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集体教育活动就是在主体背景下展开的,以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全体儿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操作活动,以获得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发展儿童与生活相联系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为主要价值取向的一种数学教学活动。任务分析是“通过学习起点状态的确定(学习状态为学生的原有的知识、技能、学习态度和方法),根据教学知识体系分析学习目标的类型、学习过程及学习支持条件,来精确定义学习者要怎么习得知识技能和发展兴趣思维的过程”的一项技术。目前,数学核心经验是数学活动研究领域的热点,通过任务分析能帮助幼儿老师在活动中切实落实以孩子为学习主体,构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
关键词:任务分析;数学集体教学;数学核心经验
集体教学活动[ ]是我国幼儿园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而数学集体教育活动就是在主体背景下展开的,以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全体儿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操作活动,以获得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发展儿童与生活相联系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为主要价值取向的一种数学教学活动。
通过文献研究、实践观察和访谈交流发现,我国幼儿园集数学集体教学存在很多不如意的地方:
1.数学教学活动效果不理想,设计的活动环节和活动材料没有达成预期的目标。如原本提供幼儿探索理解的操作材料,幼儿不知道、不需要或不想要操作,在大班数学《五的组成》中的幼儿自主操作填写操作单的环节,幼儿很多不去操作实物,直接填写;有些幼儿操作了,却不会操作;有些幼儿操作了一会,没有兴趣继续操作。原本这个环节的目的是通过幼儿的操作探索,建构对五的组成的认知,但是因为材料探索性低,活动环节没有达成预设,五的组成成为幼儿一种机械记忆的结果。也存在情况如老师过于强调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增加许多无效内容反而冲淡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2.不知道如何把握数学教学活动。如老师更多关注的是自己“如何教”,很少关注幼儿“如何学”,或关注了幼儿的“学”却不知道如何根据儿童的情况做适当的回应。也有人提出[ ]“幼儿园教师关于幼儿学习的知识不容客观”,无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无法把握活动节奏,时间分配不合理,这些情况在数学活动中尤其明显。(幼儿园教师“关于幼儿学习的知识”指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学习规律的把握和学习过程的把握,以及对幼儿学习困难的理解与解决。具体来说,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幼儿学习一般规律与特点的知识;二是特定领域幼儿学习规律与特点;三是幼儿在特定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学习困惑及其解决方案。)
3.错误分析或不知道如何分析数学教学活动任务。数学[ ]作为一门研究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其知識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相对于幼儿年龄阶段发展特点和规律来说,这类学习若没有正确的定位和恰当的方法可能会让幼儿感到害怕、拒绝甚至产生“数学焦虑”(mathematics anxiety),进而影响其今后的数学学业。幼儿老师作为已经习得数学这一抽象概念的教授者,常常在教学活动中以自身的理解去教授幼儿数学知识或者知道从幼儿角度去分析数学任务,却不知道如何分析,而且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最大的问题是老师只知道教案呈现出来的知识与技能,却不知道背后的数学意义,如相邻数是数学学习一个很常见的内容,认识相邻数的本质是帮助幼儿理解自然数列中多1和少1的数量关系,这只有在自然数列中讨论这种关系才有意义,但很多数学活动中老师单独将3个数字拿出来反复说他们的关系,即使幼儿记住了3的相邻数是2和4,但对于数与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可能还是比较模糊的。
幼儿期是积累有关数的感性认知和经验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对幼儿数学教育的越来越重视,不同领域对幼儿数学教育展开了研究。数学核心经验学习与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分析数学教学活动是近年来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幼儿教育杂志从2016年第一期开始,以专辑形式依次介绍了“集合与分类”“模式”“量的比较”“空间方位”“测量”“图形”“数概念”“数运算”等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 黄瑾)。很多老师也开始利用数学核心经验去分析孩子的数学学习、去思考教师的支持性策略是什么。如[ ]田芳分析一系列幼儿“数运算”的案例,发现“采用‘解决办法’的教学方式,遵循幼儿数运算概念的发展轨迹,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基本理念和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她建议教师应该更多关注幼儿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在操作和表达中促进幼儿数认知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对数学核心经验的实践不仅限于教学活动,还扩展到有关数学的日常活动和区角活动[ ]。近期,以教学实践为主的学前教育杂志中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基础反思了一系列典型的数学教学活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但实际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幼儿学习发展的阶段性表现,而数学核心经验是细化的表现标准,所以归根结底,大家关注的就是幼儿如何学习数学。
当前,幼儿园大力提倡发挥幼儿主体性,对于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正确地表达数学,如何将一个复杂的或抽象的数学用幼儿可以了解的形式表达出来”是最重要的任务,这与教师对幼儿学习规律和学习过程的把握密切相关。在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可能并不是去创造数学,而是在幼儿的数学思维中创造理解,因为“[ ]数学是由一大群高度关联的抽象概念所组成的,如果教师不知道如何把这些抽象概念转换成能使学习者把数学与他已经知道的联系起来的形式,那么他们就不可能理解地学会这一切。”
我觉得“任务分析”可以帮助数学教学活动切实地将一个复杂的或抽象的数学用幼儿可以了解的形式表达出来,联系数学核心经验与幼儿经验,帮助幼儿构建数学,从而把握数学教学活动提高早期数学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欣 黄瑾 杨宗华.幼儿园综合课程中的数学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
[2]郑志辉** 刘德华.幼儿教师“关于幼儿学习的知识”现状与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16年第8期
[3]黄瑾.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2.
