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生物是一门严谨的自然科学,教学中既包涵着严谨深入的理论,也需要科学精确的实验操作。如何解决好教学空间有限、教学设备不足等问题尤为关键。笔者感到,微课作为信息网络时代下的新生产物,如同一缕春风,为生物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源头活水、丰富了教学方式,加强微课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微课 初中生物 助推 教学质效
微课,是信息网络条件下产生的以短小为主要特点的教学资源,涵盖了传统和现代条件下多种形式的教学素材,比如文字、图片、课件、动漫和视频等。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成功引入微课,便于把零散的、抽象的知识以多样化形式呈现,把重点知识和疑难问题以情景模式、视听效果和碎片时间推送,既多方满足了学生需要,也利于家长共同参与。
1、巧借微课导入,触发学生兴趣。
课堂导入,是每个教师在教授新的课程内容时必然面临的问题。理想的课堂导入,既能有效安抚学生情绪,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既有效引导学生进入新的知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讲好一堂课的开端和基础。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口若悬河、一板一眼,学生在座位上听得中规中矩、一言不发,表面看整个过程非常严肃流畅,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引入微课教学,能够通过生动具象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创设出有效情景,把生物课本中复杂的逻辑形象化、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把静态的概念的动态化,把虚拟的情景实体化,达到图文一体、声情并茂的效果,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感觉,让传统的教学更加趣味十足、刺激感官、富有黏性。比如,在开展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教学前,教师就可以通过信息网络搜集到动植物演化进化的相关图像和视频,剪辑制作成一个短小、生动的导入型微课,在课程开始前组织播放,同时提出与课程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观看微课,想一想视频中都出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出现这样的现象带来什么积极后果?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学导入,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学生的眼球,唤醒学生的兴趣点,进而鼓舞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主动探寻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
2、巧借微课呈现,具象疑难问题
生物课程本质上是对大自然的一种学科探究和理论阐释,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既要靠教师的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还要依赖于科学严谨的实验操作。初中课本中的生物知识,尽管是一些比较初级的框架和体系,但对于刚刚接触生物知识的学生来讲,仍然存在概念抽象、知识点零散的问题。教学中感到,许多学生在理解和把握这些问题上,总是觉得具象不足、逻辑不够,显得比较吃力。如何才能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作为教师,除了认真做好理论上的理解和备课,还应当巧妙地借助微课教学资源精、教学时间短、教学形式活的特点和内容生动、简单明了的优势,把微课的设计和运用集中在重点知识的阐释上,集中在疑难问题的破解上,剪辑制作出主题更鲜明、目的更明确、针对更突出的短小教案,让疑难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比如,教师在讲解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时,如果只是按照传统的理念和授课模式,单纯地采取文字阐述和理论解析,尽管也能把这个过程讲解和表述得比较清楚,但作为学生,理解起来仍然有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抽象感。对此,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网络丰富的资源,通过搜集与此相关的内容,把这个过程用图象、视频、动画的方式有机排列,具象地展示和呈现出来,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再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一个复杂抽象的过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开展多个探究性的实验操作,但由于课时和条件的限制很难一一做到,如果采取微课的形式在课堂上动态演示,则能够让学生在模拟过程中产生形象的认知,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
3、巧借微课拓展,深化教学效果。
客觀地讲,初中生物所涵盖的知识内容是非常丰富和深刻的,而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时间和空间必竟是十分有限的,如何把学生的学习活动进一步向课外拓展延伸,向自主探究牵引,是每个教师都必须关注的重点和难点。事实上,初中生物教材上的知识,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生物科学中的一个或几个例子,是生物知识的引子,也是生物科学的浓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关键是要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形式,通过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把碎片化的知识和相关联的内容有效联结,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和有限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直观形象、清晰生动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在轻松愉悦中得到启示提升。比如,教师在讲授植物的结构时,为了能给学生还原出真实的效果,可能需要在植物生长的季节采集和制作标本,但因为时隔太久,到观察和使用时又不再鲜艳和立体,如果恰当地引入微课教学,提前录制或者下载制作相关的解剖微课,再结合标本进行讲解,就能通过现代的科学技术达到还原真实、生动立体的效果。除此之外,微课依托网络运行和扩散这一特点,也更好地解决了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问题。随着信息网络社会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微课的教学活动打破了传统模式下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时空限制,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制作出时间短小知识集中、符合学生心智特点的微课,上传网络,学生可以选择在有网络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进行学习,不仅能够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有效拓宽学习的时空,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学习效率。
总之,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引入和运用,是“互联网+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学生的迫切需求。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搭建平台,拓展舞台,特别是善于抓住学生的关注点,教学知识的重难点,巧用微课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路径,不断助推初中生物教学的质效。
参考文献:
[1]蒙山香. 巧借微课突破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难点[J]. 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 000(010):159-160.
