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总结超声对子宫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门诊体检中子宫发育异常阳性检出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出各类子宫发育异常43例,检出率92.2%,其中误诊4例占7.8%;结论:超声检查简单易行,是诊断子宫发育异常的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子宫疾病;超声检查;诊断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1-0103-01
子宫发育异常是常见的妇科疾病,近年来经超声检查发现率明显提高。子宫发育异常关系到患者的生育和妇科健康,超声检查是诊断此病的首选方法[1]。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共检出各类子宫发育异常患者43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3例,年龄19~51岁,平均27.6岁,其中<35岁者46例。经手术证实12例,结合临床和妇科检查证实34例。使用美国GE LOGIQ 200型超声诊断仪,超声探测频率3.5MHz,受检者适度充盈膀胱,经腹多切面扫查子宫及附件。可疑病例辅以子宫声学造影。
1.2 方法 取仰卧位,垫高臀部,按输卵管通水操作,先从宫颈注入生理盐水10~20ml,再注入2%双氧水20ml,同时经腹扫查并实时观察[2]。
2 结果
超声检查与手术和妇科检查一致者43例,占92.2%,误诊4例,占7.8%。误诊病例为:残角子宫妊娠误诊2例,残角子宫宫腔内积血误为巧克力囊肿1例,双子宫并发子宫肌瘤误为子宫肌瘤1例。本组分类及检查结果见表1。
3 讨论
在各类子宫发育异常中,先天性无子宫、始基及幼稚子宫均以原发闭经或不孕就诊,超声结合临床检查容易诊断。
对称性子宫发育异常患者多以妊娠检查而被检出,本组22例中18例(81.8%)因早孕就诊,其中6例(33.39%)在外院做人工流产漏刮。超声对此类患者检查准确率高,双子宫为两个并列的宫体及宫颈;双角子宫底部增宽向两侧突出,横切面呈鞍状,双(角)子宫一侧妊娠时可见该侧妊娠征象,双侧同时妊娠时两侧均可探及孕囊及其中的胚胎组织;双角子宫一侧早孕应注意与间质部妊娠鉴别,妊娠中期应警惕将未孕侧宫角误为子宫肌瘤的可能,纵隔子宫外形正常,它有时可见宫内条索状间隔。实时观察下子宫声学造影时,双角子宫表现为造影剂强回声迅速向两侧角部充盈,横切面呈带状;纵隔子宫可显示纵隔结构及被分隔为两部分的宫腔。
先天性阴道斜隔,系苗勒氏管向下方延伸时未能到达泌尿生殖窦而形成一个盲端,其解剖特点是:有阴道隔膜,多伴有双子宫、双宫颈畸形及斜隔侧肾脏缺如[3]。本组1例因附道流脓2年就诊,系因闭锁侧阴道隔膜上方有一小孔,其中积血伴化脓性感染。本病声像图有以下特征:探及双子宫、双宫颈;穹隆部囊性包块;阴道斜隔侧肾脏缺如。
残角子宫系一侧副中肾管发育受阻所致,以往术前诊断较为困难[4]。本组9例中误诊3例,主要原因是初期对本病声像图表现没有认识。临床按残角子宫有无宫腔以及是否与对侧子宫相通分成三型,Ⅰ型相通,经血外流无阻,非妊娠期很少有症状;Ⅱ型虽有宫腔但颈管闭锁,经血积滞时声像图可为充满细小光点的囊性包块,易与巧克力囊肿混淆;Ⅲ型无宫腔为宫外实质团块,常无特殊临床表现。残角子宫妊娠是较罕见的异位妊娠,表现为:妊娠包块位于宫外,外形规则,与子宫分界明显,无延续关系,妊娠囊居中,多在妊娠中期发生破裂,子宫声学造影显示造影剂强回声不能进入其中。因此,对探及宫外孕囊、具有上述声像图表现,临床无宫外孕症状者即应考虑为残角子宫妊娠。
子宫发育异常患者妊娠,产科并发症多,妊娠失败率高,人工流产时易发生漏刮及流产不全,或因判断子宫方向和大小有误而导致子宫穿孔,足月妊娠者易造成产道梗阻。残角子宫妊娠如不及时诊断、处理,一旦破裂可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因此,尽早发现、及时处理对于预防和减少母婴并发症,保障妇女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超声显像简易无损,对绝大多数子宫发育异常能迅速做出正确诊断,是诊断本病的主要辅助手段。
参考文献
[1]张薛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J].2007,28(15):1829.
[2]陈常佩,陆兆龄.妇产科彩色多普勒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4.