[4]田芳.儿童“数运算”核心经验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及教师的支持策略[J].幼儿教育.2016年第十期
[5]“基于数学核心经验促进教师领域教学知识提升”课题组.有关“数运算”的日常活动和区角活动举例[J].幼儿教育.2016年第十期
[6]窦盼英.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法的研究与实施[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关键词:任务分析;数学集体教学;数学核心经验
集体教学活动[ ]是我国幼儿园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而数学集体教育活动就是在主体背景下展开的,以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全体儿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操作活动,以获得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发展儿童与生活相联系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为主要价值取向的一种数学教学活动。
通过文献研究、实践观察和访谈交流发现,我国幼儿园集数学集体教学存在很多不如意的地方:
1.数学教学活动效果不理想,设计的活动环节和活动材料没有达成预期的目标。如原本提供幼儿探索理解的操作材料,幼儿不知道、不需要或不想要操作,在大班数学《五的组成》中的幼儿自主操作填写操作单的环节,幼儿很多不去操作实物,直接填写;有些幼儿操作了,却不会操作;有些幼儿操作了一会,没有兴趣继续操作。原本这个环节的目的是通过幼儿的操作探索,建构对五的组成的认知,但是因为材料探索性低,活动环节没有达成预设,五的组成成为幼儿一种机械记忆的结果。也存在情况如老师过于强调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增加许多无效内容反而冲淡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2.不知道如何把握数学教学活动。如老师更多关注的是自己“如何教”,很少关注幼儿“如何学”,或关注了幼儿的“学”却不知道如何根据儿童的情况做适当的回应。也有人提出[ ]“幼儿园教师关于幼儿学习的知识不容客观”,无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无法把握活动节奏,时间分配不合理,这些情况在数学活动中尤其明显。(幼儿园教师“关于幼儿学习的知识”指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学习规律的把握和学习过程的把握,以及对幼儿学习困难的理解与解决。具体来说,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幼儿学习一般规律与特点的知识;二是特定领域幼儿学习规律与特点;三是幼儿在特定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学习困惑及其解决方案。)
3.错误分析或不知道如何分析数学教学活动任务。数学[ ]作为一门研究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其知識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相对于幼儿年龄阶段发展特点和规律来说,这类学习若没有正确的定位和恰当的方法可能会让幼儿感到害怕、拒绝甚至产生“数学焦虑”(mathematics anxiety),进而影响其今后的数学学业。幼儿老师作为已经习得数学这一抽象概念的教授者,常常在教学活动中以自身的理解去教授幼儿数学知识或者知道从幼儿角度去分析数学任务,却不知道如何分析,而且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最大的问题是老师只知道教案呈现出来的知识与技能,却不知道背后的数学意义,如相邻数是数学学习一个很常见的内容,认识相邻数的本质是帮助幼儿理解自然数列中多1和少1的数量关系,这只有在自然数列中讨论这种关系才有意义,但很多数学活动中老师单独将3个数字拿出来反复说他们的关系,即使幼儿记住了3的相邻数是2和4,但对于数与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可能还是比较模糊的。
幼儿期是积累有关数的感性认知和经验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对幼儿数学教育的越来越重视,不同领域对幼儿数学教育展开了研究。数学核心经验学习与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分析数学教学活动是近年来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幼儿教育杂志从2016年第一期开始,以专辑形式依次介绍了“集合与分类”“模式”“量的比较”“空间方位”“测量”“图形”“数概念”“数运算”等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 黄瑾)。很多老师也开始利用数学核心经验去分析孩子的数学学习、去思考教师的支持性策略是什么。如[ ]田芳分析一系列幼儿“数运算”的案例,发现“采用‘解决办法’的教学方式,遵循幼儿数运算概念的发展轨迹,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基本理念和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她建议教师应该更多关注幼儿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在操作和表达中促进幼儿数认知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对数学核心经验的实践不仅限于教学活动,还扩展到有关数学的日常活动和区角活动[ ]。近期,以教学实践为主的学前教育杂志中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基础反思了一系列典型的数学教学活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但实际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幼儿学习发展的阶段性表现,而数学核心经验是细化的表现标准,所以归根结底,大家关注的就是幼儿如何学习数学。
当前,幼儿园大力提倡发挥幼儿主体性,对于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正确地表达数学,如何将一个复杂的或抽象的数学用幼儿可以了解的形式表达出来”是最重要的任务,这与教师对幼儿学习规律和学习过程的把握密切相关。在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可能并不是去创造数学,而是在幼儿的数学思维中创造理解,因为“[ ]数学是由一大群高度关联的抽象概念所组成的,如果教师不知道如何把这些抽象概念转换成能使学习者把数学与他已经知道的联系起来的形式,那么他们就不可能理解地学会这一切。”
我觉得“任务分析”可以帮助数学教学活动切实地将一个复杂的或抽象的数学用幼儿可以了解的形式表达出来,联系数学核心经验与幼儿经验,帮助幼儿构建数学,从而把握数学教学活动提高早期数学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欣 黄瑾 杨宗华.幼儿园综合课程中的数学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
[2]郑志辉** 刘德华.幼儿教师“关于幼儿学习的知识”现状与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16年第8期
[3]黄瑾.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2.
[4]田芳.儿童“数运算”核心经验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及教师的支持策略[J].幼儿教育.2016年第十期
[5]“基于数学核心经验促进教师领域教学知识提升”课题组.有关“数运算”的日常活动和区角活动举例[J].幼儿教育.2016年第十期
[6]窦盼英.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法的研究与实施[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