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旅游品牌体验的研究进展与评述

来源 :当代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db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休闲和体验经济时代下,大众对休闲娱乐的诉求日趋明显,游客更加注重旅行中的参与体验及情感获得。体育赛事旅游在体育旅游业产值中占绝大比重。良好的品牌体验能够促进体育赛事组织方优化体育赛事旅游者的需求,为消费者提供难忘的体验和经历。本研究旨在对体育赛事旅游品牌体验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为推动相关量化研究提供基础。
  1研究背景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法定节假日由原来7天增加到11天,居民全年休息日增加到115天,大众对闲暇活动的需求日益密切,丰富多样、个性化活动内容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2019年8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要求丰富节假日体育赛事供给,激发大众体育消费需求,拓展体育旅游新空间。在政策导向驱动下,我国体育旅游业发展迅速,成为大众休闲新兴旅游形式之一。旅游体验成为体育旅游相关利益者关注的重要内容,品牌提升成为体育赛事旅游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
  2 相关概念界定
  2.1 体育赛事旅游
  体育赛事是体育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产品,同时也是事件旅游的形式之一。学界对体育赛事旅游概念的定义存在争议。Gibson(1998)将体育赛事旅游定义为观看体育赛事的旅行。王克稳等认为马拉松赛事旅游是离开居住地参加和观看马拉松赛事的旅游活动。王馥瑶(2019)认为体育赛事旅游是旅游者从异地进入体育赛事举办地而进行的旅游活动的过程。从学者的定义来看,大多不以界定异地或者本地的问题来区分是否属于赛事旅游者,而直接把是否去往赛事活动场地作为赛事旅游者的先决条件。在时间上,可以是赛事举办之前,也可以是赛事举办之后和举办期间。
  本文认为体育赛事旅游是在体育赛事举办期间,人们为观看或参加体育竞赛前往体育赛事活动举办地引发的旅游活动。
  2.2品牌体验
  品牌体验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Schmitt Bernd H最先提出的。由于学术界对品牌体验的概念尚未达成共识, 国外学者对品牌体验的定义仍处于探索之中。Bernd和Schmitt(2009)提出,品牌体验是旅游者接触品牌相关设计、标识、包装等刺激物后引发的主观和行为反应。冯海燕(2006)认为品牌体验是指游客从认识旅游品牌到关注、选择、消费及消费后的过程中对该品牌的认知感受。综合各位学者对品牌体验的理解,结合体育赛事特点,将“体育赛事旅游品牌体验”定义为“体育赛事旅游者在与体育赛事品牌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内在感受和行为反应”。
  3 体育赛事旅游的研究现状
  后奥运时代下国内体育赛事研究进入高潮,研究数量不断增加,研究深度不断加大,体育赛事旅游作为新兴旅游形式之一,在备受关注欢迎的同时也存在发展问题。国内学者开始关注体育赛事旅游方面的相关研究。王克稳等从国际视角对马拉松赛事旅游的内涵、文献的发表年份、研究情景、赛事类型和研究方法的基本信息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马拉松赛事旅游的研究脉络和主题进行了梳理,主要包括马拉松赛事参赛者的个人特征、参赛者的旅游态度和行为、目的地影响、赛事供给方面,认为马拉松赛事旅游应加强旅游者需求侧和行为研究。段绪来(2019)认为体育赛事旅游成为消费型社会一种重要的旅游方式,品牌建设是驱动体育赛事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李恒云(2012)深入探讨了体育赛事旅游者消费决策行为,归纳出影响体育赛事旅游者感知收益、感知成本和旅游体验的4个影响因素:体育赛事旅游质量因素、体育赛事旅游目的地因素、潜在体育赛事旅游者个人因素和其他因素。Han等从旅游者亲环境行为角度研究体育赛事参与者在家中的环保行为是否不同于在体育赛事旅游目的地的行为。AmyK.S.等将来访的亲朋好友(VFR)作为体育赛事旅游者中的一个细分市场,研究与朋友或亲戚一起参加国际体育赛事的访客是否表现出与其他访客不同的消费者行为,引起了体育和旅游目的地营销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关注。Kaplanidou, K等提出并测试了一个理论模型,研究了体育赛事图像,目的地图像,赛事满意度,以往的赛事和目的地经验,重新审视目的地的意图和随后的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主要旅行目的是参加体育赛事的活跃体育游客为基础,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国内外学者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研究体育赛事旅游发展,为研究概念界定和思路提供指导。
  4 体育赛事旅游品牌体验的研究现状
  品牌体验研究当前运用于各行各业,以消费产品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某一品牌的体验形式以及其对品牌发展的影响。关于品牌体验的维度和关联研究成为学界和企业关注的内容。因此开展相关文献回顾,为体育赛事旅游品牌体验测量研究提供基础。
  国内关于品牌体验的测量维度多以国外研究为基础,根据行业特征及所研究对象等进行研究。张红明(2003)从心理学视角对品牌体验进行分类,将其分为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成就体验、精神体验和心灵体验,并认为这五种体验之间是具有层级关系,每个层级都有自己的诉求。李建州等对餐馆服务行业进行了实证研究,从功能、情感和社会体验维度对餐馆服务业的品牌体验进行测量,其研究结果在研究的普适性上较为有限。宋明元等以智能手机行业为对象进行研究,从消费者角度构建品牌体验的五个维度:认知体验、产品体验、情感体验、关联体验和传播体验。品牌体验是在顾客体验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在众多研究中, 品牌体验的维度大多是借鉴顾客或消费体验维度发展而来的。根据不同研究视角,研究者对于品牌体验的维度划分看法不一。Schmitt(1999)提出了战略体验模型,将体验界定为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维体验、行为体验和关联体验。在战略体验模块基础上,许多学者根据不同视角提出了品牌体验的不同研究维度。Terblanche等从零售业角度出发,研究了品牌体验与品牌忠诚度是否存在关系,将品牌体验分为消费者与工作人员的交互作用、商品价值、企业内在环境、产品类别、顾客投诉解决五个因素,进而来测量顾客对品牌忠诚的影响。Bennett等提出了品牌体验的两维分析法,将品牌体验总结为顾客对外部信息获取和顾客的内部价值感受两方面。Brakus和Schmitt(2009)合作对品牌体验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品牌体验可以分为感官体验、认知体验、情感体验和行动体验四个维度。国外品牌体验量表开发为体育赛事旅游品牌体验研究变量测量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5 结论与述评
