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网记者:
今年1月中国进出口的增速出现了大幅下滑,请问高部长如何评价当前的外贸形势?另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我们的外贸目标设在6%左右,我们又怎么保证实现这一目标?
高虎城:首先,我想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商务部工作的支持。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对今年的进出口提出了保持6%左右的增长,但是大家看到,今年1月份我们的进出口超过了10%以上的负增长,所以大家非常关心今年所设定的6%的目标能不能实现,我愿意就此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我们先看一下2014年,就目前来看,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来说,没有特别明显的改善。但是,2014年我们剔除不可比因素之后,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6.1%,其中出口增长了8.7%,这是在 2008年以来,连续几年进出口总额年均9%上下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的。就此来说,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2014年8.7%的增长是一个令人非常满意的成绩。
去年之所以没有达到7.5%左右既定的目标,原因主要是在于进口商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就此而言,有一个基本的判断,直到目前我们看不到国际资源、能源和大宗农产品价格在短期内会有快速的提升。在2015年和2014年整体国内外形势大体相当,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化情况之下,国际需求仍将维持一个微弱的增长。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对完成6.1%左右的目标是有信心的。
2月份根据我们先行指标测算,仍然是负增长,但是降幅会有大幅度的减少。3月份根据我们先行指标掌握的情况分析,中国的进出口会转为正增长。完成2015年6%左右的增长,还是四句话、四个方面:一是继续抓好已出台的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包括总理在报告当中提出的,改变中央和地方关于出口的分担机制,建立收费的正面清单,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
二是特别要加强对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企业的支持,增加中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通过创新驱动来继续巩固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三是不断地发展和鼓励新型的出口营销模式,比如国际电子商务、市场采购、综合性的外贸服务公司。四是我们将会继续为中国的企业在稳定和保持外贸出口增长方面创造更为有利的国际竞争环境。
我想补充说明的是,2014年中国仍然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在2013年占全球贸易总额11.7%的基础上提高了0.5个百分点,达到了12.2%。谢谢。
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
在过去的2014年,中国和韩国、澳大利亚在自贸区建设上都结束实质性的谈判。我想问一下,关于我国在建设自贸区方面总体的考虑是怎样的?
高虎城:我知道,当前大家对中韩、中澳自贸区和中国的自贸区战略给予了高度关注。我想利用这个问题也顺便地回答一下,为什么大家关注中澳、中韩自贸区,以及中国自贸区战略的实施情况。
中韩自贸区是按照两国元首确定的,要建立一个高水平的、高质量的、利益大致平衡的自贸协定,这一点我们做到了。这个协定包含了传统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投资领域的开放,也涉及了金融、电信、自然人流动等领域,同时还涉及到环境、标准、劳工以及竞争中立等所谓的“二十一世纪新议题”。
中韩在全球的货物贸易当中分别列第1位和第14位,两国之间的贸易将近3千亿美元,这个规模是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时对全球贸易额的60%,当时我们只有5千亿美元左右的进出口额,大家可以从体量上看出,中韩自贸区无论从体量和所涉及的内容来说,都是一个高水平、利益大致平衡的自贸协定。
至于中澳自贸协定的重要性及高水平,我只想用一个概念说明这一点。大家知道,中国作为澳大利亚一个重要的贸易伙伴,它的市场准入规则、投资和贸易的规则以及相关的标准,所有管理的体系、框架的建设,与西方发达国家几乎是完全一致的。
中国和澳大利亚能够达成一个高水平的自贸协定,说明中国有信心、也有能力同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开展自贸协定谈判。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和总理在报告当中提出的要求,我们在自贸区建设方面是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的自贸区网络,到目前我们已经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自贸协定,涵盖了我们国家近30%的进出口贸易额。
按照这样的要求和部署,我们同南亚、中亚以及非洲的部分地区和拉美的部分地区,欧洲的部分地区和国家,分三种类型,有的正在进行可研,有的正在进行磋商,有的已经开始谈判。就2015年来说,最重要的首先是中国和东盟的自贸区的升级谈判。
同时使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也就是我们叫做RCEP、俗称的“10+6”,即东盟、中日韩、印度、澳新有5个自贸协定、6个国家参与的谈判。这两场谈判按照东亚峰会领导人的会晤,以及我们所设定的目标,都要努力争取在今年年底前结束谈判。
同时,我们在中韩结束自贸区谈判并且在今年签署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推动和加速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谈判。至于和全球其他国家正在进行的可研和进行的具体谈判,我就不一一介绍了。谢谢。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刚才高部长谈到了我国的自贸区战略,我想请教高部长的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两个自由贸易协定涉及了全球经济总量的60%。我想问的是这种新的贸易安排对国际贸易规则以及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影响?中方应该如何应对?
