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艺术设计是一种功能与美学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与之相适应的艺术设计教学也有着个性化的教学要求。本文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实践的优化创新四个方面,构建开放式创新型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以期获得积极的教学效果,对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事业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艺术设计;开放式;创新型;教学模式
0 引言
21世纪以来,艺术设计教育迫切需要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在此背景下,开放式创新型教学模式受到教育界的推崇,为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艺术设计是一种功能与美学相结合的空间艺术形式。艺术设计教育与纯艺术教育相比,具有审美与实用相结合的双重价值取向。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更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其教学模式有着自身个性化的要求。故此,艺术设计教育应当注重学生审美及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将生产技术的掌握与对美的理解有机结合。
开放式教学符合艺术设计学科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多元化、灵活性的教育理念指引下,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强调创新意识,构建以开放式教育为核心的创新型模式,使得教学思维更加活跃开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创造能力。
1 “艺术设计”开放式创新型教学模式建构
1.1 优化课程体系
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创新核心是课程体系的优化设置,同时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体系的建构应注重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并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积极性,挖掘其潜能,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艺术审美,同时掌握具有独创性的设计技能。这就要求课程设置应该不仅仅着眼于理论课程的教授,更应合理地将考察调研与实验性内容融入其中,在教学内容的中有机安排理论与实践内容,使得课程难易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结合实验内容穿插安排,形成课程优化体系的完整结构。
1.2 创新教学内容
在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建构中,创新教学内容是关键,这是艺术设计专业的独特之处。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可以通过分组进行项目设计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发挥各自特长。在教学中研发教学实验设备能够更好地提高效率,如网络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可以使教学互动灵活多元,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间的课堂及课后讨论。艺术设计教材的编写应符合创新教学内容精神,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设计与应用实践纳入其中,使理论服务于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实际项目的操作过程,可以避免闭门造车脱离实际,从而更好地与社会接轨。
完整有效的课程结构是课程内容创新的保障。在合理的课程结构架构中搭建课程内容,才能兼具整体与细节,使得整个课程内容成为一个系统性的有机整体。在课程安排上应集中连续贯穿整个学习阶段,实现全天、连续排课,这样可以有整块的时间指导学生完成与课程内容相符的大型作业项目。在连续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将艺术理论与设计实践有机结合,完整消化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深层解读,也能够及时与教师互动讨论。课程安排的“紧张感”并非“填鸭”式的教学,而是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的连续运用。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进行探讨式的教学,以讨论、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潜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3 创新教学评价
纵观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构建,其教学评价包括“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两个阶段。“过程评价”贯穿于教学开展的进程之中,是对教学环节的总结与梳理。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获得及时的反馈内容,通过评价内容发现教学中的优缺之处,保证各个教学环节的开展的正确性、可行性及连贯性,实现教学内容有序进行。“结果评价”是教学内容完成之后的评价与总结,从更为宏观的视角对整个艺术设计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氛围、学生掌握情况等进行整体的把握,进而调整教学的各个局部环节,使得整体教学内容更为有机和合理。
从艺术设计教学参与者的角度来看,还可分为“学生学习评价”及“教师教学评价”。这是一个教学相长、互为促进的评价体系,能够更为直观地考察教学双方对于课程内容的感受体验。“学生学习评价”主要集中在,对于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设计技能的掌握、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团队合作的协调性、社会实践的适应性等方面。在学生评价体系中,学生是评价的主体,评价体系需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进行综合考量,从而对整个班级的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教师教学评价”是顺利实现教学教授的重要环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状况,引导和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从学生的反馈中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不足,通过互动交流及时进行弥补。“学”与“教”评价体系相互交织、互为促进,使学生能够扎实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
1.4 创新教学实践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学实践与理论教学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却是教学环节中容易被忽视的一环。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常有脱离社会市场需要、教学实践计划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忽视实践质量评价等问题。这就造成了学校所教授的内容与现实社会中需要的技能以及项目运作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使得学生走向社会之后感到无所适从,无法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无缝接轨。
艺术设计开放式创新型教学应把教学实践与社会市场结合起来,将实际业务项目引入课堂教学,与企业、项目单位进行合作,让学生在亲身投入实际项目的开发设计过程中接受市场的考验。这一过程能够使得学生积累宝贵的实战经验,提前进行岗位实习,并在教学模式构建的实践环节当中,将自己作为企业单位的职员,获得艺术设计教学的新认识,从不同视角审视自身的不足,不断提高应变能力,更好地为走向工作岗位做好一切准备,不再纸上谈兵。
教学实践重点在于熟悉业务流程,了解各个阶段不同的要求和任务以及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弥补学校教育中缺失的部分,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具有方向感和目标性。教学实践不仅仅在于对专业层面内容的把握,更应该掌握精湛技能之外的,适应工作环境的品质和特质。例如,职业道德的培养、协作能力掌控、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的展现等,这些专业之外能力的锻炼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融入今后的工作,如鱼得水。
2 结语
“艺术设计”是一个集商业性、艺术性、科技性为一体的学科类别,这些特质要求高等院校在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建构中遵循开放、创新的方式,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审视其“教”与“学”的过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是一个有机整体,目的是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艺术设计教学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评价与实践,实现开放式创新型模式建构,完成从接受式教学向发现式、探究式教学的转变。