  体育赛事旅游品牌的研究不仅着眼于宏观层面,更应重视旅游者的地位,从不同角度深入剖析体育赛事旅游。品牌体验是品牌与体验的一种结合,品牌化发展对于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同质化较为严重的体育赛事市场来说更是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伴随着体育竞赛政策的驱动,赛事品牌建设逐渐成为了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举办方通过实现游客惊奇、兴奋、愉悦等心理体验,进一步吸引游客流量,增加赛事影响力。体验营销理念的引入能够指导体育赛事举办方更新经营理念,为游客提供独具特色的体验,增强消费黏性。相较于国外,国内关于体育旅游品牌体验研究相对较少。在研究方法方面,国内學者还需进一步开发符合行业特点的量表,关于体育赛事旅游品牌体验量表开发还比较有限,在全球体育赛事品牌化的趋势驱动下,基于品牌关系与资产视角来研究体育赛事也将成为体育赛事品牌建设的大势。
  (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其他文献
针对吉利和奔驰两大汽车主机厂汽车用塑料材料耐溶剂测试标准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考察了在不同的测试条件下,20%滑石粉填充聚丙烯(PP+T20)和30%玻纤增强尼龙(PA6+GF30)两
近年来,我国的亲子体育活动得到了高度发展。亲子体育活动是一种在父母和孩子的互动中,通过运动和沟通,实现增强孩子体质,建立良好心理素质的一种活动。由此,可以看出,亲子体育活动本身就能够让孩子从中受益良多,从根本上促进了孩子的身心素质提升。它对于孩子的各种能力,比如社交、创新等方面起着开发作用,并且这种开发是全方位的。学生通过参加放松的亲子活动后,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也能促进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与
期刊
拓展训练是在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形式,综合了素质教育以及拓展训练而产生的新型教学模式,是指通过分配任务、情境创设等由单人或者是多人共同完成的一种体验式教育教学。在这种教学形式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身体机能,实现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并且随着如今教育教学课程的深入改革,更加适应目前阶段的体育教学。所以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过
期刊
结合独柱墩桥梁排查过程中的所见所想,从病害表征出发,探究可能导致病害的原因,进而对独柱墩桥梁设计及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对其他混凝土梁式桥的设计分析有参考意义。
在现阶段,教育界十分重视体育教育,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合理整合素质拓展训练,以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逐步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保障体育教学效果。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体育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增强体质,培养体育精神,实现心理素质的提高,为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 转变教学观念  要将素质发展培训整合到小学
期刊
以往体育教学受技能教育影响较大,采用的体育教学内容、方法过于简单,存在偏重体育技能、理论教育,忽略了学生思想引导、品德塑造等问题,引发体育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相割裂的育人危机,直接影响了体育教学的价值成效。为实现最佳育人目标,需要将品德塑造融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通过明确品德塑造的重点与重要性,重塑中学体育教学体系,实现学生体能、素质与道德的全面提升。本文以中学生品德塑造为研究内容,探究体育教学有
期刊
近些年国家教育部门已经意识到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是教育的重要基石。本文主要是对“体教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与传统的“体教融合”教育模式进行对比,找出更加有利于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教育模式。  1 “体教结合”走向“体教融合”  1.1 “体教结合”模式  为了实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国家教育部门提出了“体教结合”的教育模式改革,并付诸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所谓“体教结合”,就是指在
期刊
为研究不同纤维对高RAP掺量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通过室内试验对聚酯纤维、玄武岩纤维、木质素纤维、钢纤维、普通沥青混合料以及添加HR-1325型再生剂的高RAP掺量再生沥
针对省道224线二道沟兵站109岔口至治多段二级公路水热变化及是否采取工程措施来保证路基稳定的问题,借助COMSOL Multiphysics对典型季节性冻土区浅挖路基、铺设土工格栅及保
体育是现代高中教学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学生不仅可以在体育课程中提高自身基础的体能素质,同时也能在体育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不同类型的体育运动技能。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的全面推行,现代的高中体育课堂也越来越关注高中生的实际体验。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带来更加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应该让学生在体育课程收获更多的乐趣,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高中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而篮球一直以来都是一种深受高中生喜爱的体育训练项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