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一辈子可以受益的内容,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任务。思想品德课不仅是传播知识的课堂,更应该是人性养育的殿堂。人性养育的课堂需要真情,有真情才能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才能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信度,才能有效地激发、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案例描述]
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难报三春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个环节:感动你我
播放FLASH音乐《天亮了》,导入新课。学生在观看中获得情感、心理体验,引起共鸣,引发思考。
感动你我的人物很多,什么样的父母什么样的事才能感动我们的学生?我选择了著名歌手韩红演唱的这首歌,这首歌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创作的,课堂导入就从FLASH音乐故事開始。
故事:那是一个秋天。一对夫妇带着他们的孩子来旅游,在乘坐高山缆车的时候,意想不到的悲剧发生了,缆车运行到中途突然坠落。在接近死亡的一瞬间,爸爸妈妈永远离开了他们的孩子,由于力的缓冲作用,孩子得救了……
看到这些,学生很难不被感动。这时,我及时引入:生命是无价的,还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呢?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父母把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给了我们这些做儿女的,这恩情我们一辈子都难以报答呀!今天,我们就共同探究《难报三春晖》。
第二个环节:发现感动(真情告白)
此环节为学生自主发言,题目是:“父母的爱,你感受到了吗?说说父母做的一件令你感动的事。”
在学生发言之前,我又选取了一些图片(图片一:妈妈在烈日下的考场外焦急地等候;图片二:妈妈看着女儿的作业,笑得多开心呀)。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停留的画面勾起了学生对父母爱的回忆,让学生有话可说。
在前面事例的启发下,学生是有话可说的:
A.从我上学开始,妈妈几年如一日,不管刮风下雨,每天接送我上、下学。
B.有一天深夜,妈妈刚躺下休息,我发烧了,妈妈赶紧起床,奔了出去,给我买来了退烧药。妈妈原本是个胆小的人,最怕晚上独自出门,但是她说那天晚上她一点也没怕。
……
第三个环节:感动行动
感动之后要付诸行动,将教育内化为学生的心理品质。
我设置了“爱的献礼——假如明天是你父母的生日,你想给爸爸妈妈送上一份什么生日礼物”的情境。学生激情满怀地制作了一件件富有特色的“小礼物”:有的同学朗诵了一首自己创作的诗给父母;有的同学深情地演唱《生日快乐》;有的同学画了一幅充满爱意的画;有的学生满含深情地说出了对父母想说的话和对父母深深的祝福……
[案例评析]
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课程,思想性是该课程的根本性质,也是该课程的灵魂,因而对情感目标的要求更高。在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分类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第一位的教学目标,这与传统教学中把知识目标放在第一位有了明显区别。因而,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知识传授,停留在“谈谈、讲讲、划划”的模式之中,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闻不问,我们必须在教学中着力渗透情感教育。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环节,分别是感动你我、发现感动、感动行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情感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感悟人生,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设置教学情境,实现自我内化教育,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根本途径。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传授知识是必要的,也是基础,但仅仅是教师的说教,课堂则是苍白无力的,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怀疑。有人说过: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只有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化于学生心中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才是有效的。美国当代教育家、心理学家柯尔伯格强调:“道德既不是由外部强制所致的内化过程,也不是生物学成熟的自然结果,而是在儿童与社会道德环境的交互作用——活动与实践中逐步构建起来的。”所以,教师应善于凭借学生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设置情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陆机在《文赋》中论及诗歌创作时说:“诗缘情而绮靡。”情境的设置首先在一个“情”字,应力求做到“情”、“心”的统一。本节课一开始的FLASH音乐欣赏,便点燃了学生的感动之情;随后的“发现感动”,学生回忆并讲述与父母之间最真挚、最感人的事件,一段段真情告白深深震撼了学生;在“感动行动——爱的献礼”教学情境中,学生那满含深情地歌唱《感恩的心》、富有寓意的画面、深深的祝福……这不仅是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自我的教育,是对心灵的拷问,是对课堂的超越,是人本化的学习。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一节课也许并不能立刻改变什么,但是我想这节课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了知情合一,有一些东西已经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学生将终身难忘。这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人性养育的课堂需要真情,有真情才能打动学生、感动学生,才能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信度,才能有效地激发、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一辈子可以受益的内容,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任务。思想品德课不仅是传播知识的课堂,更应该是人性养育的殿堂。人性养育的课堂需要真情,有真情才能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才能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信度,才能有效地激发、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案例描述]
