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然是回顾,镜头下的2010年全国“两会”依然鲜活如历历在目。会议进程中,人们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具体的议事日程、提案议案和民情舆论;而经过热烈的讨论和热情的参与之后,沉淀和冷静下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转型的“两会”和一个转型的中国。
经济发展之转型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政府在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压力方面,应该说成绩非常突出,所以,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很振奋地告诉大家:“我们中国人这次抗危机,在全世界是极为优秀的。”2009年,中国率先在全世界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并且在经济企稳回暖之后,还有了一个非常明显的加速度,这个加速度不仅体现在民生的保障上,也体现在经济结构调整上。
经济领域的困难和成绩是2010年全国“两会”召开的一个基本背景。基于这样的基础,“两会”给2010年的中国经济转型做了进一步规划,而且是很有信心的规划——所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间提到“好”字当头。而所谓“好”字当头,就是经济发展不但要快,而且要好:哪些速度要快,哪些速度要慢,哪些速度要调整,这些关系重大的议题成了2010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同时也将成为2010年中国经济实践的主题。
社会形势之转型
简而言之,2010年全国“两会”已经发现并顺应了中国当前社会形势的新发展和新变化,尤其是一些焦点、热点的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势变化,并做出了相应的协调举措,在通向和谐社会的道路上进一步深入前行。
3月5日,会议开幕当天,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公平正义”的提法,就紧紧抓住了与会代表的心和社会各界的视线,直到会议闭幕,有关分配不公、司法不公、户籍差别、医疗改革、房地产市场、舆论监督等话题就是整个会议进程中的热点。这突出反映了平等公平已经成为民生利益的重要诉求点。
虽然这一矛盾涉及复杂的社会利益结构,但是政府解决这一发展中的必然问题的决心和举措还是有目共睹的。如,关于分配不公的解决方案,这次全国“两会”提出的措施较之过去就具体而可行得多;而在关于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战略安排中,国家也将利益分配更多地向教育医疗保障房方面倾斜,在全国“两会”期间刚刚发布的《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中,第一次提出来教育经费要占GDP的4%,投入就是从中央财政来。
可见,一个在民主开明的方向上保持清醒认识的政府和一个正在崛起的公民社会,使得中国不断朝着更加有利于
公平、有利于民众的方向发展。
民主政治之转型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这样一番表态立刻引发了各方的高度关注。几乎不约而同的,围绕“批评、监督政府”的话题,各级地方政府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纷纷做出积极回应。舆论高度评价这一政治民主举措,称之为“批评监督走向常态、走向简便的曙光”。
同时,2010年全国“两会”上,讨论、争论的气氛,接触敏感话题的勇气,无论从代表、委员还是从媒体的报道角度来说,都超过之前的全国“两会”。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主流媒体,更是直接把现场评论带进会场,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革新举措。
“今年两会讨论争论的气氛超过往届,我对这一点印象很深。”央视新闻评论员杨禹说,“大家都直接针对目前的矛盾焦点问题来讨论,不绕弯子,不说空话套话。”
公民政治之转型
在这一点上,网络互动,毫无疑问,成了公民参与发表意见的重要平台和渠道,而且被政府得以承认和尊重的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
温家宝总理就特别在开会之前和网民进行了互动。
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在网上开设博客、微博,倾听网民意见,广泛搜集民意,与网民直接互动。有些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是从评论中获得灵感,有些代表委员的建议又成为时事评论的素材。
而网络渠道上的民意是如此活跃,以至于很多传统媒体也纷纷开设“微言大义”专题,专门摘录和发表草根博客或微博上的精彩评论和意见,使得“两会”的参政议政平台大大延伸。
由此,正可以看出,2010年全国“两会”,中国政府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开启了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新形式和新阶段。
经济发展之转型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政府在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压力方面,应该说成绩非常突出,所以,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很振奋地告诉大家:“我们中国人这次抗危机,在全世界是极为优秀的。”2009年,中国率先在全世界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并且在经济企稳回暖之后,还有了一个非常明显的加速度,这个加速度不仅体现在民生的保障上,也体现在经济结构调整上。
经济领域的困难和成绩是2010年全国“两会”召开的一个基本背景。基于这样的基础,“两会”给2010年的中国经济转型做了进一步规划,而且是很有信心的规划——所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间提到“好”字当头。而所谓“好”字当头,就是经济发展不但要快,而且要好:哪些速度要快,哪些速度要慢,哪些速度要调整,这些关系重大的议题成了2010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同时也将成为2010年中国经济实践的主题。
社会形势之转型
简而言之,2010年全国“两会”已经发现并顺应了中国当前社会形势的新发展和新变化,尤其是一些焦点、热点的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势变化,并做出了相应的协调举措,在通向和谐社会的道路上进一步深入前行。
3月5日,会议开幕当天,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公平正义”的提法,就紧紧抓住了与会代表的心和社会各界的视线,直到会议闭幕,有关分配不公、司法不公、户籍差别、医疗改革、房地产市场、舆论监督等话题就是整个会议进程中的热点。这突出反映了平等公平已经成为民生利益的重要诉求点。
虽然这一矛盾涉及复杂的社会利益结构,但是政府解决这一发展中的必然问题的决心和举措还是有目共睹的。如,关于分配不公的解决方案,这次全国“两会”提出的措施较之过去就具体而可行得多;而在关于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战略安排中,国家也将利益分配更多地向教育医疗保障房方面倾斜,在全国“两会”期间刚刚发布的《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中,第一次提出来教育经费要占GDP的4%,投入就是从中央财政来。
可见,一个在民主开明的方向上保持清醒认识的政府和一个正在崛起的公民社会,使得中国不断朝着更加有利于
公平、有利于民众的方向发展。
民主政治之转型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这样一番表态立刻引发了各方的高度关注。几乎不约而同的,围绕“批评、监督政府”的话题,各级地方政府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纷纷做出积极回应。舆论高度评价这一政治民主举措,称之为“批评监督走向常态、走向简便的曙光”。
同时,2010年全国“两会”上,讨论、争论的气氛,接触敏感话题的勇气,无论从代表、委员还是从媒体的报道角度来说,都超过之前的全国“两会”。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主流媒体,更是直接把现场评论带进会场,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革新举措。
“今年两会讨论争论的气氛超过往届,我对这一点印象很深。”央视新闻评论员杨禹说,“大家都直接针对目前的矛盾焦点问题来讨论,不绕弯子,不说空话套话。”
公民政治之转型
在这一点上,网络互动,毫无疑问,成了公民参与发表意见的重要平台和渠道,而且被政府得以承认和尊重的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
温家宝总理就特别在开会之前和网民进行了互动。
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在网上开设博客、微博,倾听网民意见,广泛搜集民意,与网民直接互动。有些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是从评论中获得灵感,有些代表委员的建议又成为时事评论的素材。
而网络渠道上的民意是如此活跃,以至于很多传统媒体也纷纷开设“微言大义”专题,专门摘录和发表草根博客或微博上的精彩评论和意见,使得“两会”的参政议政平台大大延伸。
由此,正可以看出,2010年全国“两会”,中国政府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开启了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新形式和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