[2]吴成本, 陈庆合. 巧借微课突破生物教学“瓶颈”[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017(6):86-87.
【关键词】微课 初中生物 助推 教学质效
微课,是信息网络条件下产生的以短小为主要特点的教学资源,涵盖了传统和现代条件下多种形式的教学素材,比如文字、图片、课件、动漫和视频等。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成功引入微课,便于把零散的、抽象的知识以多样化形式呈现,把重点知识和疑难问题以情景模式、视听效果和碎片时间推送,既多方满足了学生需要,也利于家长共同参与。
1、巧借微课导入,触发学生兴趣。
课堂导入,是每个教师在教授新的课程内容时必然面临的问题。理想的课堂导入,既能有效安抚学生情绪,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既有效引导学生进入新的知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讲好一堂课的开端和基础。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口若悬河、一板一眼,学生在座位上听得中规中矩、一言不发,表面看整个过程非常严肃流畅,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引入微课教学,能够通过生动具象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创设出有效情景,把生物课本中复杂的逻辑形象化、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把静态的概念的动态化,把虚拟的情景实体化,达到图文一体、声情并茂的效果,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感觉,让传统的教学更加趣味十足、刺激感官、富有黏性。比如,在开展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教学前,教师就可以通过信息网络搜集到动植物演化进化的相关图像和视频,剪辑制作成一个短小、生动的导入型微课,在课程开始前组织播放,同时提出与课程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观看微课,想一想视频中都出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出现这样的现象带来什么积极后果?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学导入,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学生的眼球,唤醒学生的兴趣点,进而鼓舞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主动探寻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
2、巧借微课呈现,具象疑难问题
生物课程本质上是对大自然的一种学科探究和理论阐释,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既要靠教师的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还要依赖于科学严谨的实验操作。初中课本中的生物知识,尽管是一些比较初级的框架和体系,但对于刚刚接触生物知识的学生来讲,仍然存在概念抽象、知识点零散的问题。教学中感到,许多学生在理解和把握这些问题上,总是觉得具象不足、逻辑不够,显得比较吃力。如何才能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作为教师,除了认真做好理论上的理解和备课,还应当巧妙地借助微课教学资源精、教学时间短、教学形式活的特点和内容生动、简单明了的优势,把微课的设计和运用集中在重点知识的阐释上,集中在疑难问题的破解上,剪辑制作出主题更鲜明、目的更明确、针对更突出的短小教案,让疑难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比如,教师在讲解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时,如果只是按照传统的理念和授课模式,单纯地采取文字阐述和理论解析,尽管也能把这个过程讲解和表述得比较清楚,但作为学生,理解起来仍然有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抽象感。对此,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网络丰富的资源,通过搜集与此相关的内容,把这个过程用图象、视频、动画的方式有机排列,具象地展示和呈现出来,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再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一个复杂抽象的过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开展多个探究性的实验操作,但由于课时和条件的限制很难一一做到,如果采取微课的形式在课堂上动态演示,则能够让学生在模拟过程中产生形象的认知,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
3、巧借微课拓展,深化教学效果。
客觀地讲,初中生物所涵盖的知识内容是非常丰富和深刻的,而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时间和空间必竟是十分有限的,如何把学生的学习活动进一步向课外拓展延伸,向自主探究牵引,是每个教师都必须关注的重点和难点。事实上,初中生物教材上的知识,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生物科学中的一个或几个例子,是生物知识的引子,也是生物科学的浓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关键是要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形式,通过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把碎片化的知识和相关联的内容有效联结,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和有限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直观形象、清晰生动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在轻松愉悦中得到启示提升。比如,教师在讲授植物的结构时,为了能给学生还原出真实的效果,可能需要在植物生长的季节采集和制作标本,但因为时隔太久,到观察和使用时又不再鲜艳和立体,如果恰当地引入微课教学,提前录制或者下载制作相关的解剖微课,再结合标本进行讲解,就能通过现代的科学技术达到还原真实、生动立体的效果。除此之外,微课依托网络运行和扩散这一特点,也更好地解决了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问题。随着信息网络社会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微课的教学活动打破了传统模式下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时空限制,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制作出时间短小知识集中、符合学生心智特点的微课,上传网络,学生可以选择在有网络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进行学习,不仅能够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有效拓宽学习的时空,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学习效率。
总之,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引入和运用,是“互联网+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学生的迫切需求。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搭建平台,拓展舞台,特别是善于抓住学生的关注点,教学知识的重难点,巧用微课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路径,不断助推初中生物教学的质效。
参考文献:
[1]蒙山香. 巧借微课突破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难点[J]. 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 000(010):159-160.
[2]吴成本, 陈庆合. 巧借微课突破生物教学“瓶颈”[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017(6):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