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山区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地蓄水能力研究——以重庆市中梁山为例

来源 :中国岩溶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xiong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研究了中梁山岩溶山区竹林、灌丛、草地、园地、坡耕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凋落物和土壤的蓄水功能。结果表明,自然利用的竹林地、灌丛地、草地的凋落物蓄积量和最大持水量都远远大于其余两种农耕利用的土地。当自然利用土地改为园地、坡耕地以后,其表层土壤的最大蓄水能力下降31.2%、非毛管蓄水能力下降65.5%、坡耕地的毛管蓄水能力下降34.3%。与此同时由于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还使园地整个土壤剖面(60cm)蓄水潜力增大4.4%,坡耕地蓄水潜力减少6.1%,园地、坡耕地剖面土壤非毛管蓄水能力较自然利用方式土地剖
其他文献
探讨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Arg-Gly-Asp-SerRGDS)4肽诱导人结肠癌细胞SW480凋亡的作用。采用DAPI染色、DNA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及流式细胞技术分析RGDS对人结肠癌细胞S
在对鹅凰嶂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鹅凰嶂丰富的药用、观赏、用材、食用等植物资源,提出了若干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通过对湖北淡水江坪河水电站河湾地块寒武系下统龙王庙组上段(∈1^2l)单斜岩溶含水系统的水动力、温度、水量均衡以及岩溶发育特征分析,提出在单斜岩层中存在2层岩溶结构和2层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