高虎城:您提的问题是一个大家都非常关注的问题,TPP和TTIP的谈判不仅是涉及到参加成员的经济总量占全球GDP的60%,更重要的是这两个谈判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开放的标准高、涵盖的领域广、规则要求严。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两个协议一旦达成,将对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中方对此保持关注。中方历来的立场是对于一切有利于世界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自贸协定安排,只要是秉持开放和透明态度的,中方是持开放态度的。 所以我们同美方和欧方都建立了关于TPP谈判和TTIP谈判进程的信息交流机制,目前这种良性的互动机制运作正常。今后随着TPP和TTIP谈判的深入和其内容的进一步披露,中方将进一步进行研究和评估这两个协议对全球和区域的影响。
对中方而言,我们在关注TPP和TTIP谈判进展的同时,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和加快中国自贸区战略的步伐,为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国际环境和更为有利的制度性保障,助推中国经济的发展。谢谢。
中国邮政快递报、快递杂志记者:
近年来,国人在海外的购物非常火热,昨天汪洋副总理也提到了,大家把全世界买成了“奶粉荒”,我想请问高部长的是,商务部将采取哪些措施促进这些海外的消费力能够回流?通过物流快递的渠道,有序地组织跨境网购是不是一个办法?
高虎城:中国的出境人数已超过1亿人,中国的境外购物也在迅速地增长。根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中国境外消费已经超过1万亿人民币。形成这样一个境外消费的成因是多种的,我想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价格的差价。
初步分析形成这种价格比较大的悬殊,导致境外采购、境外消费迅速增加,大概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在税费上有着比较高的税率,特别是在某些产品的消费税,这是形成比较悬殊价格的因素之一。
二是国内的流通成本过高、环节过多,市场仍然存在着在物流方面和管理方面进一步减少成本的空间。三是国外品牌商对华的定价政策。我们下一步所采取的措施引导国外采购的回流,也着重从以上三个方面着力。
当然,境外购物和消费是居民个人选择,但是我注意到,这两年来我们在消费市场国内外当中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从国内来说,越来越多的消费是个性化和多元化,而在国外的购物却呈现了一种单一化和模仿式的消费。
我们相信,随着中国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这种局面也会像前些年的“你有、我有、人人有”这种排浪式的、模仿性的消费逐步转向理性,回到正常的消费状态。谢谢。
新京报记者:
2015年“一带一路”将从顶层设计逐步走向落实,我们关注的是中国将如何保证“一带一路”的实现,对沿途国家和世界又有什么意义?
高虎城:各位记者朋友都知道,2013年下半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尼期间分别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是借用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提出的一个战略倡议。
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以及民心相通来促进沿线各国的互联互通、深化全方位的合作,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的倡议是中国的倡议,是中国建议,也是中国声音。这个倡议从2013年下半年提出到现在,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现在不仅引起沿线各国积极热烈地相应,也引起了国际社会高度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地引用“一带一路”这个词汇,各种分析、评价很多,有的国家和地区还设立了专门研究“一带一路”的机构。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的倡议、中国的方案,但是它并不是排他的,而是一个包容开放的合作建议,它不以任何国家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作为标准,而是秉承着开放、包容的原则,凡是有意愿参与这一合作的国家、地区、区域组织和国际组织,都可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参与进来。
它之所以引起全球的关注和沿线国家热烈的响应,以及有50多个国家表示愿意参与,以多种形式与我们探讨、落实一些共建的方法和途径,是因为它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以及社会信息化这一个发展的大潮流。
对于中国而言,有利于形成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的西南、中国的西北、中国的东北通过“一带一路”的建设,就会由腹地变为开放的前沿。
对于沿线国家和世界而言,既有进入中高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的合作对象,也有还在最不发达国家行列当中的合作对象,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国家,我们都将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因地制宜、因国施策地开展区域和双边的合作。
我要向记者朋友们介绍的是,“一带一路”的建设在2015年将是关键的一年,我们已经与沿线很多国家,就规划和实施的一批项目进行了很好的磋商,有些正在推进当中,有些正在规划当中。我相信,2015年“一带一路”建设将会有一个很好的起步。
中国牵头发起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设立了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中国的商业银行机构、保险机构和沿线各国的商业金融机构以及有关基金,都将为“一带一路”的建设提供金融方面的支持。我们相信,“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也有利于沿线各国和全球经济的增长。谢谢。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客户端记者:
据了解,中美的投资协定谈判已经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现在已经进入了负面清单的谈判阶段。中欧的投资协定谈判也在推进,请问高部长,您对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未来进展怎么看?
