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子墨工作的凤凰会馆不仅紧挨着人民大学,而且原本就所属于她的母校人大附中,曾子墨绕了地球一大圈,却又回到了出发的原点,再次开始她的征程。这段偏离和回归的经历是人们最为津津乐道的故事,也是曾子墨刚出版的新书《墨迹》的内容,书名是她母亲用了一个晚上想出来的。
一路踏歌而来
1991年,成绩位列海淀区“前三甲”的曾子墨绕道高考,成为人大附中的提前保送生,她没有选择老师心中最好的学校清华和北大,而是选择了一个考分最高的专业——人民大学国际金融专业,她的标准简单且专横:“考分最高的专业一定是最好的,既然我的分数不比别人低,别人能学的,我也一定要学。”
这样的标准在曾子墨之后的故事中无处不在,为了打发时间去考托福,却以660的托福成绩拿到了美国“常青藤”盟校之一的达特茅斯大学的全额奖学金。1996年,曾子墨以最高荣誉从达特茅斯大学毕业,她把目标放在了风险投资商眼中的天堂——华尔街,这也是“常青藤”盟校金融专业的毕业生推崇的最佳去处。
“别人能找到怎样的工作,我也要找到那样的。尤其那时觉得不能比美国人做得差。”为了证明这一点,她如收集一般同时拿到了全球显赫的几所投资银行的聘任书,最终选择加入摩根斯坦利成为一名分析师。
摩根斯坦利的曾子墨是一个工作狂人,喜欢刺激且紧张的工作,满意于别人对她的肯定和赞扬,“在纽约时,如果有了时间第一件事就是把觉睡够,偶尔周末的晚上和同事、朋友跑到酒吧去聚会,看场电影或者百老汇的音乐剧。那几年,我都能数得清楚看过几场电影几场音乐剧。”
4年的时间,参与完成大约700亿美元的并购和融资项目,让曾子墨成为摩根斯坦利明星分析师。
离开不过是一刹那的念头,曾子墨当时在做马来西亚一个电信的项目。每周五晚上要飞回香港过周末。“那天是一个周末,我从香港起飞时在飞机上看书,是棉棉的《糖》。它告诉我人可以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并不一定是被老师或家长灌输的那种最主流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好的。其实另一种生活方式,可以是你内心能够觉得满足让你快乐的,那才是最重要的。”
曾子墨开始怀疑自己之前所有的努力,她想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于是,她没有和任何人商量,从吉隆坡一回来,她便递上了辞呈,只因为“我觉得一刻也不能等了”。
享受每个年龄该有的享受
做主持人让曾子墨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越是能够让你平衡的一份工作越能够做得长久。就好比一把火,这把火当时烧得太旺了一下子就熄灭了。现在细水长流反而能够更长久一些。”
2001年1月2日,是曾子墨在凤凰卫视的第一天。那天发生的事情她记得很清楚,她接到的任务是主持《股市直播室》,节目是直播,早上10点、中午1点和下午4点分别要录3场。她9点去公司化了妆,10点钟一到就坐上主播位。
因为讲股市,没有写好的稿子,就只能直接对着镜头说,她心里却一点也不紧张,“因为我一点也没概念,直播和录播有什么不同我也不太明白,当时凤凰资讯台也刚刚开播,我觉得大家应该都看不到,说错了也没事儿。台里面的人虽然都看得到,但大家都知道我以前没有做过节目,所以我想他们会以一种宽容的心态给我时间吧。”
节目结束之后,她没敢去看自己的节目,忐忑不安地回家了。过了两天,她在走廊里遇到同事,大家主动评论起她的节目,“也许大家都觉得鼓励远比批评要有效得多,都说‘还不错’、‘还行’,反正没有人给我一个巨大的打击,如果第一天有人打击了我,我想可能就没有今天的我了。”
生活中的曾子墨喜欢纽约,最爱的品牌是Armani,并大方地承认自己是个物质女孩。“我并不那么高尚,我再热爱西藏,你让我长年在那援藏支教我做不到。我这个人也很贪图物质生活,我也喜欢享受,离不开城市。每个人付出,帮助他人都有不同的方式,可能有些人用自己的时间有些人用自己的知识,我觉得我可以用其他的一些方式和途径来帮助别人。”
