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等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重视课内趣味导学,注重课外拓展积累,加强课内外训练,进行能力培养。
  【关键词】趣味性与主动性积累与拓展课内外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自主学习意识,强调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所以,语文教学中要让事实说话,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从而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要让学生自主地去拥抱语文,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一、重课内,趣味导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恰当的趣味导学可以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来,也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导入新课要有趣味性
  就是要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多种方式导入新课。我们有些教师不注重这一点,很随便。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很重要,特别是语文课。如:
  (1)激情朗诵导入。根据课文内容选取相关语句吟诵,把学生引入情境。如教《珍珠鸟》“我伏案写作时,珍珠鸟居然落到我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轻轻的动情吟诵,把学生带入情境。这种人鸟相依、和谐相处的意境真的让人感动。
  (2)问题设置导入。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设置问题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动机。如教《看云识天气》一文时,先要学生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成语故事,然后设置问题:诸葛亮为何能把东风借来?他是人还是神?这样导入新课学生有兴趣地研读课文,然后发现诸葛亮原来是靠云来识别天气,从而“借到东风”的。
  2、教学方法要有趣味性
  有趣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与学达到最佳的配合状态。如(1)发现法: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2)讨论法:讨论式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参与式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课堂上把学生分为若干组,让各个小组同学共同讨论一些问题,并且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结论。知识本身是枯燥无味的,但探究知识的过程是精彩万分的,所以能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愚公移山》一文时,设置问题:(1)在你前进的道路上,一块大石头挡住了去路,你是想办法搬移大石头,还是绕路行走?(2)假如你居住在半山腰,前面有大山挡住了你的视线和出路,你是选择挖掉屋前大山,还是选择搬家?学生讨论后,明白愚公移山的精神可贵,对“移山”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二、重课外,扩展视野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仅仅课堂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大千世界处处有语文,正所谓“大语文”,把学生引向课外,开阔视野,汲取营养,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1、名著。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并作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定期交流,培养文学素养。
  2、社会。一是让学生有选择地看报纸、电视。以新闻为主的《东方时空》、《实话实说》、《关注》、《社会调查》、《法制在线》等栏目必看,让学生从小关心时事、关心社会、关心教育、保护自然、了解法律。为树立远大理想打好基础:是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了解现实、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然后写出调查报告。如果说第二点困难大点的士话,那么第一点完全可以做到。当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也应多学习,不要连“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北大开发”、“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都不知道。
  3、自然。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去聆听、去欣赏或诗或文或画。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创造力。
  
  三、重训练,培养能力
  
  课内趣味导读和课外拓展视野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课内外要紧密结合起来。
  我带初一131班开展了“四个一”工程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即“每周每人讲一首古诗”、“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每周写一篇周记”、“每月读一本好书”,把这些课外阅读积累起来,通过课内有计划地活动,如即兴演讲、日记展评、故事会、新闻发布会、读书报告会、辩论会、知识竞赛等。训练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让学生课前假寐后三分钟讲演,效果很好。假寐从生理和心理上都有重要作用,三分钟讲演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其作用:1、学生有自信心和勇气;2、学生必须有课前准备:3、创设了一个自主和谐的氛围:4、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5、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6、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打通课内外,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空间,开辟语文学习空间,争取语文学习时间,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的多种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刨新设问
  陶 瑜
  
  一、虚拟问题情境,投石激浪,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造思维基于实验始于问题。”学生的迫切需要是积极思维的开始,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不同见解,形成师生的能动“对流”良好开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起新旧知识的联系,逐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运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上《阿Q正传》一课时,借鉴了于漪老师上《孔乙己》一课时的提问方式:“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没有人不知道阿Q,鲁迅在他所写的人物中最喜欢阿Q,他为什么喜欢呢?他是怎样以成功之笔来塑造这一形象的呢?当我们读悲剧时,眼泪总会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可是当我们读《阿Q正传》时,眼泪却流不出来,这又是为什么呢?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悲剧,莎士比亚悲剧的主人公是性格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悲剧。那么《阿Q正传》中所写的阿Q悲剧,究竟是哪一种悲剧呢?”这样,学生在老师创设的这种问题情境中,对学生学习《阿Q正传》起到了一种“促情”“激趣”的作用,学生形成了一种“急盼”“渴求”的心理状态,孜孜以求,加速思维,以求问题的解决。
  
  二、明确教学重点,开启茅塞,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课堂提问要紧紧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这个中心,紧紧围绕教学中的重难点,尤其是重点,优化课堂提问。教师不应该离开教学目标,节外生枝或让那些又偏又怪的问题把教材搞得支离破碎,更不应该突然冒出一个与教学内容毫不相关的问题去惩治那些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打乱教学的和谐。所以,对课堂中所提的问题,教师备课时应精挑严选,细心设计,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譬如:我在上《群英会蒋干中计》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问:“周瑜的反问计真的十全十美,天衣无缝吗?如果有漏洞,表现在哪里?周瑜又是如何弥补的?”这一提问,迅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积极细心,热烈讨论,最后全班学生找出了“战时统帅醉酒不正常;机密信件随意放置不合情理;蒋干离开时无人盘查令人难以置信”等六处漏洞。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周瑜是如何弥补这些漏洞的。因此,这种目标明确的巧妙提问,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但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举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正是这个道理。
  
