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儿子,我也爱你

来源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90207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班后,当我回家走进客厅,我那12岁的儿子抬头望着我,说“我爱你”的时候,我竟无言以对。足足有几分钟,我站在那里,打量着儿子,等着他说下去。我首先想到的是,他肯定想要我幫他做作业了,要么是求我给他点零花钱,再不然,就是他做了什么错事,要求我原谅他。
  终于,我问:“你想干什么?”
  他笑着跑了出去。我叫住他:“喂,到底是怎么啦?”
  “没什么。”他嬉皮笑脸地说,“我们生理老师让我们对父母亲说‘我爱你’,看父母怎样回答我们。这是个实验。”
  第二天,我跟他的老师通了电话,想知道这个“实验”究竟是怎么回事。说实话,我更想知道其他孩子的家长是什么反应。
  “大多数父亲都跟你的反应一样。”儿子的老师说,“当我第一次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我问孩子们,父母会怎样回答呢?他们都笑了起来。有两个学生说,他们肯定会吓出心脏病。”
  我猜想,有些家长会反对老师这种做法的。一个初中的生理老师最好还是去告诉孩子们注意饮食的平衡以及正确使用牙刷,等等,“我爱你”跟生理老师有什么相关?这是父母和孩子们之间的私事,别人管不着。
  “问题在于,”老师解释说,“感觉到被爱是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人类的需要。我一直在告诫孩子们,不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是很不好的,不仅仅是大人对孩子,男孩对女孩,而且,一个男孩子也应该对他父亲说句‘我爱你’。”
  这位中年男老师很能够理解我们这类人,有些话明知道很好,但又很难说出口。他承认,他的父亲从没有对他说过这样的话,而他自己也从没有对父亲说过这些话——就连他父亲快要离开人世的时候仍然如此。
  我们中有许多人都是这样,感激我们的父母亲把我们抚养成人,但从没有用嘴说个“爱”字,而我们正是在照着父辈们的样子来对待我们的孩子。
  这种单一靠行动来表达父爱或母爱的现象开始逐渐消失了。我们这一代人是很重感情的,也很善于表达。我们明白,也应该明白,儿女们需要我们给予的,远不只是桌上可口的饭菜,衣柜里的漂亮衣服。应该知道,父亲的亲吻,对儿子和女儿都有同样的亲切感。
  我们不必再继续抱怨是父辈用这种方法哺育了我们,我们已经做了许多父辈们没有做过的事情,比如,他们才不会焦急地等候在产房门外,更不会去干吸尘、做点心之类的活。
  如果我们适应了这些变化,就一定会知道怎么回答12岁的儿子说的“我爱你”了。我却没有,至少开始的时候是束手无策的。看来,由刚毅冷峻的父亲形象转变成和蔼可亲的样子的确不容易。
  那天晚上,当儿子用那种一天比一天敷衍的口吻向我道晚安时,我抓住了他,回了他两个吻。没等他逃掉,我用低沉的口气对他说:“喂,儿子,我也爱你。”
  我不知道这么说了以后,是否能使我们更健康一些,但是,我确实感到心里很舒服。但愿下次那个小家伙跑来说“我爱你”的时候,我不至于尴尬地用一整天的时间来想出个正确的回答。
  (选自《小小说精读》)
  【赏析】
  这是一篇记叙与议论完美结合的文章,作者在看似平缓的娓娓道来的文字中,传达出了一位父亲对一件生活小事的深刻思考,而在这思考背后凸显的是无比厚重、深邃的父爱。老师的回答与作者的思考,实际上也是在告诉我们每一个读者——既然爱,就要学会把爱说出来。
其他文献
你可曾看过齐白石画中活灵活现的小虾?可曾见过徐悲鸿画中向风而立的群马?可曾听过舒伯特轻柔曼妙的小夜曲?可曾听过贝多芬气势恢宏的交响乐?你可曾意识到那图画传递的情思已如春风吹过你的心田?那旋律承载的思绪已如细雨浸润了你的血脉?  也许你倾心的是现代艺术,喜欢艺术贴近生活,那也很好:朴树的歌声让人遐思无限,周杰伦的节奏让人热血沸腾,张艺谋的电影丰富着生活的颜色,杨丽萍的舞蹈传递着民族的风情。走近艺术,
期刊
大师小传    维克多·雨果(l802——1885),法国著名作家、诗人。19世纪前期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一生创作的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成为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中一份辉煌的遗产。雨果的创作始终贯穿着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的主导思想。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其中《巴黎圣母院》
