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开展初中生物课外探究性学习活动,要注重选题的可行性而不是一味追求选题新颖,要将学生的兴趣特长与课题内容相结合,要善于从失败的实验中总结经验寻找成功之路。
关键词:课外探究性活动;选题;兴趣特长;总结经验
课外探究性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在教学过程或生活实践中的问题为载体,利用课余时间,创设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并通过实践的感受和体验,形成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态度,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自主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笔者认为,开展课外探究性活动要重点把握好三个问题。
1.要注重选题的可行性而不应一味追求“新颖”
开展探究性学习,选题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的确,选题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探究性学習能否顺利进行。课题的选择一般遵循下列原则:(1)科学性原则。课题应该具有科学理论根据或事实根据,符合科学原理和事物客观发展规律,连基本的科学性都不具备的课题是没有意义的。(2)价值性原则。课题应具有教学效益,甚至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或科学价值。(3)可行性原则。一个小组在进行课外探究中,必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因此,不是任何课题都适合初中学生进行活动。(4)创造性原则。创造性选题指的是没有人提出过的问题,或者是其他人不能完全解决的一些问题。它应该是学生通过阅读课外资料,而在某个领域里的一些新发现,或者提出的有创新价值的新想法,甚至是某些新发明。
通过实践发现,学生选题时都要符合以上原则比较困难。我们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初衷即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学会与人合作和交流。因此,只要学生选取的课题符合科学原理,具有可行性,就应当鼓励学生努力去开展“探究”。
例如《废电池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这个课题,我校有三届学生进行探讨。2006年第一次实验,两个组的学生以南瓜苗为实验对象,学生仅设计了一个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一组的结果是浇废电池水的南瓜苗干枯死亡,而浇清水的正常生长,见图-1所示。而另外一组的出现了不同结果,浇废电池水的南瓜苗长势较好,而且没有遭虫害,浇清水南瓜苗长势较差,且遭虫害,见图-2所示。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可能是电池中某些无机盐的成分抑制了害虫的生长。但在这个实验中没有考虑到废电池水浓度梯度,随意性较大。
2007年第二次实验时,学生在上一届的同学所做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以小白菜为实验材料,设计了废电池水的浓度梯度为5%、10%、20%、30%、50%五个实验组和清水对照组,结果发现,一定浓度范围的废电池水反而促进小白菜的生长,浇浓度为10%~20%废电池水的小白菜比浇清水的长得还要绿;超过一定浓度范围,小白菜就很容易枯死。浇浓度为50%的废电池水的白菜苗死的最多。见图-3所示。
同时另外一组学生探究了废电池水对小白鼠的影响,两个多月后解剖发现,喂废电池水的小白鼠肝脏发黑。
《废电池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这个课题,虽然没有很大的创意,也没有多大的经济价值。可这个实验对初一的学生来说,“可行性”大,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与人合作和交流,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奇特的现象,通过查找资料、进一步实验来寻找答案。
2.要将学生的兴趣特长与课题内容相结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总是基于一定的知识基础之上的,如果课题的选择和开展既符合学生的兴趣,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将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一方面,学生利用自己的兴趣特长,推动并促进探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探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反过来又不断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完善,增强学生的兴趣。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因此进行探究性学习,既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长,使探究性学生成为学生乐于参与并自觉努力完成的一项活动。
3.要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寻找成功之路
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因实验失败导致探究无法继续进行的情况。对于一个失败的实验,不仅要勇于面对结果,更要善于对失败的原因进行冷静的思考和理性的分析,进行全方位的反思,在反思中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如果一个失败的实验能够引起学生进行有效的反思,这又何尝不是一个成功的实验?
