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这东西

来源 :钱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js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人正在面对什么样的婚姻观?正在经历什么样的婚恋现实?
  这样的问题太过形而上。“婚姻是什么”100个人有1000个回答。
  是“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是“这是我骨中之骨,肉中之肉”?
  是“一场战争,男人和女人征服和反征服的永无止境的战争”?
  还是“爱情的坟墓”、“法律认可的性关系组合”、“共同生活长期互助小组”,亦或培根所说:"青年时代的情人,中年时代的伴侣,暮年时代的守护。"
  ……
  上述言词说对也不对。套句流行说法,叫“部分同意”。任何一种对婚姻的理解,都有其成立的条件和难以完全涵盖的特别之处。中国人的婚恋观,在经历了几千年文明演变代代相传之后,接收了来自西方社会的意识和形态,这种融合从西学东渐开始发展至今,终于在价值、道德、人口结构、经济和社会转型……多元化如浪潮般席卷每个人。
  现代人不是对婚姻看不清,是对多元化看不清。只有一种婚恋观或者说只有一种主流的婚恋观时,普通人需要做的是选择“接受”或“不接受”;今天需要做的是选择接受哪种婚恋观、接受程度在哪个级别——就像排列组合。
  
  今天的婚姻有太多秘密。
  你了解另一半的资产状况吗?他在几家银行有帐户、保险受益人是谁、不动产都登记在谁名下、他有多少债务尚未收回厖
  你认识或知道他所有的朋友吗?他的发小、初恋和现在最铁的人是谁、他的社交圈有多大、是否所有的朋友都知道你们已婚、你们是否有相同的独立社交权利和需求?
  现代人的“分享障碍”让婚姻如同嚼蜡。追求高效率的社会让人不能、不愿意、不会分享。很多人不知道另一半最喜欢的食物、最看重的节日,分不清他何时需要安慰什么时候火气上升,不知道原来他还有些“老毛病”。因为工作、关系、金钱和更多的欲望操纵,连自己的情绪和身体都成为被漠视的对象。
  今天的婚姻还有太多选择和诱惑。
  生活方式的改变让社交形态改变,人可以生活在互联网上的全球社交圈中。世界爆裂似的变大,机会遍地、物质欲高涨。安稳于现状被视作无能、不占有物质被视作贫穷厖社会评价体系失衡,对婚姻、爱情和性的态度越来越模糊、道德界线越来越低。二奶、小三流行,“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泣”的女模特一定程度上标志着物质至上正成为主流价值观。基于此之上的婚姻什么样?诱惑不在外,在心里,婚姻破坏者军团在土壤合适、环境宜人下成长,背负的不是道德的谴责而是看客的冷漠和“宁做富人妾,不做穷人妻”思想下的拥趸。
  现代人过度追求自由的权利,忽略责任。我们从小学习的相对论告诉我们,失去了责任束缚的权利不是权利,而是变了形的、自以为是的膨胀。快节奏和高压力让现代人倾向选择“以自由之名义”做任何事,包括婚姻。不婚主义者有权利一个人过,已婚人士有权利选择跟别人过,夫妻双方有权利选择自己更想要的生活厖皆基于自由社会之名。
  美国的自由思想传来,应用在民主自由之路上的每一步都战战兢兢,应用于婚恋却显示出跃进式发展,甚至比我国GDP的增速更像“传奇”。道德谴责退后了一步,法律束缚应该进的那步却迟迟没有来临,结束婚姻从有道德成本变成了零成本——人们既不必背负来自周围的谴责声也不必承担法律责任,婚姻开始变得随意。基于物质主义之上的婚姻不再是“感情”而是“可以承受的价格”。
  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的法律体系认为,已婚人士如果因为道德问题破坏了婚姻,应该接受谴责。法庭以金钱赔偿的逻辑是:道德问题需要接受舆论谴责,金钱赔偿是容易量化的谴责标准。这与“婚姻是可以用金钱来结束的”论调谬以千里。
  今天的婚姻更直接,也更脆弱。
  年轻人追求的目标是“五子登科”,描述方式决定了这是一个只有结果没有过程的人生。于是,以“让适龄青年结婚”为目标导向的一条流水线诞生:相亲、结婚、生子,每一个环节上都有各种资质的服务提供商,提供形式高于价值的服务,能够最大化让参与者麻木,进而把自己变成标准化供应。既然没时间、没精力、没可能在感情上弄清楚,不如各退一步,先结着。半年内从互不相识到相伴一生,“中国式婚恋速度”天天在发生。婚姻承载的情感、责任、付出、协调、包容天然欠缺,需要婚后付出更多弥补。
  离婚率在改革开放后翻了10倍,大都市里有30%以上的已婚人士离婚,此外还有30%的大龄未婚男女。不只是婚姻,所有人与人的相处都会有问题,若婚姻共同体双手不能寻求有效解决思路,而是以离婚为导向的话,幸福婚姻就无从谈起。结婚证9元,离婚证11元,20元钱就是婚姻的全部成本了吗?这个社会并不歧视离异人士,但因此轻率婚姻未免矫枉过正。
  高的单身率同时存在高的离婚率,剩下的城市女与剩下的农村男共存,超级大都市的诞生伴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拉扯着经济更快更强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现实的缺口,用30年时间追赶百年进程的结果是物质水平的提高和精神的扁平,让人在占有的同时有失去了太多。
  生活在漫长而巨大的社会转型之中,如何保持不倾斜、不变形?一位专栏作家说得好:那些看似正常主流而又无趣的,其实是经过千百年验证过的性价比最高的生活方式。
  