高虎城:中美投资协定谈判是中国和美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经济体之间进行的一场重要的谈判。坦率地说,中美之间一旦达成投资协定的谈判,完成这样一个投资协定的签署,将对全球的投资规则产生深远的影响。
2013年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双方同意,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方式开展投资协定谈判。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庄园会晤时,双方同意积极推进中美投资协定谈判,为相互投资提供公平、透明、稳定的政策框架。在2014年奥巴马总统对华进行正式国事访问期间,以及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期间,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即BIT谈判)始终是经济议题当中最重要的议题。
按照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经过九轮的实质性谈判,中美之间已经基本就协定文本的核心问题和主要条款达成了一致。接下来,将在今年早期按照两国元首商定的共识交换负面清单。美国GDP16.8万亿美元、中国是10万亿,分别是第一大和第二大全球经济体,处在不同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同的国情,也有自己不同的发展模式。 就这个特点来说,负面清单的出价,对美国、对中国都是一个挑战。对此,双方团队保持了非常坦率的沟通和互动,我们都有着这样的共识,对双方来说,负面清单的交换都是一个挑战。
至于您关心的中欧之间的投资协定谈判,我们已经进行了四轮。但是,由于大家知道的原因,就是去年下半年欧洲议会的选举以及欧洲领导机构的更迭,目前双方还处于介绍各自文本的阶段。
所以说,从时间节点来说,中美之间的BIT谈判已经结束了文本谈判,即将进入到交换负面清单的阶段,而中欧之间的谈判还没有开启实质性文本谈判。我们会和欧洲的同事们加快文本谈判的进程,作为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伙伴来说,我们相信通过双方的努力,能够尽快地推进这一谈判进程。谢谢。
深圳特区报记者:
最近一段时间,香港各界对内地居民赴港购物产生了一些不同的声音。香港特首梁振英也对外表示,说要与内地部门商讨收紧自由行的政策问题。这个实施多年的政策是不是收紧?这对香港与内地之间的经贸关系会产生什么影响?
高虎城:我还清楚的记得,内地居民赴香港个人游的政策和深圳居民“一签多行”的政策,是在2003年香港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和周围环境波动的时候,应香港特区政府的建议,经中央政府批准,由试点开始逐步推广。
十多年来,对促进香港经济的发展、扩大当地就业、推进两岸民众的交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还能够回忆起这项政策推出的初期香港的繁荣。但是随着赴港旅客不断地增加,个人游政策和深圳居民“一签多行”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任何一个城市的设计,它的服务功能、接待能力、基础设施等等,对游客都是有一个限度的。这是由一个城市对接待能力的投入所决定的。中央政府对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十分重视,内地有关部门与特区政府也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已经采取了许多的应对措施,也将会根据需要,不断地优化和调整有关政策。我相信,不会对两地的人员交流和经贸合作产生影响。谢谢。
法制日报记者:
1月19日,商务部在网站上公布了外国投资法草案,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问高部长,截止目前社会公众对此法律草案有何评论和建议?下一步的立法进程又如何?接下来这部法律对我国国内的投资环境和政策又会带来哪些影响?
