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PPP模式是一种新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涉及公共服务行业各个方面,通过推广使用PPP模式可以改进现阶段地方国有企业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的状况。针对目前风行的推广PPP模式的热潮,本文通过分析其发展概况,对地方国有企业PPP模式的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括,并对其发展思路提出了点思考。
【关键词】地方企业;国有企业;PPP模式
一、PPP模式的发展概况
1.PPP模式定义
PPP模式是一种合作共赢的结果。指提供公共服务或拥有公有财产的共同体在进行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制定某些协议或约定,以协议双方履行义务为前提,引入社会资本,合作完成建设目标,甚至达到超过预期的效果。
从PPP模式在地方国有企业的发展来看,实际上,PPP模式是国有企业为引入社会资本,共同设计合作,并与政府公共服务部门协商运作的企业发展方式。是一系列合作关系的综合。这种合作,离不开地方公共管理部门即政府的授权同意,提出地方国有企业投资,建设或运营公共服务或支配公有财产,公共管理部门与地方国有企业长期进行合作,共同承担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和利益,提高地方国有企业公共服务水平和公共产品供给效率。
2.地方国有企业PPP模式的基本特征
从PPP模式的定义不难看出,PPP模式的基本特征包涵了它的合作关系,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这种合作关系是公共管理部门与地方国有企业长期进行合作,与社会财富结合的产物。PPP模式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它的目标一致性。在公共管理部门与地方国有企业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规定和约束,以期达到合作共赢的局面。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以最少的投入,最少的资源,尽量获得充分的利用,获得最大的收益。这些最少的资源往往是参与地方国有企业建设的社会资本,作为社会财富的参与者,期望获得长期的稳定的盈利。
二、地方国有企业PPP模式的发展思路
PPP模式是一种新型城镇化建设手段,通过推广使用PPP模式可以改进现阶段地方国有企业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的状况。针对目前风行的推广PPP模式的热潮,本文通过分析其发展概况,对地方国有企业PPP模式的发展思路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
1.地方国有企业PPP模式面临的问题
(1)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PPP模式合作机制不完善。作为地方国有企业,它的国有属性,财产集体所有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经营范围,是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占据主导地位且比重不断攀升。地方国有企业涉及的行业关乎民生发展的方方面面。这就决定了PPP模式适用于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领域,以及由地方政府确立的其他设施和公用事业。这些领域涉及人群密度大,受众多,同时对这些行业的需求大,具有不可替代性投资大,对这些基础公共服务行业的技术要求高,投资额度大,区域性明显。
(2)利益与风险并存。地方国有企业PPP模式要求地方公共管理部门与地方国有企业长期进行合作,共同承担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和利益,同时,参与地方国有企业建设的私人部门、民营企业,作为社会财富的参与者,期望获得长期的稳定的盈利。PPP模式对这些基础公共服务行业的技术要求高,投资额度大,涉及项目众多,收益周期长,参与者之间关系复杂。这些因素导致地方国有企业PPP模式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风险贯穿于项目始终的过程。
2.地方国有企业PPP模式改进思路探析
地方国有企业PPP模式适用范围过于宽泛,涉及项目众多,是一个庞杂的系统,需要统筹规划。且各个领域并非完全独立,需要协调运作,这就为地方国有企业PPP模式的推行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对地方国有企业的管理要求苛刻。且现阶段,地方国有企业PPP模式还处于起步初期,缺少关于地方国有企业PPP模式中相关参与者的具体利益与风险分担的详细文件协议。这就要求地方国有企业在采取PPP模式时,要改进现有措施,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
(1)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和监督机制。对地方政府而言,国有企业的PPP模式应用,并不是简单的通过合作,转移风险。地方国有企业PPP模式的成功的关键在与对各种可能导致风险的因素进行识别,剔除,并通过合作,是参与各方在共享利益的同时,分担风险。必须制定协议,明确参与各方的权利与义务。严格控制收益的分配。要求参与方具有风险意识,能够正确的识别风险,有风险预案。在PPP模式的项目运行过程中,确保社会资本的投资回报,同时保障地方国有企业的合法权益。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投资者应对过于企业PPP项目可能产生的风险,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和监督机制。社会资本要明确PPP模式的退出路径,保障PPP模式稳定运行。在与国有企业合作结束后,地方政府应合理解决投资回报等事宜。
(2)建立健全PPP模式的政策法规。作为地方国有企业,要采取PPP模式,就必须建立健全PPP模式的法规体系,明确其适用范围,保障合作项目的完成。然而地方国有企业PPP模式适用范围是相对于地方国有企业的运营模式,经营公共产品的性质和提供公共服务的类型而言的。它所涉及的诸多行业交叉复杂,缺少任何一方的合作都会影响地方国有企业PPP模式的预期收益。所以,必须完善国有企业的考评制度,对于区域内部采用PPP模式的国有企业进行严格的规范,同时,要求地方政府公共管理部门制定政策管理,规定PPP模式的选择标准、服务标准。
三、结语
地方国有企业PPP模式的发展离不开地方公共管理部门即政府的授权同意,需要公共管理部门与地方国有企业长期进行合作,共同承担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和利益,提高地方国有企业公共服务水平和公共产品供给效率。
参考文献:
[1]于本瑞,侯景新,张道政.PPP模式的国内外实践及启示.现代管理科学,2014年8期