  原子化社会里的婚姻
  赶着结婚、赶着离婚又赶着再婚的现代人
  
  婚姻原本是人生中再自然不过的一道程序,现在成了一个秀场、一出闹剧。全社会都在关注这个话题。不过,热闹的表象衬托出的是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婚姻关系越来越不稳定。有统计显示,改革开放三十年里,离婚率已经翻了10倍,从2%到20%,而像北京这样的超级都市,更是高达39%。最近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叫《婚姻保卫战》,光听这名字就够悲壮的。
  婚姻到底怎么了?
  婚姻是一种关系,里面涵盖了情感、性、利益等诸多因素,在《中国式结婚》一剧中更是直接的挑明:和一个人结婚就是和他(她)所有的社会关系结婚。中国经济三十年的高速发展,让社会关系变得碎片化和原子化,也就是由于中间组织的解体或缺失而产生的个体孤独、无序互动状态。婚姻也就愈发的脆弱了。
  
  婚姻是必需品吗?
  对于现代人来说,婚姻作为人类生活必需品存在的意义正在弱化。婚姻最基本的功能是组建家庭、繁衍后代,在古代农业社会,家庭中如果没有年轻的劳动力就意味着生活窘迫、老来堪忧,结婚生子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增强个体家庭抗风险能力的考虑。但现代社会,发达的金融理财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已经让人们管理风险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在让一个人选择是养儿防老还是买四五套房产、计划以房养老,绝大多数人会觉得后者更靠谱,当然这只是从财务角度考虑。
  中国经济改革三十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狂飙突进,小农生产模式下的组织结构在瓦解,经济、金融工具对个人保障的重要意义远超亲情血缘关系,婚姻的必要性在减弱,而像美国等国则要通过譬如结婚家庭少缴税的方式来保障婚姻。
  婚姻结合意味着家庭分工的出现,过去的女人把婚姻当作必需品是因为没有经济来源,如今很多女人在这个经济世界里如鱼得水,婚姻双方没有谁完全依赖对方。如今中国社会里男女的经济地位不相上下,通过婚姻来进行家庭分工不是必须的。
  婚姻不必然带来生活的安全感与经济保障,那么,人还有哪方面的基本需求要用婚姻来满足?
  性?算了吧。别说性与婚姻有关,性与爱情都没关系了。现在流行的是结婚前同居,结婚后分居,并美其名曰保持距离增进感情。近三十年来,性开放远远大于思想开放的程度,性与婚姻早就彻底分道扬镳了。
  情感?别扯了。婚姻本来就是爱情的坟墓,寂寞空虚也不需要用婚姻填补。而且,在忙忙碌碌的都市,时间和情感都是奢侈品,婚姻这种白开水一样的东西怎么可能满足?
  可见,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婚姻以往所承载的功能都弱化了,它不再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中国传统的家庭宗族伦理是保持农耕社会秩序有效运行的基石,而市场经济的高速推进将这一规则打破了,市场功能取代了部分家庭伦理的作用,社会关系呈现出以个人为中心的原子状态,婚姻家庭可有可无了。
  
