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轻人具备谋生能力却不工作,同父母住在一起,靠父母供养,这在中国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人被称为“啃老族”。有意思的是,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现象如今在国外也出现了。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越来越多的国外年轻人成了“啃老族”:在美国被称为“归巢小孩”,在英国叫做“口袋小孩”,在日本称为“飞特族”,在韩国则是“袋鼠族”。
不愿意长大
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其特有的传统文化看重亲情,重视家庭生活,许多父母甘愿为家庭作出奉献甚至是牺牲。
在亚洲国家传统观念中,父母子女之间,你我界限分得不是很清。很多父母总以能给子女提供好的生活条件而自豪,如果子女经济困难,父母不可能看着他们缺衣少食而无动于衷。
有不少30多岁未婚的年轻人,有的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有的对现有工作不满意辞职后选择继续读书或者参加各类考试以期实现自己的理想。
他们仍旧依赖父母,同父母一起住,靠父母的钱来养活自己,身体上虽然已经成人,但是心理上仍旧是个孩子,属于长不大型“啃老”。
日本最新的政府调查显示,15-34岁青年中,既没有固定职业也没有进入学校学习的所谓“啃老族”的人数已高达60多万。
日本的“啃老”现象从2000年开始越来越严重。上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仍处于高增长期,以拥有“终身雇佣”、“年功制”制度为荣,但到了90年代后半期,随着失业率激增、非正规雇佣者增加,出现了自由职业者、“啃老族”和贫困层。
另外,日本的出生率正逐年递减,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加上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优哉游哉地“啃老”,不愿意工作,日本的劳动力资源将面临枯竭的危险,经济发展潜力也会下降。
日本近日对550名已进入社会的20岁年龄段成年人就“啃老”进行了调查:
从中,我们发现日本社会中,“啃老”似乎已经成了年轻人普遍的选择,并且还有继续上升的态势。
韩国也有许多不愿长大的“啃老族”。现在,韩国老人见面都不愿谈及子女情况,特别是婚姻和职业情况,因为在韩国几乎每个家庭都会有一个子女找不到工作,或者是找不到结婚对象。在韩国的结婚仪式上,介绍新郎或新娘的职业时,如果不明确说明,那么他们多半是没有工作的“啃老族”。
根据韩国首尔的一个最新调查,30-49岁年龄段中,还在“啃老”的人数在首尔就超过了48万人,比十年前增加了91%,翻番就在眼前。
经济不能自立
西方经济已陷入数十年来最严重的衰退,这使得“追求自由、强调独立”的西方人越来越多选择到父母家共同生活。
美国媒体报道说,美国的“90后”大学毕业生们面临着同中国毕业生同样严峻的就业形势。《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也撰文称,原本美国的传统家庭观念是,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就应脱离父母,然而这恐怕已经成为往事,近几年,美国青年失业情况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和父母一起居住。
该报告指出,虽然年轻人“回巢”的趋势在2008年经济衰退之前已经出现,但经济不景气是导致此趋势持续并扩大的原因。经济衰退对年轻人的打击往往最大,因为他们是“进入公司最晚,但却最先被裁”的群体。
另外,随着西方国家房价逐渐升温,越来越多的西方父母还要像中国的父母一样,给子女买房。
英国儿童互助基金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英国,子女年龄介于18岁至30岁之间的家长,过半数不得不选择延时退休。
去年全英65岁以上老人以房产为抵押向银行贷款同比大增,这些贷款多用于儿孙身上。另一方面,在过去15年中,英国房价上涨了至少3倍,这也造成了很多年轻人确实买不起房,不得不向父母伸手要钱。
英国的平均房价是16.3万英镑/套,相当于人均年收入的6倍多,伦敦房价更要高出许多。要想借钱买房,没有一定的首付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英国一家研究和政策咨询机构公布的数字显示,收入位居平均水平的人需要工作14年才能攒足首付。