高虎城:我们记得大家很熟悉的外资三法,在我们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先后颁布的中外合资企业经营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外资三法。这三部法律在促进我国吸引外资和扩大开放方面发挥了重大的历史性作用。但是外资三法中的一些条款和内容已经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比如个案审批,税收方面的特殊政策,当时这三法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严格限制准入,另一方面是进来以后给予超国民待遇。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和四中全会关于依法治国的要求,这些都是需要进行改革的内容。按照人大立法的程序要求,受国务院的委托,商务部启动修改外资三法,同时草拟外国投资法草案。制定统一的外国投资法的基本思路是放宽外资准入、保护外资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为外商投资营造更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法律环境。
经过一年的准备,我们于今年1月份向社会就草案公开征求意见。从目前的反映来看,建议、讨论的热烈程度是出乎我们想象的。欧盟、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主管部门、驻华使领馆、商协会组织以及企业和大的投资者均给予了高度关注,国内的企业界、学术界和法律界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从目前我们收集到各方面的评论、分析和评估来看,总体认为这个草案充分体现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要求,对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是积极的、建设性的。我们将在充分吸收社会各界以及国内外相关人士和企业合理建议的基础上,对草案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尽快上报,履行相应的立法程序,推动这部法律尽早出台。谢谢。
国际商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最近美国政府向世界贸易组织起诉中国政府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给予了包括纺织品、服装、鞋、农产品等在内的八个行业的出口补贴,请问您能不能对此做出一些您的评价?第二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在这种国际形势下,中国必然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请问您作为商务部长,在这个方面有哪些思路和具体的举措?
高虎城:我们注意到了,美国通过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对中国提起了关于有关行业补贴的诉讼。我们初步技术评估这一起诉是站不住脚的。中国一贯尊重世贸组织规则,包括补贴规则。对于美方的起诉,我们表示遗憾,但是我们将认真地对待。根据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程序和作为世贸组织成员拥有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通过磋商或通过争端解决机制妥善地处理这一问题。
从2013年起,中国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在近两年全球经济疲软、复苏乏力的情况下,我们注意到最近各国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地分化,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贸易保护主义和投资保护主义有抬头的现象。
中国作为这样一个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来说,频频遭受贸易摩擦,也可以说是一种新常态。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也要有一颗平常心。如何妥善地化解贸易争端和贸易摩擦,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首先把业界间的对话置于优先地位。
我们希望通过业界间的对话,在政府的推动之下,加强业界的合作和谅解,找到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因为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个国家的上游产业就很可能是另一个国家的下游产业,这也是全球产业链发展的显著特征,也是跨国公司和大企业在全球配置资源的特征。
这样的行业和产品,很难用贸易救济的手段达到保护自己产业的目的,所以通过对话和磋商解决贸易纠纷是优先的选择。在这方面,我们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大家可以回忆起2013年和2014年中欧之间妥善地化解了光伏产品高达200亿美元的贸易摩擦,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上游产品就是来自欧洲。
就中美关系而言,在光伏产品当中,实际上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境,美国多次采用重复救济的方式对中国输美的太阳能电池进行反补贴、反倾销调查,并且征收高额的关税,但与此同时美国也向中国出口大量的多晶硅,所以这也是一个困境。
我们始终认为,世贸组织赋予了其成员采取贸易救济措施的权利,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也是一个平台,我们认为各个成员应当审慎、谨慎地采取有关救济措施,只有对话和业界磋商未果,贸易救济才是最后的选择。谢谢。
新华社记者:
我们留意到去年以来台湾方面对中韩自贸区宣布结束实质性谈判非常关注,甚至说出了“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这样的话,现在中韩自贸区谈判已经全部结束了。我想请部长解释一下,中韩自贸区对台湾地区的经济和产业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两岸服贸协议的实施和正在进行的货贸协议的谈判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高虎城:去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朴槿惠总统共同宣布实质性地结束中韩自贸协定谈判。2月份中韩之间草签了《中韩自贸协定》,进入了文本转换和相关的法律程序,完成之后将正式签署。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商谈,起步是早于中韩自贸协定的,用一句俗语来讲就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台湾业界的关注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韩国和台湾在某些产业上是有同质性竞争的,这种局面也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但我想强调的是这个协议的后续协商已经取得了很多阶段性的成果,我们希望双方能够珍惜既有成果,照顾彼此关切,相向而行,落实已经达成的成果和推动后续的商谈,为构建两岸经贸制度化合作新机制共同努力,也为两岸的经济繁荣做出贡献。谢谢。
今年1月中国进出口的增速出现了大幅下滑,请问高部长如何评价当前的外贸形势?另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我们的外贸目标设在6%左右,我们又怎么保证实现这一目标?
