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许多教育评论家说,当今的学生不爱写作文,不会写作文,可我学理科的儿子却偏爱写作文,不仅是班里的作文行家,还在省内外多家报刊上发表了作品。为什么呢?因为我教子作文,很知道“对症下药”。
让孩子写心里话
时下好多学生写作文都有一个特点——敷衍,要么前言不搭后语地胡说一通,要么抄袭范文,应付了事。我是一名中学老师,曾做过一次相关调查,结果发现有一个班,50名学生里只有不到20个愿意自己独立完成作文。我儿子以前写作文也是“拿来主义”,从作文同步训练和优秀作文集上抄。我批评他,他还振振有词,既然有“江洋大盗”,为什么不能有“作文大盗”?
儿子曾经写过一篇作文《我的母亲》,写他妈妈在他晚上写作业时,给他送来一碗热乎乎的汤面。他看到妈妈两鬓斑白,非常感动。
我一看,哭笑不得。这不明摆着胡说乱抄吗?他妈妈哪有那么老?
我问儿子,他为什么不自己写。儿子说,不知道写什么,好像自己没什么可写的,作文集上那些作文里发生的趣事,似乎自己都没有。
我笑了,告诉他说:“世上绝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同样,大千世界,人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和感受也绝不相同。你应该感受到自己的父母与其他人的父母不同的地方。作文就是要写自己经历的事,不一定很有趣,很吸引人,只要写出真情实感,就是好作文。”儿子说他试试。
妻子的企业效益不好,工资很低,而且每月只能领到80%的工资,所以她在家属区开了一个小杂货店。儿子见妈妈很辛苦,不仅顾家里和单位的事情,还要照顾小卖店的生意,百忙之中,还惦记着他的学习,心里有了一些触动。于是,放学后儿子也开始经常到小卖店帮忙。
后来,儿子自觉重写了作文《我的母亲》,他妈妈看后感动得掉了泪。
儿子这才有了深刻的体会:真情实感离不开生活细节,细节的多少,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
后来,有一天,我检查儿子家庭作业时,看见他放在学习桌上的日记本,随便翻了一下,发现有一篇写得非常好。他写道:
那天晚上,我刚睡下,就听见隔壁的爸爸妈妈在说话。虽然我知道偷听别人谈话不对,但还是忍不住想知道父母说些什么,因为他们好像在说我。我努力地听,听到妈妈抱怨我道:“咱们这孩子学习还是不够努力,上次考试成绩几乎没什么进步,去开家长会时,我都感觉怪不好意思的。”爸爸却说:“孩子的学习虽然进步不大,可是你有没有发现孩子懂事了,长大了?你看你上次生病,他主动帮助做饭,还把药和饭送到你床边。他知道疼人了呀!”妈妈似乎笑了,表示了赞同。偷听完爸爸妈妈的对话,我暗暗想,自己真的长大了吗?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姥姥。姥姥是个家庭妇女,没读过什么书,但特别关心我的成长,常让我与桌子比高,让我站在门框旁边,给我的身高画线。姥姥一直盼着我赶快长大。我意识到:自己应该努力做好事情,学习好,让爸爸妈妈满意,让姥姥开心……
我觉得儿子这篇日记既有细节描写又有心情描写,还有思考和总结,的确不错,就大大表扬了他,然后给他提了一些修改意见,让他改写成作文。
后来,儿子改写后的这篇作文不但被醒目地张贴到了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而且投给报社也发表了。
于是,儿子又在日记里写道:我开始喜欢写作文了,原来写作文就是说自己的心里话,快乐的事、悲哀的事、困惑的事、好奇的事……
多带孩子参加实践活动
