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春天是个舒服的季节,不冷不热,美是裸露的,繁密而安静。每一种植物都行进在自己的路径中。
一个朋友对我说,破旧的楼道,有人下楼,过后又归于寧静。窗外开始放白,是泡桐花盛开的日子,它高大,花期两三天,待花谢后,叶苞才能用劲伸展,直到盛夏一片浓阴。没桃花娇艳却有着淡紫的朴素,鱼肚白的幕上映着泡桐的身影,那是她的窗帘。她喜欢朴素,也喜欢花香。
说得真好!鲜美总是与老旧相伴,沧桑里的美,才令人惊心动魄又平静如水,像我们的日子,每一天都在盛开。
昔日上学的校园,也有这样的泡桐,繁花遮过二楼的走道,我挨窗而坐,伸手便可摘到。若干年后回去,它们依然在,远远望去,一校园的雪白,如天空栽种的云朵,奢侈极了。
约了朋友去东门看樱,樱花并不美,朵大而密,有点俗。她真正的美,是落时,雪纷纷一般,一层又一层。人走在花雨里,一片凄美的粉红,那样的归隐才令人动容,俗世里的纯洁,纯洁到心疼。所以它很适合日本,像日本的女人,深潭里的美,有股淡淡的哀愁。
与之相反,梅的美却在打苞时分,开了反而坏了,静气会随之减弱。老杆新苞,胭脂般紧紧包裹着,浓得化不开,凝结了一树的心血。像古装女子颈项的一枚纽扣,最文气的花。它的好,是个“清”字,天地间万古不灭的东西,适合插瓶清供,那份疏落非庸脂俗粉可比,清幽的紧。故许多人偷梅,也只有它值得一偷,宝琴抱着瓶梅站在山坡上,贾母看着也直夸好。梅兰竹菊,它排第一,当之无愧,亦是吾终生所爱,很中国的一种花。
很多年前和友人去对岸,坐轮渡,破旧的码头,似基铺的乡下,偏僻外省小说里的故事。江面上有风,有航标,水是清的,阳光呈暖金色。也是这样的一个春日,江水卷起白云,一户农舍人家有株梨花,盛开在矮屋前,宛若白色宫殿,那么白那么白,衬着黑瓦,华贵的不得了。那样的生命足以让人叹喟,这个世界真好。
还有一次,给友人送书,暖暖的午后,友人在车站等着。太阳分外安静,春日的小站静悄悄的,友人孑然而立,背后是一株暗粉的玉兰和一棵高大的李树。李花细小,像碎花裙子印上去一般。那一刻,看呆了,车子开过去,竟忘记喊停。待下车,返身回走,像走进一个烂漫的童话世界,镜头里满是明媚的春光和笑容。
二
有关春天的记忆很多,大都与花有关。花,最洁净的生殖系统。这次看樱,朋友带了她的二胎女儿,小女孩白净乖巧,刚三岁,我牵着她。她的母亲和另外的朋友边走边细细地说着话,她们要走城墙内,我要走城墙外。小女孩仰头对我说,咱俩是好宝宝,走这边;她们是坏宝宝,让她们走那边好了。童言很好听,嫩嫩的,如哈进耳朵里的风,软糯温香,可以压缩掉许多东西,包括时间。我们每个人都是春天里的孩子,需要长大,也需要回归,最初都是从一粒粉宝宝开始,这是无疑的。
外城墙很美,石板路,护城河,幽深的青砖,静谧的花香,该有的都有了。时间像一艘载满春风的船,驶向历史与季节的深处。古旧的灰砖上面有铭文,刻着它们的生辰年月,是它们的身份证。墙体表层有枪炮的痕迹,也有腐蚀的痕迹,每一年都不同,斑驳日深,有的已经一小块一小块往下掉,但依旧高大坚实,宁静庄严。站在这样的墙下,人是矮小的,如同站在时光之镜中,古人今人,流变交织。它是静的,时间的好,就是让万物安静下来。
