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总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血清IgE的影响

来源 :中国中医药咨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t191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其病因复杂,水肿性风团反复发作,病史长达数周至数年不等,临床上治疗比较困难,单用抗组胺治疗效果不理想,我们应用白芍总苷胶囊(商品名:帕夫林,深圳朗生医药有限公司)联合盐酸非索非那定(商品名:莱多菲,浙江万马药业有限公司)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就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符合慢性荨麻疹的诊断[1]。入选标准:(1)病程≥6周;(2)临床上无明确发病原因;(3)年龄≥18岁,性别不限;(4)1个月内未服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组胺药物。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严重心肝肾等系统性疾病、对本类药物过敏者。
   共入选慢性荨麻疹患者116例,随即将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27例,女33例,平均年龄(34.7±11.3)岁(18~61岁),平均病程(3.8±1.73)年(2个月~10年);对照组56例,其中男25例,女31例,平均年龄(31.8±10.5)岁(18~59岁),平均病程(3.1±1.56)年(3个月~9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出诊时病情的严重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白芍总苷胶囊0.6g,3次/d,盐酸非索非那定60mg,2次/d;对照组给予盐酸非索非那定60mg,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14、21、28 d评定患者的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记录不良反应。
  1.3 血清 IgE检测 IgE含量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试剂盒购自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4 疗效判定 分别记录自觉症状(瘙痒)和客观症状(风团大小、风团数量)的改善情况,按4级评分标准评定:0=无瘙痒、无风团;1=轻度瘙痒,风团直径<0.5cm,1~6个;2=中度瘙痒,风团直径0.5~2.0cm,7~12个;3=严重瘙痒,风团直径>2.0cm,超过12个。症状和体征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痊愈为积分下降指数≥90%;显效为积分下降指数≥75%;有效为积分下降指数30%~74%;无效为积分下降指数<30%。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方差分析与x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疗效观察 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治疗组SSRI在第7、14、21、28 d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SSRI积分情况见表2。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例,%)
   表2 治疗组和对照组SSRI积分情况比较(x±s,分)
  2.2 治疗前后血清IgE含量分析 治疗前两组血清IgE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血清IgE含量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E含量(IU/mL)(x±s)
  2.3随访和不良反应 停药1月后对在治疗28天痊愈的患者进行随访,治疗组复发3例,对照组复发7例。不良反应主要为嗜睡、头痛、恶心等,均在1周内消失,未影响治疗和工作。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其中心环节是肥大细胞活化,而造成肥大细胞活化并释放递质的机制是多元化的。目前普遍认为Ⅰ型变态反应是慢性荨麻疹的一个重要发病原因。Ⅰ型变态反应由IgE介导,变态反应原使体内产生IgE类抗体,吸附于血管周围肥大细胞和血液循环中嗜碱性粒细胞,当抗原再次侵入并与肥大细胞表面IgE的高亲和力受体结合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引起肥大细胞膜的稳定性改变,以及内部的生化改变,促使脱颗粒和化学介质的释放而形成风团。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gE的含量高于正常范围。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定期检测总IgE也是随诊病情变化的有效指标[2]。
   慢性荨麻疹容易反复发作,传统的抗组胺治疗不能有效治疗和控制病情。盐酸非索非那定是特非那丁的羧基化代谢物,选择性的H1受体拮抗剂,无明显抗胆碱和抗5-羟色胺作用,起效快,无心脏毒性,作用持续时间长[3]。约50%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发病机制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及体液免疫异常有关[4]。白芍总苷是一种抗炎免疫调节药,通过促进Th细胞的诱导,诱生IL-1、IL-2、TNF-α,调控巨噬细胞的功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对免疫应答的多个环节具有调控作用[5]。研究发现白芍总苷可显著促进抑制性Th2细胞的增生,这可能是白芍总苷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的途径之一。抑制IgE的合成,稳定肥大细胞膜,减少了肥大细胞脱颗粒所释放的活性物质。因此白芍总苷能明显提高细胞免疫,抑制变态反应,在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发现,应用白芍总苷联合非索非那定的治疗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非索非那定的对照组,并且疗效持久,停药1月时痊愈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轻微。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gE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白芍总苷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而起到治疗作用。因此,对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尤其是难治性或抗组胺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加用白芍总苷治疗可能是一种更好、更安全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倪荣之,刘玉峰. 现代皮肤病性病治疗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01
  [2]翁孟武. 免疫皮肤病学基础与临床[M].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50
  [3]王瑞琦,张红誉,王钟岩. 非索非那定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和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7,9(2):89.
