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黔东南传统民族文化深厚,蜡染和土陶都有着独特的个性和民族特色。本文把蜡染和陶艺进行比较研究,阐述黔东南蜡染及土陶的现状,分析蜡染与土陶的契合,并用于创造实践,把蜡染纹样运用于陶艺创作中。
关键词:概述;契合;运用;结语
贵州多为山区,历史上长期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交流少,让许多传统的文化艺术在这块土地上得以完整的保存和发展。尤其是黔东南,被誉为“多彩贵州”的集中代表。苗侗民族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丰富多彩而宝贵的文化艺术,其中苗族的枫香染、黄平泥哨、雷山土陶久负盛名。蜡染和陶艺,看似两个不同门类的艺术形式,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经过调查了解,结合个人的专业敏感性,我们也发现了二者之间的诸多类同之处。所谓物以类聚,下面我们就来谈谈黔东南蜡染纹样在陶艺中的运用。
1 黔东南蜡染
蜡染作为一种民族传统艺术,在国内外都普遍存在。它是一种布面染色技艺,实际上应该叫防染艺术,即先用石蠟或树脂,在融化的状态下,用特制的工具蜡刀把不需要染色的部分封住,再用蓝靛等染色剂进行染色,再清洗,经多道手续制作完成的一种传统艺术。在贵州,安顺、兴义等各地民间很多少数民族都具有非常巧妙的蜡染技艺。黔东南的苗侗族,在生产生活中发明了一种采用枫香树树脂为防染材料,故称为枫香染。黔东南苗侗蜡染别具地方特色,图案与刺绣、银饰等其他工艺有很大的类似之处。黔东南苗侗民族崇尚自然,蜡染图案多以动物、植物、几何纹样为主,尤其喜爱蝴蝶、苗龙、生肖、神话人物等纹样。纹样强调线条,线面结合,形式抽象、简洁、古朴,构图自由大胆,别具特色。黔东南蜡染,采用蓝靛做染料,作品呈现出蓝底白图,并出现蜡染特有的冰纹,图案大胆自由,抽象,色彩静雅,风格古朴。近年来,有人进行了大量的植物染研究,从当地的一些植物中提取了丰富的植物染料,丰富了作品的颜色,同时,也创新了扎染,甚至设计学中的一些技法,丰富了染指技术,丰富和发展了黔东南蜡染艺术。
2 黔东南陶艺
黔东南州雷山县舟江镇长丰村有着百多年的制陶历史,主要是制作土碗、酒坛酒瓶、茶壶等生活用具。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土陶制品受到世人的关注和喜爱。长丰土陶代代相传,陶器形制朴素大方,釉色深沉厚重,光彩亮洁,制作规范美观,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雷山土陶已经被列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除了雷山县的长丰土陶,黔东南还有一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平泥哨。黄平泥哨起源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平县境内的一个苗族老人,据悉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黄平泥哨,原本叫做“泥叫叫”,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吹得响的泥塑玩具。早期的泥哨,据说不用烧制和彩绘,小孩玩耍的时候一吹满嘴都是泥。后来,人们改进了制作工艺,经过柴火烧制后施以彩绘,再涂上桐油,让泥哨色彩艳丽,形制美观,动态生动,光洁可爱,又能吹响,这样就备受小孩子喜爱。慢慢地,黄平泥哨就发展成为了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
3 蜡染与陶艺的契合