在学习“激素调节”一节时,课本资料介绍过甲状腺激素可使蝌蚪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发育成为青蛙,且青蛙只有苍蝇大小。笔者建议学生可以做实验进行观察。从2006年开始,有三届学生尝试了该实验,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实验最后以失败告终。实验失败后,笔者建议学生从各个方面来探讨实验失败的原因。学生分析说有可能是水质条件、喂养的食物、激素的浓度,大多集中在所用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大小问题上,所以第三届学生通过设计甲状腺激素溶液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摸索出了一个比较适宜的溶液浓度,每一千毫升水溶解一粒甲状腺素片(40mg/粒),这样浓度的溶液养的蝌蚪活的时间最长,约8天左右,其它浓度的一两天就死了。后来因为过了季节,又无法找到蝌蚪重复实验了。虽然如此,但学生们从中得到了初步的数据,进行了深入、详细的分析并最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准备下一年继续探究这个实验,这种精神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可见,即使是一个失败的实验,也可以教育学生通过分析有所思,有所得,不断走向成功。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科学实验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付出辛勤劳动,需要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课外探究性活动;选题;兴趣特长;总结经验
课外探究性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在教学过程或生活实践中的问题为载体,利用课余时间,创设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并通过实践的感受和体验,形成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态度,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自主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笔者认为,开展课外探究性活动要重点把握好三个问题。
1.要注重选题的可行性而不应一味追求“新颖”
开展探究性学习,选题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的确,选题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探究性学習能否顺利进行。课题的选择一般遵循下列原则:(1)科学性原则。课题应该具有科学理论根据或事实根据,符合科学原理和事物客观发展规律,连基本的科学性都不具备的课题是没有意义的。(2)价值性原则。课题应具有教学效益,甚至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或科学价值。(3)可行性原则。一个小组在进行课外探究中,必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因此,不是任何课题都适合初中学生进行活动。(4)创造性原则。创造性选题指的是没有人提出过的问题,或者是其他人不能完全解决的一些问题。它应该是学生通过阅读课外资料,而在某个领域里的一些新发现,或者提出的有创新价值的新想法,甚至是某些新发明。
通过实践发现,学生选题时都要符合以上原则比较困难。我们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初衷即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学会与人合作和交流。因此,只要学生选取的课题符合科学原理,具有可行性,就应当鼓励学生努力去开展“探究”。
例如《废电池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这个课题,我校有三届学生进行探讨。2006年第一次实验,两个组的学生以南瓜苗为实验对象,学生仅设计了一个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一组的结果是浇废电池水的南瓜苗干枯死亡,而浇清水的正常生长,见图-1所示。而另外一组的出现了不同结果,浇废电池水的南瓜苗长势较好,而且没有遭虫害,浇清水南瓜苗长势较差,且遭虫害,见图-2所示。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可能是电池中某些无机盐的成分抑制了害虫的生长。但在这个实验中没有考虑到废电池水浓度梯度,随意性较大。
2007年第二次实验时,学生在上一届的同学所做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以小白菜为实验材料,设计了废电池水的浓度梯度为5%、10%、20%、30%、50%五个实验组和清水对照组,结果发现,一定浓度范围的废电池水反而促进小白菜的生长,浇浓度为10%~20%废电池水的小白菜比浇清水的长得还要绿;超过一定浓度范围,小白菜就很容易枯死。浇浓度为50%的废电池水的白菜苗死的最多。见图-3所示。
同时另外一组学生探究了废电池水对小白鼠的影响,两个多月后解剖发现,喂废电池水的小白鼠肝脏发黑。
《废电池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这个课题,虽然没有很大的创意,也没有多大的经济价值。可这个实验对初一的学生来说,“可行性”大,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与人合作和交流,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奇特的现象,通过查找资料、进一步实验来寻找答案。
2.要将学生的兴趣特长与课题内容相结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总是基于一定的知识基础之上的,如果课题的选择和开展既符合学生的兴趣,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将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一方面,学生利用自己的兴趣特长,推动并促进探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探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反过来又不断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完善,增强学生的兴趣。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因此进行探究性学习,既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长,使探究性学生成为学生乐于参与并自觉努力完成的一项活动。
3.要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寻找成功之路
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因实验失败导致探究无法继续进行的情况。对于一个失败的实验,不仅要勇于面对结果,更要善于对失败的原因进行冷静的思考和理性的分析,进行全方位的反思,在反思中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如果一个失败的实验能够引起学生进行有效的反思,这又何尝不是一个成功的实验?
在学习“激素调节”一节时,课本资料介绍过甲状腺激素可使蝌蚪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发育成为青蛙,且青蛙只有苍蝇大小。笔者建议学生可以做实验进行观察。从2006年开始,有三届学生尝试了该实验,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实验最后以失败告终。实验失败后,笔者建议学生从各个方面来探讨实验失败的原因。学生分析说有可能是水质条件、喂养的食物、激素的浓度,大多集中在所用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大小问题上,所以第三届学生通过设计甲状腺激素溶液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摸索出了一个比较适宜的溶液浓度,每一千毫升水溶解一粒甲状腺素片(40mg/粒),这样浓度的溶液养的蝌蚪活的时间最长,约8天左右,其它浓度的一两天就死了。后来因为过了季节,又无法找到蝌蚪重复实验了。虽然如此,但学生们从中得到了初步的数据,进行了深入、详细的分析并最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准备下一年继续探究这个实验,这种精神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可见,即使是一个失败的实验,也可以教育学生通过分析有所思,有所得,不断走向成功。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科学实验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付出辛勤劳动,需要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