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理解是考查中学生直接运用英语能力的主要题型,高考中无论在篇幅上还是在分值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多读多练
1.巧妙导入,激发阅读兴趣。英语教师可根据阅读的题目、内容以及有关的图画,巧妙、准确、恰当地导入新课。这就需要教师上课前充分备好课,收集较多的信息,精心设计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具体的导入方法有投影法、故事法、情境法、演讲法、质疑法、新旧知识联系法、生活情景背景法等。教师根据阅读内容灵活运用,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形成活跃的阅读气氛。
2.顾及各种体裁和题材,扩大阅读面。如天文史地、科普常识类,要理出事实和细节;人物传记、(历史)故事、幽默小品类,要领会文章主题、写作意图,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社会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类,要理解观点和结论;风土人情、日常生活类,要注意(英美)文化与习俗等;新闻报道及广告张贴类,要注意其独特的写作手法。
二、巧读
1.阅读习惯
(1)计时阅读(Timde Reading):导入课文后,教师可先提出一两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以最快的速度浏览课文。如介绍“First Aid”时,可提出一个“What is the First Aid”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师介绍的材料,这样可增强阅读的目的性和探究性。阅读时,要记录开读(starting time)和读完(finishing time)的时间,计算自己的阅读速度(wpm,最好每分钟保持在120-180个词),理解准确率应在90%以上。
(2)预测(Prediction ):带着问题去读文章,去接受知识和获取更多的信息,阅读正文前,可就标题来预测文章的大概内容,以及可能出现的词汇等。也可根据上段内容预测下段内容,这对快速理解和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以及猜测生词的词义范围有着积极的作用。
(3)成组视读(Phrase Reading):扩大视幅,要以词组、短语、意群、句子成分或整个句子为视读单位,视距为33cm左右,主动驱动眼睛去扫描、寻觅,以提高阅读速度、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4)克服不良阅读习惯:这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到“六不可”:①不可出声读或心读;②不可摆头读;③不可逐字读;④不可用笔或指头等点着读;⑤不可时时回头重读(即回视);⑥不可边读边和别人议论。
2.阅读方法
(1)精读:适用于课本,应逐词逐句弄懂,熟读精思。
(2)泛读:适用于书报和课外读物,要多读快读,可以不求甚解。
(3)细读:仔细分析重要段落,字斟句酌,反复玩味。
(4)品读:大声阅读,认真思考,仔细品味。
(5)朗读:大声阅读,培养语感。
(6)默读:可避免发音器官处于紧张状态而产生疲劳,以集中精力理解文章的中心内容,加快读速。
(7)略读(Skimming):也叫“浏览”,重点放在首尾段和每段首尾句,尽量读快,读时抓文章中的关键词、主题句或结论句,把整篇文章浓缩在可控范围内,从客观上把握文章要点、中心和实质,适用于:
①重读已学过的阅读材料;②在大堆邮寄宣传品中决定取舍;③在买的新书或期刊之间浏览其内容;④了解某条新闻大意;⑤课后复习听课笔记等。
(8)查阅读(Scanning):也叫“跳读”或“搜寻式阅读”,查阅的目的是要从文章中迅速找到所需要的有关事实、事件、数据的特定信息,以回答细节问题,适用于:
①在电话簿里找号码,在词典里查单词;②在地图上查找城市或街道;③在报刊上找某位运动员、某次会议或某个汽车事故的新闻;④在图书馆里的卡片目录上或在书架上找所需要的书或作者;⑤在某本书的索引或目录上找所需信息;⑥在行车时刻表或其他表格上找所需信息等。
3.阅读技巧
(1)浏览明确大意;(2)把握中心思想;(3)分析句子结构,对英语的五种基本句型要“翻书不忘,動笔不忘”;(4)猜测生词词义(①定义线索;②解释线索;③同近义线索;④反义线索;⑤构词法线索;⑥语境或上下文线索;(5)确定意群停顿:(6)利用标点线索;(7)结合背景知识(即英美文化与习俗等);(8)分辨指代关系;(9)揭示引申意义;(10)体会言外之意。
三、注意事项
1.有根有据,避免主观。阅读的是他人之作,理解的是他人之意,要以文章所提供的事实、细节和逻辑关系为思维活动的基准点,以作品的思维模式为准绳,切忌把自己的观点或看法与原文或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混为一谈,自以为是。
2.解题有法,但无定法,没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不勤读多练,不巧读和善思,光靠“方法”“技巧”或“指挥”肯定无济于事,须知“实践出真知”,多练出效益。通过练习可以巩固和检查阅读的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练习设计要多样化,以促进全体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要坚持听、说、读、写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只有这样,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才能得到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培养和提高。