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难报三春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个环节:感动你我
播放FLASH音乐《天亮了》,导入新课。学生在观看中获得情感、心理体验,引起共鸣,引发思考。
感动你我的人物很多,什么样的父母什么样的事才能感动我们的学生?我选择了著名歌手韩红演唱的这首歌,这首歌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创作的,课堂导入就从FLASH音乐故事開始。
故事:那是一个秋天。一对夫妇带着他们的孩子来旅游,在乘坐高山缆车的时候,意想不到的悲剧发生了,缆车运行到中途突然坠落。在接近死亡的一瞬间,爸爸妈妈永远离开了他们的孩子,由于力的缓冲作用,孩子得救了……
看到这些,学生很难不被感动。这时,我及时引入:生命是无价的,还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呢?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父母把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给了我们这些做儿女的,这恩情我们一辈子都难以报答呀!今天,我们就共同探究《难报三春晖》。
第二个环节:发现感动(真情告白)
此环节为学生自主发言,题目是:“父母的爱,你感受到了吗?说说父母做的一件令你感动的事。”
在学生发言之前,我又选取了一些图片(图片一:妈妈在烈日下的考场外焦急地等候;图片二:妈妈看着女儿的作业,笑得多开心呀)。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停留的画面勾起了学生对父母爱的回忆,让学生有话可说。
在前面事例的启发下,学生是有话可说的:
A.从我上学开始,妈妈几年如一日,不管刮风下雨,每天接送我上、下学。
B.有一天深夜,妈妈刚躺下休息,我发烧了,妈妈赶紧起床,奔了出去,给我买来了退烧药。妈妈原本是个胆小的人,最怕晚上独自出门,但是她说那天晚上她一点也没怕。
……
第三个环节:感动行动
感动之后要付诸行动,将教育内化为学生的心理品质。
我设置了“爱的献礼——假如明天是你父母的生日,你想给爸爸妈妈送上一份什么生日礼物”的情境。学生激情满怀地制作了一件件富有特色的“小礼物”:有的同学朗诵了一首自己创作的诗给父母;有的同学深情地演唱《生日快乐》;有的同学画了一幅充满爱意的画;有的学生满含深情地说出了对父母想说的话和对父母深深的祝福……
[案例评析]
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课程,思想性是该课程的根本性质,也是该课程的灵魂,因而对情感目标的要求更高。在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分类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第一位的教学目标,这与传统教学中把知识目标放在第一位有了明显区别。因而,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知识传授,停留在“谈谈、讲讲、划划”的模式之中,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闻不问,我们必须在教学中着力渗透情感教育。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环节,分别是感动你我、发现感动、感动行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情感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感悟人生,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设置教学情境,实现自我内化教育,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根本途径。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传授知识是必要的,也是基础,但仅仅是教师的说教,课堂则是苍白无力的,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怀疑。有人说过: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只有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化于学生心中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才是有效的。美国当代教育家、心理学家柯尔伯格强调:“道德既不是由外部强制所致的内化过程,也不是生物学成熟的自然结果,而是在儿童与社会道德环境的交互作用——活动与实践中逐步构建起来的。”所以,教师应善于凭借学生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设置情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陆机在《文赋》中论及诗歌创作时说:“诗缘情而绮靡。”情境的设置首先在一个“情”字,应力求做到“情”、“心”的统一。本节课一开始的FLASH音乐欣赏,便点燃了学生的感动之情;随后的“发现感动”,学生回忆并讲述与父母之间最真挚、最感人的事件,一段段真情告白深深震撼了学生;在“感动行动——爱的献礼”教学情境中,学生那满含深情地歌唱《感恩的心》、富有寓意的画面、深深的祝福……这不仅是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自我的教育,是对心灵的拷问,是对课堂的超越,是人本化的学习。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一节课也许并不能立刻改变什么,但是我想这节课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了知情合一,有一些东西已经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学生将终身难忘。这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人性养育的课堂需要真情,有真情才能打动学生、感动学生,才能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信度,才能有效地激发、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