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过年了。从我记事起,每逢过年,父亲都回安徽的太湖老家。那时虽小,却能感到腊月的村庄是热气腾腾的,家家都在准备过年的吃食。乡间的“还年”风俗更是隆重,在家中堂屋要摆上祀天祭祖的三牲福礼,给天地祖先行跪拜礼。除夕之夜,全村还要在族长率领下,到公共祠堂中一同燃放鞭炮,在这淹没一切的轰鸣声中,人们的眼中闪着烟火的亮光,内心却是安宁祥和的,通过这宗族的集体仪式,每个人都体会到“年”的意义,那就是感恩自然、敬畏时间、缅怀先祖、礼赞生命。
中国自古以来,家庭长辈就肩负了向后代传递宗族历史和价值的使命。在童年时,父亲就常常对我讲一些叶氏祖先的故事,仿佛这些遥远的先人仍生活在我身边。有这些宗族祖先的精神引导,个人无疑更容易找到自己生命的方向。中国传统文化是以生命和血缘为中心,展开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家族和祖先自然被看作个人生命与价值的源头。
《礼记》中说:“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所谓收族,就指家族的凝聚与延续。在儒家思想中,家族不仅是一种超越生死的力量,也体现为一种道德关怀和宗教情怀。因为只有在家族观中,个人才能被看作是家族血脉的一环,一个人生命即便逝去了,因家族还在延续,意味着他的生命仍存在世间。同时,家族观还有助于提升与引领一个人的精神与道德。个人如果只顾及自己,很容易产生“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的念头。但有了家族延续观,自然会顾及后代的利益及后人的眼光,对历史和世人的评价多了一些敬畏。
家族观在中国虽然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如西周的宗族制、魏晋之后的世家大族、以及宋明之后的家族组织,但它的核心精神并没有太大变化,血缘始终是它的纽带,父子是它的中心,孝道和追远是它的原则。需要特别指出,宋儒给国人的家族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它主要通过强调“尊尊亲亲”,改变了先秦孔孟儒家对家族核心精神的认知。孔孟对“亲尊”的判断顺序,是先“亲亲”再“尊尊”,也就是说孔孟儒家更重视的还是家族“亲亲以睦族”的功能。
宋儒对“尊尊”强化,使家族增加上了更多的威权和压抑的理由,也使很多人产生了对家族主义的反感,这肯定不是现代社会所提倡的家族观。但我们也应看到,在一个没有宗教基础的国家,一个个松散的个体,如果没有家族通过血缘、长幼、亲情、互助等观点加以联系和规范,民众要独自寻找到能让自己安身立命的寄托,明显是有难度的。人们常感到今天的社会礼崩乐坏、感情淡漠、腐败横行,一些人做起恶来无所顾忌,与我们丧失了家族观肯定有一定关联。日、韩等国,家族观念保持得很好,但从它们的社会现实看,并没有影响到它们现代化和民主化进程。家族对个人生命和社会秩序的积极影响和价值,需要现代人重新认知。
中国自古以来,家庭长辈就肩负了向后代传递宗族历史和价值的使命。在童年时,父亲就常常对我讲一些叶氏祖先的故事,仿佛这些遥远的先人仍生活在我身边。有这些宗族祖先的精神引导,个人无疑更容易找到自己生命的方向。中国传统文化是以生命和血缘为中心,展开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家族和祖先自然被看作个人生命与价值的源头。
《礼记》中说:“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所谓收族,就指家族的凝聚与延续。在儒家思想中,家族不仅是一种超越生死的力量,也体现为一种道德关怀和宗教情怀。因为只有在家族观中,个人才能被看作是家族血脉的一环,一个人生命即便逝去了,因家族还在延续,意味着他的生命仍存在世间。同时,家族观还有助于提升与引领一个人的精神与道德。个人如果只顾及自己,很容易产生“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的念头。但有了家族延续观,自然会顾及后代的利益及后人的眼光,对历史和世人的评价多了一些敬畏。
家族观在中国虽然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如西周的宗族制、魏晋之后的世家大族、以及宋明之后的家族组织,但它的核心精神并没有太大变化,血缘始终是它的纽带,父子是它的中心,孝道和追远是它的原则。需要特别指出,宋儒给国人的家族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它主要通过强调“尊尊亲亲”,改变了先秦孔孟儒家对家族核心精神的认知。孔孟对“亲尊”的判断顺序,是先“亲亲”再“尊尊”,也就是说孔孟儒家更重视的还是家族“亲亲以睦族”的功能。
宋儒对“尊尊”强化,使家族增加上了更多的威权和压抑的理由,也使很多人产生了对家族主义的反感,这肯定不是现代社会所提倡的家族观。但我们也应看到,在一个没有宗教基础的国家,一个个松散的个体,如果没有家族通过血缘、长幼、亲情、互助等观点加以联系和规范,民众要独自寻找到能让自己安身立命的寄托,明显是有难度的。人们常感到今天的社会礼崩乐坏、感情淡漠、腐败横行,一些人做起恶来无所顾忌,与我们丧失了家族观肯定有一定关联。日、韩等国,家族观念保持得很好,但从它们的社会现实看,并没有影响到它们现代化和民主化进程。家族对个人生命和社会秩序的积极影响和价值,需要现代人重新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