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动词 味”为例,探讨了日语定语结构“动词 感觉名词”的语义特征和语法特征。语义特征方面,可以从物理和心理角度对感觉名词进行划分,把动词性定语分为“附加特征型”“心理状态型”“味觉感受型”“具体事象型”“内在性质型”。语法特征方面,将定语分为“时态性定语”和“非时态性定语”,定语内的动词采用ル形还是タ形,是否具有时态性与其语义特征密切相关。此外,本文对于“动词 味”定语结构的结构分类也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动词 味”感觉名词 语义特征 语法特征 结构分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2-0071-02
一、感觉名词“味”的语义特征
根据新村出(1998)《广辞苑》(第五版),“味”可以分为味觉器官能够感知到的食物本身的味道以及人在生活中获得的心情、感情等心理体验。感觉器官能够直接感知的物理性的“味”作为基本语义表示“身体感觉”,感觉器官不能直接感知的心理性的“味”作为扩张语义表示“精神感受”。因此,味觉名词“味”具有从物理层面向心理层面扩张的特征,即“味”具有从物理到心理的隐喻表现。
二、动词性定语的类型
(一)语义类型
本文对《朝日新闻》《读卖新闻》等语料进行了大量的收集,经过分类整理,以动词性定语的意义特点为分类依据,把修饰“味”的定语分为“附加特征型”“心理状态型”“味觉感受型”“具体事象型”“内在性质型”。其中,“附加特征型”定语的名称在一些先行研究中已有提及,本文作进一步的界定,其他几种类型是笔者结合定语的语义进行的分类。
附加特征型:被修饰名词本身不具有某些特征,但通过定语的描述在特定的场合下具有了某些外在特征。心理状态型:表示人的静态的心理状态。味觉感受型:通过味觉器官舌头及吃、舔等动作感受食物或其他物体的味道。具体事象型:表示具体的情景,一般出现在心理性“味”前面,在意义上前后不吻合。内在性质型:指定语中含有相当于被修饰名词深层含义的表达,这一表达正好表示被修饰名词的内在性质。
(二)语法类型
本文从语法的角度把动词性定语分为“时态性定语”,即既有修饰限定功能又表示具体时态的定语,分为ル形和タ形;“非时态性定语”,即只有修饰限定功能,不表示时态的定语,也分为ル形和タ形。
三、感觉名词为物理性的“味”
(一)附加特征型
这一类型的定语可以为被修饰名词“味”在特定场合下附加其本身不具有的特征,这时的“味”不表示其本来的属性。
(1)消費者の反応は良く、大学関係者は“渋みを抑えた味、大学名と京都産をかけた品名が好評”と分析する。
(読売新聞)
(2)出された茶は、渋みの少ない、甘みの広がる味だった。庭を眺めながらの一服に、十分英気を養えた。
(読売新聞)
例(1)、例(2)的茶本身也带苦涩的“味”,但是定语部分所展现出的却是不同于事物自身的“味”,是有附加特征的。例(1)指经过处理的降低苦涩指数的绿茶的“味”,例(2)指少有苦味、甘甜的茶的“味”。虽然例句中具体的“味”各有不同,但共同点是,定语所表示的不是事物本来所具有的一般意义上的“味”,而是特定场合下的附加特征。
从语法上看,例(1)是对某物的与其自身特征不同的特殊性进行说明,要表示在特殊的时点做出的动作,及这个动作完成之后留下的状态,用タ形。这时定语的动作出现在主句动作之前,表示相对时态,属于“时态性定语”。例(2)中,动词性定语用了ル形,动词为非人为动词,具有某种特征的“味”是一般概念的“味”,所以ル形只起到定语修饰的作用,不表示相对时态,属于“非时态性定语”。