高虎城:首先,我想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商务部工作的支持。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对今年的进出口提出了保持6%左右的增长,但是大家看到,今年1月份我们的进出口超过了10%以上的负增长,所以大家非常关心今年所设定的6%的目标能不能实现,我愿意就此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我们先看一下2014年,就目前来看,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来说,没有特别明显的改善。但是,2014年我们剔除不可比因素之后,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6.1%,其中出口增长了8.7%,这是在 2008年以来,连续几年进出口总额年均9%上下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的。就此来说,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2014年8.7%的增长是一个令人非常满意的成绩。
去年之所以没有达到7.5%左右既定的目标,原因主要是在于进口商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就此而言,有一个基本的判断,直到目前我们看不到国际资源、能源和大宗农产品价格在短期内会有快速的提升。在2015年和2014年整体国内外形势大体相当,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化情况之下,国际需求仍将维持一个微弱的增长。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对完成6.1%左右的目标是有信心的。
2月份根据我们先行指标测算,仍然是负增长,但是降幅会有大幅度的减少。3月份根据我们先行指标掌握的情况分析,中国的进出口会转为正增长。完成2015年6%左右的增长,还是四句话、四个方面:一是继续抓好已出台的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包括总理在报告当中提出的,改变中央和地方关于出口的分担机制,建立收费的正面清单,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
二是特别要加强对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企业的支持,增加中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通过创新驱动来继续巩固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三是不断地发展和鼓励新型的出口营销模式,比如国际电子商务、市场采购、综合性的外贸服务公司。四是我们将会继续为中国的企业在稳定和保持外贸出口增长方面创造更为有利的国际竞争环境。
我想补充说明的是,2014年中国仍然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在2013年占全球贸易总额11.7%的基础上提高了0.5个百分点,达到了12.2%。谢谢。
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
在过去的2014年,中国和韩国、澳大利亚在自贸区建设上都结束实质性的谈判。我想问一下,关于我国在建设自贸区方面总体的考虑是怎样的?
高虎城:我知道,当前大家对中韩、中澳自贸区和中国的自贸区战略给予了高度关注。我想利用这个问题也顺便地回答一下,为什么大家关注中澳、中韩自贸区,以及中国自贸区战略的实施情况。
中韩自贸区是按照两国元首确定的,要建立一个高水平的、高质量的、利益大致平衡的自贸协定,这一点我们做到了。这个协定包含了传统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投资领域的开放,也涉及了金融、电信、自然人流动等领域,同时还涉及到环境、标准、劳工以及竞争中立等所谓的“二十一世纪新议题”。
中韩在全球的货物贸易当中分别列第1位和第14位,两国之间的贸易将近3千亿美元,这个规模是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时对全球贸易额的60%,当时我们只有5千亿美元左右的进出口额,大家可以从体量上看出,中韩自贸区无论从体量和所涉及的内容来说,都是一个高水平、利益大致平衡的自贸协定。
至于中澳自贸协定的重要性及高水平,我只想用一个概念说明这一点。大家知道,中国作为澳大利亚一个重要的贸易伙伴,它的市场准入规则、投资和贸易的规则以及相关的标准,所有管理的体系、框架的建设,与西方发达国家几乎是完全一致的。
中国和澳大利亚能够达成一个高水平的自贸协定,说明中国有信心、也有能力同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开展自贸协定谈判。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和总理在报告当中提出的要求,我们在自贸区建设方面是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的自贸区网络,到目前我们已经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自贸协定,涵盖了我们国家近30%的进出口贸易额。
按照这样的要求和部署,我们同南亚、中亚以及非洲的部分地区和拉美的部分地区,欧洲的部分地区和国家,分三种类型,有的正在进行可研,有的正在进行磋商,有的已经开始谈判。就2015年来说,最重要的首先是中国和东盟的自贸区的升级谈判。
同时使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也就是我们叫做RCEP、俗称的“10+6”,即东盟、中日韩、印度、澳新有5个自贸协定、6个国家参与的谈判。这两场谈判按照东亚峰会领导人的会晤,以及我们所设定的目标,都要努力争取在今年年底前结束谈判。
同时,我们在中韩结束自贸区谈判并且在今年签署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推动和加速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谈判。至于和全球其他国家正在进行的可研和进行的具体谈判,我就不一一介绍了。谢谢。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刚才高部长谈到了我国的自贸区战略,我想请教高部长的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两个自由贸易协定涉及了全球经济总量的60%。我想问的是这种新的贸易安排对国际贸易规则以及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影响?中方应该如何应对?