孩子上中学后,我去拜访他的老师。问及孩子学习语文的情况,老师当着儿子的面对我说:“反正我没把他的作文当成过范文。”这话对我和我儿子都刺激很大。儿子知道了怎么写作文,又该如何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呢?思来想去,我觉得孩子的作文水平不能进一步提高,有可能是生活空间太小,写作时缺少素材,激发不出创作灵感的原因。于是,以后每逢周末或假期,我和爱人都尽量带他出去走走。
去年暑假,我带儿子去了两个地方,一个是他叔叔的养蜂场,一个是他大姨家。
在他叔叔的养蜂场,我们遇到了一个买蜂人,他想买一只蜂王回去领导家里的蜜蜂。可这个买蜂人并不急于到蜂箱里去看蜂王,而是先在院子里坐下,和孩子的叔叔天南海北地聊天。聊天过程中,买蜂人看似随意地时不时捡起一些掉在地上挣扎的蜜蜂,举在眼前端详。聊了半天后,买蜂人才来到院子墙角的那一排蜜蜂箱旁。可即使这时,他仍然不急于打开蜂箱看蜂王,而是靠近蜂箱走了一圈后,趴在一个个蜂箱旁逐个用耳朵倾听。直到听完了所有的蜂箱后,他才选中一个打开,抽出蜂板,挑出了一个蜂王。
买蜂人走后,孩子的叔叔告诉了我们其中玄机。原来,那买蜂人看似在聊天,其实是在观察蜂群的势,看飞来飞去的蜜蜂群里采蜜的蜜蜂数目多少、来回的次数多少、飞得是否姿态强健;捡起地上垂死的蜜蜂,是在观察蜜蜂是否正常死亡,是否沾染疾病;到蜂箱旁倾听,也是听里面蜜蜂活动的势头强弱,判断箱里大约有多少只蜜蜂;最后抽出蜂板,目的是看蜂王的形态、大小、产卵能力等。听着叔叔的解释,儿子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通过这件事情,儿子自然而然地从买蜂人的买蜂过程中醒悟到:学习或者作文和买蜂一样,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自己只要像那个买蜂人一样,学会对生活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仔细观察、分析,就能写出好文章。
接下来,我们带儿子到了他大姨家——一个远离城市的黄土高原上的小村庄。
儿子学会了观察,每到一个新地方都要“侦察”一番,趁他妈妈和大姨做饭的时候,拉上我到村子里闲逛。他注意到小山村很多不同寻常的地方:他原以为那些在建的豪华别墅式的房子是村里当官人家的,一问,却是普通村民的;上山的小路被酸枣刺枝给封住了,他建议给剪剪,却了解到这是村民特有的生态保护方法,目的是保护山上的果树;黄土高原天晴的时候路上尘土飞扬,下起雨来,却泥泞不堪; 一家农户,院墙是新盖的,大门非常气派,镶着绘画的瓷砖,可院子里却露出破旧的住房房顶。他感觉很奇怪:这家人怎么不先盖房,却先盖院墙大门呢?一问住户老汉,老汉很不好意思地告诉我们:“马上盖,马上盖。先盖墙门,叫‘遮丑’……” 从大姨家回来后,儿子就写了篇《小小山村》,寄给报社,又发表了。这似乎让他找到了诀窍,只要一有时间就让我带他出去逛。积累了素材,儿子不再腹中空空,灵感也一个接一个,写起作文手到擒来。他的老师再见到我,老远就说:“喂,你儿子写作进步很快啊!现在我几乎次次都把他的作文当范文。”
增加阅读量
过了一段时间,儿子陷入了写作瓶颈。他写作热情高涨,却总也写不出好文章。他很困惑:我怎么又写不出好文章来了呢?
我让他别急,拿他最近写的几篇文章看了看。这一看,我找到了症结:有了写作灵感、基本的写作方法和素材,他还缺少一定的知识储备。因为,到了一定程度,文章写得好不好,还与作者的知识水平密切相关。而儿子那几篇文章看上去都很讲究表面,摘取名人的只言片语,写在卷首,名曰“题记式”。可他真的理解那些话吗?读书少,认识水平低,他对某些话的理解只能是断章取义。如果再顾影自怜、孤芳自赏,掉在“怀才不遇”的自我良好感觉里,那还怎么能写出好文章呢?