此类型定语的动作和主句的动作没有時间上的关系时,定语中的动词只是起纯粹的修饰限定作用,属于“非时态性定语”,一般以ル形出现在“味”之前。当定语的动作和主句的动作存在时间上的关系时,定语属于“时态性定语”,表示相对时态,这时“味”之前可以出现タ形。
(二)心理状态型
“心理状态型”定语虽然是静态的心理,但这种场合下的被修饰名词却是物理性的“味”。
(3)そんなことを思いながら、はしをつけていると、40年近く前の、決してうまくはないが郷愁に満ちた味が、だんだんと甦ってきた。(読売新聞)
山梨正明(1991)把在语法规则上与后续的被修饰名词相匹配,但意义上却和上下文中的其他部分构成修饰关系的定语表现形式称为“转移修饰表现”。本文对山梨正明(1991)“转移修饰表现”的说法作进一步的界定,把形式上直接和感觉名词相连,意义上和定语外的主体构成修饰关系的表现认定为“转移修饰表现”。例(3)即属于“转移修饰表现”,通过食物的“味”回想起的是大约40年前的乡愁。这种心理状态的描写,不是更详细地说明了具体的物理性的“味”,而是把重点引向了人的内心。“味”是引起作者产生某种情绪的媒介物。
金水敏(1994)把类似形容词用法的动词称为“词汇性状态动词”。包含在“词汇性状态动词”内的“连体词性状态动词”作为形容词性用法的固定化方向,动词所修饰的名词不是动作的发出者。结构上动词和被修饰名词相连,意义上却并无修饰关系,所以笔者认为出现在这样的“转移修饰表现”中的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可以看作“连体词性状态动词”。例(3)中的定语动词即属于这类动词,用タ形表示单纯的状态,和主句动作不存在时间上的前后关系,属于“非时态性定语”。
这一类型的被修饰名词“味”是物理性的,但定语动词是表示心理状态而非动作行为,即定语本身没有时间的概念,和主句的动作不构成时间上的关系。定语动词在功能上相当于形容词,一般用タ形,只是起单纯的修饰限定作用。 (三)味觉感受型
因为物体本身带有“味”,只要有物体存在,就有相应的“味”。即使没有感受到“味”,也不能说它不存在。“味觉感受型”定语即是包含这种为了感受到“味”的存在而做味觉感受动作的定语。
(4)夏によく食べる味は“さっぱり”“スパイシー”“辛い”“すっぱい”“薄い·あっさり”“塩辛い·しょっぱい”などが上位にあがっています。(朝日新聞)
(5)一歳の誕生日の時に舐めた味を思い出したみたいです。(朝日新聞)
例(4)和例(5)中,“食べる”、“舐める”不是产生“味”的动作,而是感受“味”的动作,且定语内的动词既可以出现ル形,也可以出现タ形。用ル形时,只表示一般概念,起单纯的修饰作用,属于“非时态性定语”。例(5)中一岁时的“舐めた”与主句中的“思い出した”相比发生在前,用タ形表示过去的动作、相对时态,属于“时态性定语”。
这种类型的被修饰名词“味”是物理性的,定语动词所表示的是为了感受“味”所做的动作,如果单纯表示一般概念,定语本身没有时间概念时,用ル形;定语中的动作出现在主句动作之前时,用タ形表示相对时态。
四、感觉名词为心理性的“味”
(一)具体事象型
动词性定语表示事物具体的样子或情景,而被修饰名词却是抽象地表示人内心所感受到的气氛或情趣。
(6)趣のある古材を使った味のある家を建ててみては”と話している。(読売新聞)