城墙,战乱的产物。过去是壁垒,保命的工具,是森严,也是分割,人们居于盒中,生命的阳光拥挤凌乱;而今,天地敞开,草木修养,花香依附,充满着迷人的色彩和宁静的诗意。人类不再迷失,走在觉醒的途中,历史的眼泪,被轻轻擦干,城墙成为了永恒的记忆,最真实的写实。
墙上生有绿植,根处长满绿茸茸的苔藓,地下开着黄色的野花,一小朵一小朵蓬勃着,像月亮的眼睛。花哪儿都有,然而古城墙的花是不同的,它来自最深的母体,附生在古老的花床上,愈发清寂。
席地而坐,小女孩也学我的样子坐在花丛里,和我保持同一姿势。我知道她在效仿我,只是我们中间隔了整整47年的光阴。她采了两三朵野花,拿在手里左右摇摆着,喜悦着,看到我脚边有几朵被人丢弃的樱花,说道:花花,粉色的花花。我说那是樱花,被人丢弃的。小女孩纠正道,花怎么是丢的呢,它是长大的,从土里冒出来的。一粒种子,发芽,慢慢长高就伸出头了。
她反复自言自语着,疑惑着我的无知。那种子咋来的呢?我问道。小鸟的嘴巴叼来的呗!她回答着。她母亲边拍她背包上的尘土,边说她,你看你把包包都弄脏了,就这么不安生。她奶声奶气道,这是小蚂蚁干的,我咋会搬土呢!她妈妈没法,笑着说:她就这样,从来不承认错误,尿了床,早起指着喊,妈妈快来看,昨晚小恐龙在咱家床上撒了泡尿。
童话的世界是纯净的。童话童话,儿童的语言,稚嫩的声音催发了另一种文学。因为想象,不成逻辑的跨界的想象,连撒谎都带着意趣。每个小孩都是一篇新生的散文和一首小诗,想象力是它们的上帝。这句话,是我化巴别尔的,当然他只囿于散文和诗歌。
那天我穿了一条白裙子,小女孩牵着我的手说,你是白雪公主,我正式邀请你到我家做客,坐在我家沙发上,我把我的毛绒玩具给你玩。这样的场景是一个三岁女孩为我设计的,她把我当做了她的同龄同一个玻璃世界里的人。很荣幸,我进入了那扇狭小的水晶之门。
按说我的年龄足可以做她的奶奶,她的母亲是我的同学。很佩服同学的勇气,在我们说着抚养之苦时,她又造出了一个鲜嫩的小生命,是不是春风一吹,就长大呢?不知道。总之那是希望,一个又一个的春天。等她大学毕业,她的母亲已近暮年,牵着一个花骨朵样的女儿,走在路上,是不是很骄傲,该有多少人行注目礼。要知道,这样的幸福,要在很多很多的春天里,无数付出中完成。
我是个于成人疏落,而与孩子亲密的人,夫家的孩子也极喜欢我。他们都是那么的可爱,像长着翅膀的天使,一见到我,便扑过来,叽叽喳喳的。我把脸伸过去,嫩嫩的小嘴便印上来。春天的吻,带着新鲜的奶香,风是透明的,睫毛下闪着满天星星。他们告诉我许多有趣的事,河流的耳朵,太阳的尾巴,也考我些生僻字,让我看他们拍的植物,说着每个植物的名称;他们挤在我腿中间一起看小马王国,告诉我哪个是好的,哪个是坏的。我稍走神,侧头和别人说话,就把我的脸轻轻扳过来。 孩子的世界是孤单的,希望有个同盟,精神上的,仅此而已。无关教育,无关照顾。那样的世界是简单的,简单到只有坏人和好人。同学的女儿也会指着地上丢弃的矿泉水瓶、塑料袋,稚气地说,这都是坏人干的。儿童的小宇宙,不知疲倦,是座宝藏,有多少天真的声音和梦想谁也不知道;而成人的世界,往往是无意义的消耗。
香樟是一种即时换叶的树,一边脱着旧叶,一边长着新芽,极其优美,生死从容。那份惆怅是明媚的,让你分不清是秋日还是春景。地下积了暗红憔悴的一层,天空还在优美的飘着,滑过你的头,你的肩,你的裙,走在那样的空濛里,心是澄澈的。我问同学,孩子这么乖,你打她吗?同学道:“咋不打呢,有时还不是不听话。”小女孩细声细气道,妈妈不打我的。小小的自尊,优美得像块琥珀,懂得包裹,又如路边的花朵,希望得到每一缕春风的抚摸。