統计数据显示,没有父母资助的首次购房者的平均年龄为37岁,而对于有老可啃的人来说,则能早10年搬进自己的房子里。
澳大利亚最新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澳人没有能力购买第一套房产,而不得向父母一辈寻求经济援助。由比较网站Finders.com.au发起的调查一共采访了1700名澳人,调查显示这种“海绵社会”的现状,让越来越多已经成年的澳大利亚年轻人继续依靠父母生活。
调查称,86%的澳大利亚家长不得不向成年子女提供经济援助。贷款和现金是家长们最常见的资助方式,家长们还需要负担成年子女的房租,或者免费提供住所,帮他们支付账单,购买大开销商品,比如假期旅行、家电甚至房产。
调查得出结论,成年澳大利亚年轻人难以负担生活在大都市,特别是在靠近主要商业中心的地方居住,但这些地方往往是就业中心。有六分之一的澳人从父母处获得房贷首付,80后和90后一代最有可能获得父母的帮助来买第一套房,有26%承认该做法。
有借还要有还
西方国家在看待“啃老”这个问题上同亚洲国家存在不同。
西方人一般讲究经济独立,父母对子女的责任在子女成年以后便告终结,不到万不得已之时绝少轻易为之。
西方人把主要靠父母养的人称为“懒汉”、“游手好闲之人”、“寄生虫”等。
而那些已经三四十岁了,还拖家带口“赖”在父母身边的人,更是被形容成“犹如吸血鬼一般榨干父母身上的每一滴血”。
对于这些“啃老族”,成年后还回到父母家生活,的确让他们感到难堪。所以,一旦经济好转,他们就会马上搬离父母家,开始独立生活。
在美国,有的“啃老族”会在网络上下载一些“家庭协议”的标准版本,内容除了明确家务责任外,还涉及到自己同父母在财务、车辆等公共资源的使用,甚至细致到谁来支付宠物的开销。
美国父母认为,不管是“富二代”还是“贫二代”,子女过了18岁都得出去干活,就算孩子由于找不到工作暂时住家里,也要收取房租和伙食费,只不过可能会“打个折扣”。
比如,美国一位正陷入“啃老”状态的女生毕业后工作薪水不高,暂时住在父母家里。她的父母打算在加州买一套房子,就计划好通过向女儿收取房租来抵消一部分按揭贷款。
下面是对25岁到34岁的美国年轻人的调查:
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美国年轻人在经济上同父母分得很清。
泛美交易控股公司(TD Ameritrade)的最新调查显示,只有16%的受访父母称可能给孩子留下财产,且父母们的态度也并非是因为他们没有钱。
据报道,那些有着10万美元以上“闲钱”的父母中,近六成都表示不会把给孩子留遗产当作优先考虑的因素。而42%的父母称存钱只是为了自己的退休做打算,而给后代留下一笔财产则是他们最不关心的因素之一。接受调查的父母中只有2%的人称给孩子的遗产是自己的主要理财目标。
不愿意长大
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其特有的传统文化看重亲情,重视家庭生活,许多父母甘愿为家庭作出奉献甚至是牺牲。
在亚洲国家传统观念中,父母子女之间,你我界限分得不是很清。很多父母总以能给子女提供好的生活条件而自豪,如果子女经济困难,父母不可能看着他们缺衣少食而无动于衷。
有不少30多岁未婚的年轻人,有的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有的对现有工作不满意辞职后选择继续读书或者参加各类考试以期实现自己的理想。
他们仍旧依赖父母,同父母一起住,靠父母的钱来养活自己,身体上虽然已经成人,但是心理上仍旧是个孩子,属于长不大型“啃老”。
日本最新的政府调查显示,15-34岁青年中,既没有固定职业也没有进入学校学习的所谓“啃老族”的人数已高达60多万。
日本的“啃老”现象从2000年开始越来越严重。上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仍处于高增长期,以拥有“终身雇佣”、“年功制”制度为荣,但到了90年代后半期,随着失业率激增、非正规雇佣者增加,出现了自由职业者、“啃老族”和贫困层。
另外,日本的出生率正逐年递减,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加上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优哉游哉地“啃老”,不愿意工作,日本的劳动力资源将面临枯竭的危险,经济发展潜力也会下降。
日本近日对550名已进入社会的20岁年龄段成年人就“啃老”进行了调查:
从中,我们发现日本社会中,“啃老”似乎已经成了年轻人普遍的选择,并且还有继续上升的态势。
韩国也有许多不愿长大的“啃老族”。现在,韩国老人见面都不愿谈及子女情况,特别是婚姻和职业情况,因为在韩国几乎每个家庭都会有一个子女找不到工作,或者是找不到结婚对象。在韩国的结婚仪式上,介绍新郎或新娘的职业时,如果不明确说明,那么他们多半是没有工作的“啃老族”。