例(6)中,“味”指的是通过内心可以感受到的事物的品质,定语描述的具体事象是感受被修饰名词所指事物的媒介。定语内的动词是表示人为动作的动词,タ形在这里表示动作结束之后所残留的状态。因为此时的动作在“家を建ててみては”之前,所以表示相对时态,属于“时态性定语”。
由于这一类型的被修饰名词“味”属于心理性的,定语部分表示具体情景,所以一般已经发生过了,用タ形表示先于主句动作的相对时态。
(二)内在性质型
这种类型的定语的特征是其中体现了被修饰名词所表达的内在深层含义。
(7)成長を示す違った味の優勝をかみしめ、嬉し泣きした。(朝日新聞)
(8)人物の言葉遣いは独特で、会話にユーモアあふれた味が出る。(日文亚马逊)
例(7)中的“味”指的是“成長”,例(8)中的“味”指“ユーモア”,“味”根据不同的场合,其深层含义也是不同的。此时,“味”所包含的意义与定语内部的某个名词是对应的,即“味”的内在性质被展现出来。根据金水敏(1994)关于“词汇性状态动词”的论述,“違った”可以看作其中的“‘第五种动词’性形状动词”,“あふれた”可以看作“典型的第四种动词”,两者都属于“词汇性状态动词”。定语内的动词用タ形表示单纯的状态,与主句没有前后关系,这时的定语属于“非时态性定语”。
这一类型的“味”也是心理性的,定语部分暗含了“味”的深层含义,定语动词用タ形,不表示具体的行为动作,本身没有时间概念,起单纯的修饰限定作用。
五、“动词 味”的结构分类
奥津敬一郎(1974)将定语结构“V N”划分为“同一名词定语结构”和“附加名词定语结构”,其中“附加名词定语结构”又进一步分为“同格名词定语结构”和“相对名词定语结构”。在“同格名词定语结构”中,定语和被修饰名词之间是说明解释的关系,两者之间可以插入“という”。在“相对名词定语结构”中,定语和被修饰名词之间是因果或补充的关系,两者之间不能插入“という”。
“附加特征型”定語从外部补充被修饰名词“味”在特殊场合下具有的特征,由于不是解释说明被修饰名词的属性,因此定语和被修饰名词之间不构成同格的关系。“心理状态型”定语在意义上和表示物理感觉的被修饰名词不相关,属于“转移修饰的表现”,故也不是同格的关系。“味觉感受型”定语中的动词表示的是为了感受到“味”而做的动作,在定语和被修饰名词之间是不能插入“という”的。“具体事象型”定语与“味”存在时间上的前后关系,不能称为同格。“内在性质型”定语中含有相当于被修饰名词“味”的深层含义的表达,即定语是解释说明心理性的“味”的深层含义的,故定语与“味”之间是同格的关系。
六、结语
在语义特征方面,“味”可以分为物理性的和心理性的,定语可以分为“附加特征型”“味觉感受型”“心理状态型”“具体事象型”“内在性质型”。前四种定语与物理性的被修饰名词一起构成“相对名词定语结构”,“内在性质型”定语与心理性的被修饰名词一起构成“同格名词定语结构”。在语法特征方面,定语分为“时态性定语”和“非时态性定语”,其采用ル形还是タ形、是否表示时态意义与定语的语义特征有关。
除味觉名词外,还有视觉、听觉、嗅觉及触觉名词,希望本文的研究方法能够为“动词 感觉名词”的系统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奥津敬一郎.生成日本文法論[M].大修館書店,1974.
[2]金水敏.連体修飾の“タ”について.日本語の名詞修飾表現(田窪行則編)[M].くろしお出版,1994.
[3]山梨正明.修飾のレトリックと文法——連体修飾の問題を中心に,表現研究[J].表現学会,1991(54).
[4]新村出.広辞苑[M].岩波書店,1998(05).