高虎城:您提的问题是一个大家都非常关注的问题,TPP和TTIP的谈判不仅是涉及到参加成员的经济总量占全球GDP的60%,更重要的是这两个谈判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开放的标准高、涵盖的领域广、规则要求严。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两个协议一旦达成,将对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中方对此保持关注。中方历来的立场是对于一切有利于世界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自贸协定安排,只要是秉持开放和透明态度的,中方是持开放态度的。 所以我们同美方和欧方都建立了关于TPP谈判和TTIP谈判进程的信息交流机制,目前这种良性的互动机制运作正常。今后随着TPP和TTIP谈判的深入和其内容的进一步披露,中方将进一步进行研究和评估这两个协议对全球和区域的影响。
对中方而言,我们在关注TPP和TTIP谈判进展的同时,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和加快中国自贸区战略的步伐,为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国际环境和更为有利的制度性保障,助推中国经济的发展。谢谢。
中国邮政快递报、快递杂志记者:
近年来,国人在海外的购物非常火热,昨天汪洋副总理也提到了,大家把全世界买成了“奶粉荒”,我想请问高部长的是,商务部将采取哪些措施促进这些海外的消费力能够回流?通过物流快递的渠道,有序地组织跨境网购是不是一个办法?
高虎城:中国的出境人数已超过1亿人,中国的境外购物也在迅速地增长。根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中国境外消费已经超过1万亿人民币。形成这样一个境外消费的成因是多种的,我想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价格的差价。
初步分析形成这种价格比较大的悬殊,导致境外采购、境外消费迅速增加,大概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在税费上有着比较高的税率,特别是在某些产品的消费税,这是形成比较悬殊价格的因素之一。
二是国内的流通成本过高、环节过多,市场仍然存在着在物流方面和管理方面进一步减少成本的空间。三是国外品牌商对华的定价政策。我们下一步所采取的措施引导国外采购的回流,也着重从以上三个方面着力。
当然,境外购物和消费是居民个人选择,但是我注意到,这两年来我们在消费市场国内外当中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从国内来说,越来越多的消费是个性化和多元化,而在国外的购物却呈现了一种单一化和模仿式的消费。
我们相信,随着中国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这种局面也会像前些年的“你有、我有、人人有”这种排浪式的、模仿性的消费逐步转向理性,回到正常的消费状态。谢谢。
新京报记者:
2015年“一带一路”将从顶层设计逐步走向落实,我们关注的是中国将如何保证“一带一路”的实现,对沿途国家和世界又有什么意义?
高虎城:各位记者朋友都知道,2013年下半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尼期间分别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是借用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提出的一个战略倡议。
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以及民心相通来促进沿线各国的互联互通、深化全方位的合作,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的倡议是中国的倡议,是中国建议,也是中国声音。这个倡议从2013年下半年提出到现在,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现在不仅引起沿线各国积极热烈地相应,也引起了国际社会高度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地引用“一带一路”这个词汇,各种分析、评价很多,有的国家和地区还设立了专门研究“一带一路”的机构。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的倡议、中国的方案,但是它并不是排他的,而是一个包容开放的合作建议,它不以任何国家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作为标准,而是秉承着开放、包容的原则,凡是有意愿参与这一合作的国家、地区、区域组织和国际组织,都可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参与进来。
它之所以引起全球的关注和沿线国家热烈的响应,以及有50多个国家表示愿意参与,以多种形式与我们探讨、落实一些共建的方法和途径,是因为它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以及社会信息化这一个发展的大潮流。
对于中国而言,有利于形成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的西南、中国的西北、中国的东北通过“一带一路”的建设,就会由腹地变为开放的前沿。
对于沿线国家和世界而言,既有进入中高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的合作对象,也有还在最不发达国家行列当中的合作对象,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国家,我们都将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因地制宜、因国施策地开展区域和双边的合作。
我要向记者朋友们介绍的是,“一带一路”的建设在2015年将是关键的一年,我们已经与沿线很多国家,就规划和实施的一批项目进行了很好的磋商,有些正在推进当中,有些正在规划当中。我相信,2015年“一带一路”建设将会有一个很好的起步。
中国牵头发起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设立了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中国的商业银行机构、保险机构和沿线各国的商业金融机构以及有关基金,都将为“一带一路”的建设提供金融方面的支持。我们相信,“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也有利于沿线各国和全球经济的增长。谢谢。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客户端记者:
据了解,中美的投资协定谈判已经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现在已经进入了负面清单的谈判阶段。中欧的投资协定谈判也在推进,请问高部长,您对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未来进展怎么看?
