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又现血荒。对于全国范围内的医疗行业来说,这无疑是个既紧迫又沉重的话题。可是,记者调查发现,血荒之下,种种怪相浮出水面。
血荒为难“献血达人”
现年55岁的王美凤没有想到,血荒竟会落到她这个“献血达人”的身上。
王美凤是温州某社区的一位社区主任,常年负责督促社区居民进行无偿献血。其本人,亦从1999年以来便坚持无偿献血,截止到目前,共有7次献血经历,累计献血1600毫升。正是这样一位献血功臣,在今年2月底,却因其丈夫治疗用血一事,与温州市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发生了争执,并扬言要制作一条“献血没用”的横幅,挂在血站的采血车上。
2012年2月底,王美凤的丈夫术后出现“中度贫血”,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主治医生先后开出了3个单位的输血量。但由于血荒背景下温州市中心血站A型血的库存不足,血站的工作人员以“没血”的理由,拒绝为其提供血液,并告诉王美凤,要想用血,必须家属先去献血才行。
工作人员的说辞,让王美凤这位长期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献血功臣感到气愤,以至于用制作横幅这种近乎“威胁”的方式,与血站人员交涉。不知是否迫于压力,最终,血站为王美凤的丈夫提供了2个单位的血量,但距主治医师建议的3个单位输血量,仍有差距。
此事件在网络上公开之后,一则“献血功臣用血遭拒”的新闻,致使温州市中心血站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有黑客将其官网变成“吸血鬼”形象。最终,温州血站正、副站长被免职,7名工作人员被处理。那段时间,温州血站的献血车开出去,常常会面临一整天无一人献血的尴尬。
其实,在血荒的当下,王美凤的遭遇算不上特例。上海市闵行区献血促进会会长余永邦,在接受采访时也向记者讲述了一件让献血者无比寒心的悲剧。
一位外来务工人员告诉余永邦,他的一位兄弟去年曾因突发事件受伤,急需抢救用血。当地某医院以没有血为由,拒绝对其进行抢救。据了解,该患者本人并无献血经历,但事发后,他的一位经常献血的朋友,特意发动了十几个人,一起到该医院指定的采血点献血,希望通过互助献血的方式,为其争取到可用于抢救的血液。但医院却认为朋友不算直系亲属,献血行为不能归为互助,最终导致该患者没能得到及时抢救,不幸身亡。
谈及此事,余永邦至今仍感到十分难过:“我们在动员人家无偿献血时,说得千好万好,不断提及其家属在今后医疗用血上的优越性,出了这样的事情,怎能不让人心寒?前段时间又有新闻报道,广州一老太,面临医疗用血紧张的困境。她的三个孙子都曾有过献血经历,但依照《献血法》的规定,祖父母与孙辈不属于直系亲属,因此无法享受优惠待遇。对此,我也建议我们的相关部门,能将一些规定制定得更加人性化一些,不要伤了献血者的心!”
买卖抬头
血荒频现,非法血液买卖市场重新抬头。
自1984年,中国开始倡导无偿献血,到1998年正式执行《献血法》,废止有偿献血,中国在从“有偿”到“无偿”的道路上,共走过了15个年头。但直到今天,非法的地下血头及一群依靠卖血生存的群体,依旧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在用血难、采血难的背景下,甚至有人认为,这样的产业存在即合理。
一位患者家属在接受采访时,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为父亲能够顺利手术,而不得不通过血头解决血液问题的无奈。
“我父亲要进行的是腰椎的大手术,医生说这种手术起码要备血2000毫升。我在大学期间,曾经有一次献血经历,当时献了200毫升。参考我之前的献血数量,医院方提出可以向我的父亲提供800毫升的血量,另外1200毫升,则需要家属通过献出等量血液的方式来凑齐。”据该患者家属讲述,自己是家中的独生子,家里符合献血条件的只有他一人,短期内献足1200毫升血量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手术又迫在眉睫,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通过一名血头,雇佣了非法卖血者,解决了燃眉之急。
当记者问及寻找血头的途径时,该患者家属告诉记者,这种人在医院里有的是,那些贩卖医院专家号的黄牛,多半都接这样的业务。经常跑医院,自然会有人主动过来问你有什么“需要”。