  婚姻的纽带断裂了
  当婚姻的价值内核弱化,婚姻就变得轻飘飘,假如再没有纽带将其固定牵引,它就会很轻易的飞走或破碎,当今社会的婚姻关系既是如此。
  有一组数据很有趣,中国离婚率最高的前三座城市分别是北京(39%)、上海(38%)、深圳(36.25%),越是外来人口众多的大都市,家庭婚姻关系越不稳定,剩男剩女也越多。显然,当人们只身来到陌生的城市闯荡,就脱离了原有的、相对狭小的熟人社区,这时候的人更容易被诱惑,因为可以无所顾忌。熟人社区的人际关系可以自发的产生和维持一种道德律,人们之间互相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内部成员婚姻的稳定,如同自治良好社区的犯罪率低,也是这个道理。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膨胀,更多的人从乡土中国辗转的散落到欲望都市中,甚至邻里之间都老死不相往来,家庭婚姻就像断了线的风筝,飘落何方无人问津。
  维系婚姻的还有条内部的纽带,称之为共同的理想和目标或许有些虚妄,但在某些历史阶段确实如此。最近网上热衷于晒父母年轻时谈恋爱、结婚的照片,拿着小红本捧着毛主席语录的一双青涩笑容让人感觉那时的婚姻很美好,他们或许真的是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走到一起,这又有什么不好?
  即使是在改革开放初,在自行车后座上的一抹白裙也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欣赏对方的理想与才华为恋爱增添了浪漫,共同创建幸福生活的朴素愿望亦是婚姻的纽带。
  而如今呢,维系婚姻的纽带似乎只有金钱了,婚姻几乎完全商品化,如果金钱是组建家庭的唯一基础,那么男女双方会将婚姻里的一切东西视为商品,包括对方,那么随着某一方容颜的衰老或精力的枯竭,以新换旧是必然的选择。而在中国,退出婚姻的成本还很低。不像美国和韩国等国家,离婚对于过错一方带来的财务打击往往是致命的。
  “婚姻不仅是个人的爱情故事,也是最严格的社会和经济契约。”这是美国畅销书《定终身》中对婚姻的一句经典解读。中国人似乎还不习惯给婚姻加上一个经济契约,更何况这方面的契约也不完善,对弱者的保护不够。而随着社会的剧烈转型,传统的家庭伦理、熟人社区里所形成的社会契约也瓦解了,没有契约关系约束的婚姻显得很不牢靠。
  现代中国人无所敬畏。而无论是法律、宗教还是道德感,婚姻中的人必须有所敬畏,否则仅靠曾经的美好感情来维系,在社会转型期所带来的巨大诱惑面前不堪一击。
  
  这些年,痒过几次
  被压力、诱惑和效用递减作用着的婚姻
  
  他怎么还像个小孩似的,每天就知道跟一群哥们疯玩、打游戏,他能给我幸福吗?我的那个闺蜜找了个老男人,一步到位,房子车子都有了,完全可以做全职太太了。他能给我什么?
  《七年之痒》,玛丽莲梦露的这部电影可能比她本人更具知名度。“痒”,即不舒服,婚姻生活的平淡、规律、乏味是夫妻二人经历的一次危机考验,若真出现问题,不一定要等七年,三年也有,新婚也有。
  婚姻专家指出,最大的离婚理由,不是婚外情,而是夫妇二人不能配合,不能再生活在一起。简单的说婚后几年产生对婚姻本身的否定是一种人类与动物界普遍的行为特征。
  
  25岁,对婚姻只有恐惧
  想恋爱不想结婚,这是很多年轻人的心态,产生这种心态的原因是不愿或者害怕承担责任。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庭的宠爱,习惯了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愿意迁就别人或受约束。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意味着告别激情而进入平凡琐碎的日子,这对于那些还不定性、喜欢寻求刺激的人来说当然心存恐惧。
  另外,很多人把婚姻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认为至少有套房才能组建一个家。但是随着房价飙涨,年轻人根本就无力负担,再想到未来抚养孩子,赡养老人的费用,就更添恐惧。
  女人的心理年龄普遍比男人早熟,在年轻的时候,女人会考虑更多现实的问题但大多男人选择逃避,因为现实的问题确实残酷,这就造成很多痴男怨女最后劳燕分飞。宏观经济情况对婚姻行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目前,日本适婚年龄不结婚的比率比30年前增加了7.5倍,这是上世纪80年代末房价飙涨以及之后经济泡沫破灭带来的后果。中国也显现出同样的趋势。
  