“在20岁时你更注重的是别人怎么看,到我今天30多岁时更注重的就是我自己内心怎么看了。”离开摩根斯坦利之后,她的生活节奏变慢,她开始学会享受每一个年龄的风景,优秀不再是唯一目的。
一路踏歌而来
1991年,成绩位列海淀区“前三甲”的曾子墨绕道高考,成为人大附中的提前保送生,她没有选择老师心中最好的学校清华和北大,而是选择了一个考分最高的专业——人民大学国际金融专业,她的标准简单且专横:“考分最高的专业一定是最好的,既然我的分数不比别人低,别人能学的,我也一定要学。”
这样的标准在曾子墨之后的故事中无处不在,为了打发时间去考托福,却以660的托福成绩拿到了美国“常青藤”盟校之一的达特茅斯大学的全额奖学金。1996年,曾子墨以最高荣誉从达特茅斯大学毕业,她把目标放在了风险投资商眼中的天堂——华尔街,这也是“常青藤”盟校金融专业的毕业生推崇的最佳去处。
“别人能找到怎样的工作,我也要找到那样的。尤其那时觉得不能比美国人做得差。”为了证明这一点,她如收集一般同时拿到了全球显赫的几所投资银行的聘任书,最终选择加入摩根斯坦利成为一名分析师。
摩根斯坦利的曾子墨是一个工作狂人,喜欢刺激且紧张的工作,满意于别人对她的肯定和赞扬,“在纽约时,如果有了时间第一件事就是把觉睡够,偶尔周末的晚上和同事、朋友跑到酒吧去聚会,看场电影或者百老汇的音乐剧。那几年,我都能数得清楚看过几场电影几场音乐剧。”
4年的时间,参与完成大约700亿美元的并购和融资项目,让曾子墨成为摩根斯坦利明星分析师。
离开不过是一刹那的念头,曾子墨当时在做马来西亚一个电信的项目。每周五晚上要飞回香港过周末。“那天是一个周末,我从香港起飞时在飞机上看书,是棉棉的《糖》。它告诉我人可以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并不一定是被老师或家长灌输的那种最主流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好的。其实另一种生活方式,可以是你内心能够觉得满足让你快乐的,那才是最重要的。”
曾子墨开始怀疑自己之前所有的努力,她想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于是,她没有和任何人商量,从吉隆坡一回来,她便递上了辞呈,只因为“我觉得一刻也不能等了”。
享受每个年龄该有的享受
做主持人让曾子墨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越是能够让你平衡的一份工作越能够做得长久。就好比一把火,这把火当时烧得太旺了一下子就熄灭了。现在细水长流反而能够更长久一些。”
2001年1月2日,是曾子墨在凤凰卫视的第一天。那天发生的事情她记得很清楚,她接到的任务是主持《股市直播室》,节目是直播,早上10点、中午1点和下午4点分别要录3场。她9点去公司化了妆,10点钟一到就坐上主播位。
因为讲股市,没有写好的稿子,就只能直接对着镜头说,她心里却一点也不紧张,“因为我一点也没概念,直播和录播有什么不同我也不太明白,当时凤凰资讯台也刚刚开播,我觉得大家应该都看不到,说错了也没事儿。台里面的人虽然都看得到,但大家都知道我以前没有做过节目,所以我想他们会以一种宽容的心态给我时间吧。”
节目结束之后,她没敢去看自己的节目,忐忑不安地回家了。过了两天,她在走廊里遇到同事,大家主动评论起她的节目,“也许大家都觉得鼓励远比批评要有效得多,都说‘还不错’、‘还行’,反正没有人给我一个巨大的打击,如果第一天有人打击了我,我想可能就没有今天的我了。”
生活中的曾子墨喜欢纽约,最爱的品牌是Armani,并大方地承认自己是个物质女孩。“我并不那么高尚,我再热爱西藏,你让我长年在那援藏支教我做不到。我这个人也很贪图物质生活,我也喜欢享受,离不开城市。每个人付出,帮助他人都有不同的方式,可能有些人用自己的时间有些人用自己的知识,我觉得我可以用其他的一些方式和途径来帮助别人。”
“在20岁时你更注重的是别人怎么看,到我今天30多岁时更注重的就是我自己内心怎么看了。”离开摩根斯坦利之后,她的生活节奏变慢,她开始学会享受每一个年龄的风景,优秀不再是唯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