除了个人通过黑市购买血液,负责落实企事业单位献血任务的部门,也可能成为黑市血液的买家。
2012年5月,上海市长宁区法院判决一起非法组织卖血案,两名涉案嫌疑人分别被有期徒刑7个月和有期徒刑8个月。
负责此案审理的长宁区法院审判长徐茜浩在接受采访时向记者透露:两名犯罪嫌疑人在接受审理时交待,他们当天组织了17名主要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的卖血者,聚集到位于虹桥路的上海市献血中心,准备实施非法卖血。据牵头人士称,买主系长宁区某街道负责部门。但当天,传说中的买主并未到场,一些卖血者觉得自己搭着路费白跑一趟被欺骗了,在献血中心门口闹了起来。后经人举报,被公安机关抓获。
徐茜浩告诉记者,由于当天所谓的买主并未到场,两名非法组织卖血的犯罪嫌疑人也无法准确提供买主的资料,所以无法追究买家的法律责任。但凭借自己多年来接触到的非法组织卖血案件的经验来讲,血液非法买卖的买主确实以一些街道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居多。在国民献血意识普遍较弱的当下,一些地方级政府部门,不得不将献血指标下达给各企事业单位、大学及街道。面对这样的压力,在内部献血指标无法完成的情况下,一些企事业单位或街道不得不出钱找血头。
变形的无偿献血
如今,为了满足医疗抢救用血的需要,各地多有向当地企事业单位下达献血指标的现象,由此带来种种问题,有的地方屡屡出现变相的有偿献血、雇人献血等现象,尽管有的政府部门也花力气禁止和取缔种种有偿献血的做法。
关于禁止“任何形式有偿献血”的概念,余永邦解释:“有的地方政府将指标分配给各企事业单位,硬性规定各单位必须完成。但单位负责人没有权力强制其员工必须献血。为了完成指标,各单位不得不开出优厚的献血补贴条件,用以动员员工献血。但这样的情况下,各单位之间的员工也会产生攀比心态,所谓的献血补助也是水涨船高,最高峰时甚至有单位开出了献200毫升血液,补贴2000元现金,同时安排该员工两星期假期,并报销其在放假期间所有旅游费用的条件,来鼓励员工献血。这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已经成为了变相血液买卖。在这样的情况下,各企事业单位的效益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献血指标在客观上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出于以上因素考虑,闵行区政府在2004年率先选取了部分区内企业进行试点,取消对试点企业硬性规定的献血指标,要求企业负责人根据自身情况,自己承诺献血量。并且严格规定,试点企业不准通过任何补贴形式动员献血。血管部门会对企业提供的献血者进行走访,一经发现经济补助现象,便要对该企业进行处罚。此项规定自开展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企业负责人鼓励员工献血的方式,从之前的经济补助,转化为思想动员,经过3年的宣传,无偿献血的观念在闵行区内已经深入人心,区内自愿献血的人数明显增加。2007年3月,闵行区政府正式宣布取消对区内各单位、街道的献血指标,完全实行个人自愿献血。
谈到区内鼓励献血工作的成功经验,余永邦认为,鼓励公民献血,不仅要通过政策上的优惠措施,还要注重采血部门工作的人性化。
“每逢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我们的无偿献血点都会为献血者准备一些粽子、月饼等礼品,同时配合志愿者们的宣传,让公民意识到无偿献血是一项可敬的事业。献血者也是人,他们同样有血有肉、有父母子女。应该让他们在献血的同时,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外界的尊重。” 余永邦告诉记者,每一位在闵行区献血的人,均会得到一份由区政府出资为其办理的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险,有效期为一年。同时,区内还为无偿献血者建立了爱心档案,通过一张带有芯片的卡片形式,记录献血者每次献血的时间和献血量。献血者凭借此卡,还可以在区内的几家指定医院,享受一年一次的免费体检,以及获得闵行区牙防所一年一次的免费治疗待遇。
除此之外,在区内指定的几家新华书店、电影院、美容美发场所及餐饮机构,献血者均可凭借献血爱心卡,享受不同程度的优惠待遇。