责任编辑:张丽
[关键词]“动词 味”感觉名词 语义特征 语法特征 结构分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2-0071-02
一、感觉名词“味”的语义特征
根据新村出(1998)《广辞苑》(第五版),“味”可以分为味觉器官能够感知到的食物本身的味道以及人在生活中获得的心情、感情等心理体验。感觉器官能够直接感知的物理性的“味”作为基本语义表示“身体感觉”,感觉器官不能直接感知的心理性的“味”作为扩张语义表示“精神感受”。因此,味觉名词“味”具有从物理层面向心理层面扩张的特征,即“味”具有从物理到心理的隐喻表现。
二、动词性定语的类型
(一)语义类型
本文对《朝日新闻》《读卖新闻》等语料进行了大量的收集,经过分类整理,以动词性定语的意义特点为分类依据,把修饰“味”的定语分为“附加特征型”“心理状态型”“味觉感受型”“具体事象型”“内在性质型”。其中,“附加特征型”定语的名称在一些先行研究中已有提及,本文作进一步的界定,其他几种类型是笔者结合定语的语义进行的分类。
附加特征型:被修饰名词本身不具有某些特征,但通过定语的描述在特定的场合下具有了某些外在特征。心理状态型:表示人的静态的心理状态。味觉感受型:通过味觉器官舌头及吃、舔等动作感受食物或其他物体的味道。具体事象型:表示具体的情景,一般出现在心理性“味”前面,在意义上前后不吻合。内在性质型:指定语中含有相当于被修饰名词深层含义的表达,这一表达正好表示被修饰名词的内在性质。
(二)语法类型
本文从语法的角度把动词性定语分为“时态性定语”,即既有修饰限定功能又表示具体时态的定语,分为ル形和タ形;“非时态性定语”,即只有修饰限定功能,不表示时态的定语,也分为ル形和タ形。
三、感觉名词为物理性的“味”
(一)附加特征型
这一类型的定语可以为被修饰名词“味”在特定场合下附加其本身不具有的特征,这时的“味”不表示其本来的属性。
(1)消費者の反応は良く、大学関係者は“渋みを抑えた味、大学名と京都産をかけた品名が好評”と分析する。
(読売新聞)
(2)出された茶は、渋みの少ない、甘みの広がる味だった。庭を眺めながらの一服に、十分英気を養えた。
(読売新聞)
例(1)、例(2)的茶本身也带苦涩的“味”,但是定语部分所展现出的却是不同于事物自身的“味”,是有附加特征的。例(1)指经过处理的降低苦涩指数的绿茶的“味”,例(2)指少有苦味、甘甜的茶的“味”。虽然例句中具体的“味”各有不同,但共同点是,定语所表示的不是事物本来所具有的一般意义上的“味”,而是特定场合下的附加特征。
从语法上看,例(1)是对某物的与其自身特征不同的特殊性进行说明,要表示在特殊的时点做出的动作,及这个动作完成之后留下的状态,用タ形。这时定语的动作出现在主句动作之前,表示相对时态,属于“时态性定语”。例(2)中,动词性定语用了ル形,动词为非人为动词,具有某种特征的“味”是一般概念的“味”,所以ル形只起到定语修饰的作用,不表示相对时态,属于“非时态性定语”。
此类型定语的动作和主句的动作没有時间上的关系时,定语中的动词只是起纯粹的修饰限定作用,属于“非时态性定语”,一般以ル形出现在“味”之前。当定语的动作和主句的动作存在时间上的关系时,定语属于“时态性定语”,表示相对时态,这时“味”之前可以出现タ形。
(二)心理状态型
“心理状态型”定语虽然是静态的心理,但这种场合下的被修饰名词却是物理性的“味”。
(3)そんなことを思いながら、はしをつけていると、40年近く前の、決してうまくはないが郷愁に満ちた味が、だんだんと甦ってきた。(読売新聞)
山梨正明(1991)把在语法规则上与后续的被修饰名词相匹配,但意义上却和上下文中的其他部分构成修饰关系的定语表现形式称为“转移修饰表现”。本文对山梨正明(1991)“转移修饰表现”的说法作进一步的界定,把形式上直接和感觉名词相连,意义上和定语外的主体构成修饰关系的表现认定为“转移修饰表现”。例(3)即属于“转移修饰表现”,通过食物的“味”回想起的是大约40年前的乡愁。这种心理状态的描写,不是更详细地说明了具体的物理性的“味”,而是把重点引向了人的内心。“味”是引起作者产生某种情绪的媒介物。