三
这个春天,我在练字。毛笔、字帖、宣纸、墨汁摆了一桌,有模有样的。那些字就像我砌的墙,每一天都在增加,已经很厚的一摞。翠绿的风从纱帘钻入,洒落纸上,我希望它一口气就能奔跑起来,但急不得,需一笔一画。习字,习的往往是内心的端庄。
不当书法家,这是最初就说好的,只是为了字好看一点。至于骨骼神韵,精神气息的贯通,那是后话,自然而然的事情,刻意不得。水到方能渠成,熟了,心性自会流露。好看总比难看强,那么多人习字,每一天都在坚持,甚至写着同样几个字,年复一年,这样的机械重复,无非想趋于完美。完美是个高度,甚至是自省,需一步一步上去。就像生命到最后是往里长的,所呈现出的美,是有壳的。
老师很可爱,不大管我,有时催我交作业。我没去上过一节课,也是因为时间。若是懒,不写,他也不说我,自己在那边写,一张又一张。我的进步不大,老师写得倒是越来越顺手,已臻化境,临谁像谁。所以有的时候,觉得老师应该感谢我,当然,这只是个笑话。
很多东西,很多事情,只是个常态,一种选择的生活方式。
每一缕生命都是殷实的,充满自身的果木香甜。就像孤独者从来没有时间孤独。什么东西说出来,便轻了。好的爱好,更多的是养育着你的纯洁,那是你内心远离世俗的必经之路。所以一种完整的爱好,只是除掉杂草的方式。
就像对照片不喜欢做后期处理一样,让人一眼看出假的东西,再好,都会打折扣。我知道美,也知道假。很多东西,不是在追求中获得,而是在你丰厚的思想审美里依附。比如人们所说的优雅,安静,高贵等词语,都只是饱满生命的追随者。好的女人是母性的,优雅都嫌做作。
友人搬家,整理书橱,说看到几本适合我的书,要送给我。一本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嘉尔曼》,傅雷译的,很短,三个钟头就可以看完。《再生草》,法国作家让·吉奥诺著的,也很薄,讲的是一个村庄没落与复兴的故事,诗意动感,人与自然宛如一个链条,共同生命体。《记忆与印象》是史铁生的散文集,书里有铅笔的眉批感言,可以留作纪念。还有一本俄罗斯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的《面向秋野》。久远的年代,久远的书,是我们曾经的春天。
午饭,蒸鲈鱼。开了背,抹了料酒,切了葱姜丝,把冰箱剩下的半块洋葱拿出来切片垫了底。生活是温暖的,像这个四月天,绿绿的,蔬菜般的季节,纱帘后满是清亮的声音。于做饭我并不厌倦,也谈不上多喜爱。若时间允许,我可以做一个美饭师,研究出很多烹飪新花样。但毕竟我有更喜爱的事情要做,用另外一种声音填补生命,解读内心的存在,成了生命的一部分,甚至必须。所以不能把太多的时间匀给琐碎之事,故吝啬。
锅里烘了藕汤,白白的,搁了枸杞和黄花,腊蹄子的香味,寂静的楼道就能闻到。炒了菠菜,绿微微的,像活的样。米饭里放了几粒红枣,饭菜是春天的,也那么像这个春天。
(菡萏,原名崔迎春,荆州人。文字散见于《天津文学》《作品》《湖南文学》《散文百家》《文学报》等报刊。出版有文化随笔《菡萏说红楼》,散文集《养一朵雪花》。)
编辑:刘亚荣
