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的班主任管理动力机制是地方高校学生管理系统有序运转的基本条件。文章通过探讨构建班主任管理动力机制的内涵以及班主任管理动力机制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的必要性,阐释地方高校班主任管理动力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地方高校有文化要素全程渗透的,导向、激励、约束、控制“四位一体”的班主任管理动力机制。
[关键词]地方高校 班主任管理 动力机制
[作者简介]于宪宝(1963- ),男,辽宁朝阳人,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处处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工作。(辽宁 朝阳 12200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17-0066-04
一、地方高校构建班主任管理动力机制的内涵和必要性
班主任管理动力机制是指推动班主任管理系统运行、发展的动力构成及其作用机制。在班主任管理系统中,只有动力构成科学合理、启动激发完全充分、整个合成规范有序、发挥作用特色高效,才能真正实现管理目标的整体合力。实质上,班主任管理动力机制是一种无形的隐匿在学校行为背后的“看不见的手”,与校内其他软性要素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耦合关系,同时也是进一步激发、导引、提升班主任工作主动性的制度体系和功能组合。
班级是地方高校教育教学与管理的基本单位,因此,班主任的工作效果不但影响大学生的成人与成才,也关系到学校的稳定与发展。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中指出: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地方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要从战略高度全面审视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特殊重要性,高度重视班主任队伍的机制性建设,不断增强新形势下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紧迫性。
地方高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决定了班主任工作动力机制建设的现实意义。在现代大学制度下,虽然十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个性,但地方高校的生源大多来自高中阶段的成绩中下等学生,这部分学生对高中管理模式已经产生了适应性,导致其进入高校后,仍不能摆脱对班主任的依赖,班主任仍是他们最为亲近和信任的导师。这种情况下,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学风建设和日常管理时,班主任同样需要发挥引路导航的重要作用,其工作不可或缺。
系统论原理认为,任何系统内部的各个部分之间都一定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旦按照科学合理的方式将这些部分有机地组合起来,就会出现整体交叉、相互促进的效应,产生1 1>2的增值能量。如此,通过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班主任集体人力资源,实现良性组合,就可能谋求班主任集体的整体效能。与此同时,可以依据全面激励理论的“全员激励”“全程激励”和“全素激励”要求,强化此理论指导下的激励作用,进而构建全面提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效能机制。这种良好机制的形成,就在于追求接近于自适应系统的理想状态,亦即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不管外部条件发生什么样的不确定变化,系统内的各个部分都能自动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及时调整策略和措施,实现预定目标。这样,把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上升到现代大学制度下的效能机制层面进行探讨,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另外,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也急需具备强驱动力的班主任指导,而只要指导有力、有理、有节,就会对培养实用型的复合型人才发挥有效的作用。所以说,构建班主任管理动力机制有助于管理者厘清机制在管理过程中的基础地位,并从适应人的本性角度建立相应的制度规则和组织结构,利用管理要素之间的耦合关系,构建高效运行、约束有力的班主任管理动力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管理者只需扮演好思考者、设计者、协调者和服务者的角色,把动力机制作为分析工具,并适时进行调整,就能愉悦被管理者的心境,提高其工作主动性,最终使整个班主任队伍达成管理者的预期目标。
因此,从机制层面阐释地方高校班主任管理系统运行的机制,探究促发班主任工作积极性产生与持续的动力机制原因,对于运用机制而不是人治,进而提升班主任的科学规范化管理水平,探寻“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效果大有裨益。在思维模式上,把驱动班主任行为的动力机制作为设置与驾驭班主任队伍的管理工具,就把班主任管理工作重心从侧重前台管理转为幕后控制,转注重行为控制为强化利益诱导,改实时过程控制为控制点管理,充分运用政策杠杆作用引导整个班主任队伍共同奔向预期目标。按照这种思路,可以全面细致地审慎剖析目前地方高校班主任管理系统动力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地方高校班主任管理动力机制不完善及引发的问题
