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教育要实现快速健康的发展,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就需要遵循一定的方式和原则优化配置教育资源。
【关键词】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城镇化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教育投入也不断增加,但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而导致教育资源浪费的问题却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教育要实现快速健康的发展,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就需要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教育资源是指为了教育、培训社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而在教育领域中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1。它作为物质基础保障着人类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育资源配置是指如何将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使其投入的有限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效用2。教育资源配置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理解:第一,教育活动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应该由什么单位、什么部门投入和如何投入;第二,各类教育资源进行分配的比例,即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怎样以合适的比例分配使之发挥最大程度的效益;第三,选择实际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使教育资源尽可能有效地配置,充分利用,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目标3是使教育资源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约束下所做出的决策,使其分配给教育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适应所处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达到最佳组合,它是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发展而不断调整、优化的动态过程。
从整个国家的层面上考虑,教育资源配置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育經费在政府财政支出中应占的比例,即政府应为教育部门配置多少资源。二是在总教育支出中应分配给各级学校教育费用多大比例。即配置给各级教育的资源结构是否合理。三是学校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功能。
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式4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式要解决的问题,即现有教育资源以什么方式分配到各级各类教育中去,使教育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和使用,以满足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级各类教育的需求。教育资源配置有市场和政府两种配置方式,这两种配置方式一般同时存在,相辅相成。在教育活动中,政府有义务和责任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教育资源做出事先性的计划和安排。但单纯由政府来配置教育资源存在一定的缺陷,而由市场配置教育资源可以成为政府配置教育资源的必要补充。但市场配置教育资源也会带来一些负面问题,如教育乱收费、巨额择校费、教育不公平等,因而也需要政府的有效调节。总之,对于教育资源配置,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增加教育供给,只有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最终目的。
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一)教育性和服务性原则
教育本身是育人行为,在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中,不能偏离育人这一核心。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如何分配,除了坚持资源应用效率性原则外,还应使其能够支持和强化教育的功能,突出教育性。
另外,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服务,即为学习者学习服务。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提供一个案例,准备一个示范课,帮助实施一个教育科研项目,普及一种新理念一种新思想,这些都是服务。教育资源的投入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社会经济效益,因而在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的同时必须坚持服务性原则。
(二)合理性原则
教育对于资源的应用有其自身科学合理的规律。看一个教育机构或教育单位对教育资源的应用和分配是否合理,我们要看其资源配置是否在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同时,最大化地提高了教育资源利用率,使之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
(三)规模效益原则5
根据教育经济学的理论,适度的教育规模才能带来较高的效益,因而教育规模不宜太小,但也不能盲目扩张而降低效益。一所保持适度规模的学校,可以提高学生人数、行政人数、后勤管理人数的比值,有效地降低管理的成本,从而增加管理效益;同时可以共享教师资源,提高学生与教师比,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不仅仅是指校内资源的优化配置,还应考虑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的相互融通共享。学校不仅要关注社会资源怎么为我所用,而且也要考虑如何利用知识技能和校内先进的设备对外承担业务,这样既能为社会服务,又提高了设备利用率,还解决了学生的实习问题,同时還能为学校创造经济效益。
(四)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教育资源配置先要考虑教育公平,然后根据本地教育实际和社会发展需求准确、合理地制定资源配置方案,使配置后的资源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利用率,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效益,提高驾驭高等教育发展的能力。
(五)宏观性、超前性原则
教育资源配置关系到整个教育事业是否能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事关教育产品即“人才”能否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大事,因而在规划和制定教育发展蓝图的同时,要深入做调查,对未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要有一定的预测性,以超前的眼光提前谋划,从宏观角度把握,以适应经济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教育事业才会维持可持续性发展,社会经济才会稳定、快速增长。
(六)立足本地,突出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原则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要立足本地实际,突出办学特色,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使资源配置与人才培养、学校发展的总目标相一致,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
教育资源配置必须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把适应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作为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目标和根本任务。通过对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来引导教育和市场接轨,进行科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简介:王红晓(1977.12-),女,河南漯河,高校讲师,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1]岳怀玉.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J].现代教育科学,1995年08期.
[2]赵君.关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合理选择[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8月第25卷第4期.
[3]范坤.广东省义务教育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4]程宇.市场与政府:经济学视角下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模式的博弈均衡 [J].职业技术教育,2013.
