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严重影响国人生活的社会民生问题。本文在大量搜集食品安全历史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食品安全的现状,对食品安全问题多发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政府、企业、群众、媒体、行业协会方对如何保证食品安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食品安全;现状;保障措施
引言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百度搜索"食品安全"其检索结果高达八位数,可见食品安全的受关注程度。2009年到2015年度中国全面小康进程中最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食品安全已经连续四年登上榜首(2012年-2015年)。为何食品安全问题如此受到关注?事实上,从2005年至今,几乎每年都有几个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引发社会关注。2005年的"孔雀石绿"海鲜产品,2006年的苏丹红鸭蛋,2008年的三鹿"三聚氰胺奶粉",2010年的地沟油,2011年的瘦肉精、塑化剂,2013年的镉大米、毒生姜,2014年的过期肉,2015年的"僵尸肉",2016年的餐饮O2O行业的黑餐厅问题。十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让国人对食品的安全性失去了信心,最近,有两组数据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一组是调查数据:有77.8%的人对食品没有"安全感";一组是检测数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我国食品检测合格率超过90%。换句话说,国人对食品的可信度不足30%,这与合格率相去甚远。为什么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主观感受与之差距甚远呢?因为食品不同于一般商品,它与人类健康生存息息相关。媒体上每曝光一个问题,都会引起轩然大波,如果一段时间连续出现多次问题,就会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深深担忧。为正确了解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可从纵向横向两方面比较。纵向来看,改革开放前,食品种类单一、供应短缺,维护其质量安全相对容易。今天食品种类繁多,消费量巨大,但是相对于数量的扩张,安全保障未能及时跟上。从横向看,我国食品安全体系发展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不小差距,这一点我国正在努力追赶缩小差距。
1食品安全问题多发原因
自2005年来,各种食品安全违法事件屡见不鲜。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转型时期,也处于从保障食品供应转向保障食品安全的进程中。这个阶段,食品安全问题往往多发易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食品产业小、散、乱突出。生产经营者规模小、数量多、分布散,给监管带来很大困难。其二,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与其他行业相比,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从业人员缺乏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加大了违法违规的概率。其三,违法犯罪成本过低。法不足畏,往往使一些人逐利而往、知法犯法,不把犯法当回事。其四,监管存在薄弱环节。与食品安全严峻形势相比,监管执法存在短板和盲区。监管人手不够,执法装备匮乏,难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最后,有的执法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责任心,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1]。
2保障措施
食品安全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涉及公共安全的问题。如何确保食品安全,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需要政府部门、企业方和公众的协同作战。
2.1政府监管到位
虽然问题食品的出现各有原因,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逃过了政府监管。加大政府监管力度,是遏制食品行业中不法分子疯狂逐利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实行的是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分段监管是为了形成合力。实践中,一些部门相互推诿,出现监管不力的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应该加强综合协调,强化地方政府责任,完善职权清晰、制度完善、支撑有力、约束有效的监管体系。以下几个方面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措施。
其一,优化监管体制。国家应该按照统一协调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要求,建立了食品安全的议事协调机构,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落实管理责任。其二,完善法律标准。国家应该修订发布一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重新制定国家标准,加强相关法律立、改、废工作,尽快完成标准清理整合,强化标准公信力,形成严密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标准体系。其三,充实监管力量。力量不足是制约监管的直接原因。必须加强监管队伍和装备建设,推进监管队伍标准化[2]。其四,强化技术支撑。食品安全监管技术是关键,而最基础的技术就是风险监测和检验检测。应进一步完善风险监测网络,加强数据分析管理,健全评估预警制度。其五,严格问责追责。政府应该制订相关具体规定,进一步加强行政监察,对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等行为,进行严厉问责。
2.2企业责任落实