余永邦表示,通过以上政策,献血者会感受到自己献血是受到尊重的,付出爱心的同时,也同样收获了爱心,这样才有利于献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血荒为难“献血达人”
现年55岁的王美凤没有想到,血荒竟会落到她这个“献血达人”的身上。
王美凤是温州某社区的一位社区主任,常年负责督促社区居民进行无偿献血。其本人,亦从1999年以来便坚持无偿献血,截止到目前,共有7次献血经历,累计献血1600毫升。正是这样一位献血功臣,在今年2月底,却因其丈夫治疗用血一事,与温州市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发生了争执,并扬言要制作一条“献血没用”的横幅,挂在血站的采血车上。
2012年2月底,王美凤的丈夫术后出现“中度贫血”,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主治医生先后开出了3个单位的输血量。但由于血荒背景下温州市中心血站A型血的库存不足,血站的工作人员以“没血”的理由,拒绝为其提供血液,并告诉王美凤,要想用血,必须家属先去献血才行。
工作人员的说辞,让王美凤这位长期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献血功臣感到气愤,以至于用制作横幅这种近乎“威胁”的方式,与血站人员交涉。不知是否迫于压力,最终,血站为王美凤的丈夫提供了2个单位的血量,但距主治医师建议的3个单位输血量,仍有差距。
此事件在网络上公开之后,一则“献血功臣用血遭拒”的新闻,致使温州市中心血站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有黑客将其官网变成“吸血鬼”形象。最终,温州血站正、副站长被免职,7名工作人员被处理。那段时间,温州血站的献血车开出去,常常会面临一整天无一人献血的尴尬。
其实,在血荒的当下,王美凤的遭遇算不上特例。上海市闵行区献血促进会会长余永邦,在接受采访时也向记者讲述了一件让献血者无比寒心的悲剧。
一位外来务工人员告诉余永邦,他的一位兄弟去年曾因突发事件受伤,急需抢救用血。当地某医院以没有血为由,拒绝对其进行抢救。据了解,该患者本人并无献血经历,但事发后,他的一位经常献血的朋友,特意发动了十几个人,一起到该医院指定的采血点献血,希望通过互助献血的方式,为其争取到可用于抢救的血液。但医院却认为朋友不算直系亲属,献血行为不能归为互助,最终导致该患者没能得到及时抢救,不幸身亡。
谈及此事,余永邦至今仍感到十分难过:“我们在动员人家无偿献血时,说得千好万好,不断提及其家属在今后医疗用血上的优越性,出了这样的事情,怎能不让人心寒?前段时间又有新闻报道,广州一老太,面临医疗用血紧张的困境。她的三个孙子都曾有过献血经历,但依照《献血法》的规定,祖父母与孙辈不属于直系亲属,因此无法享受优惠待遇。对此,我也建议我们的相关部门,能将一些规定制定得更加人性化一些,不要伤了献血者的心!”
买卖抬头
血荒频现,非法血液买卖市场重新抬头。
自1984年,中国开始倡导无偿献血,到1998年正式执行《献血法》,废止有偿献血,中国在从“有偿”到“无偿”的道路上,共走过了15个年头。但直到今天,非法的地下血头及一群依靠卖血生存的群体,依旧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在用血难、采血难的背景下,甚至有人认为,这样的产业存在即合理。
一位患者家属在接受采访时,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为父亲能够顺利手术,而不得不通过血头解决血液问题的无奈。
“我父亲要进行的是腰椎的大手术,医生说这种手术起码要备血2000毫升。我在大学期间,曾经有一次献血经历,当时献了200毫升。参考我之前的献血数量,医院方提出可以向我的父亲提供800毫升的血量,另外1200毫升,则需要家属通过献出等量血液的方式来凑齐。”据该患者家属讲述,自己是家中的独生子,家里符合献血条件的只有他一人,短期内献足1200毫升血量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手术又迫在眉睫,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通过一名血头,雇佣了非法卖血者,解决了燃眉之急。
当记者问及寻找血头的途径时,该患者家属告诉记者,这种人在医院里有的是,那些贩卖医院专家号的黄牛,多半都接这样的业务。经常跑医院,自然会有人主动过来问你有什么“需要”。
除了个人通过黑市购买血液,负责落实企事业单位献血任务的部门,也可能成为黑市血液的买家。
