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炼焦学》是以讲述焦炭性质、转化原理及特点、炉型结构及热工评定等理论知识为主的学科,在培养新型炼焦人才和推动钢铁行业技术革新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炼焦学》课程涉及的知识点繁杂、抽象且前后连贯性不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兴趣不高,同时按部就班的传统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系统科学的思维方式。为此,本文提出“一核心一主线”的科学研究思路,以焦炭为“核心”,处理工艺为“主线”,从宏观角度整体把握教材脉络,将杂乱知识有序条理化,有益于增加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该研究思路还力争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实践经验和保障。
关键词:炼焦学 教学改革研究 焦炭 处理工艺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242-01
我国能源结构具有富煤、贫油、少气的重要特征,因此,了解煤炭基本性质,将有限的煤炭资源充分利用是煤化工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炼焦学》是高校煤化工方向的重要专业课程,是讲述配合煤在隔绝空气的炭化室中持续升温至1000±50℃,煤料经过干燥、热解、软化、熔融、黏结、固化、半焦收缩等过程,最终得到固态焦炭、液态焦油及焦炉煤气为主的一门课程。[1-2]所得到的固态焦炭在钢铁冶金、冲天炉熔炼等领域起着关键作用,煤焦油可提炼出数百种化工原料,焦炉煤气也在能源燃烧、甲醇合成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可以说,《炼焦学》承接着采矿和冶金两大学科,其是挖掘铁矿石价值,实现钢铁冶金魅力的重要桥梁。为此,如何讲好《炼焦学》课程,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素质,培养适合现代焦化企业和钢铁企业发展的新型炼焦人才尤为关键。但是《炼焦学》课程涉及的知识点零散、抽象且概括性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兴趣不高,且按部就班的传统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系统科学的思维方式。为此,本文提出“一核心一主线”的教学思路,旨在阐明炼焦的教学核心问题,宏观把握课程脉络,将杂乱知识条理化,最终提升学生快乐学习的兴趣,培养新型炼焦人才。
一、《炼焦学》课程中“一核心”的内容分析
《炼焦学》课程紧紧围绕“焦炭”这个核心展开学习,不仅阐述了焦炭基本性质(如:工业分析、元素分析、机械力学性质、热性质、显微结构等),而且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分别说明了焦炭成熟过程的机理及反应特点,从多角度理解焦炭成熟的特性,并分析了焦炭转化的反应场所,即炼焦炉的结构特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只要始终把握“焦炭”这个“魂”,就可以将零散繁杂的知识整合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实践表明,这种核心知识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学一节忘一节,前后知识联系不上的问题,提升单位时间学习效率。
二、《炼焦学》课程中“一主线”的科学分析
《炼焦学》主要传授给学生炼焦安全可控生产、炉型设计及应用科学研究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等关键知识[2],涉及的概念抽象且不易理解,学生在学习时章节前后连贯性差,难以将整本书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所有内容串联起来,有效把握内容发展脉搏,增加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依据“一条主线”思路进行教学,主要是指在讲授过程中按照来煤接受、储存、倒运、粉碎、配合、混匀、储煤塔存放、炼焦、推焦、熄焦、筛分最后至成品焦炭这个完整的处理工艺主线进行教学。首先阐述焦炭的“前世”,即煤炭在转化为焦炭前的预处理工艺;然后描述焦炭的“今生”,即炭化室炼焦的过程、机理和主要特点,最后说明焦炭的“未来”,即红焦熄焦、筛分等处理工艺。这种以处理工艺为主线对知识点进行分步解析教学过程,可以将关键内容有序深入地传授给学生,不仅利于学生从宏观角度理解整本教材的知识,把握煤炭处理工艺脉搏,而且利于熟悉企业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炼焦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知识点繁杂、抽象且连贯性差的问题,提出“一核心一主线”的科学研究思路,以焦炭为“核心”,处理工艺为“主线”,从宏观角度整体把握教材脉络,将杂乱知识有序条理化,有益于增加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提高快乐学习的兴趣,同时利于培养学生系统科学的思维方式。该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不仅对优化《炼焦学》课堂教学质量具有显著效果,还力争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拓展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姚昭章,郑明东.炼焦学(第3版)[M].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5.