高虎城:中美投资协定谈判是中国和美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经济体之间进行的一场重要的谈判。坦率地说,中美之间一旦达成投资协定的谈判,完成这样一个投资协定的签署,将对全球的投资规则产生深远的影响。
2013年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双方同意,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方式开展投资协定谈判。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庄园会晤时,双方同意积极推进中美投资协定谈判,为相互投资提供公平、透明、稳定的政策框架。在2014年奥巴马总统对华进行正式国事访问期间,以及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期间,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即BIT谈判)始终是经济议题当中最重要的议题。
按照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经过九轮的实质性谈判,中美之间已经基本就协定文本的核心问题和主要条款达成了一致。接下来,将在今年早期按照两国元首商定的共识交换负面清单。美国GDP16.8万亿美元、中国是10万亿,分别是第一大和第二大全球经济体,处在不同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同的国情,也有自己不同的发展模式。 就这个特点来说,负面清单的出价,对美国、对中国都是一个挑战。对此,双方团队保持了非常坦率的沟通和互动,我们都有着这样的共识,对双方来说,负面清单的交换都是一个挑战。
至于您关心的中欧之间的投资协定谈判,我们已经进行了四轮。但是,由于大家知道的原因,就是去年下半年欧洲议会的选举以及欧洲领导机构的更迭,目前双方还处于介绍各自文本的阶段。
所以说,从时间节点来说,中美之间的BIT谈判已经结束了文本谈判,即将进入到交换负面清单的阶段,而中欧之间的谈判还没有开启实质性文本谈判。我们会和欧洲的同事们加快文本谈判的进程,作为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伙伴来说,我们相信通过双方的努力,能够尽快地推进这一谈判进程。谢谢。
深圳特区报记者:
最近一段时间,香港各界对内地居民赴港购物产生了一些不同的声音。香港特首梁振英也对外表示,说要与内地部门商讨收紧自由行的政策问题。这个实施多年的政策是不是收紧?这对香港与内地之间的经贸关系会产生什么影响?
高虎城:我还清楚的记得,内地居民赴香港个人游的政策和深圳居民“一签多行”的政策,是在2003年香港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和周围环境波动的时候,应香港特区政府的建议,经中央政府批准,由试点开始逐步推广。
十多年来,对促进香港经济的发展、扩大当地就业、推进两岸民众的交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还能够回忆起这项政策推出的初期香港的繁荣。但是随着赴港旅客不断地增加,个人游政策和深圳居民“一签多行”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任何一个城市的设计,它的服务功能、接待能力、基础设施等等,对游客都是有一个限度的。这是由一个城市对接待能力的投入所决定的。中央政府对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十分重视,内地有关部门与特区政府也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已经采取了许多的应对措施,也将会根据需要,不断地优化和调整有关政策。我相信,不会对两地的人员交流和经贸合作产生影响。谢谢。
法制日报记者:
1月19日,商务部在网站上公布了外国投资法草案,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问高部长,截止目前社会公众对此法律草案有何评论和建议?下一步的立法进程又如何?接下来这部法律对我国国内的投资环境和政策又会带来哪些影响?