1.传统文化理念的影响偏重。我国自古沿袭下来的一些传统文化理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班主任工作动力的激发。如传统的中庸思想或多或少地妨碍了班主任们积极向上的对事业的追求和崇敬;儒家倡导的“和为贵”道德实践原则,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班主任的竞争意识,弱化了工作进步的促动力;一些实用主义的急功近利思想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班主任们对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追逐,降低了班主任最大限度勤奋工作的热情。此外,在动力构成上,学校对班主任的物质动力与精神动力的基本关系设计实施常常不到位,在动力激发启动方面缺乏明确有效的办法。同时,传统僵化的班主任管理模式民主程度不够、对整个班主任队伍管理随意性较大、班主任工作环境不协调等,也都严重影响了地方高校班主任管理动力机制的运行,使之远没有达到预期的阈值。
2.管理体制中协调机制不科学。在地方高校管理系统中,班主任管理体制的结构和组成方式,决定着班主任工作的实施手段与方法。具体地说,班主任管理体制是规定班主任在各个方面的管理范围、权限职责、利益及其相互关系的准则,其核心是班主任管理机构设置、各管理机构职权分配以及各机构间的相互协调,它的强弱直接影响到管理的效率和效能,在学校整个班主任管理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地方高校班主任承担着基层班集体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业指导、就业指导、特殊学生的管理以及日常教育。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班主任工作水平的高低,对于一个班的班风、学风,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质量关系重大。目前地方高校班主任队伍管理通常采取校、院(系)二级管理模式,学校侧重对整个班主任队伍的宏观指导与监控,院(系)则侧重日常管理与考核。这种日常管理事务与工作重心下移的管理体制,使得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但由于各个院(系)辅导员队伍的存在,以及班主任与辅导员之间职责不易分清的现实,致使班主任与辅导员必然会在多项工作上出现交叉,有时对于较为棘手的工作也会互相推诿,按照自己的意愿各行其事。而且,由于多数兼职班主任不坐班,一些院(系)往往单纯依靠专职化的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忽视了班主任的重要作用。班主任职责不明确、协调机制不科学、与辅导员的工作侧重点区分不清晰,使得重复管理或管理漏洞时常显现,难以充分发挥合力作用,班主任工作职能弱化现象较为突出。
[关键词]地方高校 班主任管理 动力机制
[作者简介]于宪宝(1963- ),男,辽宁朝阳人,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处处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工作。(辽宁 朝阳 12200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17-0066-04
一、地方高校构建班主任管理动力机制的内涵和必要性
班主任管理动力机制是指推动班主任管理系统运行、发展的动力构成及其作用机制。在班主任管理系统中,只有动力构成科学合理、启动激发完全充分、整个合成规范有序、发挥作用特色高效,才能真正实现管理目标的整体合力。实质上,班主任管理动力机制是一种无形的隐匿在学校行为背后的“看不见的手”,与校内其他软性要素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耦合关系,同时也是进一步激发、导引、提升班主任工作主动性的制度体系和功能组合。
班级是地方高校教育教学与管理的基本单位,因此,班主任的工作效果不但影响大学生的成人与成才,也关系到学校的稳定与发展。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中指出: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地方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要从战略高度全面审视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特殊重要性,高度重视班主任队伍的机制性建设,不断增强新形势下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紧迫性。
地方高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决定了班主任工作动力机制建设的现实意义。在现代大学制度下,虽然十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个性,但地方高校的生源大多来自高中阶段的成绩中下等学生,这部分学生对高中管理模式已经产生了适应性,导致其进入高校后,仍不能摆脱对班主任的依赖,班主任仍是他们最为亲近和信任的导师。这种情况下,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学风建设和日常管理时,班主任同样需要发挥引路导航的重要作用,其工作不可或缺。