我给儿子指出这些之后,又给他讲述了我写《执灯的人》的经历:我大学毕业后曾去西藏支边6年。一开始,我高原反应严重,肺部好像被掏空了一样,心跳每分钟超过118下。在兵站那天晚上,我又吐又泄。这时有个解放军战士提着马灯走进来,帮助我打扫秽物,还给我专门做了一碗汤面。我逐渐好转后,这段经历成了我刻骨铭心的记忆,我决心把它写下来。可是我努力了好多年,投稿不下十次,均告失败。直到中央电视台举办“人在困难时”征文活动时,我又记起这件事,才再次下决心要写成功。我开始翻阅有关的书籍,想从中借鉴些写法。有一天我拿起一本泰戈尔的诗集阅读,泰戈尔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说:谢谢火焰给你光明,但不要忘了那执灯的人,他是坚忍地站在黑暗之中呢。看到这句话,我心里“刷”的一下亮了,从床上跳起,直奔电脑边,打下“执灯的人”这样一句话。我将执灯的人选做写作题目,重新修改了原来的文章,寄到中央电视台后,文章很快获得发表。正是泰戈尔的诗,给了我这次写作的突破。
儿子从我的亲身经历中,领悟到了读书与写作关系的真谛,在学习之余,广泛阅读,作文终于走出了迷茫期,佳作不断涌现出来。
把博客变成储存灵魂的地方
我爱好写作,发表了许多文章。我把它们记录在自己的博客里。
儿子也有博客,却尽放些转载的八卦新闻或自己随心所欲涂鸦的东西,毫无内涵和价值。
于是,我告诉儿子,圣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财主有很多很多的粮食和财宝,他盖了一个很大很大的房子,打算把他的财宝全部储藏到房子里面。可是,上帝问这个财主:财富占满了房子,那你的灵魂放到什么地方呢?
儿子不明其意。我说,人什么时候都要清楚什么才是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博客虽然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轻松随意快捷的生活方式,我们也不能就随意对待它。何不把你真实的心灵感悟,还有你已经发表的对你很重要的那些文章放进博客里,跟同学们交流呢?
儿子恍然大悟,连忙把他发表过的一些作品发到博客里。结果,儿子的博客很受欢迎,同学们不仅将其称为“小作家”,向他学习写作经验,儿子自己也结交了几个高年级的写作高手。
后来,儿子在博客上说:“现在我知道,写博文也不能敷衍应付,博文应该是我写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储存灵魂的地方。”
现在,看看儿子的博客,再看看他之前自己装裱在镜框里的那篇“得意之作”,我幸福地笑了。是啊!孩子有了快乐的起步,谁保准他将来写不出真正的佳作、成不了真正的作家呢?
作文如做人
随着在报刊发表文章的次数越来越多,儿子慢慢地关注起稿费来。记得有一次,儿子在一家晚报社得了10元稿费,编辑通知我们自己去领,因为该报社规定:不给外地邮寄稿费。我正想让儿子去报社看看,体味体味那种亲自去领稿费的兴奋,也借机让孩子见见世面,就带他专程赶到那家报社。当编辑从财务那儿领来一张10元的钞票交到我们手里时,儿子忍不住低声发牢骚:“怎么才这点钱?”
的确,一篇文章10元钱,光等,孩子就等了一年,最后还是自己来领的,光是从我们住的旅馆到报社打的的车钱就花了20元,更别说从家里到这里的路费和其他开销了。
可是,我觉得不能这么看。我告诉儿子我隆重地带他来领这10元稿费的动机:一篇“豆腐块”文章不起眼,10元稿费也实在微薄,但它值得珍惜和纪念,因为它是自己的劳动所得。滴水可以穿石,积少才能成多,一次次小小的进步,积累起来,最终就可能是一个惊人的跨越。作文如做人,看淡名利,写作才能忘我,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
我的话对儿子触动非常大,他从中真正地体味到应该如何对待名利、对待写作和学习以及如何对待人生。中考时儿子考场失利,我托人把他送到某重点学校重点班。那个学校学生成绩非常好,儿子在班上名次只能排到第30名。他暗暗告诉自己慢慢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儿子向我报喜:“爸爸,我前进了一名,考试成绩排到第29名了!”我向他竖起大拇指,鼓励他再接再厉。又过了半个学期,儿子又向我报喜:“爸爸,这次我已经进入前20名了!”后来,儿子一步步考上大学、考上研究生。
【编辑:王奉霞】
让孩子写心里话
时下好多学生写作文都有一个特点——敷衍,要么前言不搭后语地胡说一通,要么抄袭范文,应付了事。我是一名中学老师,曾做过一次相关调查,结果发现有一个班,50名学生里只有不到20个愿意自己独立完成作文。我儿子以前写作文也是“拿来主义”,从作文同步训练和优秀作文集上抄。我批评他,他还振振有词,既然有“江洋大盗”,为什么不能有“作文大盗”?