企业是食品的生产经营主体,我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是企业的第一责任。当出现问题食品时,企业不仅会被政府部门严惩,也会受到市场惩罚。"三聚氰胺"致三鹿破产、黄曲霉毒素使蒙牛股价大跌,都表明保障安全对于企业是何等重要。为了企业保障食品安全应该将这几方面落到实处。
其一,严格市场准入。目前国家已制定食品生产、销售、餐饮服务三类许可审查制度,今后应继续严格行政许可,同时适度提高门槛,强化证后监管,稳步提升食品企业素质,从源头上减少食品安全隐患。其二,建立追溯制度。为食品配备"身份证",记录该食品的一生,是实现全程监管的基础性工作。应进一步完善食品追溯体系,延长追溯环节,做到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其三,完善信用体系。应当全面建立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信用档案,建立诚信信息共享机制和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其四,加大惩处力度。2011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将食品安全犯罪处罚从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提高到可判处死刑,并且取消了罚金数额的限制,为加大惩处力度提供了一把利剑[3]。
2.3公众积极参与
保障食品安全,是政府的责任、企业的责任,同时也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力量。具体来说,就是普通群众、新闻媒体、行业协会各方共同参与,发挥各自优势和作用,形成维护食品安全的强大阵容。公众参与保障食品安全可通过以下几方面。
其一,广大群众积极举报。2011年7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出台《关于建立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的指导意见》,鼓励食品安全举报。我们每个人都应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这场"保胃战"中,压缩不法分子的生存空间。其二,新闻媒体加强监督。媒体是监督食品安全违法现象的重要渠道。今后新闻媒体应进一步加强舆论监督,敢于揭露食品安全违法活动。同时,由于食品安全问题敏感性强,容易引发公众恐慌,媒体应坚持客观公正原则,避免失实报道。其三,行业协会的主动引导。实践证明,行业协会良好的自律机制可有效减轻政府的监管压力,有利于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行业协会也应发挥贴近企业的优势,加强行业内部约束,引导企业加强自律、遵守法律,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3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十年间沸沸扬扬,热度不减,可见其影响之深远巨大。十年问题,十年整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30多年时间解决了温饱问题,此时我们也一定能够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相信随着各项法律政策的完善和监管力度的加强,从田间到餐桌,从牧场到厨房,食品"进口"安全之路会越走越顺畅。
参考文献:
[1] 欧志葵;熊汉玲;;食品安全事件为何频频重演?[J];今日国土;2011年05期
[2]袁贺;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张尚初;;中国整治食品安全不断加力 重典治乱史上最严厉[J];中国食品;2011年12期
关键词:食品安全;现状;保障措施
引言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百度搜索"食品安全"其检索结果高达八位数,可见食品安全的受关注程度。2009年到2015年度中国全面小康进程中最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食品安全已经连续四年登上榜首(2012年-2015年)。为何食品安全问题如此受到关注?事实上,从2005年至今,几乎每年都有几个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引发社会关注。2005年的"孔雀石绿"海鲜产品,2006年的苏丹红鸭蛋,2008年的三鹿"三聚氰胺奶粉",2010年的地沟油,2011年的瘦肉精、塑化剂,2013年的镉大米、毒生姜,2014年的过期肉,2015年的"僵尸肉",2016年的餐饮O2O行业的黑餐厅问题。十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让国人对食品的安全性失去了信心,最近,有两组数据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一组是调查数据:有77.8%的人对食品没有"安全感";一组是检测数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我国食品检测合格率超过90%。换句话说,国人对食品的可信度不足30%,这与合格率相去甚远。为什么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主观感受与之差距甚远呢?因为食品不同于一般商品,它与人类健康生存息息相关。媒体上每曝光一个问题,都会引起轩然大波,如果一段时间连续出现多次问题,就会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深深担忧。为正确了解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可从纵向横向两方面比较。纵向来看,改革开放前,食品种类单一、供应短缺,维护其质量安全相对容易。今天食品种类繁多,消费量巨大,但是相对于数量的扩张,安全保障未能及时跟上。从横向看,我国食品安全体系发展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不小差距,这一点我国正在努力追赶缩小差距。
1食品安全问题多发原因
自2005年来,各种食品安全违法事件屡见不鲜。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转型时期,也处于从保障食品供应转向保障食品安全的进程中。这个阶段,食品安全问题往往多发易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食品产业小、散、乱突出。生产经营者规模小、数量多、分布散,给监管带来很大困难。其二,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与其他行业相比,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从业人员缺乏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加大了违法违规的概率。其三,违法犯罪成本过低。法不足畏,往往使一些人逐利而往、知法犯法,不把犯法当回事。其四,监管存在薄弱环节。与食品安全严峻形势相比,监管执法存在短板和盲区。监管人手不够,执法装备匮乏,难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最后,有的执法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责任心,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1]。