2012年5月,上海市长宁区法院判决一起非法组织卖血案,两名涉案嫌疑人分别被有期徒刑7个月和有期徒刑8个月。
负责此案审理的长宁区法院审判长徐茜浩在接受采访时向记者透露:两名犯罪嫌疑人在接受审理时交待,他们当天组织了17名主要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的卖血者,聚集到位于虹桥路的上海市献血中心,准备实施非法卖血。据牵头人士称,买主系长宁区某街道负责部门。但当天,传说中的买主并未到场,一些卖血者觉得自己搭着路费白跑一趟被欺骗了,在献血中心门口闹了起来。后经人举报,被公安机关抓获。
徐茜浩告诉记者,由于当天所谓的买主并未到场,两名非法组织卖血的犯罪嫌疑人也无法准确提供买主的资料,所以无法追究买家的法律责任。但凭借自己多年来接触到的非法组织卖血案件的经验来讲,血液非法买卖的买主确实以一些街道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居多。在国民献血意识普遍较弱的当下,一些地方级政府部门,不得不将献血指标下达给各企事业单位、大学及街道。面对这样的压力,在内部献血指标无法完成的情况下,一些企事业单位或街道不得不出钱找血头。
变形的无偿献血
如今,为了满足医疗抢救用血的需要,各地多有向当地企事业单位下达献血指标的现象,由此带来种种问题,有的地方屡屡出现变相的有偿献血、雇人献血等现象,尽管有的政府部门也花力气禁止和取缔种种有偿献血的做法。
关于禁止“任何形式有偿献血”的概念,余永邦解释:“有的地方政府将指标分配给各企事业单位,硬性规定各单位必须完成。但单位负责人没有权力强制其员工必须献血。为了完成指标,各单位不得不开出优厚的献血补贴条件,用以动员员工献血。但这样的情况下,各单位之间的员工也会产生攀比心态,所谓的献血补助也是水涨船高,最高峰时甚至有单位开出了献200毫升血液,补贴2000元现金,同时安排该员工两星期假期,并报销其在放假期间所有旅游费用的条件,来鼓励员工献血。这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已经成为了变相血液买卖。在这样的情况下,各企事业单位的效益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献血指标在客观上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出于以上因素考虑,闵行区政府在2004年率先选取了部分区内企业进行试点,取消对试点企业硬性规定的献血指标,要求企业负责人根据自身情况,自己承诺献血量。并且严格规定,试点企业不准通过任何补贴形式动员献血。血管部门会对企业提供的献血者进行走访,一经发现经济补助现象,便要对该企业进行处罚。此项规定自开展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企业负责人鼓励员工献血的方式,从之前的经济补助,转化为思想动员,经过3年的宣传,无偿献血的观念在闵行区内已经深入人心,区内自愿献血的人数明显增加。2007年3月,闵行区政府正式宣布取消对区内各单位、街道的献血指标,完全实行个人自愿献血。
谈到区内鼓励献血工作的成功经验,余永邦认为,鼓励公民献血,不仅要通过政策上的优惠措施,还要注重采血部门工作的人性化。
“每逢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我们的无偿献血点都会为献血者准备一些粽子、月饼等礼品,同时配合志愿者们的宣传,让公民意识到无偿献血是一项可敬的事业。献血者也是人,他们同样有血有肉、有父母子女。应该让他们在献血的同时,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外界的尊重。” 余永邦告诉记者,每一位在闵行区献血的人,均会得到一份由区政府出资为其办理的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险,有效期为一年。同时,区内还为无偿献血者建立了爱心档案,通过一张带有芯片的卡片形式,记录献血者每次献血的时间和献血量。献血者凭借此卡,还可以在区内的几家指定医院,享受一年一次的免费体检,以及获得闵行区牙防所一年一次的免费治疗待遇。
除此之外,在区内指定的几家新华书店、电影院、美容美发场所及餐饮机构,献血者均可凭借献血爱心卡,享受不同程度的优惠待遇。
余永邦表示,通过以上政策,献血者会感受到自己献血是受到尊重的,付出爱心的同时,也同样收获了爱心,这样才有利于献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