春天是个舒服的季节,不冷不热,美是裸露的,繁密而安静。每一种植物都行进在自己的路径中。
一个朋友对我说,破旧的楼道,有人下楼,过后又归于寧静。窗外开始放白,是泡桐花盛开的日子,它高大,花期两三天,待花谢后,叶苞才能用劲伸展,直到盛夏一片浓阴。没桃花娇艳却有着淡紫的朴素,鱼肚白的幕上映着泡桐的身影,那是她的窗帘。她喜欢朴素,也喜欢花香。
说得真好!鲜美总是与老旧相伴,沧桑里的美,才令人惊心动魄又平静如水,像我们的日子,每一天都在盛开。
昔日上学的校园,也有这样的泡桐,繁花遮过二楼的走道,我挨窗而坐,伸手便可摘到。若干年后回去,它们依然在,远远望去,一校园的雪白,如天空栽种的云朵,奢侈极了。
约了朋友去东门看樱,樱花并不美,朵大而密,有点俗。她真正的美,是落时,雪纷纷一般,一层又一层。人走在花雨里,一片凄美的粉红,那样的归隐才令人动容,俗世里的纯洁,纯洁到心疼。所以它很适合日本,像日本的女人,深潭里的美,有股淡淡的哀愁。
与之相反,梅的美却在打苞时分,开了反而坏了,静气会随之减弱。老杆新苞,胭脂般紧紧包裹着,浓得化不开,凝结了一树的心血。像古装女子颈项的一枚纽扣,最文气的花。它的好,是个“清”字,天地间万古不灭的东西,适合插瓶清供,那份疏落非庸脂俗粉可比,清幽的紧。故许多人偷梅,也只有它值得一偷,宝琴抱着瓶梅站在山坡上,贾母看着也直夸好。梅兰竹菊,它排第一,当之无愧,亦是吾终生所爱,很中国的一种花。
很多年前和友人去对岸,坐轮渡,破旧的码头,似基铺的乡下,偏僻外省小说里的故事。江面上有风,有航标,水是清的,阳光呈暖金色。也是这样的一个春日,江水卷起白云,一户农舍人家有株梨花,盛开在矮屋前,宛若白色宫殿,那么白那么白,衬着黑瓦,华贵的不得了。那样的生命足以让人叹喟,这个世界真好。
还有一次,给友人送书,暖暖的午后,友人在车站等着。太阳分外安静,春日的小站静悄悄的,友人孑然而立,背后是一株暗粉的玉兰和一棵高大的李树。李花细小,像碎花裙子印上去一般。那一刻,看呆了,车子开过去,竟忘记喊停。待下车,返身回走,像走进一个烂漫的童话世界,镜头里满是明媚的春光和笑容。
二
有关春天的记忆很多,大都与花有关。花,最洁净的生殖系统。这次看樱,朋友带了她的二胎女儿,小女孩白净乖巧,刚三岁,我牵着她。她的母亲和另外的朋友边走边细细地说着话,她们要走城墙内,我要走城墙外。小女孩仰头对我说,咱俩是好宝宝,走这边;她们是坏宝宝,让她们走那边好了。童言很好听,嫩嫩的,如哈进耳朵里的风,软糯温香,可以压缩掉许多东西,包括时间。我们每个人都是春天里的孩子,需要长大,也需要回归,最初都是从一粒粉宝宝开始,这是无疑的。
外城墙很美,石板路,护城河,幽深的青砖,静谧的花香,该有的都有了。时间像一艘载满春风的船,驶向历史与季节的深处。古旧的灰砖上面有铭文,刻着它们的生辰年月,是它们的身份证。墙体表层有枪炮的痕迹,也有腐蚀的痕迹,每一年都不同,斑驳日深,有的已经一小块一小块往下掉,但依旧高大坚实,宁静庄严。站在这样的墙下,人是矮小的,如同站在时光之镜中,古人今人,流变交织。它是静的,时间的好,就是让万物安静下来。
城墙,战乱的产物。过去是壁垒,保命的工具,是森严,也是分割,人们居于盒中,生命的阳光拥挤凌乱;而今,天地敞开,草木修养,花香依附,充满着迷人的色彩和宁静的诗意。人类不再迷失,走在觉醒的途中,历史的眼泪,被轻轻擦干,城墙成为了永恒的记忆,最真实的写实。