2保障措施
食品安全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涉及公共安全的问题。如何确保食品安全,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需要政府部门、企业方和公众的协同作战。
2.1政府监管到位
虽然问题食品的出现各有原因,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逃过了政府监管。加大政府监管力度,是遏制食品行业中不法分子疯狂逐利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实行的是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分段监管是为了形成合力。实践中,一些部门相互推诿,出现监管不力的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应该加强综合协调,强化地方政府责任,完善职权清晰、制度完善、支撑有力、约束有效的监管体系。以下几个方面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措施。
其一,优化监管体制。国家应该按照统一协调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要求,建立了食品安全的议事协调机构,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落实管理责任。其二,完善法律标准。国家应该修订发布一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重新制定国家标准,加强相关法律立、改、废工作,尽快完成标准清理整合,强化标准公信力,形成严密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标准体系。其三,充实监管力量。力量不足是制约监管的直接原因。必须加强监管队伍和装备建设,推进监管队伍标准化[2]。其四,强化技术支撑。食品安全监管技术是关键,而最基础的技术就是风险监测和检验检测。应进一步完善风险监测网络,加强数据分析管理,健全评估预警制度。其五,严格问责追责。政府应该制订相关具体规定,进一步加强行政监察,对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等行为,进行严厉问责。
2.2企业责任落实
企业是食品的生产经营主体,我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是企业的第一责任。当出现问题食品时,企业不仅会被政府部门严惩,也会受到市场惩罚。"三聚氰胺"致三鹿破产、黄曲霉毒素使蒙牛股价大跌,都表明保障安全对于企业是何等重要。为了企业保障食品安全应该将这几方面落到实处。
其一,严格市场准入。目前国家已制定食品生产、销售、餐饮服务三类许可审查制度,今后应继续严格行政许可,同时适度提高门槛,强化证后监管,稳步提升食品企业素质,从源头上减少食品安全隐患。其二,建立追溯制度。为食品配备"身份证",记录该食品的一生,是实现全程监管的基础性工作。应进一步完善食品追溯体系,延长追溯环节,做到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其三,完善信用体系。应当全面建立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信用档案,建立诚信信息共享机制和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其四,加大惩处力度。2011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将食品安全犯罪处罚从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提高到可判处死刑,并且取消了罚金数额的限制,为加大惩处力度提供了一把利剑[3]。
2.3公众积极参与
保障食品安全,是政府的责任、企业的责任,同时也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力量。具体来说,就是普通群众、新闻媒体、行业协会各方共同参与,发挥各自优势和作用,形成维护食品安全的强大阵容。公众参与保障食品安全可通过以下几方面。
其一,广大群众积极举报。2011年7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出台《关于建立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的指导意见》,鼓励食品安全举报。我们每个人都应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这场"保胃战"中,压缩不法分子的生存空间。其二,新闻媒体加强监督。媒体是监督食品安全违法现象的重要渠道。今后新闻媒体应进一步加强舆论监督,敢于揭露食品安全违法活动。同时,由于食品安全问题敏感性强,容易引发公众恐慌,媒体应坚持客观公正原则,避免失实报道。其三,行业协会的主动引导。实践证明,行业协会良好的自律机制可有效减轻政府的监管压力,有利于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行业协会也应发挥贴近企业的优势,加强行业内部约束,引导企业加强自律、遵守法律,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3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十年间沸沸扬扬,热度不减,可见其影响之深远巨大。十年问题,十年整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30多年时间解决了温饱问题,此时我们也一定能够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相信随着各项法律政策的完善和监管力度的加强,从田间到餐桌,从牧场到厨房,食品"进口"安全之路会越走越顺畅。
参考文献:
[1] 欧志葵;熊汉玲;;食品安全事件为何频频重演?[J];今日国土;2011年05期
[2]袁贺;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张尚初;;中国整治食品安全不断加力 重典治乱史上最严厉[J];中国食品;2011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