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欲扬先抑是构思的一种重要方法。即歌颂、赞美所要肯定的某人、事、物、景时,不从正面直叙,而是从反面着手,用曲解、嘲讽、挖苦的方式去贬低、抑制,甚至去否定它,最后才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的一种构思方法。
运用欲扬先抑法写作,有以下方面需要注意——
1.构思要巧、开头要小,初始印象要糟糕
欲扬先抑的“扬”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貶低。换句话说,要想褒扬某个人物时,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按下,从贬抑处落笔。如一同学写《我的哥哥》,先写他给“我”制造的种种不快,给“我”留下的糟糕印象。之后的日子里,“我”整天想着如何才能摆脱哥哥,甚至赶走他,不吝制造各种小恶作剧,还跟爸爸妈妈告他的各种小“刁状”,让读者一看,就知道哥哥在“我”的印象中是多么糟糕。可有一次外出,情况发生了转机……小作者摒弃了一般化的写法,从“坏处”落笔,又在“好处”落下,达到了前后对比、突出中心的目的。
2.选材要精、前后要比,突出鲜明是法宝
材料的选择很重要。典型的材料能鲜明地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如杨朔在《荔枝蜜》中就选择了非常典型的材料入文。“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说起来可笑。孩子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蜇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大人告诉我说:蜜蜂轻易不蜇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蜇;一蜇,它自己耗尽生命,也活不久了。我听了,觉得那蜜蜂可怜,原谅它了。可是从此以后,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从中可看出作者对蜜蜂怀有成见,此为一“抑”。作者先介绍自己对蜜蜂的感觉,为下文对蜜蜂改变看法作铺垫,由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过渡要妙、抑扬要度,转变自然才叫好
开车急转弯极容易发生车祸,写文章急转弯则容易失去真实性。人的情感转变有一个过程,体现在文章中也是这样。不能上一秒说这个人坏的透顶,下一秒就写这个人好到不行,中间要有一定的过渡。还要注意抑扬转化的火候。“抑”未尽意,就开始“扬”,“抑”起不到反衬的作用,“扬”也不饱满,不得力,因此要把握好“度”。
如一同学写《我的伯父》,前半部分处处在贬低“伯父”:他是那么“吝啬”,一点儿礼品也不给“我”带来;他是那么没风度;他是那么不近人情,乡亲们送的东西一一被退回……习作是怎么过渡的呢?小作者借用自己偶尔听到的伯父与爸爸的一段对话,了解到他是一个慷慨、重情的人。谜底让别人来揭开,情感的变化自然便顺畅了。
4.结尾要抬、境界要高,主题鲜明分数高
结尾要抬,抬就是“扬”,通过鲜明的对比,凸显习作主题。如一同学写“一次别开生面的考试”,晚自习老师宣布考试,“教室里叹气声此起彼伏”,“他”的一段调侃的话,让学生哄堂大笑,老师因势利导,利用学生的话题引出“看着窗外,你会想到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考试在大多数学生眼中都是“坏”的、“恶”的,这里却写出了考试的乐趣及小作者的感悟,大大超出了一般学生的境界,很好地突出了作文的主旨。
文题设计
请以“不一样的精彩”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点拨:1.仔细观察,发现身边人的“不一样”,注意选择好自己的写作对象。2.“不一样的精彩”突出的是“不一样”,但哪儿不一样呢?要用你的笔体现出来。写作时,注意选择典型的事例,采用先抑后扬法,前后对比,突出人物的“不一样”。
运用欲扬先抑法写作,有以下方面需要注意——
1.构思要巧、开头要小,初始印象要糟糕
欲扬先抑的“扬”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貶低。换句话说,要想褒扬某个人物时,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按下,从贬抑处落笔。如一同学写《我的哥哥》,先写他给“我”制造的种种不快,给“我”留下的糟糕印象。之后的日子里,“我”整天想着如何才能摆脱哥哥,甚至赶走他,不吝制造各种小恶作剧,还跟爸爸妈妈告他的各种小“刁状”,让读者一看,就知道哥哥在“我”的印象中是多么糟糕。可有一次外出,情况发生了转机……小作者摒弃了一般化的写法,从“坏处”落笔,又在“好处”落下,达到了前后对比、突出中心的目的。
2.选材要精、前后要比,突出鲜明是法宝
材料的选择很重要。典型的材料能鲜明地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如杨朔在《荔枝蜜》中就选择了非常典型的材料入文。“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说起来可笑。孩子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蜇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大人告诉我说:蜜蜂轻易不蜇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蜇;一蜇,它自己耗尽生命,也活不久了。我听了,觉得那蜜蜂可怜,原谅它了。可是从此以后,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从中可看出作者对蜜蜂怀有成见,此为一“抑”。作者先介绍自己对蜜蜂的感觉,为下文对蜜蜂改变看法作铺垫,由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过渡要妙、抑扬要度,转变自然才叫好
开车急转弯极容易发生车祸,写文章急转弯则容易失去真实性。人的情感转变有一个过程,体现在文章中也是这样。不能上一秒说这个人坏的透顶,下一秒就写这个人好到不行,中间要有一定的过渡。还要注意抑扬转化的火候。“抑”未尽意,就开始“扬”,“抑”起不到反衬的作用,“扬”也不饱满,不得力,因此要把握好“度”。
如一同学写《我的伯父》,前半部分处处在贬低“伯父”:他是那么“吝啬”,一点儿礼品也不给“我”带来;他是那么没风度;他是那么不近人情,乡亲们送的东西一一被退回……习作是怎么过渡的呢?小作者借用自己偶尔听到的伯父与爸爸的一段对话,了解到他是一个慷慨、重情的人。谜底让别人来揭开,情感的变化自然便顺畅了。
4.结尾要抬、境界要高,主题鲜明分数高
结尾要抬,抬就是“扬”,通过鲜明的对比,凸显习作主题。如一同学写“一次别开生面的考试”,晚自习老师宣布考试,“教室里叹气声此起彼伏”,“他”的一段调侃的话,让学生哄堂大笑,老师因势利导,利用学生的话题引出“看着窗外,你会想到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考试在大多数学生眼中都是“坏”的、“恶”的,这里却写出了考试的乐趣及小作者的感悟,大大超出了一般学生的境界,很好地突出了作文的主旨。
文题设计
请以“不一样的精彩”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点拨:1.仔细观察,发现身边人的“不一样”,注意选择好自己的写作对象。2.“不一样的精彩”突出的是“不一样”,但哪儿不一样呢?要用你的笔体现出来。写作时,注意选择典型的事例,采用先抑后扬法,前后对比,突出人物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