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中的商代农业文明

来源 :中国瓜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elie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有句俗语,“民以食为天”,“吃饭”的问题是古代历任统治者尤为关心的问题,饮食的文化浓缩着农业发展史的剪影。哪怕至今,农业一直是当局者关注的焦点,“三农”问题仍是保证国家稳步发展的核心。我国早期的文明与农业息息相关,农业也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典型标志。恩格斯曾断言,农业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生产部门,农业也是野蛮低级阶段与野蛮中级阶段的分界口。我国先民对农时的认识长达数千年之久,早在3 000多年前有牛耕技术之时,农业生产就已非常普及。在7 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就已发现那时我国的南方已种植水稻,在6 000年前的仰韶文化中,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发达的原始农业文明。在历史文献中,有关商代农时的记录屈指可数,在《尚书》的只言片语中可推断出当时已有农业生产活动。更有学者推断西周之前我国已形成规范的农业概念,但缺乏实证的论据,然则甲骨文的出土极大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遗憾。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系统文字,其中有很多关于商代农业的字形。透过甲骨文的原始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殷商时期农业概念的完备。众多的商时农业生产活动在甲骨文卜辞中有所反映,这是研究商时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料,众多学者都借助甲骨文资料对商代农业进行了鞭辟入里的研究。因此,本文结合《甲骨文与中国上古文明》一书,对甲骨文中的商代农业文明进行分析研究。
  《甲骨文与中国上古文明》一书共收录商周时期甲骨卜筮文篇40篇,内容涉及战争、祭祀、农业、渔猎等方面。每篇按“甲骨文原貌”“原文和释文对照”“文字演变与释义”“释文、译文、价值和意义”顺序编撰。其中该书对甲骨文记录的关于农业的研究极具开拓意义,既有学术上的创新,也有方法论上的开拓。书中从多个角度展开了对商代农业文明的研究。
  首先,《甲骨文与中国上古文明》一书以一定的篇幅讲述了甲骨文与中国上古文明,尤其是与商代农业的关系。商代自成汤伊始,终于纣王,历经600余年风雨,是我国存续时间最长的王朝。在殷商时期,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经济状况皆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农业更是得到了长足的上升空间,成为社会重要的生产部门之一。随着农业生活的进一步发展,狩猎采集的生活渐渐消逝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其生活身份发生了从食物采集者到食物生产者的巨大突破。该书从承载商代农业文献信息的甲骨文出发,探讨了甲骨文中所反映的商代农业生活的发展。甲骨文卜辞,其内容极其丰富繁杂,王朝的重大事件和商王生老病死在甲骨文卜辞中得到一一的体现,具体涵盖的内容大致包括祭祀、征伐、田猎、天象等等,作为关乎百姓生计的农牧活动记载更是不绝如缕,在卜辞中多有反映。书中借助甲骨文,从其形体表意出发,结合挖掘的考古发现,透过历史文献记载,通过新的途径窥视商代的农业文明,再现殷商先民的农业生活场景。
  其次,《甲骨文与中国上古文明》一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甲骨文中所记载的商代农业的分布情况。考量一个朝代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和规模的标准莫过于农业区域。书中结合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商代农业区域的范围也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其范围大致包含北接山东临淄,东毗邻鲁苏皖交界,南至汝颖、浙川一带这一广大区域。但随着田野考古的重大发现,这一范围被大大延伸。在西方,陕西关中在商朝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经济更是遥遥领先,这里曾是农桑发祥地,并有诗篇来歌颂后裔——公刘——古公亶父时代经营农业的繁荣景象,这并非空穴来风,今有周原出土的青铜文化为证;在北方,处于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在燕山南北、长城内外,曾有孤竹国生活于此,其境内也出现过农业生产为主的生存阶段,今有大量村落遗迹发现,谷物遗存、石制农具皆有出土;在东方,著名的大汶口文化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出土映射了山东境内的农业发达现象,既佐证了上述结论,也将东方的农业文化拓宽至胶东半岛区域;在南方,江西清江吴城商代遗址曾出土大量农具遗存,并且其器具表面的陶文也出现了代表沟洫制度的“田”字,无不表明当时的农业发展程度。以上证据皆显示出商代农业区域和其疆土范围别无二致,即以黄河流域为中点向四周发散,西临关中渭水,北接长城,东毗鄰渤海,南至湘赣流域。这样广阔范围的农业区域是史无前例的,更为惊奇的是,这个范围是接连成片的,并非局部的点线范围。该书通过甲骨文卜辞纪录的农业生产点,得出结论:商代中心区域的农业地点十分密集,由此可见,四周扩散区域应也是这种态势,不会相较甚远。