儿子曾经写过一篇作文《我的母亲》,写他妈妈在他晚上写作业时,给他送来一碗热乎乎的汤面。他看到妈妈两鬓斑白,非常感动。
我一看,哭笑不得。这不明摆着胡说乱抄吗?他妈妈哪有那么老?
我问儿子,他为什么不自己写。儿子说,不知道写什么,好像自己没什么可写的,作文集上那些作文里发生的趣事,似乎自己都没有。
我笑了,告诉他说:“世上绝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同样,大千世界,人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和感受也绝不相同。你应该感受到自己的父母与其他人的父母不同的地方。作文就是要写自己经历的事,不一定很有趣,很吸引人,只要写出真情实感,就是好作文。”儿子说他试试。
妻子的企业效益不好,工资很低,而且每月只能领到80%的工资,所以她在家属区开了一个小杂货店。儿子见妈妈很辛苦,不仅顾家里和单位的事情,还要照顾小卖店的生意,百忙之中,还惦记着他的学习,心里有了一些触动。于是,放学后儿子也开始经常到小卖店帮忙。
后来,儿子自觉重写了作文《我的母亲》,他妈妈看后感动得掉了泪。
儿子这才有了深刻的体会:真情实感离不开生活细节,细节的多少,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
后来,有一天,我检查儿子家庭作业时,看见他放在学习桌上的日记本,随便翻了一下,发现有一篇写得非常好。他写道:
那天晚上,我刚睡下,就听见隔壁的爸爸妈妈在说话。虽然我知道偷听别人谈话不对,但还是忍不住想知道父母说些什么,因为他们好像在说我。我努力地听,听到妈妈抱怨我道:“咱们这孩子学习还是不够努力,上次考试成绩几乎没什么进步,去开家长会时,我都感觉怪不好意思的。”爸爸却说:“孩子的学习虽然进步不大,可是你有没有发现孩子懂事了,长大了?你看你上次生病,他主动帮助做饭,还把药和饭送到你床边。他知道疼人了呀!”妈妈似乎笑了,表示了赞同。偷听完爸爸妈妈的对话,我暗暗想,自己真的长大了吗?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姥姥。姥姥是个家庭妇女,没读过什么书,但特别关心我的成长,常让我与桌子比高,让我站在门框旁边,给我的身高画线。姥姥一直盼着我赶快长大。我意识到:自己应该努力做好事情,学习好,让爸爸妈妈满意,让姥姥开心……
我觉得儿子这篇日记既有细节描写又有心情描写,还有思考和总结,的确不错,就大大表扬了他,然后给他提了一些修改意见,让他改写成作文。
后来,儿子改写后的这篇作文不但被醒目地张贴到了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而且投给报社也发表了。
于是,儿子又在日记里写道:我开始喜欢写作文了,原来写作文就是说自己的心里话,快乐的事、悲哀的事、困惑的事、好奇的事……
多带孩子参加实践活动
孩子上中学后,我去拜访他的老师。问及孩子学习语文的情况,老师当着儿子的面对我说:“反正我没把他的作文当成过范文。”这话对我和我儿子都刺激很大。儿子知道了怎么写作文,又该如何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呢?思来想去,我觉得孩子的作文水平不能进一步提高,有可能是生活空间太小,写作时缺少素材,激发不出创作灵感的原因。于是,以后每逢周末或假期,我和爱人都尽量带他出去走走。