[2]张志佳,李春生,孫嬿等.《炼焦学》课程“渗透法教学”的教学改革新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12(38): 33-34.
关键词:炼焦学 教学改革研究 焦炭 处理工艺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242-01
我国能源结构具有富煤、贫油、少气的重要特征,因此,了解煤炭基本性质,将有限的煤炭资源充分利用是煤化工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炼焦学》是高校煤化工方向的重要专业课程,是讲述配合煤在隔绝空气的炭化室中持续升温至1000±50℃,煤料经过干燥、热解、软化、熔融、黏结、固化、半焦收缩等过程,最终得到固态焦炭、液态焦油及焦炉煤气为主的一门课程。[1-2]所得到的固态焦炭在钢铁冶金、冲天炉熔炼等领域起着关键作用,煤焦油可提炼出数百种化工原料,焦炉煤气也在能源燃烧、甲醇合成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可以说,《炼焦学》承接着采矿和冶金两大学科,其是挖掘铁矿石价值,实现钢铁冶金魅力的重要桥梁。为此,如何讲好《炼焦学》课程,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素质,培养适合现代焦化企业和钢铁企业发展的新型炼焦人才尤为关键。但是《炼焦学》课程涉及的知识点零散、抽象且概括性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兴趣不高,且按部就班的传统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系统科学的思维方式。为此,本文提出“一核心一主线”的教学思路,旨在阐明炼焦的教学核心问题,宏观把握课程脉络,将杂乱知识条理化,最终提升学生快乐学习的兴趣,培养新型炼焦人才。
一、《炼焦学》课程中“一核心”的内容分析
《炼焦学》课程紧紧围绕“焦炭”这个核心展开学习,不仅阐述了焦炭基本性质(如:工业分析、元素分析、机械力学性质、热性质、显微结构等),而且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分别说明了焦炭成熟过程的机理及反应特点,从多角度理解焦炭成熟的特性,并分析了焦炭转化的反应场所,即炼焦炉的结构特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只要始终把握“焦炭”这个“魂”,就可以将零散繁杂的知识整合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实践表明,这种核心知识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学一节忘一节,前后知识联系不上的问题,提升单位时间学习效率。
二、《炼焦学》课程中“一主线”的科学分析
《炼焦学》主要传授给学生炼焦安全可控生产、炉型设计及应用科学研究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等关键知识[2],涉及的概念抽象且不易理解,学生在学习时章节前后连贯性差,难以将整本书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所有内容串联起来,有效把握内容发展脉搏,增加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依据“一条主线”思路进行教学,主要是指在讲授过程中按照来煤接受、储存、倒运、粉碎、配合、混匀、储煤塔存放、炼焦、推焦、熄焦、筛分最后至成品焦炭这个完整的处理工艺主线进行教学。首先阐述焦炭的“前世”,即煤炭在转化为焦炭前的预处理工艺;然后描述焦炭的“今生”,即炭化室炼焦的过程、机理和主要特点,最后说明焦炭的“未来”,即红焦熄焦、筛分等处理工艺。这种以处理工艺为主线对知识点进行分步解析教学过程,可以将关键内容有序深入地传授给学生,不仅利于学生从宏观角度理解整本教材的知识,把握煤炭处理工艺脉搏,而且利于熟悉企业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炼焦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知识点繁杂、抽象且连贯性差的问题,提出“一核心一主线”的科学研究思路,以焦炭为“核心”,处理工艺为“主线”,从宏观角度整体把握教材脉络,将杂乱知识有序条理化,有益于增加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提高快乐学习的兴趣,同时利于培养学生系统科学的思维方式。该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不仅对优化《炼焦学》课堂教学质量具有显著效果,还力争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拓展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姚昭章,郑明东.炼焦学(第3版)[M].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5.
[2]张志佳,李春生,孫嬿等.《炼焦学》课程“渗透法教学”的教学改革新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12(38): 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