[3]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3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109-1110.
[4]吴乃森.腹部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396-401.(收稿日期:2008.11.2)
【关键词】:子宫疾病;超声检查;诊断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1-0103-01
子宫发育异常是常见的妇科疾病,近年来经超声检查发现率明显提高。子宫发育异常关系到患者的生育和妇科健康,超声检查是诊断此病的首选方法[1]。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共检出各类子宫发育异常患者43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3例,年龄19~51岁,平均27.6岁,其中<35岁者46例。经手术证实12例,结合临床和妇科检查证实34例。使用美国GE LOGIQ 200型超声诊断仪,超声探测频率3.5MHz,受检者适度充盈膀胱,经腹多切面扫查子宫及附件。可疑病例辅以子宫声学造影。
1.2 方法 取仰卧位,垫高臀部,按输卵管通水操作,先从宫颈注入生理盐水10~20ml,再注入2%双氧水20ml,同时经腹扫查并实时观察[2]。
2 结果
超声检查与手术和妇科检查一致者43例,占92.2%,误诊4例,占7.8%。误诊病例为:残角子宫妊娠误诊2例,残角子宫宫腔内积血误为巧克力囊肿1例,双子宫并发子宫肌瘤误为子宫肌瘤1例。本组分类及检查结果见表1。
3 讨论
在各类子宫发育异常中,先天性无子宫、始基及幼稚子宫均以原发闭经或不孕就诊,超声结合临床检查容易诊断。
对称性子宫发育异常患者多以妊娠检查而被检出,本组22例中18例(81.8%)因早孕就诊,其中6例(33.39%)在外院做人工流产漏刮。超声对此类患者检查准确率高,双子宫为两个并列的宫体及宫颈;双角子宫底部增宽向两侧突出,横切面呈鞍状,双(角)子宫一侧妊娠时可见该侧妊娠征象,双侧同时妊娠时两侧均可探及孕囊及其中的胚胎组织;双角子宫一侧早孕应注意与间质部妊娠鉴别,妊娠中期应警惕将未孕侧宫角误为子宫肌瘤的可能,纵隔子宫外形正常,它有时可见宫内条索状间隔。实时观察下子宫声学造影时,双角子宫表现为造影剂强回声迅速向两侧角部充盈,横切面呈带状;纵隔子宫可显示纵隔结构及被分隔为两部分的宫腔。
先天性阴道斜隔,系苗勒氏管向下方延伸时未能到达泌尿生殖窦而形成一个盲端,其解剖特点是:有阴道隔膜,多伴有双子宫、双宫颈畸形及斜隔侧肾脏缺如[3]。本组1例因附道流脓2年就诊,系因闭锁侧阴道隔膜上方有一小孔,其中积血伴化脓性感染。本病声像图有以下特征:探及双子宫、双宫颈;穹隆部囊性包块;阴道斜隔侧肾脏缺如。
残角子宫系一侧副中肾管发育受阻所致,以往术前诊断较为困难[4]。本组9例中误诊3例,主要原因是初期对本病声像图表现没有认识。临床按残角子宫有无宫腔以及是否与对侧子宫相通分成三型,Ⅰ型相通,经血外流无阻,非妊娠期很少有症状;Ⅱ型虽有宫腔但颈管闭锁,经血积滞时声像图可为充满细小光点的囊性包块,易与巧克力囊肿混淆;Ⅲ型无宫腔为宫外实质团块,常无特殊临床表现。残角子宫妊娠是较罕见的异位妊娠,表现为:妊娠包块位于宫外,外形规则,与子宫分界明显,无延续关系,妊娠囊居中,多在妊娠中期发生破裂,子宫声学造影显示造影剂强回声不能进入其中。因此,对探及宫外孕囊、具有上述声像图表现,临床无宫外孕症状者即应考虑为残角子宫妊娠。
子宫发育异常患者妊娠,产科并发症多,妊娠失败率高,人工流产时易发生漏刮及流产不全,或因判断子宫方向和大小有误而导致子宫穿孔,足月妊娠者易造成产道梗阻。残角子宫妊娠如不及时诊断、处理,一旦破裂可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因此,尽早发现、及时处理对于预防和减少母婴并发症,保障妇女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超声显像简易无损,对绝大多数子宫发育异常能迅速做出正确诊断,是诊断本病的主要辅助手段。
参考文献
[1]张薛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J].2007,28(15):1829.
[2]陈常佩,陆兆龄.妇产科彩色多普勒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4.
[3]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3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109-1110.
[4]吴乃森.腹部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396-401.(收稿日期:20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