去年暑假,我带儿子去了两个地方,一个是他叔叔的养蜂场,一个是他大姨家。
在他叔叔的养蜂场,我们遇到了一个买蜂人,他想买一只蜂王回去领导家里的蜜蜂。可这个买蜂人并不急于到蜂箱里去看蜂王,而是先在院子里坐下,和孩子的叔叔天南海北地聊天。聊天过程中,买蜂人看似随意地时不时捡起一些掉在地上挣扎的蜜蜂,举在眼前端详。聊了半天后,买蜂人才来到院子墙角的那一排蜜蜂箱旁。可即使这时,他仍然不急于打开蜂箱看蜂王,而是靠近蜂箱走了一圈后,趴在一个个蜂箱旁逐个用耳朵倾听。直到听完了所有的蜂箱后,他才选中一个打开,抽出蜂板,挑出了一个蜂王。
买蜂人走后,孩子的叔叔告诉了我们其中玄机。原来,那买蜂人看似在聊天,其实是在观察蜂群的势,看飞来飞去的蜜蜂群里采蜜的蜜蜂数目多少、来回的次数多少、飞得是否姿态强健;捡起地上垂死的蜜蜂,是在观察蜜蜂是否正常死亡,是否沾染疾病;到蜂箱旁倾听,也是听里面蜜蜂活动的势头强弱,判断箱里大约有多少只蜜蜂;最后抽出蜂板,目的是看蜂王的形态、大小、产卵能力等。听着叔叔的解释,儿子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通过这件事情,儿子自然而然地从买蜂人的买蜂过程中醒悟到:学习或者作文和买蜂一样,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自己只要像那个买蜂人一样,学会对生活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仔细观察、分析,就能写出好文章。
接下来,我们带儿子到了他大姨家——一个远离城市的黄土高原上的小村庄。
儿子学会了观察,每到一个新地方都要“侦察”一番,趁他妈妈和大姨做饭的时候,拉上我到村子里闲逛。他注意到小山村很多不同寻常的地方:他原以为那些在建的豪华别墅式的房子是村里当官人家的,一问,却是普通村民的;上山的小路被酸枣刺枝给封住了,他建议给剪剪,却了解到这是村民特有的生态保护方法,目的是保护山上的果树;黄土高原天晴的时候路上尘土飞扬,下起雨来,却泥泞不堪; 一家农户,院墙是新盖的,大门非常气派,镶着绘画的瓷砖,可院子里却露出破旧的住房房顶。他感觉很奇怪:这家人怎么不先盖房,却先盖院墙大门呢?一问住户老汉,老汉很不好意思地告诉我们:“马上盖,马上盖。先盖墙门,叫‘遮丑’……” 从大姨家回来后,儿子就写了篇《小小山村》,寄给报社,又发表了。这似乎让他找到了诀窍,只要一有时间就让我带他出去逛。积累了素材,儿子不再腹中空空,灵感也一个接一个,写起作文手到擒来。他的老师再见到我,老远就说:“喂,你儿子写作进步很快啊!现在我几乎次次都把他的作文当范文。”
增加阅读量
过了一段时间,儿子陷入了写作瓶颈。他写作热情高涨,却总也写不出好文章。他很困惑:我怎么又写不出好文章来了呢?
我让他别急,拿他最近写的几篇文章看了看。这一看,我找到了症结:有了写作灵感、基本的写作方法和素材,他还缺少一定的知识储备。因为,到了一定程度,文章写得好不好,还与作者的知识水平密切相关。而儿子那几篇文章看上去都很讲究表面,摘取名人的只言片语,写在卷首,名曰“题记式”。可他真的理解那些话吗?读书少,认识水平低,他对某些话的理解只能是断章取义。如果再顾影自怜、孤芳自赏,掉在“怀才不遇”的自我良好感觉里,那还怎么能写出好文章呢?
