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药物相关性急性间质性肾炎(DAIN)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和病理检查特点。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按照肌酐恢复情况分为两组:急性组(3个月内即恢复正常)48例和慢性化组(3个月肌酐未恢复正常)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尿生物学标志物)及病理特点。结果:血液检查:慢性化组血红蛋白低于急性组,而IgE升高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CRP比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检查:慢性化组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明显高于急性组。尿生物学标志物:急性组的尿NAG和α1-MG水平均明显高于慢性化组(P<0.05);而尿IL-6水平低于慢性化组。病理:慢性化组肾小管间质细胞浸润、水肿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急性组(P<0.01)。结论:尿α1-MG和NAG增高提示间质性肾炎的急性损伤;浸润细胞多,肾小管间质病变重者易进展为慢性,应早期治疗。
【关键词】 急性间质性肾炎; 临床病理; 肾活检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9.015
急性间质性肾炎(AIN)是短期内突然发生,肾间质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是其主要病理特征,肾小管不同程度受损伴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易引起急性肾衰竭。引起AIN的最常见原因为药物,药物所致急性间质性肾炎(DAIN)约占AIN的50%以上[2],其他原因有肾脏细菌感染(如肾盂肾炎)、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等)及遗传性疾病。如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病情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否则患者容易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本研究通过观察DAIN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和病理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治AIN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0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DAIN患者,男35例,女45例,年龄27.0~66.5岁,平均(44.2±10.7)岁。所有患者在发病前均有明确的疾病相关用药史,均经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既往肾功能正常,无贫血、高血压、夜尿增多等病史,尿检正常。排除如下情况:既往或新发现的原发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伴有严重肾小管间质损害者,全身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引起的AIN,梗阻性肾病、囊性肾病、尿路感染等所致的肾小管间质病变,已存在慢性间质性肾炎者,其他可引起尿液成分改变的因素包括肾穿前两周内血压(160/90 mm Hg)或24 h尿蛋白定量(3 g)者。按照肌酐恢复情况分为两组:急性组(3个月内即恢复正常)48例和慢性化组(3个月肌酐未恢复正常)32例。急性组:男20例,女28例,年龄27.5~65.4岁,平均(44.6±9.5)岁。慢性化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27.0~66.5岁,平均(44.2±10.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既往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实验室指标 血液检查:采用ABX全自动血液分析仪(MICROS60)进行血常规测定,HF-2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IgE、CRP。尿液检查: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 上海北加生化试剂有限公司)检测尿液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尿生物学标志物:采用4HP-NAG底物法检测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 )。α1-微球蛋白(α1-MG)采用美国贝克曼公司IMMAGE 800全自动散射比浊仪检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
1.3 肾活检病理 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负压式肾活检。光镜下观察肾小管病变: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刷状缘脱落,小管炎,小管再生。肾间质病变:间质浸润细胞、嗜酸细胞浸润、间质淋巴细胞计数,肾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3]。用BI-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相对定量分析,每例选取8个视野,计算间质弥漫细胞浸润率[4]。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各指标的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法;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血液检测指标:慢性化组贫血发生率高于急性组,高IgE发生率低于急性组(P<0.05);血CRP水平与急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检测指标:慢性化组RBP高于急性组,IL-6水平高于急性组(P<0.05);而尿NAG、α1-MG均低于急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病理特征比较 慢性化组的上皮细胞变性、小管炎发生率与急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间质弥漫细胞浸润和间质水肿明显重于急性组(P<0.01),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及药物的广泛应用,AIN 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导致AIN的原因比较多,其中最常见的是药物、感染、全身性疾病等。抗生素未普遍使用前,感染是最主要原因,而近年DAIN 已成为首要的病因[5]。
本研究观察了DAIN患者的血液、尿液等实验室指标及肾穿刺病理特点,观察到慢性化组贫血发生率高于急性组,可能与在慢性肾损伤过程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有关;急性组IgE较高,可能与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有关;血CRP水平两组无差异,提示血浆炎症水平相似。本研究结果显示,慢性化组RBP高于急性组,IL-6水平高于急性组;而尿NAG、α1-MG均低于急性组,提示尿RBP升高是DAIN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由于IL-6参与炎症和纤维增生,IL-6水平升高参与慢性化组的慢性病变过程。急性组尿α1-MG和NAG较高,提示两者可反应急性活动性炎症病变,这与吴昱等[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肾组织病理是确诊DAIN的重要指标,也是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通过肾组织病理检查明确病理损害的程度并决定治疗方案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7]。本研究观察到慢性化组患者肾间质弥漫细胞浸润及间质水肿更加严重,提示肾小管间质损伤与肾功能关系密切,小管间质病变进一步引起肾小球率过滤下降,并发症出现,最终导致慢性化进程[8]。总之,尿α1-MG和NAG增高提示间质性肾炎的急性损伤;浸润细胞多,肾小管间质病变重者易进展为慢性,应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
[1] 张俊霞,苏涛,李晓玫.不同致病药物相关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分析[J].北京医学,2009,31(3):146-149.
[2] 郑茜子,苏涛,王玉.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1,13(4):218-222.
[3] 陈冬梅,唐政,罗春雷,等.药物致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及病理特征[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2):122-124.
[4] 陈秀强,刘思良.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36例的临床及病理分析[J].广西医学,2011,33(7):838-839.
[5] 刘海霞,郭明好.药物相关性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治进展[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28(3):382-384,387.