墙上生有绿植,根处长满绿茸茸的苔藓,地下开着黄色的野花,一小朵一小朵蓬勃着,像月亮的眼睛。花哪儿都有,然而古城墙的花是不同的,它来自最深的母体,附生在古老的花床上,愈发清寂。
席地而坐,小女孩也学我的样子坐在花丛里,和我保持同一姿势。我知道她在效仿我,只是我们中间隔了整整47年的光阴。她采了两三朵野花,拿在手里左右摇摆着,喜悦着,看到我脚边有几朵被人丢弃的樱花,说道:花花,粉色的花花。我说那是樱花,被人丢弃的。小女孩纠正道,花怎么是丢的呢,它是长大的,从土里冒出来的。一粒种子,发芽,慢慢长高就伸出头了。
她反复自言自语着,疑惑着我的无知。那种子咋来的呢?我问道。小鸟的嘴巴叼来的呗!她回答着。她母亲边拍她背包上的尘土,边说她,你看你把包包都弄脏了,就这么不安生。她奶声奶气道,这是小蚂蚁干的,我咋会搬土呢!她妈妈没法,笑着说:她就这样,从来不承认错误,尿了床,早起指着喊,妈妈快来看,昨晚小恐龙在咱家床上撒了泡尿。
童话的世界是纯净的。童话童话,儿童的语言,稚嫩的声音催发了另一种文学。因为想象,不成逻辑的跨界的想象,连撒谎都带着意趣。每个小孩都是一篇新生的散文和一首小诗,想象力是它们的上帝。这句话,是我化巴别尔的,当然他只囿于散文和诗歌。
那天我穿了一条白裙子,小女孩牵着我的手说,你是白雪公主,我正式邀请你到我家做客,坐在我家沙发上,我把我的毛绒玩具给你玩。这样的场景是一个三岁女孩为我设计的,她把我当做了她的同龄同一个玻璃世界里的人。很荣幸,我进入了那扇狭小的水晶之门。
按说我的年龄足可以做她的奶奶,她的母亲是我的同学。很佩服同学的勇气,在我们说着抚养之苦时,她又造出了一个鲜嫩的小生命,是不是春风一吹,就长大呢?不知道。总之那是希望,一个又一个的春天。等她大学毕业,她的母亲已近暮年,牵着一个花骨朵样的女儿,走在路上,是不是很骄傲,该有多少人行注目礼。要知道,这样的幸福,要在很多很多的春天里,无数付出中完成。
我是个于成人疏落,而与孩子亲密的人,夫家的孩子也极喜欢我。他们都是那么的可爱,像长着翅膀的天使,一见到我,便扑过来,叽叽喳喳的。我把脸伸过去,嫩嫩的小嘴便印上来。春天的吻,带着新鲜的奶香,风是透明的,睫毛下闪着满天星星。他们告诉我许多有趣的事,河流的耳朵,太阳的尾巴,也考我些生僻字,让我看他们拍的植物,说着每个植物的名称;他们挤在我腿中间一起看小马王国,告诉我哪个是好的,哪个是坏的。我稍走神,侧头和别人说话,就把我的脸轻轻扳过来。 孩子的世界是孤单的,希望有个同盟,精神上的,仅此而已。无关教育,无关照顾。那样的世界是简单的,简单到只有坏人和好人。同学的女儿也会指着地上丢弃的矿泉水瓶、塑料袋,稚气地说,这都是坏人干的。儿童的小宇宙,不知疲倦,是座宝藏,有多少天真的声音和梦想谁也不知道;而成人的世界,往往是无意义的消耗。
香樟是一种即时换叶的树,一边脱着旧叶,一边长着新芽,极其优美,生死从容。那份惆怅是明媚的,让你分不清是秋日还是春景。地下积了暗红憔悴的一层,天空还在优美的飘着,滑过你的头,你的肩,你的裙,走在那样的空濛里,心是澄澈的。我问同学,孩子这么乖,你打她吗?同学道:“咋不打呢,有时还不是不听话。”小女孩细声细气道,妈妈不打我的。小小的自尊,优美得像块琥珀,懂得包裹,又如路边的花朵,希望得到每一缕春风的抚摸。