我给儿子指出这些之后,又给他讲述了我写《执灯的人》的经历:我大学毕业后曾去西藏支边6年。一开始,我高原反应严重,肺部好像被掏空了一样,心跳每分钟超过118下。在兵站那天晚上,我又吐又泄。这时有个解放军战士提着马灯走进来,帮助我打扫秽物,还给我专门做了一碗汤面。我逐渐好转后,这段经历成了我刻骨铭心的记忆,我决心把它写下来。可是我努力了好多年,投稿不下十次,均告失败。直到中央电视台举办“人在困难时”征文活动时,我又记起这件事,才再次下决心要写成功。我开始翻阅有关的书籍,想从中借鉴些写法。有一天我拿起一本泰戈尔的诗集阅读,泰戈尔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说:谢谢火焰给你光明,但不要忘了那执灯的人,他是坚忍地站在黑暗之中呢。看到这句话,我心里“刷”的一下亮了,从床上跳起,直奔电脑边,打下“执灯的人”这样一句话。我将执灯的人选做写作题目,重新修改了原来的文章,寄到中央电视台后,文章很快获得发表。正是泰戈尔的诗,给了我这次写作的突破。
儿子从我的亲身经历中,领悟到了读书与写作关系的真谛,在学习之余,广泛阅读,作文终于走出了迷茫期,佳作不断涌现出来。
把博客变成储存灵魂的地方
我爱好写作,发表了许多文章。我把它们记录在自己的博客里。
儿子也有博客,却尽放些转载的八卦新闻或自己随心所欲涂鸦的东西,毫无内涵和价值。
于是,我告诉儿子,圣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财主有很多很多的粮食和财宝,他盖了一个很大很大的房子,打算把他的财宝全部储藏到房子里面。可是,上帝问这个财主:财富占满了房子,那你的灵魂放到什么地方呢?
儿子不明其意。我说,人什么时候都要清楚什么才是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博客虽然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轻松随意快捷的生活方式,我们也不能就随意对待它。何不把你真实的心灵感悟,还有你已经发表的对你很重要的那些文章放进博客里,跟同学们交流呢?
儿子恍然大悟,连忙把他发表过的一些作品发到博客里。结果,儿子的博客很受欢迎,同学们不仅将其称为“小作家”,向他学习写作经验,儿子自己也结交了几个高年级的写作高手。
后来,儿子在博客上说:“现在我知道,写博文也不能敷衍应付,博文应该是我写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储存灵魂的地方。”
现在,看看儿子的博客,再看看他之前自己装裱在镜框里的那篇“得意之作”,我幸福地笑了。是啊!孩子有了快乐的起步,谁保准他将来写不出真正的佳作、成不了真正的作家呢?
作文如做人
随着在报刊发表文章的次数越来越多,儿子慢慢地关注起稿费来。记得有一次,儿子在一家晚报社得了10元稿费,编辑通知我们自己去领,因为该报社规定:不给外地邮寄稿费。我正想让儿子去报社看看,体味体味那种亲自去领稿费的兴奋,也借机让孩子见见世面,就带他专程赶到那家报社。当编辑从财务那儿领来一张10元的钞票交到我们手里时,儿子忍不住低声发牢骚:“怎么才这点钱?”
的确,一篇文章10元钱,光等,孩子就等了一年,最后还是自己来领的,光是从我们住的旅馆到报社打的的车钱就花了20元,更别说从家里到这里的路费和其他开销了。
可是,我觉得不能这么看。我告诉儿子我隆重地带他来领这10元稿费的动机:一篇“豆腐块”文章不起眼,10元稿费也实在微薄,但它值得珍惜和纪念,因为它是自己的劳动所得。滴水可以穿石,积少才能成多,一次次小小的进步,积累起来,最终就可能是一个惊人的跨越。作文如做人,看淡名利,写作才能忘我,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
我的话对儿子触动非常大,他从中真正地体味到应该如何对待名利、对待写作和学习以及如何对待人生。中考时儿子考场失利,我托人把他送到某重点学校重点班。那个学校学生成绩非常好,儿子在班上名次只能排到第30名。他暗暗告诉自己慢慢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儿子向我报喜:“爸爸,我前进了一名,考试成绩排到第29名了!”我向他竖起大拇指,鼓励他再接再厉。又过了半个学期,儿子又向我报喜:“爸爸,这次我已经进入前20名了!”后来,儿子一步步考上大学、考上研究生。
【编辑:王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