏感,得以体会到数倍于平常的丰富感受。那些在交会时互相绽放出的光亮,那些在离别时无声无息的悲伤,都教人一步步走向独立成熟,并试图相信生活尚有可为。
有句一直铭记的话:“如果不能给我们更多东西,让人生更独立坚强,也许辜负了爱情。如果爱情没有让我们更丰富,我们就看低了自己。”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一直想起。
《绿光》把感情空窗期女孩子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后来者再也难以超出许多。我虽然看了此片许久,看时也并不喜欢,却常常不经意地想起德芬娜一个人寂寞又尴尬的神情。此时也才领悟,原来无论中西,失去爱情的人总是陷入一个模样。
侯麦更多的是《我女朋友的男朋友》、《沙滩上的宝莲》、《克莱尔之膝》这类轻快明亮的作品,满眼水清沙白,爱情呼之欲出,颇能唤起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多少怦然心动的邂逅、刻骨铭心的哭泣,就在此隨着清爽的海风与沁凉的浪花疏散开来。将爱情故事置于假期的好处在于,不管故事多么伤感,总还有头顶蓝蓝的白云。
暑假撑起大半个法国电影里的爱情生活,在悠长夏日里挥霍青春,显得如此理所当然。去年曾在法国本土击败《盗梦空间》的电影《小小的白色谎言》也是如此。一帮老友应邀去其中一人的海滩别墅度假,四男三女,两对夫妻,其中又纠缠着错落有致的暧昧关系。他们游泳、冲浪、跑步、打牌、喝酒,他们也吵架、哭泣、冷战、挥拳、离去。更多的自然还是爱情,明恋、暗恋、单相思、小暧昧、同性相惜、异性交错……那些大哭大笑的分分秒秒,展示出认真投入生活的美好。不去管明天,只体会当下,总不辜负好时光一场。
念及此,再想到片名,不免一笑。影片本意也许是,所谓真实生活,不过都是表象。他们各有各的秘密和悲伤,在欢笑之后的夜晚哭泣,或者迎风晨跑时忍住泪水,又岂是人人都知道的?如若换了严肃的观者,也许会一本正经评论:“此片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产阶级生活的虚伪与空虚,在看似美好的生活背后,掩盖的是感情的疏离与欺骗。”
不过,算了吧。谎言谁没有?尽管在某些问题上可能有违道德标准,可也得承认离开谎言的生活难以为继。你看片中唯一坦承自己心曲的Vincent,却在整个假期里遭遇冷眼和嘲讽,以至于狠狠打一场架提早退场。事事诚实既不现实又不可行,只要怀着诚恳的心意,即便要以“白色谎言”掩盖自己的心情,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
影片里的人们便深谙此意。他们在谎言里欢声歌唱,又在谎言里经历生死。这样一场假期之后,人人都有了新的爱情体会:
Marie冷漠地拒绝了会弹好听曲子的文艺青年,怀念起正车祸住院的前男友,以及自己再未曾真正爱上某个人的悲戚,不由在午夜痛哭失声;花花公子Eric被女友抛弃,他意识到这才是自己的真爱,回头去女孩楼下守候,又因不愿扰其清梦而孤身回来;Antoine纠结了一整个暑假的爱情短信,如何回应,何时回应,对方究竟什么心意,后来在一场面对面的谈话里扳回局面,赢得美人归;Vincent的故事则因一场打斗被所有人知晓,妻子体谅地拥抱了他,儿子也因此明白,同性恋应得到尊重,“因为那也是爱”。
每一段爱情都让人成长,这是我看完之后最大的感慨——好像有点离题,但不管它了。经历这样一轮爱与离别,每个人都显出更多成熟与体谅。我们因在爱情中变得细腻敏感,得以体会到数倍于平常的丰富感受。那些在交会时互相绽放出的光亮,那些在离别时无声无息的悲伤,都教人一步步走向独立成熟,并试图相信生活尚有可为。
有句一直铭记的话:“如果不能给我们更多东西,让人生更独立坚强,也许辜负了爱情。如果爱情没有让我们更丰富,我们就看低了自己。”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一直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