  再次,《甲骨文与中国上古文明》阐述了商代农业的发展程度,以及具体表现。透过甲骨文反映的形体可知,农业是商代重要的生产部门,其农业状况处于较发达的水平。这体现在诸多方面,首先就表现在商代农作物的丰富品类上。在商代,目前熟知的主食品类几乎已全部出现,并且同一作物还有不同品种的区别。书中通过对甲骨文的形体分析,辨析了商代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例如,书中提到,“禾” 字在甲骨文中有两种字形,一种有聚穗且呈下垂状,一种无聚穗,谷子的穗聚集在一起且呈下垂趋势,换而言之,甲骨文中的禾字指的是谷子,加工之后即为小米。粟(谷子)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粮食,在甲骨文中常见商王受禾受年的表述,来卜问禾的收成如何。在甲骨文中,禾亦有另一种形体,其茎叶间有数个小点或圆圈,且没有定数。专家认为这些小点亦属于禾类,属谷子别种——秫,也就是黏谷子。另外,甲骨文中,黍作散穗状形体,其在北方俗称是糜子或黍子,粗加工之后就是大黄米。黍和粟一样,同样有黏和不黏两个品种。在甲骨文的形体中,带小点的字形归属于黏品种,黍黏品种就是黍,不黏的品种就是糜。这样由甲骨文的具体而可观的探讨方式在书中不胜枚举,由此,根据甲骨文字的记载,作者考证出了商代农业作物品种的丰富性,这也间接反映了商代培植技术的先进性。除此之外,书中还将农业工具也进行了相关考证与阐述,例如用来除草的工具——耨;有被用来起土用的工具——锸和耒;用来收割的工具——镰和刀等。可以说,该书是在扎实的甲骨文献资料的研究与探讨中来论述商代农业的发展程度的。
  复次,该书详细论述了商代农业的具体生产过程和管理制度等历史情况。该书发现,甲骨文记载了有关商代农业生产过程的情况,自耕地到收获贮藏的一系列活动都有诸多反映。具体研究过程中,作者依然是基于甲骨文文献资料的记载与分析,将商代农业生产过程的全貌进行了阐述与论析,从选择耕地的“省田”到垦荒的“裒田”到翻种土地的“脅田”到施肥的“粪田”到最后贮藏的“廪”,书中都进行细致分析。其中,该书还论析了商代农业劳作人员。诚如书中所说,在商代参与农业劳动的群众在甲骨文中被记载为“众”或“众人”。“众”在官员的组织或商王的命令下集体耕作,比如,裒田、脅田等活动。而这些活动的最终受益者是奴隶制度的统治者——商王室。另外,书中还特别论述了甲骨文中所体现的商代完善的农业管理体制。例如,“大令众人脅田”,商王亲自下令开展农业生产劳动。同时,商王室也任命了主管农事生产的官员,甲骨文中记载为“小臣”,主管直接劳动力的小头目,称之为“众人小臣”,“小刈臣”是主管收割的官员的称谓,此外还有“尹”“多尹”的官员。通过这些官位的设定就可以看出商王室和王僚对农业生产活动的细致监管,基本上农业生产的每一步骤都受到官员的监督管理,农业活动非私人行为,这些都能反映出商代对农业十分重视的事实。此外,商王也经常举行向神灵祈求风调雨顺的占卜活动。
  最后,该书还着重论述了气候在商代农业生产中的影响。气候和农业收成也有很大的关联,人们不得不将一部分注意力集中在气候变化的关注上。当这些活动反映在占卜上,中国气象学的雏形就此形成。有关气象的占卜在卜辞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关于气象,他们占卜的对象五花八门,阴、晴、风、雨、霾、雾、雷电皆有涉猎。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每一气象的分类细致入微,但就雨的分类便不下十余种,有零雨、小雨、中雨、大雨、延雨、少雨、多雨、洱雨、霖、纵雨等区分,还有雨的来向的划分。风亦有大小、风向、性质上的区别。开天为启,有“大启”“延启”之分。霆,已知其因, 云“大风惟霆 ”,“兹雨不为霆”雾作雇字,有“翌日雪”“中日雪”和夹雨的“雨雪 ”等区别。如此详细的分类既有为当权者出行便利的需要,也有农业生产必要性的关键所在。长此以往的气象观察也为物候学积累了大量的知识。透过甲骨文卜辞,可以看出商代立法是相对先进的,这与农业生产要求的时间准确性有很大关联。根据甲骨文反映的祈年活动在9—12月至来年的1—3月,可推断出收获和播种的大致时间。一季农作物从播种到收割整个农事生产过程,上至商王下至劳动众人,无一不对其成长结果耗神费力,而每一步骤都与天气条件息息相关。
  总而言之,甲骨文字极大程度上保存了商时的农业文明的痕迹。这种文字和农事活动的有机结合,为后市探寻甲骨文中的商代农业文明提供了有利契机。透过甲骨文卜辞,结合考古发现、历史文献等多方的印证,便于学者对商时的农业生产场景、规模、生产工具有进一步的了解。《甲骨文与中国上古文明》一书,作为殷商时期农业资料考辨与研究的重要著作,对研究甲骨文记录的商代农业文明有着显而易见的指导作用。
  (徐衍,男,讲师,研究方向: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书名: 甲骨文与中国上古文明
  作者: 龙国富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4月
  页数: 264
  定价: 5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