第一,纹样的契合。陶艺和蜡染的契合点在于纹样。陶艺和蜡染,装饰上都会绘制纹样。这给二者的结合产生了联系的基础,蜡染艺术中的一些传统纹样运用在陶艺作品中,只有工具和材料的迁移,不存在实现的障碍,这种运用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第二,工具的相似性。蜡染和陶艺在制作流程中固然有着巨大的区别,然而有一些制作工具却有着相似性,如陶艺制作工具中的修胚工具:单头、双头修胚刀,油泥刀,金属刮片,木刮片,钢丝刮泥器,双头泥塑刀等,与蜡染制作工具中的各式蜡刀在形式上有着相似和相近的功能。这样陶艺和蜡染纹样的笔触风格就可以去向一致。第三,色彩的接近性。在色彩上,黔东南土陶色彩深沉厚重古朴,尤其是黄平泥哨采用水粉作为绘制颜料,色彩丰富艳丽,而蜡染色彩方面近年来也在蓝色基础上丰富了色彩色相。这样,蜡染纹样在陶艺中的运用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发挥。第四,文化的关联性。蜡染和陶艺,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现象,不同的艺术形式,只要都出自一个民族和一个地区,它们之间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是文化的关联性。因为同一个民族有着相同的信仰、相同的审美倾向,甚至相近的工艺,二者就能因为文化的关联性很好地结合起来。
4 运用及案例分析
第一,蜡染纹样的选取提炼。通过长时间的认知学习,我们了解到黔东南的蜡染纹样主要有动物纹、花草纹、几何纹三大类。这里我们选取蜡染中的“十二生肖”——月亮、老虎、蜈蚣、水牛、野猫、太阳、姜央、老蛇、象、雷、龙、鱼的形象以及几何纹中的螺旋纹、太阳纹、水波纹、山川纹等纹样。第二,蜡染纹样在陶艺中的体现。纹样运用到陶艺中,除了绘制装饰,还有一种直接实现形式就是平面到立体的转换,即直接把图案做出立体形态。比如,在黄平泥哨的制作中就能很好地实现这一转换过程。实际上,黄平泥哨常用十二生肖的题材,同时蜡染图案中这些动物形象也是频繁出现的。所以,这样的迁移转换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第三,案例分析。黄平泥哨、蜡染等艺术形式早已引进高校课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展和改进了制作工艺,我们的作品与原汁原味的文化遗产在形式上区别不是很大,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风格。而在功能上,我们的作品经过高温烧制,彩绘时采用丙烯颜料,最后用自喷光油抛光,使产品更加规范、细腻、无毒。尤其是在造型和绘制方面,我们的师生都是美术专业的学生,造型能力要比民间艺人要高。另外,我们充分利用了一些设计的技法和方式,使得作品更加具有装饰性,功能也得到了开放式创新。我们已经成功制作出陶笛等制品。在这些器物上绘制蜡染图案,也是别具一番艺术美感。例如,把器物涂成蓝底,再施以白色绘图就能表现出与传统蜡染相媲美的陶艺作品。第四,应用实践。我们在教学和艺术实践过程中,多以民族民间故事为素材,经过提炼进行创作。比如笔者制作的一套泥哨作品——《苗族谷歌·蝴蝶妈妈·脊宇鸟》,作品创作灵感来自苗族谷歌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蝴蝶妈妈和水泡恋爱,产下12枚卵,后脊宇鸟经过多年的孵化,最终孵化出12种动物,其中就包括了人类始祖,故事里描述的大概就是苗族版的十二生肖。笔者的作品就塑造了大鸟和十二生肖的形象,采用传统的风格,涂成黑底彩绘,色彩艳丽丰富,形象生动有趣。
5 结语
蜡染与陶艺的结合,不是简单的两种艺术形式或者文化现象的合并与拼凑。蜡染纹样在陶艺中的创作型运用,要么是把蜡染图案直接由平面转换成立体形态,要么是图案在陶艺作品中绘制装饰表现,要么是把陶艺做出了蜡染风格。这些都是二者的结合方式。这些结合,之所以叫运用,即创造性的应用,有着黔东南的文化底蕴,融合的还有文化的内涵,凝结了黔东南苗侗人民高超的智慧和自然淳朴的心灵。二者之所以能够有机地结合,源自两种艺术形式的共同文化背景,相同的民族,相同的信仰,相同的审美意识,相同的制作手段。