根据韩国首尔的一个最新调查,30-49岁年龄段中,还在“啃老”的人数在首尔就超过了48万人,比十年前增加了91%,翻番就在眼前。
经济不能自立
西方经济已陷入数十年来最严重的衰退,这使得“追求自由、强调独立”的西方人越来越多选择到父母家共同生活。
美国媒体报道说,美国的“90后”大学毕业生们面临着同中国毕业生同样严峻的就业形势。《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也撰文称,原本美国的传统家庭观念是,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就应脱离父母,然而这恐怕已经成为往事,近几年,美国青年失业情况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和父母一起居住。
该报告指出,虽然年轻人“回巢”的趋势在2008年经济衰退之前已经出现,但经济不景气是导致此趋势持续并扩大的原因。经济衰退对年轻人的打击往往最大,因为他们是“进入公司最晚,但却最先被裁”的群体。
另外,随着西方国家房价逐渐升温,越来越多的西方父母还要像中国的父母一样,给子女买房。
英国儿童互助基金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英国,子女年龄介于18岁至30岁之间的家长,过半数不得不选择延时退休。
去年全英65岁以上老人以房产为抵押向银行贷款同比大增,这些贷款多用于儿孙身上。另一方面,在过去15年中,英国房价上涨了至少3倍,这也造成了很多年轻人确实买不起房,不得不向父母伸手要钱。
英国的平均房价是16.3万英镑/套,相当于人均年收入的6倍多,伦敦房价更要高出许多。要想借钱买房,没有一定的首付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英国一家研究和政策咨询机构公布的数字显示,收入位居平均水平的人需要工作14年才能攒足首付。
統计数据显示,没有父母资助的首次购房者的平均年龄为37岁,而对于有老可啃的人来说,则能早10年搬进自己的房子里。
澳大利亚最新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澳人没有能力购买第一套房产,而不得向父母一辈寻求经济援助。由比较网站Finders.com.au发起的调查一共采访了1700名澳人,调查显示这种“海绵社会”的现状,让越来越多已经成年的澳大利亚年轻人继续依靠父母生活。
调查称,86%的澳大利亚家长不得不向成年子女提供经济援助。贷款和现金是家长们最常见的资助方式,家长们还需要负担成年子女的房租,或者免费提供住所,帮他们支付账单,购买大开销商品,比如假期旅行、家电甚至房产。
调查得出结论,成年澳大利亚年轻人难以负担生活在大都市,特别是在靠近主要商业中心的地方居住,但这些地方往往是就业中心。有六分之一的澳人从父母处获得房贷首付,80后和90后一代最有可能获得父母的帮助来买第一套房,有26%承认该做法。
有借还要有还
西方国家在看待“啃老”这个问题上同亚洲国家存在不同。
西方人一般讲究经济独立,父母对子女的责任在子女成年以后便告终结,不到万不得已之时绝少轻易为之。
西方人把主要靠父母养的人称为“懒汉”、“游手好闲之人”、“寄生虫”等。
而那些已经三四十岁了,还拖家带口“赖”在父母身边的人,更是被形容成“犹如吸血鬼一般榨干父母身上的每一滴血”。
对于这些“啃老族”,成年后还回到父母家生活,的确让他们感到难堪。所以,一旦经济好转,他们就会马上搬离父母家,开始独立生活。
在美国,有的“啃老族”会在网络上下载一些“家庭协议”的标准版本,内容除了明确家务责任外,还涉及到自己同父母在财务、车辆等公共资源的使用,甚至细致到谁来支付宠物的开销。
美国父母认为,不管是“富二代”还是“贫二代”,子女过了18岁都得出去干活,就算孩子由于找不到工作暂时住家里,也要收取房租和伙食费,只不过可能会“打个折扣”。
比如,美国一位正陷入“啃老”状态的女生毕业后工作薪水不高,暂时住在父母家里。她的父母打算在加州买一套房子,就计划好通过向女儿收取房租来抵消一部分按揭贷款。
下面是对25岁到34岁的美国年轻人的调查:
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美国年轻人在经济上同父母分得很清。
泛美交易控股公司(TD Ameritrade)的最新调查显示,只有16%的受访父母称可能给孩子留下财产,且父母们的态度也并非是因为他们没有钱。
据报道,那些有着10万美元以上“闲钱”的父母中,近六成都表示不会把给孩子留遗产当作优先考虑的因素。而42%的父母称存钱只是为了自己的退休做打算,而给后代留下一笔财产则是他们最不关心的因素之一。接受调查的父母中只有2%的人称给孩子的遗产是自己的主要理财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