  35岁,像左手牵右手
  《一生叹息》里有这样一句台词:牵着你的手,就像左手牵右手一样没有感觉,但砍下来也会疼。人近中年的时候,大多已经迎来了婚姻的七年之痒,家庭生活缺少了激情,绝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中国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男性在35岁左右正是发展事业的黄金时期,每天身处你追我赶的赛场上,自然无暇顾及家庭。而女人的重心则大多放在家庭,特别是有了子女之后。这样的差异让夫妻之间产生了疏离感,男人认为有钱就能拥有一切,随着事业的发展,魅力在增加,外面的诱惑也越来越多;妻子怪丈夫不关心家庭,也为自己容颜的衰老而无奈。
  中国人的婚姻承载了太多的内容。夫妻的结合是双方社会关系的结合,最简单的家庭架构也是4-2-1型。中年人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承担的压力可想而知。婚姻对于很多中年人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负担和烦扰,而缺乏本应有的温暖与快乐,这也是很多中年人对婚姻本身已经麻木的原因。
  
  45岁,对婚姻的挣脱
  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个年龄的人,事业发展已基本定型,子女已经长大成人甚至远走他乡,父母也可能故去。二人世界里,婚姻生活渐成习惯,有的人想给生活中增加新鲜的元素甚至做出改变,但却很无力。
  《美国丽人》这部奥斯卡得奖影片描写的就是处于这种状态的家庭,男主人公事业无成,受到妻子甚至自己女儿的白眼,后来竟恋上自己女儿的同学。而男主人公的妻子也在寻求刺激,却发现最后得来的仍然是空虚。影片有些灰色,但却很真实,在我们身边也能找到很多这样的原型。
  经济改革近三十年的急速推进,让一些人远离了财富阶层甚至被边缘化,而功利主义思想的盛行也让他们失去了固有的人际网络。当步入已知天命之年,他们想做出改变,寻求新鲜刺激证明自己还没老,很多时候就体现在对婚姻的挣脱上。但往往只是思想上的挣扎,却不敢真正迈出这一步。
  当然,也有在这个年龄阶段事业上依然风生水起的人,如果和另一半的距离拉开很大,那么婚姻也会受到很大的考验。
  爱是生物学的,婚姻是社会学的,婚姻中可以“痒”,但要有节制,婚姻是需要经营的,两个人要有相同的共识,婚姻才能长久。
  痒的原因可以是多样的。但婚姻关系中最基础、最易不和谐的因素是财务状况,贫贱夫妻百事哀。如果一直缺乏财务规划,在人过中年后,还要为养老等问题焦虑,那么精神上与物质上的双重压迫,即使不令婚姻破裂,那恐怕也会让婚姻生活的质量严重恶化,名存实亡了。
  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说,结婚是一次并购重组,离婚则是家庭破产。在婚姻的不同阶段,会面临着不同的考验,这样的考验来自于男女生命周期特征的差异以及外部环境的改变,在当今的社会剧烈转型期更是如此。必须时刻进行精心的管理,才能让一生的婚姻美满幸福,这也有助于财富的稳健积累。
  
  幸福婚姻6大假象
  婚姻是一双鞋,幸不幸福只有自己知道。婚姻也是一个天平的两端,夫妻都有筹码才会平衡稳固。
  
  我们的收入比邻居高
  中国人认为“比别人过得好”就是幸福。大宅、名车、珠宝……金钱是世俗生活的必要条件,但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达到年收入12万美元时,幸福感就不再随金钱的增加而增加。钱之于幸福是到达一定水平之后边际效用迅速递减的东西。
  如果富有就是幸福婚姻,那些破记录的离婚案还会出现吗?
  
  我们相敬如宾、从没红过脸
  真实的婚姻什么样?两个完全独立的个体日日夜夜在一起,怎么可能没有分歧和摩擦?吵架不可怕,为了不吵而选择对问题视而不见、回避、漠然、冷战……更可怕。
  有很多男人常以为“沉默是金”,但所谓沟通,就是要有互动,默契也是建立在不断的了解上的,全凭心灵感应只怕会相敬如冰。
  
  我们郎才女貌,羡煞旁人
  “才”靠后天获得,它的重要特征是随时间推移而增加;“貌”却是先天因素,最大特征是随时间推移而日益衰减。才和貌随着时间推移,到45岁左右剪刀差达到高峰。
  婚姻的稳固,应该建立在相濡以沫之上,而不是外在的光鲜。
  
  成功男人背后有一个奉献的女人
  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形形色色,共同点是男人仍然觉得她们有魅力、可以交流。二者差距小的、伙伴型的婚姻关系是最稳固和持久的。
  勇于奉献不意味着蓬头垢面、落后于社会、放弃自我,这样只会面临“糟糠之妻被下堂”的境地。
  
  公开场合秀恩爱
  娱乐圈里有条“潜规则”:秀恩爱的明星夫妻不是在宣传档期就是婚姻亮红灯。幸福是两个人的事,不是表现给别人看的,有时“秀”的目的反倒是婚姻中的弱者为了让公众来做鉴证,以此来保卫婚姻。
  鞋子是否合脚只有自己知道,别人夸漂亮又有何用?婚姻同样如此。
  