文章以一个久居黔东南的外来人身份,从一个旁观而热心的观者角度,结合自己的教学和创作实践经历,浅谈了一点自己的认识,望批评指正。
关键词:概述;契合;运用;结语
贵州多为山区,历史上长期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交流少,让许多传统的文化艺术在这块土地上得以完整的保存和发展。尤其是黔东南,被誉为“多彩贵州”的集中代表。苗侗民族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丰富多彩而宝贵的文化艺术,其中苗族的枫香染、黄平泥哨、雷山土陶久负盛名。蜡染和陶艺,看似两个不同门类的艺术形式,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经过调查了解,结合个人的专业敏感性,我们也发现了二者之间的诸多类同之处。所谓物以类聚,下面我们就来谈谈黔东南蜡染纹样在陶艺中的运用。
1 黔东南蜡染
蜡染作为一种民族传统艺术,在国内外都普遍存在。它是一种布面染色技艺,实际上应该叫防染艺术,即先用石蠟或树脂,在融化的状态下,用特制的工具蜡刀把不需要染色的部分封住,再用蓝靛等染色剂进行染色,再清洗,经多道手续制作完成的一种传统艺术。在贵州,安顺、兴义等各地民间很多少数民族都具有非常巧妙的蜡染技艺。黔东南的苗侗族,在生产生活中发明了一种采用枫香树树脂为防染材料,故称为枫香染。黔东南苗侗蜡染别具地方特色,图案与刺绣、银饰等其他工艺有很大的类似之处。黔东南苗侗民族崇尚自然,蜡染图案多以动物、植物、几何纹样为主,尤其喜爱蝴蝶、苗龙、生肖、神话人物等纹样。纹样强调线条,线面结合,形式抽象、简洁、古朴,构图自由大胆,别具特色。黔东南蜡染,采用蓝靛做染料,作品呈现出蓝底白图,并出现蜡染特有的冰纹,图案大胆自由,抽象,色彩静雅,风格古朴。近年来,有人进行了大量的植物染研究,从当地的一些植物中提取了丰富的植物染料,丰富了作品的颜色,同时,也创新了扎染,甚至设计学中的一些技法,丰富了染指技术,丰富和发展了黔东南蜡染艺术。
2 黔东南陶艺
黔东南州雷山县舟江镇长丰村有着百多年的制陶历史,主要是制作土碗、酒坛酒瓶、茶壶等生活用具。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土陶制品受到世人的关注和喜爱。长丰土陶代代相传,陶器形制朴素大方,釉色深沉厚重,光彩亮洁,制作规范美观,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雷山土陶已经被列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除了雷山县的长丰土陶,黔东南还有一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平泥哨。黄平泥哨起源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平县境内的一个苗族老人,据悉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黄平泥哨,原本叫做“泥叫叫”,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吹得响的泥塑玩具。早期的泥哨,据说不用烧制和彩绘,小孩玩耍的时候一吹满嘴都是泥。后来,人们改进了制作工艺,经过柴火烧制后施以彩绘,再涂上桐油,让泥哨色彩艳丽,形制美观,动态生动,光洁可爱,又能吹响,这样就备受小孩子喜爱。慢慢地,黄平泥哨就发展成为了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
3 蜡染与陶艺的契合