三
这个春天,我在练字。毛笔、字帖、宣纸、墨汁摆了一桌,有模有样的。那些字就像我砌的墙,每一天都在增加,已经很厚的一摞。翠绿的风从纱帘钻入,洒落纸上,我希望它一口气就能奔跑起来,但急不得,需一笔一画。习字,习的往往是内心的端庄。
不当书法家,这是最初就说好的,只是为了字好看一点。至于骨骼神韵,精神气息的贯通,那是后话,自然而然的事情,刻意不得。水到方能渠成,熟了,心性自会流露。好看总比难看强,那么多人习字,每一天都在坚持,甚至写着同样几个字,年复一年,这样的机械重复,无非想趋于完美。完美是个高度,甚至是自省,需一步一步上去。就像生命到最后是往里长的,所呈现出的美,是有壳的。
老师很可爱,不大管我,有时催我交作业。我没去上过一节课,也是因为时间。若是懒,不写,他也不说我,自己在那边写,一张又一张。我的进步不大,老师写得倒是越来越顺手,已臻化境,临谁像谁。所以有的时候,觉得老师应该感谢我,当然,这只是个笑话。
很多东西,很多事情,只是个常态,一种选择的生活方式。
每一缕生命都是殷实的,充满自身的果木香甜。就像孤独者从来没有时间孤独。什么东西说出来,便轻了。好的爱好,更多的是养育着你的纯洁,那是你内心远离世俗的必经之路。所以一种完整的爱好,只是除掉杂草的方式。
就像对照片不喜欢做后期处理一样,让人一眼看出假的东西,再好,都会打折扣。我知道美,也知道假。很多东西,不是在追求中获得,而是在你丰厚的思想审美里依附。比如人们所说的优雅,安静,高贵等词语,都只是饱满生命的追随者。好的女人是母性的,优雅都嫌做作。
友人搬家,整理书橱,说看到几本适合我的书,要送给我。一本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嘉尔曼》,傅雷译的,很短,三个钟头就可以看完。《再生草》,法国作家让·吉奥诺著的,也很薄,讲的是一个村庄没落与复兴的故事,诗意动感,人与自然宛如一个链条,共同生命体。《记忆与印象》是史铁生的散文集,书里有铅笔的眉批感言,可以留作纪念。还有一本俄罗斯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的《面向秋野》。久远的年代,久远的书,是我们曾经的春天。
午饭,蒸鲈鱼。开了背,抹了料酒,切了葱姜丝,把冰箱剩下的半块洋葱拿出来切片垫了底。生活是温暖的,像这个四月天,绿绿的,蔬菜般的季节,纱帘后满是清亮的声音。于做饭我并不厌倦,也谈不上多喜爱。若时间允许,我可以做一个美饭师,研究出很多烹飪新花样。但毕竟我有更喜爱的事情要做,用另外一种声音填补生命,解读内心的存在,成了生命的一部分,甚至必须。所以不能把太多的时间匀给琐碎之事,故吝啬。
锅里烘了藕汤,白白的,搁了枸杞和黄花,腊蹄子的香味,寂静的楼道就能闻到。炒了菠菜,绿微微的,像活的样。米饭里放了几粒红枣,饭菜是春天的,也那么像这个春天。
(菡萏,原名崔迎春,荆州人。文字散见于《天津文学》《作品》《湖南文学》《散文百家》《文学报》等报刊。出版有文化随笔《菡萏说红楼》,散文集《养一朵雪花》。)
编辑:刘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