系统论原理认为,任何系统内部的各个部分之间都一定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旦按照科学合理的方式将这些部分有机地组合起来,就会出现整体交叉、相互促进的效应,产生1 1>2的增值能量。如此,通过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班主任集体人力资源,实现良性组合,就可能谋求班主任集体的整体效能。与此同时,可以依据全面激励理论的“全员激励”“全程激励”和“全素激励”要求,强化此理论指导下的激励作用,进而构建全面提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效能机制。这种良好机制的形成,就在于追求接近于自适应系统的理想状态,亦即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不管外部条件发生什么样的不确定变化,系统内的各个部分都能自动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及时调整策略和措施,实现预定目标。这样,把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上升到现代大学制度下的效能机制层面进行探讨,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另外,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也急需具备强驱动力的班主任指导,而只要指导有力、有理、有节,就会对培养实用型的复合型人才发挥有效的作用。所以说,构建班主任管理动力机制有助于管理者厘清机制在管理过程中的基础地位,并从适应人的本性角度建立相应的制度规则和组织结构,利用管理要素之间的耦合关系,构建高效运行、约束有力的班主任管理动力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管理者只需扮演好思考者、设计者、协调者和服务者的角色,把动力机制作为分析工具,并适时进行调整,就能愉悦被管理者的心境,提高其工作主动性,最终使整个班主任队伍达成管理者的预期目标。
因此,从机制层面阐释地方高校班主任管理系统运行的机制,探究促发班主任工作积极性产生与持续的动力机制原因,对于运用机制而不是人治,进而提升班主任的科学规范化管理水平,探寻“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效果大有裨益。在思维模式上,把驱动班主任行为的动力机制作为设置与驾驭班主任队伍的管理工具,就把班主任管理工作重心从侧重前台管理转为幕后控制,转注重行为控制为强化利益诱导,改实时过程控制为控制点管理,充分运用政策杠杆作用引导整个班主任队伍共同奔向预期目标。按照这种思路,可以全面细致地审慎剖析目前地方高校班主任管理系统动力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地方高校班主任管理动力机制不完善及引发的问题
1.传统文化理念的影响偏重。我国自古沿袭下来的一些传统文化理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班主任工作动力的激发。如传统的中庸思想或多或少地妨碍了班主任们积极向上的对事业的追求和崇敬;儒家倡导的“和为贵”道德实践原则,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班主任的竞争意识,弱化了工作进步的促动力;一些实用主义的急功近利思想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班主任们对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追逐,降低了班主任最大限度勤奋工作的热情。此外,在动力构成上,学校对班主任的物质动力与精神动力的基本关系设计实施常常不到位,在动力激发启动方面缺乏明确有效的办法。同时,传统僵化的班主任管理模式民主程度不够、对整个班主任队伍管理随意性较大、班主任工作环境不协调等,也都严重影响了地方高校班主任管理动力机制的运行,使之远没有达到预期的阈值。
2.管理体制中协调机制不科学。在地方高校管理系统中,班主任管理体制的结构和组成方式,决定着班主任工作的实施手段与方法。具体地说,班主任管理体制是规定班主任在各个方面的管理范围、权限职责、利益及其相互关系的准则,其核心是班主任管理机构设置、各管理机构职权分配以及各机构间的相互协调,它的强弱直接影响到管理的效率和效能,在学校整个班主任管理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地方高校班主任承担着基层班集体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业指导、就业指导、特殊学生的管理以及日常教育。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班主任工作水平的高低,对于一个班的班风、学风,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质量关系重大。目前地方高校班主任队伍管理通常采取校、院(系)二级管理模式,学校侧重对整个班主任队伍的宏观指导与监控,院(系)则侧重日常管理与考核。这种日常管理事务与工作重心下移的管理体制,使得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但由于各个院(系)辅导员队伍的存在,以及班主任与辅导员之间职责不易分清的现实,致使班主任与辅导员必然会在多项工作上出现交叉,有时对于较为棘手的工作也会互相推诿,按照自己的意愿各行其事。而且,由于多数兼职班主任不坐班,一些院(系)往往单纯依靠专职化的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忽视了班主任的重要作用。班主任职责不明确、协调机制不科学、与辅导员的工作侧重点区分不清晰,使得重复管理或管理漏洞时常显现,难以充分发挥合力作用,班主任工作职能弱化现象较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