第一,纹样的契合。陶艺和蜡染的契合点在于纹样。陶艺和蜡染,装饰上都会绘制纹样。这给二者的结合产生了联系的基础,蜡染艺术中的一些传统纹样运用在陶艺作品中,只有工具和材料的迁移,不存在实现的障碍,这种运用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第二,工具的相似性。蜡染和陶艺在制作流程中固然有着巨大的区别,然而有一些制作工具却有着相似性,如陶艺制作工具中的修胚工具:单头、双头修胚刀,油泥刀,金属刮片,木刮片,钢丝刮泥器,双头泥塑刀等,与蜡染制作工具中的各式蜡刀在形式上有着相似和相近的功能。这样陶艺和蜡染纹样的笔触风格就可以去向一致。第三,色彩的接近性。在色彩上,黔东南土陶色彩深沉厚重古朴,尤其是黄平泥哨采用水粉作为绘制颜料,色彩丰富艳丽,而蜡染色彩方面近年来也在蓝色基础上丰富了色彩色相。这样,蜡染纹样在陶艺中的运用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发挥。第四,文化的关联性。蜡染和陶艺,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现象,不同的艺术形式,只要都出自一个民族和一个地区,它们之间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是文化的关联性。因为同一个民族有着相同的信仰、相同的审美倾向,甚至相近的工艺,二者就能因为文化的关联性很好地结合起来。
4 运用及案例分析
第一,蜡染纹样的选取提炼。通过长时间的认知学习,我们了解到黔东南的蜡染纹样主要有动物纹、花草纹、几何纹三大类。这里我们选取蜡染中的“十二生肖”——月亮、老虎、蜈蚣、水牛、野猫、太阳、姜央、老蛇、象、雷、龙、鱼的形象以及几何纹中的螺旋纹、太阳纹、水波纹、山川纹等纹样。第二,蜡染纹样在陶艺中的体现。纹样运用到陶艺中,除了绘制装饰,还有一种直接实现形式就是平面到立体的转换,即直接把图案做出立体形态。比如,在黄平泥哨的制作中就能很好地实现这一转换过程。实际上,黄平泥哨常用十二生肖的题材,同时蜡染图案中这些动物形象也是频繁出现的。所以,这样的迁移转换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第三,案例分析。黄平泥哨、蜡染等艺术形式早已引进高校课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展和改进了制作工艺,我们的作品与原汁原味的文化遗产在形式上区别不是很大,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风格。而在功能上,我们的作品经过高温烧制,彩绘时采用丙烯颜料,最后用自喷光油抛光,使产品更加规范、细腻、无毒。尤其是在造型和绘制方面,我们的师生都是美术专业的学生,造型能力要比民间艺人要高。另外,我们充分利用了一些设计的技法和方式,使得作品更加具有装饰性,功能也得到了开放式创新。我们已经成功制作出陶笛等制品。在这些器物上绘制蜡染图案,也是别具一番艺术美感。例如,把器物涂成蓝底,再施以白色绘图就能表现出与传统蜡染相媲美的陶艺作品。第四,应用实践。我们在教学和艺术实践过程中,多以民族民间故事为素材,经过提炼进行创作。比如笔者制作的一套泥哨作品——《苗族谷歌·蝴蝶妈妈·脊宇鸟》,作品创作灵感来自苗族谷歌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蝴蝶妈妈和水泡恋爱,产下12枚卵,后脊宇鸟经过多年的孵化,最终孵化出12种动物,其中就包括了人类始祖,故事里描述的大概就是苗族版的十二生肖。笔者的作品就塑造了大鸟和十二生肖的形象,采用传统的风格,涂成黑底彩绘,色彩艳丽丰富,形象生动有趣。
5 结语
蜡染与陶艺的结合,不是简单的两种艺术形式或者文化现象的合并与拼凑。蜡染纹样在陶艺中的创作型运用,要么是把蜡染图案直接由平面转换成立体形态,要么是图案在陶艺作品中绘制装饰表现,要么是把陶艺做出了蜡染风格。这些都是二者的结合方式。这些结合,之所以叫运用,即创造性的应用,有着黔东南的文化底蕴,融合的还有文化的内涵,凝结了黔东南苗侗人民高超的智慧和自然淳朴的心灵。二者之所以能够有机地结合,源自两种艺术形式的共同文化背景,相同的民族,相同的信仰,相同的审美意识,相同的制作手段。
文章以一个久居黔东南的外来人身份,从一个旁观而热心的观者角度,结合自己的教学和创作实践经历,浅谈了一点自己的认识,望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