  我们是一体的,不分彼此
  社交圈重合可以视作夫妻有共同的喜好,日常生活如胶似漆是感情深厚,财产透明是彼此信任,但全部不分你我反倒有风险。
  婚姻不止是情感融合还有双方社会关系的重组,出于对家庭的保护和对事业负责,家庭的钱还是个人的钱分清楚,一旦出现变故或是纠纷,不致牵连过广。幸福的婚姻必须是长久、稳固和互相满足的。
其他文献
存在于男女之间的那些令人不悦、无法显现爱意的行为,有近80%源于过去的生活经验,20%关乎现下的感情关系。    爱情管理的80/20法则    管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理论:80/20法则。指80%的获利来自于20%的客户,或者80%的工作效益其实来自于20%的工作时间。这个黄金法则同样适用于两性关系。  存在于男女之间的那些令人不悦、无法显现爱意的行为,有近80%源于过去的生活经验,20%关乎现下的
期刊
Ipad,一次改变三个行业     2010年1月,当乔布斯拿出薄薄一片的IPAD在众人面前开始演示这个薄片功能时,没有任何因为惊喜而爆发的掌声,听音乐、看视频,上网、收发邮件……这一切一切的动能都似曾相识,就如同一台没有通信功能的Iphone,或者说放大版的Ipod touch。然而,仅仅28天,Ipad在美国的销量超过了100万台——这真是一场怪异的全民狂热行为。《华尔街日报》曾在乔布斯的报道
期刊
比尔纳葛维兹Bill Nasgovitz  ·美国核心地基金公司创始人、总裁及组合投资经理  ·1967年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2003年,被评为“业界最杰出的5位基金管理人之一”  ·国际青年成就协会(威斯康辛部)董事会成员  ·密尔沃基交响乐团捐赠人及信托人  ·世界总裁组织成员    他是目前全美最优秀的“低市值公司投资者”之一,具有超过40年投资经验,他曾与已故的长期投资大师L
期刊
老笑话。乞丐问一个男人:“先生,前年你每个月给我10元,去年你每个月给我5元,今年只给我1元,这是为什么?”男人回答:“前年我单身一人,去年我娶了太太,今年我有了小孩,所以只能减少给你的钱了。”乞丐生气地喊道:“你怎么能用我的钱来养你的老婆孩子呢!”  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这个笑话,大都会心一笑。但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这种例子,而且人们还正儿八经地对待它们。  香港电影《岁月神偷》里,一个英国籍的警察
期刊
8月18日、19日两天,细心的世博游客可能会发现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穿着同样的T恤,被分成了不同的小组穿梭于世博会二十多个场馆中。他们开拓性的问题和好学的精神时常引起游客们的注意,可游客还没顾得上询问时,他们已经奔赴下一站,游客只能从他们离去的背影中那行“华夏基金·2010哈佛大学AUSCR中美学生领袖峰会”看出些端倪。  这只是为期11天的“华夏基金·2010哈佛大学AUSCR中美学生领袖峰会”
期刊
8月第3周市场冲高回落,而关口便在2700点。市场有做多的愿望,但缺乏根本的动力,震荡区间内的波段操作成为较普遍的策略。于是体现在近期行情上,超跌的板块接连修复,而上升到一定程度又迅速回落,然后反反复复;第一大权重板块银行股总体萎靡,由此大盘在区间里来回震荡,一时还无力冲破关口,从而一飞冲天。
期刊
2010年是全球投资移民政策多变的一年,各国新政频出,却未能阻止移民者的热情。而投资移民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亦成了最大的考验。  2010年是全球投资移民政策多变的一年,澳大利亚商业移民“4.19新政”上演不久,加拿大投资移民开始了“6.26新政”,8月初,新加坡更迎来涨价风。新政之下,移民政策趋于紧缩,投资资金门槛纷纷提高,却未能阻止国人移民热情。 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几个主要移民国家的商业移
期刊
创业就好比走钢丝,稍微在市场哪个地方不小心,就会前功尽弃。科学控制创业的财务风险是创业者保全自己不受损失的唯一方法,在创业前就要了解相关的财务知识,才能帮助创业者不掉入财务危机的漩涡。    本期出场人物速照  菲特   自认缺财运,但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学习各类理财知识的外企IT部门经理。曾多次想过开办实业结束打工生涯,但因为资金短缺而一一放弃。  菲太   居家务实的白领一族,鼓励菲特学习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