[5]于启新.河南省高等学校规模优化与结构调整策略研究 [J].河南社会科学,2000.
【关键词】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城镇化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教育投入也不断增加,但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而导致教育资源浪费的问题却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教育要实现快速健康的发展,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就需要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教育资源是指为了教育、培训社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而在教育领域中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1。它作为物质基础保障着人类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育资源配置是指如何将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使其投入的有限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效用2。教育资源配置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理解:第一,教育活动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应该由什么单位、什么部门投入和如何投入;第二,各类教育资源进行分配的比例,即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怎样以合适的比例分配使之发挥最大程度的效益;第三,选择实际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使教育资源尽可能有效地配置,充分利用,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目标3是使教育资源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约束下所做出的决策,使其分配给教育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适应所处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达到最佳组合,它是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发展而不断调整、优化的动态过程。
从整个国家的层面上考虑,教育资源配置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育經费在政府财政支出中应占的比例,即政府应为教育部门配置多少资源。二是在总教育支出中应分配给各级学校教育费用多大比例。即配置给各级教育的资源结构是否合理。三是学校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功能。
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式4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式要解决的问题,即现有教育资源以什么方式分配到各级各类教育中去,使教育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和使用,以满足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级各类教育的需求。教育资源配置有市场和政府两种配置方式,这两种配置方式一般同时存在,相辅相成。在教育活动中,政府有义务和责任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教育资源做出事先性的计划和安排。但单纯由政府来配置教育资源存在一定的缺陷,而由市场配置教育资源可以成为政府配置教育资源的必要补充。但市场配置教育资源也会带来一些负面问题,如教育乱收费、巨额择校费、教育不公平等,因而也需要政府的有效调节。总之,对于教育资源配置,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增加教育供给,只有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最终目的。
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一)教育性和服务性原则
教育本身是育人行为,在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中,不能偏离育人这一核心。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如何分配,除了坚持资源应用效率性原则外,还应使其能够支持和强化教育的功能,突出教育性。
另外,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服务,即为学习者学习服务。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提供一个案例,准备一个示范课,帮助实施一个教育科研项目,普及一种新理念一种新思想,这些都是服务。教育资源的投入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社会经济效益,因而在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的同时必须坚持服务性原则。
(二)合理性原则
教育对于资源的应用有其自身科学合理的规律。看一个教育机构或教育单位对教育资源的应用和分配是否合理,我们要看其资源配置是否在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同时,最大化地提高了教育资源利用率,使之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
(三)规模效益原则5
根据教育经济学的理论,适度的教育规模才能带来较高的效益,因而教育规模不宜太小,但也不能盲目扩张而降低效益。一所保持适度规模的学校,可以提高学生人数、行政人数、后勤管理人数的比值,有效地降低管理的成本,从而增加管理效益;同时可以共享教师资源,提高学生与教师比,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不仅仅是指校内资源的优化配置,还应考虑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的相互融通共享。学校不仅要关注社会资源怎么为我所用,而且也要考虑如何利用知识技能和校内先进的设备对外承担业务,这样既能为社会服务,又提高了设备利用率,还解决了学生的实习问题,同时還能为学校创造经济效益。
(四)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教育资源配置先要考虑教育公平,然后根据本地教育实际和社会发展需求准确、合理地制定资源配置方案,使配置后的资源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利用率,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效益,提高驾驭高等教育发展的能力。
(五)宏观性、超前性原则
教育资源配置关系到整个教育事业是否能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事关教育产品即“人才”能否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大事,因而在规划和制定教育发展蓝图的同时,要深入做调查,对未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要有一定的预测性,以超前的眼光提前谋划,从宏观角度把握,以适应经济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教育事业才会维持可持续性发展,社会经济才会稳定、快速增长。
(六)立足本地,突出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原则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要立足本地实际,突出办学特色,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使资源配置与人才培养、学校发展的总目标相一致,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
教育资源配置必须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把适应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作为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目标和根本任务。通过对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来引导教育和市场接轨,进行科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简介:王红晓(1977.12-),女,河南漯河,高校讲师,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1]岳怀玉.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J].现代教育科学,1995年08期.
[2]赵君.关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合理选择[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8月第25卷第4期.
[3]范坤.广东省义务教育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4]程宇.市场与政府:经济学视角下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模式的博弈均衡 [J].职业技术教育,2013.
[5]于启新.河南省高等学校规模优化与结构调整策略研究 [J].河南社会科学,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