  ISBN: 9787567548893
其他文献
2011年7月,由科锐国际人力资源公司主办、《职业》杂志媒体支持的“中国企业人才战略与人才任用新视角系列论坛——大连站”在大连新世界酒店召開。论坛以“思变——建立企业快速扩张时期的可持续人才供应链”为主题,吸引了近百位来自房地产、制造、商业流程外包、IT外包行业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高层管理者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在大连市“十二五”规划快速跨越式发展的新经济形势下,各个支柱产业中的先锋企业如何在业务快速扩
蚕蛹——懵懂中,我的似水年华流过  时间点:2002.9~2004.7在校期间  标签:在校生  你在大学里是不是见过这样的女孩:她们正青春年华,却不会梳妆打扮,一双运动鞋就轻装出发;她们每天按时按点地上课,不为了做成绩中的“超人”,而只是习惯;她们参加社团的活动,不是舞台中的焦点,而只是有点小兴趣来打发日子。  初入大学的杨杰,就是她们中的这样一个女生。    蜕变——大三寒假,幸运地进入安永做
中国人:肥水不流外人田!     俗話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国人到外国淘金的年代;现如今,随着中国本土公司的成长,人才已经从外企流向了本土企业。这直接导致了外企招聘中国管理人才变得更加困难。  时代在变化,老外的品味也在提高。现在很多老外都选择招聘会说中文、懂中国文化、深谙中国市场的人才,看来看去,还是觉得中国本土人才最适合公司发展。但是中国本土企业发展异常迅猛,成
创业有大市场和小市场之分,诸如国际市场的大市场,前景行业,无非是能源、  通信、金融行业。但是这些行业,小市场的人不容易涉及。而对于缺少经验和关系  网的个人创业者来说,比较有前景的,是大众所需、消费忠识度比较高的行业……  创业有大市场和小市场之分,诸如国际市场的计、广告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多媒体设计等),大市场,前景行业,无非是能源、通信、金融行业。但是这些行业,小市场的人不容易涉及。而
定义:翻译,是指经过一定训练,能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便于接收对象理解的信息模式的专业人才,是信息传达的媒介。分为文字翻译、口语翻译两大类。    工作内容:文字翻译主要是对文本进行翻译,包括软件手册、商业及专业文本。必要时需要对文章加以修饰,使译文更具有地方特色,便于阅读。  口译由于涉及领域的不同,工作内容各有差异:联络陪同口译主要负责外事接待、联络安排和沟通过程中的翻译工作;商务口译主要
贴身衣物要穿新的上等品    有一位朋友时常送给我漂亮时髦的衬衫或T恤衫,这对贴身衣物花样很少的我来说,是令人高兴的礼物。贴身衣物如果富于变化,可以穿出各种风格。我自己也时时留心,看到漂亮时尚的贴身衣物时,有中意的就当场买下来。贴身衣物的价格再贵,总也有个限度,所以即便是冲动购买,也几乎没有后悔的时候。  短裤、衬裙等也一样,偶尔遇见好东西的时候就是购买的时机。  外衣能够显示出爱好和品位,每个人
作为记者,我过去 24年间最令人满意的工作,就是撰写一系列描写知名首席执行官办公室的文章,这一点毫无疑问。我给他们打电话,试着说服他们,允许我去参观其办公桌、家庭照和书架。大多数人明智地拒绝了。但有少数人答应了,他们要么是因为对我没有疑心,要么就是因为够虚荣。因此,在一段很短的时间里,我得以放纵自己爱管闲事的天性——同时还能因此获得报酬。  窥探某人的办公室,比窥探浴室橱柜的感觉要好。我不仅能够对
“学术休假”    中科院将在部分所属单位试行“学术休假”制度。学术休假在发达国家已经制度化,是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在职人员职业发展提供的重要而有效的制度形式,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在服务一定期限之后都可以申请享受此制度,一些机构还把学术休假作为在职人员的一项个人福利加以保障。事实上这一制度在国外很普遍,这里的休假并非完全去度假,而是带薪去专心学习和研究,在此期间无需参加任何会议和行政事务,很多人会选择在
2000年,刚刚大学毕业几年的他,带着在亲戚和朋友之间筹措的17万元人民币,踏入了电子商务这片蓝海。在当时,电子商务对于许多人来说,根本就是一本天书。  互联网泡沫汹涌,也容易破灭。只一年,它便迅速迎来萧条的冬季。退进取舍中,他最终选择了坚持。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电子商务已成为大势所趋。在经过寒冬的洗礼之后,他也迎来自己事业的春天。2010年末,他所创立与经营的兴长信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人脉在职场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正因为如此,如何积累并维护自己的人脉资源成为令许多不善交际的职场人尤为头疼的话题。很多人认为自己内向或口才不佳,于是对职场中的各种应酬又爱又怕,对各类社交达人又羡慕又嫉妒;也有人自恃能跟所有人“自来熟”,但到真正需要动用人脉时,却又觉得没有一个稳妥的。我们不妨先看两个失败的案例。  小张大学毕业几年,先后做过教育培训、网络营销等工作,可以说认识了不少人,从别人那里收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