[6] 吴昱,苏涛,杨莉,等.几种尿标志物在急性药物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2(2):164-168.
[7] 谭东阳.激素治疗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的疗效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7,24(2):281-282.
[8] 刘建梅,林珊,徐鹏程,等.急性间质性肾炎半定量评分法病理特点分析及不同剂量激素治疗效果比较[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9,15(1):67-69.
(收稿日期:2012-03-26) (本文编辑:李嫚)
【关键词】 急性间质性肾炎; 临床病理; 肾活检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9.015
急性间质性肾炎(AIN)是短期内突然发生,肾间质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是其主要病理特征,肾小管不同程度受损伴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易引起急性肾衰竭。引起AIN的最常见原因为药物,药物所致急性间质性肾炎(DAIN)约占AIN的50%以上[2],其他原因有肾脏细菌感染(如肾盂肾炎)、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等)及遗传性疾病。如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病情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否则患者容易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本研究通过观察DAIN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和病理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治AIN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0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DAIN患者,男35例,女45例,年龄27.0~66.5岁,平均(44.2±10.7)岁。所有患者在发病前均有明确的疾病相关用药史,均经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既往肾功能正常,无贫血、高血压、夜尿增多等病史,尿检正常。排除如下情况:既往或新发现的原发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伴有严重肾小管间质损害者,全身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引起的AIN,梗阻性肾病、囊性肾病、尿路感染等所致的肾小管间质病变,已存在慢性间质性肾炎者,其他可引起尿液成分改变的因素包括肾穿前两周内血压(160/90 mm Hg)或24 h尿蛋白定量(3 g)者。按照肌酐恢复情况分为两组:急性组(3个月内即恢复正常)48例和慢性化组(3个月肌酐未恢复正常)32例。急性组:男20例,女28例,年龄27.5~65.4岁,平均(44.6±9.5)岁。慢性化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27.0~66.5岁,平均(44.2±10.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既往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实验室指标 血液检查:采用ABX全自动血液分析仪(MICROS60)进行血常规测定,HF-2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IgE、CRP。尿液检查: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 上海北加生化试剂有限公司)检测尿液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尿生物学标志物:采用4HP-NAG底物法检测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 )。α1-微球蛋白(α1-MG)采用美国贝克曼公司IMMAGE 800全自动散射比浊仪检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
1.3 肾活检病理 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负压式肾活检。光镜下观察肾小管病变: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刷状缘脱落,小管炎,小管再生。肾间质病变:间质浸润细胞、嗜酸细胞浸润、间质淋巴细胞计数,肾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3]。用BI-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相对定量分析,每例选取8个视野,计算间质弥漫细胞浸润率[4]。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各指标的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法;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血液检测指标:慢性化组贫血发生率高于急性组,高IgE发生率低于急性组(P<0.05);血CRP水平与急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检测指标:慢性化组RBP高于急性组,IL-6水平高于急性组(P<0.05);而尿NAG、α1-MG均低于急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病理特征比较 慢性化组的上皮细胞变性、小管炎发生率与急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间质弥漫细胞浸润和间质水肿明显重于急性组(P<0.01),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及药物的广泛应用,AIN 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导致AIN的原因比较多,其中最常见的是药物、感染、全身性疾病等。抗生素未普遍使用前,感染是最主要原因,而近年DAIN 已成为首要的病因[5]。
本研究观察了DAIN患者的血液、尿液等实验室指标及肾穿刺病理特点,观察到慢性化组贫血发生率高于急性组,可能与在慢性肾损伤过程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有关;急性组IgE较高,可能与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有关;血CRP水平两组无差异,提示血浆炎症水平相似。本研究结果显示,慢性化组RBP高于急性组,IL-6水平高于急性组;而尿NAG、α1-MG均低于急性组,提示尿RBP升高是DAIN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由于IL-6参与炎症和纤维增生,IL-6水平升高参与慢性化组的慢性病变过程。急性组尿α1-MG和NAG较高,提示两者可反应急性活动性炎症病变,这与吴昱等[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肾组织病理是确诊DAIN的重要指标,也是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通过肾组织病理检查明确病理损害的程度并决定治疗方案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7]。本研究观察到慢性化组患者肾间质弥漫细胞浸润及间质水肿更加严重,提示肾小管间质损伤与肾功能关系密切,小管间质病变进一步引起肾小球率过滤下降,并发症出现,最终导致慢性化进程[8]。总之,尿α1-MG和NAG增高提示间质性肾炎的急性损伤;浸润细胞多,肾小管间质病变重者易进展为慢性,应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
[1] 张俊霞,苏涛,李晓玫.不同致病药物相关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分析[J].北京医学,2009,31(3):146-149.
[2] 郑茜子,苏涛,王玉.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1,13(4):218-222.
[3] 陈冬梅,唐政,罗春雷,等.药物致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及病理特征[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2):122-124.
[4] 陈秀强,刘思良.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36例的临床及病理分析[J].广西医学,2011,33(7):838-839.
[5] 刘海霞,郭明好.药物相关性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治进展[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28(3):382-384,387.
[6] 吴昱,苏涛,杨莉,等.几种尿标志物在急性药物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2(2):164-168.
[7] 谭东阳.激素治疗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的疗效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7,24(2):281-282.
[8] 刘建梅,林珊,徐鹏程,等.急性间质性肾炎半定量评分法病理特点分析及不同剂量激素治疗效果比较[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9,15(1):67-69.
(收稿日期:2012-03-26) (本文编辑:李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