  [4]Caproni M,Volpi W,Macchia D,et al.Infiltraing cells and related cytokines in lesionalskin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 and positive autologous serum skin test.Exp Dematol2.3;12(5):612-628.
  [5]張泓,魏文树,陈敏,等. 白芍总苷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机理[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90;4:190-193.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对2009年4月-5月93例我院收治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治疗,本组93例患儿共有30例有轻微并发症,支气管
多文本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在多文本教学实践中,笔者以为,要实现多文本读写结合,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多文本选择的原则  多文本的选择必须既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积淀智慧、陶冶情操,又能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模本。  多文本读写结合就是在阅读分析多个非连续性的文本中挖掘其写作知识,学习掌握其写作方法,借鉴模仿其写作技巧,真正能够熟练运用该写作方法进行写作。  多文本的选择
GPS技术的应用主要来自于军事领域,随着其应用的逐渐推广,在大地测量服务方面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我国现有的GPS网络建设不是很全面,在某些方面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所以我国应大力加强GPS网络的建设能力,提高GPS技术在大地测量方面的服务能力。本文主要从GPS测量技术原理及其测量局限性等方面简单探讨一下其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的cT诊断,以供食管癌疾病诊断参考使用。方法:对我院2009年8月-2011年10月收治的42例早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cT表现。结果:42例早
计算机已经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密不可分,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计算机等级考试对基础教学的重要性目前已经得到大家认可。本文主要探讨了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基础教学的关
【关键词】灭菌器;故障    现象:我院使用的一型电热式蒸汽灭菌器,虽严格按其操作规程使用,亦经常出现电热管烧毁现象。  故障分析:经查该毁的都是顶部的电热管,拆下后观察都是因缺水引起烧毁的。分析其主要原因是,该灭菌器在最初工作时,我们观察到的水位是冷水水位,这时在使用时一般不会将电热管损坏。这是因为,当冷水受热后体积膨胀水位上升,比最初观察到的水位升高,这种情况下不会将管子损坏。但当灭菌器连续工
肾移植是我国医学科学研究的新课题,也是治疗晚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近年来,随着祖国医学科学的发展,器官移植的研究也有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肾脏移植的研究在外科技术
揆情度理,“揆”估量揣测:“度”,猜想。  “甄选”,在审查的基础上进行选择,主要是表明进行选择之时是有根据,是通过了各种条件的审核之后才得出的结论,而不是随意地选择。(百度百科词条)  读材料,审材料,写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过程,也是命题者、写作者、阅卷者交换思想的过程。  考生,作为考场作文的写作者,面对材料,定要揆情度理,甄选观点。落笔时,眼中有材料,心里有命题者和阅卷者,方可心中有数,成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复位及防止其再移位的治疗。方法:采用持续皮牵引配合夹板外固定治疗16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结果:由于持续皮牵引克服了前臂肌肉的作用,治疗就比较满意。结论:该方法简单安全,且有效地防止了骨折再次移位,降低了患者经济成本,疗效值得肯定。  【关键词】 皮牵引,桡骨, 骨折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23~58岁
【摘要】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又称为老年性黄斑变性,是目前严重威胁老年人视功能的眼底顽疾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是全世界第三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AMD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综合了有关的文献,就近年来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中西医治疗进展做了较为详尽的总结。   【关键词】 老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