[2]王勇,刘志远,郑海东.政府干预与地方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基于现金持有竞争效应视角.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年8期
【关键词】地方企业;国有企业;PPP模式
一、PPP模式的发展概况
1.PPP模式定义
PPP模式是一种合作共赢的结果。指提供公共服务或拥有公有财产的共同体在进行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制定某些协议或约定,以协议双方履行义务为前提,引入社会资本,合作完成建设目标,甚至达到超过预期的效果。
从PPP模式在地方国有企业的发展来看,实际上,PPP模式是国有企业为引入社会资本,共同设计合作,并与政府公共服务部门协商运作的企业发展方式。是一系列合作关系的综合。这种合作,离不开地方公共管理部门即政府的授权同意,提出地方国有企业投资,建设或运营公共服务或支配公有财产,公共管理部门与地方国有企业长期进行合作,共同承担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和利益,提高地方国有企业公共服务水平和公共产品供给效率。
2.地方国有企业PPP模式的基本特征
从PPP模式的定义不难看出,PPP模式的基本特征包涵了它的合作关系,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这种合作关系是公共管理部门与地方国有企业长期进行合作,与社会财富结合的产物。PPP模式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它的目标一致性。在公共管理部门与地方国有企业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规定和约束,以期达到合作共赢的局面。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以最少的投入,最少的资源,尽量获得充分的利用,获得最大的收益。这些最少的资源往往是参与地方国有企业建设的社会资本,作为社会财富的参与者,期望获得长期的稳定的盈利。
二、地方国有企业PPP模式的发展思路
PPP模式是一种新型城镇化建设手段,通过推广使用PPP模式可以改进现阶段地方国有企业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的状况。针对目前风行的推广PPP模式的热潮,本文通过分析其发展概况,对地方国有企业PPP模式的发展思路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
1.地方国有企业PPP模式面临的问题
(1)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PPP模式合作机制不完善。作为地方国有企业,它的国有属性,财产集体所有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经营范围,是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占据主导地位且比重不断攀升。地方国有企业涉及的行业关乎民生发展的方方面面。这就决定了PPP模式适用于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领域,以及由地方政府确立的其他设施和公用事业。这些领域涉及人群密度大,受众多,同时对这些行业的需求大,具有不可替代性投资大,对这些基础公共服务行业的技术要求高,投资额度大,区域性明显。
(2)利益与风险并存。地方国有企业PPP模式要求地方公共管理部门与地方国有企业长期进行合作,共同承担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和利益,同时,参与地方国有企业建设的私人部门、民营企业,作为社会财富的参与者,期望获得长期的稳定的盈利。PPP模式对这些基础公共服务行业的技术要求高,投资额度大,涉及项目众多,收益周期长,参与者之间关系复杂。这些因素导致地方国有企业PPP模式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风险贯穿于项目始终的过程。
2.地方国有企业PPP模式改进思路探析
地方国有企业PPP模式适用范围过于宽泛,涉及项目众多,是一个庞杂的系统,需要统筹规划。且各个领域并非完全独立,需要协调运作,这就为地方国有企业PPP模式的推行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对地方国有企业的管理要求苛刻。且现阶段,地方国有企业PPP模式还处于起步初期,缺少关于地方国有企业PPP模式中相关参与者的具体利益与风险分担的详细文件协议。这就要求地方国有企业在采取PPP模式时,要改进现有措施,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
(1)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和监督机制。对地方政府而言,国有企业的PPP模式应用,并不是简单的通过合作,转移风险。地方国有企业PPP模式的成功的关键在与对各种可能导致风险的因素进行识别,剔除,并通过合作,是参与各方在共享利益的同时,分担风险。必须制定协议,明确参与各方的权利与义务。严格控制收益的分配。要求参与方具有风险意识,能够正确的识别风险,有风险预案。在PPP模式的项目运行过程中,确保社会资本的投资回报,同时保障地方国有企业的合法权益。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投资者应对过于企业PPP项目可能产生的风险,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和监督机制。社会资本要明确PPP模式的退出路径,保障PPP模式稳定运行。在与国有企业合作结束后,地方政府应合理解决投资回报等事宜。
(2)建立健全PPP模式的政策法规。作为地方国有企业,要采取PPP模式,就必须建立健全PPP模式的法规体系,明确其适用范围,保障合作项目的完成。然而地方国有企业PPP模式适用范围是相对于地方国有企业的运营模式,经营公共产品的性质和提供公共服务的类型而言的。它所涉及的诸多行业交叉复杂,缺少任何一方的合作都会影响地方国有企业PPP模式的预期收益。所以,必须完善国有企业的考评制度,对于区域内部采用PPP模式的国有企业进行严格的规范,同时,要求地方政府公共管理部门制定政策管理,规定PPP模式的选择标准、服务标准。
三、结语
地方国有企业PPP模式的发展离不开地方公共管理部门即政府的授权同意,需要公共管理部门与地方国有企业长期进行合作,共同承担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和利益,提高地方国有企业公共服务水平和公共产品供给效率。
参考文献:
[1]于本瑞,侯景新,张道政.PPP模式的国内外实践及启示.现代管理科学,2014年8期
[2]王勇,刘志远,郑海东.政府干预与地方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基于现金持有竞争效应视角.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