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阅读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语文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文化,形成独立思想,丰富个人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阅读教学的目标,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由此可见,自主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自主阅读是相对于被动阅读而言的,主要表现为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独立自主地理解与探究并有所提高。那么,初中生自主阅读的现状如何呢?
一、初中生自主阅读的现状
从总体上来说,现阶段初中生自主阅读的情况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师只是偶尔就一些内容向学生提问,无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另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教学主要以考试内容为导向,按照考试范围来制定教学计划,忽视了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与阅读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学生也只重视考试的内容,为了在考试中取得较好成绩而做大量的训练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与热情。
二、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精心设计导语,营造教学氛围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处于高昂、振奋的精神状态,而是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样的知识只会让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这就需要教师做好阅读课的准备工作——精心设计导语,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设计导语的方法有多种,一般应根据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特点来设计。在教学《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一课时,可播放国歌,让学生齐唱《义勇军进行曲》。这样,全体学生进入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感的特定氛围,为其完成对课文的学习奠定了感情基础。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实施自主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改变学生的惰性心理。因此,教师应该坚持先教后学的原则。即在阅读课开始前,教师不作提示或介绍,让学生自己阅读,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如果在课前给予学生暗示的话,会影响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判断。在教学莫怀戚的《散步》一文时,先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本文主要写到了哪些人?重点人物是谁?祖孙三人为什么会产生分歧?最后为什么决定走小路?学生要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也就有了大致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
在自主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让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的思维活动与情感体验。在教学《乡愁》时,教师可以尝试设计一系列问题,为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与探究氛围。作者的情感为什么这么浓烈?经过探究,学生发现其原因是台湾还没回到祖国的怀抱。可是为什么台湾还没回到祖国的怀抱呢?台湾在历史上是不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学生逐渐领会余光中心中缱绻的爱国情,和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又培养和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四)合作与探究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学生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边读边想,并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各小组的学生再进行交流探讨、质疑启发。在教学《木兰诗》一课时,学生就木兰参军一事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其中一个小组的学生提出疑问:“古代女子都是缠足的,三寸金莲,就连平常走路都很困难,木兰如何能够参军打仗?”另一个学生则认为:“那可能是书上写的,木兰应该没有缠足。”再有一些生学提出:“木兰乖巧懂事,怎么会不听父母的话而不缠足呢?”“咱们只要弄懂这篇课文就行了,其他的不用讨论了。”“那不是违背事实了吗?”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愈加激烈。于是我及时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倘若无原则地否定学生的见解,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发展创造性思维
在自主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进行比较阅读、扩展阅读、综合鉴赏评价等,对作品进行二次评价,把学生从课内带到课外,使其从学校走向社会,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精神。如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一课,笔者让学生联系一些传记如《居里夫人传》和自己的成长经历,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同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作出自己的判断。又如教学《荒岛余生》一课,引导学生模仿文中鲁滨孙的困境,采用商业薄上“借方”与“贷方”的形式,把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一写下来。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总之,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途径,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初中生自主阅读的现状
从总体上来说,现阶段初中生自主阅读的情况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师只是偶尔就一些内容向学生提问,无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另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教学主要以考试内容为导向,按照考试范围来制定教学计划,忽视了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与阅读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学生也只重视考试的内容,为了在考试中取得较好成绩而做大量的训练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与热情。
二、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精心设计导语,营造教学氛围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处于高昂、振奋的精神状态,而是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样的知识只会让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这就需要教师做好阅读课的准备工作——精心设计导语,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设计导语的方法有多种,一般应根据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特点来设计。在教学《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一课时,可播放国歌,让学生齐唱《义勇军进行曲》。这样,全体学生进入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感的特定氛围,为其完成对课文的学习奠定了感情基础。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实施自主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改变学生的惰性心理。因此,教师应该坚持先教后学的原则。即在阅读课开始前,教师不作提示或介绍,让学生自己阅读,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如果在课前给予学生暗示的话,会影响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判断。在教学莫怀戚的《散步》一文时,先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本文主要写到了哪些人?重点人物是谁?祖孙三人为什么会产生分歧?最后为什么决定走小路?学生要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也就有了大致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
在自主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让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的思维活动与情感体验。在教学《乡愁》时,教师可以尝试设计一系列问题,为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与探究氛围。作者的情感为什么这么浓烈?经过探究,学生发现其原因是台湾还没回到祖国的怀抱。可是为什么台湾还没回到祖国的怀抱呢?台湾在历史上是不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学生逐渐领会余光中心中缱绻的爱国情,和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又培养和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四)合作与探究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学生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边读边想,并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各小组的学生再进行交流探讨、质疑启发。在教学《木兰诗》一课时,学生就木兰参军一事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其中一个小组的学生提出疑问:“古代女子都是缠足的,三寸金莲,就连平常走路都很困难,木兰如何能够参军打仗?”另一个学生则认为:“那可能是书上写的,木兰应该没有缠足。”再有一些生学提出:“木兰乖巧懂事,怎么会不听父母的话而不缠足呢?”“咱们只要弄懂这篇课文就行了,其他的不用讨论了。”“那不是违背事实了吗?”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愈加激烈。于是我及时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倘若无原则地否定学生的见解,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发展创造性思维
在自主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进行比较阅读、扩展阅读、综合鉴赏评价等,对作品进行二次评价,把学生从课内带到课外,使其从学校走向社会,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精神。如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一课,笔者让学生联系一些传记如《居里夫人传》和自己的成长经历,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同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作出自己的判断。又如教学《荒岛余生》一课,引导学生模仿文中鲁滨孙的困境,采用商业薄上“借方”与“贷方”的形式,把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一写下来。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总之,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途径,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