一、多读多练
1.巧妙导入,激发阅读兴趣。英语教师可根据阅读的题目、内容以及有关的图画,巧妙、准确、恰当地导入新课。这就需要教师上课前充分备好课,收集较多的信息,精心设计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具体的导入方法有投影法、故事法、情境法、演讲法、质疑法、新旧知识联系法、生活情景背景法等。教师根据阅读内容灵活运用,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形成活跃的阅读气氛。
2.顾及各种体裁和题材,扩大阅读面。如天文史地、科普常识类,要理出事实和细节;人物传记、(历史)故事、幽默小品类,要领会文章主题、写作意图,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社会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类,要理解观点和结论;风土人情、日常生活类,要注意(英美)文化与习俗等;新闻报道及广告张贴类,要注意其独特的写作手法。
二、巧读
1.阅读习惯
(1)计时阅读(Timde Reading):导入课文后,教师可先提出一两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以最快的速度浏览课文。如介绍“First Aid”时,可提出一个“What is the First Aid”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师介绍的材料,这样可增强阅读的目的性和探究性。阅读时,要记录开读(starting time)和读完(finishing time)的时间,计算自己的阅读速度(wpm,最好每分钟保持在120-180个词),理解准确率应在90%以上。
(2)预测(Prediction ):带着问题去读文章,去接受知识和获取更多的信息,阅读正文前,可就标题来预测文章的大概内容,以及可能出现的词汇等。也可根据上段内容预测下段内容,这对快速理解和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以及猜测生词的词义范围有着积极的作用。
(3)成组视读(Phrase Reading):扩大视幅,要以词组、短语、意群、句子成分或整个句子为视读单位,视距为33cm左右,主动驱动眼睛去扫描、寻觅,以提高阅读速度、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4)克服不良阅读习惯:这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到“六不可”:①不可出声读或心读;②不可摆头读;③不可逐字读;④不可用笔或指头等点着读;⑤不可时时回头重读(即回视);⑥不可边读边和别人议论。
2.阅读方法
(1)精读:适用于课本,应逐词逐句弄懂,熟读精思。
(2)泛读:适用于书报和课外读物,要多读快读,可以不求甚解。
(3)细读:仔细分析重要段落,字斟句酌,反复玩味。
(4)品读:大声阅读,认真思考,仔细品味。
(5)朗读:大声阅读,培养语感。
(6)默读:可避免发音器官处于紧张状态而产生疲劳,以集中精力理解文章的中心内容,加快读速。
(7)略读(Skimming):也叫“浏览”,重点放在首尾段和每段首尾句,尽量读快,读时抓文章中的关键词、主题句或结论句,把整篇文章浓缩在可控范围内,从客观上把握文章要点、中心和实质,适用于:
①重读已学过的阅读材料;②在大堆邮寄宣传品中决定取舍;③在买的新书或期刊之间浏览其内容;④了解某条新闻大意;⑤课后复习听课笔记等。
(8)查阅读(Scanning):也叫“跳读”或“搜寻式阅读”,查阅的目的是要从文章中迅速找到所需要的有关事实、事件、数据的特定信息,以回答细节问题,适用于:
①在电话簿里找号码,在词典里查单词;②在地图上查找城市或街道;③在报刊上找某位运动员、某次会议或某个汽车事故的新闻;④在图书馆里的卡片目录上或在书架上找所需要的书或作者;⑤在某本书的索引或目录上找所需信息;⑥在行车时刻表或其他表格上找所需信息等。
3.阅读技巧
(1)浏览明确大意;(2)把握中心思想;(3)分析句子结构,对英语的五种基本句型要“翻书不忘,動笔不忘”;(4)猜测生词词义(①定义线索;②解释线索;③同近义线索;④反义线索;⑤构词法线索;⑥语境或上下文线索;(5)确定意群停顿:(6)利用标点线索;(7)结合背景知识(即英美文化与习俗等);(8)分辨指代关系;(9)揭示引申意义;(10)体会言外之意。
三、注意事项
1.有根有据,避免主观。阅读的是他人之作,理解的是他人之意,要以文章所提供的事实、细节和逻辑关系为思维活动的基准点,以作品的思维模式为准绳,切忌把自己的观点或看法与原文或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混为一谈,自以为是。
2.解题有法,但无定法,没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不勤读多练,不巧读和善思,光靠“方法”“技巧”或“指挥”肯定无济于事,须知“实践出真知”,多练出效益。通过练习可以巩固和检查阅读的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练习设计要多样化,以促进全体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要坚持听、说、读、写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只有这样,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才能得到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培养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