作者简介:苏婧(1981—),女,福建漳州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关键词:艺术设计;开放式;创新型;教学模式
0 引言
21世纪以来,艺术设计教育迫切需要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在此背景下,开放式创新型教学模式受到教育界的推崇,为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艺术设计是一种功能与美学相结合的空间艺术形式。艺术设计教育与纯艺术教育相比,具有审美与实用相结合的双重价值取向。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更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其教学模式有着自身个性化的要求。故此,艺术设计教育应当注重学生审美及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将生产技术的掌握与对美的理解有机结合。
开放式教学符合艺术设计学科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多元化、灵活性的教育理念指引下,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强调创新意识,构建以开放式教育为核心的创新型模式,使得教学思维更加活跃开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创造能力。
1 “艺术设计”开放式创新型教学模式建构
1.1 优化课程体系
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创新核心是课程体系的优化设置,同时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体系的建构应注重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并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积极性,挖掘其潜能,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艺术审美,同时掌握具有独创性的设计技能。这就要求课程设置应该不仅仅着眼于理论课程的教授,更应合理地将考察调研与实验性内容融入其中,在教学内容的中有机安排理论与实践内容,使得课程难易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结合实验内容穿插安排,形成课程优化体系的完整结构。
1.2 创新教学内容
在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建构中,创新教学内容是关键,这是艺术设计专业的独特之处。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可以通过分组进行项目设计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发挥各自特长。在教学中研发教学实验设备能够更好地提高效率,如网络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可以使教学互动灵活多元,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间的课堂及课后讨论。艺术设计教材的编写应符合创新教学内容精神,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设计与应用实践纳入其中,使理论服务于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实际项目的操作过程,可以避免闭门造车脱离实际,从而更好地与社会接轨。
完整有效的课程结构是课程内容创新的保障。在合理的课程结构架构中搭建课程内容,才能兼具整体与细节,使得整个课程内容成为一个系统性的有机整体。在课程安排上应集中连续贯穿整个学习阶段,实现全天、连续排课,这样可以有整块的时间指导学生完成与课程内容相符的大型作业项目。在连续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将艺术理论与设计实践有机结合,完整消化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深层解读,也能够及时与教师互动讨论。课程安排的“紧张感”并非“填鸭”式的教学,而是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的连续运用。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进行探讨式的教学,以讨论、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潜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3 创新教学评价
纵观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构建,其教学评价包括“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两个阶段。“过程评价”贯穿于教学开展的进程之中,是对教学环节的总结与梳理。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获得及时的反馈内容,通过评价内容发现教学中的优缺之处,保证各个教学环节的开展的正确性、可行性及连贯性,实现教学内容有序进行。“结果评价”是教学内容完成之后的评价与总结,从更为宏观的视角对整个艺术设计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氛围、学生掌握情况等进行整体的把握,进而调整教学的各个局部环节,使得整体教学内容更为有机和合理。
从艺术设计教学参与者的角度来看,还可分为“学生学习评价”及“教师教学评价”。这是一个教学相长、互为促进的评价体系,能够更为直观地考察教学双方对于课程内容的感受体验。“学生学习评价”主要集中在,对于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设计技能的掌握、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团队合作的协调性、社会实践的适应性等方面。在学生评价体系中,学生是评价的主体,评价体系需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进行综合考量,从而对整个班级的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教师教学评价”是顺利实现教学教授的重要环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状况,引导和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从学生的反馈中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不足,通过互动交流及时进行弥补。“学”与“教”评价体系相互交织、互为促进,使学生能够扎实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
1.4 创新教学实践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学实践与理论教学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却是教学环节中容易被忽视的一环。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常有脱离社会市场需要、教学实践计划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忽视实践质量评价等问题。这就造成了学校所教授的内容与现实社会中需要的技能以及项目运作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使得学生走向社会之后感到无所适从,无法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无缝接轨。
艺术设计开放式创新型教学应把教学实践与社会市场结合起来,将实际业务项目引入课堂教学,与企业、项目单位进行合作,让学生在亲身投入实际项目的开发设计过程中接受市场的考验。这一过程能够使得学生积累宝贵的实战经验,提前进行岗位实习,并在教学模式构建的实践环节当中,将自己作为企业单位的职员,获得艺术设计教学的新认识,从不同视角审视自身的不足,不断提高应变能力,更好地为走向工作岗位做好一切准备,不再纸上谈兵。
教学实践重点在于熟悉业务流程,了解各个阶段不同的要求和任务以及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弥补学校教育中缺失的部分,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具有方向感和目标性。教学实践不仅仅在于对专业层面内容的把握,更应该掌握精湛技能之外的,适应工作环境的品质和特质。例如,职业道德的培养、协作能力掌控、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的展现等,这些专业之外能力的锻炼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融入今后的工作,如鱼得水。
2 结语
“艺术设计”是一个集商业性、艺术性、科技性为一体的学科类别,这些特质要求高等院校在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建构中遵循开放、创新的方式,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审视其“教”与“学”的过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是一个有机整体,目的是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艺术设计教学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评价与实践,实现开放式创新型模式建构,完成从接受式教学向发现式、探究式教学的转变。
作者简介:苏婧(1981—),女,福建漳州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