高虎城:我们记得大家很熟悉的外资三法,在我们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先后颁布的中外合资企业经营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外资三法。这三部法律在促进我国吸引外资和扩大开放方面发挥了重大的历史性作用。但是外资三法中的一些条款和内容已经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比如个案审批,税收方面的特殊政策,当时这三法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严格限制准入,另一方面是进来以后给予超国民待遇。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和四中全会关于依法治国的要求,这些都是需要进行改革的内容。按照人大立法的程序要求,受国务院的委托,商务部启动修改外资三法,同时草拟外国投资法草案。制定统一的外国投资法的基本思路是放宽外资准入、保护外资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为外商投资营造更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法律环境。
经过一年的准备,我们于今年1月份向社会就草案公开征求意见。从目前的反映来看,建议、讨论的热烈程度是出乎我们想象的。欧盟、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主管部门、驻华使领馆、商协会组织以及企业和大的投资者均给予了高度关注,国内的企业界、学术界和法律界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从目前我们收集到各方面的评论、分析和评估来看,总体认为这个草案充分体现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要求,对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是积极的、建设性的。我们将在充分吸收社会各界以及国内外相关人士和企业合理建议的基础上,对草案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尽快上报,履行相应的立法程序,推动这部法律尽早出台。谢谢。
国际商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最近美国政府向世界贸易组织起诉中国政府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给予了包括纺织品、服装、鞋、农产品等在内的八个行业的出口补贴,请问您能不能对此做出一些您的评价?第二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在这种国际形势下,中国必然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请问您作为商务部长,在这个方面有哪些思路和具体的举措?
高虎城:我们注意到了,美国通过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对中国提起了关于有关行业补贴的诉讼。我们初步技术评估这一起诉是站不住脚的。中国一贯尊重世贸组织规则,包括补贴规则。对于美方的起诉,我们表示遗憾,但是我们将认真地对待。根据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程序和作为世贸组织成员拥有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通过磋商或通过争端解决机制妥善地处理这一问题。
从2013年起,中国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在近两年全球经济疲软、复苏乏力的情况下,我们注意到最近各国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地分化,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贸易保护主义和投资保护主义有抬头的现象。
中国作为这样一个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来说,频频遭受贸易摩擦,也可以说是一种新常态。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也要有一颗平常心。如何妥善地化解贸易争端和贸易摩擦,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首先把业界间的对话置于优先地位。
我们希望通过业界间的对话,在政府的推动之下,加强业界的合作和谅解,找到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因为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个国家的上游产业就很可能是另一个国家的下游产业,这也是全球产业链发展的显著特征,也是跨国公司和大企业在全球配置资源的特征。
这样的行业和产品,很难用贸易救济的手段达到保护自己产业的目的,所以通过对话和磋商解决贸易纠纷是优先的选择。在这方面,我们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大家可以回忆起2013年和2014年中欧之间妥善地化解了光伏产品高达200亿美元的贸易摩擦,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上游产品就是来自欧洲。
就中美关系而言,在光伏产品当中,实际上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境,美国多次采用重复救济的方式对中国输美的太阳能电池进行反补贴、反倾销调查,并且征收高额的关税,但与此同时美国也向中国出口大量的多晶硅,所以这也是一个困境。
我们始终认为,世贸组织赋予了其成员采取贸易救济措施的权利,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也是一个平台,我们认为各个成员应当审慎、谨慎地采取有关救济措施,只有对话和业界磋商未果,贸易救济才是最后的选择。谢谢。
新华社记者:
我们留意到去年以来台湾方面对中韩自贸区宣布结束实质性谈判非常关注,甚至说出了“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这样的话,现在中韩自贸区谈判已经全部结束了。我想请部长解释一下,中韩自贸区对台湾地区的经济和产业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两岸服贸协议的实施和正在进行的货贸协议的谈判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高虎城:去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朴槿惠总统共同宣布实质性地结束中韩自贸协定谈判。2月份中韩之间草签了《中韩自贸协定》,进入了文本转换和相关的法律程序,完成之后将正式签署。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商谈,起步是早于中韩自贸协定的,用一句俗语来讲就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台湾业界的关注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韩国和台湾在某些产业上是有同质性竞争的,这种局面也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但我想强调的是这个协议的后续协商已经取得了很多阶段性的成果,我们希望双方能够珍惜既有成果,照顾彼此关切,相向而行,落实已经达成的成果和推动后续的商谈,为构建两岸经贸制度化合作新机制共同努力,也为两岸的经济繁荣做出贡献。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