期刊
如果我能重新开始一生,那我一定要对我传统的生活方式作出变更——我会邀请朋友来吃饭,即使地毯很脏、沙发很乱;  我会在考究的起居室里大吃“爆玉米花”,要是有人想生个火,我决不会计较满屋灰烬;  我会耐着性子,倾听老祖父唠叨他年轻时的事情;  严冬,会穿着火红的裙子,赤足在雪地上一边漫步、一边沉思;  盛夏,我再也不怕赤日炎炎——我会让阳光将我的全身灼得发痛;  我会背上我女儿的小书包,天真的女中学生
期刊
〔双调〕蟾宫曲(其一)    〔元〕 刘秉忠  盼和风春雨如膏。花发南枝,北岸冰销。夭桃似火,杨柳如烟,穰穰桑条;初出谷黄莺弄巧,乍衔泥燕子寻巢。宴赏东郊,杜甫游春,散诞逍遥。    【诗人简况】    刘秉忠(1216-1274),初名侃,字仲晦,邢州(今河北邢台)人。年17为节度使府令史,因不屑为刀笔小吏,弃官为僧,法名子聪。公元1242年,经海云禅师推荐入忽必烈幕府,备受信任,改名秉忠。主持
期刊
《读书的艺术》    作者:《博览群书》杂志 选编  出版:九州出版社  定价:25.00元  【内容介绍】这是一本介绍读书方法的书。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书方法,而他们的读书方法,往往会带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书里所叙述的事情变成一片景象,而读者则变成了一个冷眼旁观的人。  【读书人语】当我们拿起一本书(当然是值得阅读的书),我们立刻会被吸引进去。在这本书里,我们与那
期刊
作为一种感情动物,人是应该为之感到骄傲和庆幸的。正因为有情有爱,我们的世界才会如此的美丽、精彩和灵动。说到人的情感之丰富,那简直是不能穷举了,生活中有血浓于水的亲情、矢志不渝的爱情、刎颈之交的友情,文学作品中更是字字含情、篇篇有爱。既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报国热情,也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自然之爱;既有“劝君更进一杯酒”的惜别之情,也有“何当共剪西窗烛”的相思之苦;既有“子在川上曰
期刊
你是否喜欢这样的场景:闲坐水边,耳边是轻轻流过的溪水的声音,是小鸟在枝头清脆婉转的鸣叫,静下心来,还可以听到微风拂过树梢的话语、落叶着地时微微的叹息……  走进自然,让一片树叶、一块石头、一滴露珠、一片云彩,投入你的心田,带给你和谐的美感,让最动人的风景幻化成最美丽的心情,升华成最纯净的心灵。  亲近自然,心底那些真实的东西缓缓流出,世俗的欲望在自然的轻快明亮中渐渐隐匿,情感慢慢浸染上沉静与平和。
期刊
雕塑《大拇指》是法国雕塑家巴尔达契尼(1921~ )为人乐道的名作,耸立在靠近拉德芳斯大拱门的一个广场上。拉德芳斯是巴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的新区,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与巴黎老区遥相呼应。同时,在如林的现代建筑中嵌进了名家雕塑,优美奇妙,怪异和谐,成为拉德芳斯一道亮丽的风景。  《大拇指》高达12米,重18吨,金属制作。大拇指上的每一条皱纹,指甲上每一处不规则的凸凹面都纤细毕现,十分准确。这
期刊
错 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蛩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1954年)    【诗人简介】    郑愁予1933年生于北平,祖籍河南。先后出版过诗集:《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集
期刊
马克思、恩格斯因潜心阅读书本和社会而写成《资本论》,徐霞客因熟读名山大川而留下名著《徐霞客游记》,司马迁因熟读历史而成就千古绝唱《史记》,蒲松龄因熟读人间冷暖,而留下传世佳作《聊斋志异》,巴尔扎克因熟读世间沧桑而写下鸿篇巨制《人间喜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的一生就是阅读的一生。让我们去认真阅读,悉心感悟,成就佳作,辉煌人生吧。    一、潜心阅读书籍,抒写真知灼见    阅读可以治愚,阅读可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