  三、讲求问而不滥,难易适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种子发芽,孕育生产都是有时机的,不按时机,不顺乎自然,就难以奏效。课堂提问,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巧妙施问,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语)。所提问题要新颖有趣,且有一定难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思考,每个学生只要“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对一些高层次,较复杂的问题,需要教师给予提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领会,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给予多种诱导,最终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我在讲《雷雨》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问“周朴园在大年三十晚上把鲁侍萍母子赶出了家门,可是在以后的三十年中,他家东西的摆设一律维持侍萍在家时的原貌,还四处打听侍萍的坟墓,还要为她修一番。你如何看待周朴园的这行为?”这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回答,于是我又降低难度作了三次提示(1)周朴园把侍萍母子赶出家门,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性格?(2)三十年后,当侍萍突然出现在他面前时,他的所作所为是为什么?(3):三十年中,周的这一系列怀念侍萍的行为反映了什么?经过这样的适时提示,学生阅读分析,很容易地就找到了了问题的答案反映了,周朴同的极端虚伪、冷酷欺骗,他做得如此虔诚,虚伪到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是在欺骗。教师不能停留于让学生找问题的答案,应引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众多新问题,把未知的化为已知。
其他文献
当前,在教育评价研究中,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研究学生评价的。但是,我们发现众多研究的关注点都是研究评价的方法和手段,而是很少关注学生对于评价意识的认识和评价意识的培养。学生常常疑惑:为什么老师要我们做那些作业?为什么上课要认真听讲?为什么爸爸妈妈和老师总要求我们要考高分数?当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许多尴尬,除了家长、教师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艺术之外,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缺乏是其根本的原因。所以我们认为,
期刊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数学学科的特点和特殊功能,决定了它在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担负着更多的任务。因此,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学教学素质化和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是教师是否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否将数学的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的数学能力对学生加以培养,即教师是否创造性地“教”和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亦即是否将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那么,怎样进行数学创新教育呢?    一、要
期刊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主持召开教育工作座谈会时强调,教育事关国家未来,现代化建设、国民素质、精神文明、道德力量,都离不开教育。要着力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伞面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我们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真正成为世界上一流的国家。  从2006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宣布“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到总理记者招待会上感占“使教育成为面向
期刊
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数学部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迅速成为美国学术界冉冉升起的明星,不仅在拓扑学、代数学和数论方面独占鳌头,计算机理论、运筹学和新生的博奕论也处于领先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家都返回普林斯顿,科学,特别像数学这样的基础学科被视为战后创造更加美好世界的关键。  当然,普林斯顿的数学教学方法也特别有趣。数学系主任所罗门·列夫谢茨教授对他的学生说:你们是最优秀的学生,每
期刊
一、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
期刊
张奠宙教授在《数学教育中的创新工程大纲》中提出:“创新是民族的灵魂”,让我们从课堂上做起;创新的课堂气氛必须是鼓励创造:创新的课堂要为学生发表意见、提出问题,留下空间;创新的课堂要让学生勇于设疑,编数学题。基于这样的思想认识,我们进行了“自主学习,让位创新”课堂改革实验。下面以“圆锥的体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十二册第49—50页例1)教学为例,具体谈一谈“让教于学生”、“让学于学生”、“
期刊
【摘要】陈炽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改革教育的强烈要求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富有建设性的影响,尤其是他关于变通科举的思想在今天仍不乏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陈炽艺科变通科举制度  陈炽(1855-1900),字次亮,江西瑞金人。曾任清政府户部郎中和军机处章京等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早期维新思想家和著名的教育家。陈炽对改革教育的强烈要求对中国
期刊
近年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明确规定,考生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且分值为l 9分。那么,作为考生,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地阅读文言文呢?笔者根据多年担任高三语文教学的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由于近几年高考文言文选材都是纪传文,自然以写人为重。首先要认真通读全文,准确把握大意。读懂该文的标准是:文中写了哪些人,哪些事,这些事件透射出人物怎样的性格
期刊
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是学生主体直接触古今中外大量优秀范文的好时机,更是学生发现探索课文内涵的好途径。语文课教学如果丢弃了课奉,那就仿佛一个人没有了灵魂。从这种意义上说,课文始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地,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起点和对象,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载体。  发现教学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学生带着课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与感受走向敦师,向教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自己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走向学生,把结果讲
期刊
纵观近几年来的中考语文成绩,农村初中的成绩绝大多数不尽人意,明显低于城市初中水平,且差距较大。这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素质偏低?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工作不努力?都不是,不少语文教师经验丰富,也教出过好成绩。不少语文教师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课后忙得不亦乐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局面呢?这是值得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