金水敏(1994)把类似形容词用法的动词称为“词汇性状态动词”。包含在“词汇性状态动词”内的“连体词性状态动词”作为形容词性用法的固定化方向,动词所修饰的名词不是动作的发出者。结构上动词和被修饰名词相连,意义上却并无修饰关系,所以笔者认为出现在这样的“转移修饰表现”中的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可以看作“连体词性状态动词”。例(3)中的定语动词即属于这类动词,用タ形表示单纯的状态,和主句动作不存在时间上的前后关系,属于“非时态性定语”。
这一类型的被修饰名词“味”是物理性的,但定语动词是表示心理状态而非动作行为,即定语本身没有时间的概念,和主句的动作不构成时间上的关系。定语动词在功能上相当于形容词,一般用タ形,只是起单纯的修饰限定作用。 (三)味觉感受型
因为物体本身带有“味”,只要有物体存在,就有相应的“味”。即使没有感受到“味”,也不能说它不存在。“味觉感受型”定语即是包含这种为了感受到“味”的存在而做味觉感受动作的定语。
(4)夏によく食べる味は“さっぱり”“スパイシー”“辛い”“すっぱい”“薄い·あっさり”“塩辛い·しょっぱい”などが上位にあがっています。(朝日新聞)
(5)一歳の誕生日の時に舐めた味を思い出したみたいです。(朝日新聞)
例(4)和例(5)中,“食べる”、“舐める”不是产生“味”的动作,而是感受“味”的动作,且定语内的动词既可以出现ル形,也可以出现タ形。用ル形时,只表示一般概念,起单纯的修饰作用,属于“非时态性定语”。例(5)中一岁时的“舐めた”与主句中的“思い出した”相比发生在前,用タ形表示过去的动作、相对时态,属于“时态性定语”。
这种类型的被修饰名词“味”是物理性的,定语动词所表示的是为了感受“味”所做的动作,如果单纯表示一般概念,定语本身没有时间概念时,用ル形;定语中的动作出现在主句动作之前时,用タ形表示相对时态。
四、感觉名词为心理性的“味”
(一)具体事象型
动词性定语表示事物具体的样子或情景,而被修饰名词却是抽象地表示人内心所感受到的气氛或情趣。
(6)趣のある古材を使った味のある家を建ててみては”と話している。(読売新聞)
例(6)中,“味”指的是通过内心可以感受到的事物的品质,定语描述的具体事象是感受被修饰名词所指事物的媒介。定语内的动词是表示人为动作的动词,タ形在这里表示动作结束之后所残留的状态。因为此时的动作在“家を建ててみては”之前,所以表示相对时态,属于“时态性定语”。
由于这一类型的被修饰名词“味”属于心理性的,定语部分表示具体情景,所以一般已经发生过了,用タ形表示先于主句动作的相对时态。
(二)内在性质型
这种类型的定语的特征是其中体现了被修饰名词所表达的内在深层含义。
(7)成長を示す違った味の優勝をかみしめ、嬉し泣きした。(朝日新聞)
(8)人物の言葉遣いは独特で、会話にユーモアあふれた味が出る。(日文亚马逊)
例(7)中的“味”指的是“成長”,例(8)中的“味”指“ユーモア”,“味”根据不同的场合,其深层含义也是不同的。此时,“味”所包含的意义与定语内部的某个名词是对应的,即“味”的内在性质被展现出来。根据金水敏(1994)关于“词汇性状态动词”的论述,“違った”可以看作其中的“‘第五种动词’性形状动词”,“あふれた”可以看作“典型的第四种动词”,两者都属于“词汇性状态动词”。定语内的动词用タ形表示单纯的状态,与主句没有前后关系,这时的定语属于“非时态性定语”。
这一类型的“味”也是心理性的,定语部分暗含了“味”的深层含义,定语动词用タ形,不表示具体的行为动作,本身没有时间概念,起单纯的修饰限定作用。
五、“动词 味”的结构分类
奥津敬一郎(1974)将定语结构“V N”划分为“同一名词定语结构”和“附加名词定语结构”,其中“附加名词定语结构”又进一步分为“同格名词定语结构”和“相对名词定语结构”。在“同格名词定语结构”中,定语和被修饰名词之间是说明解释的关系,两者之间可以插入“という”。在“相对名词定语结构”中,定语和被修饰名词之间是因果或补充的关系,两者之间不能插入“という”。
“附加特征型”定語从外部补充被修饰名词“味”在特殊场合下具有的特征,由于不是解释说明被修饰名词的属性,因此定语和被修饰名词之间不构成同格的关系。“心理状态型”定语在意义上和表示物理感觉的被修饰名词不相关,属于“转移修饰的表现”,故也不是同格的关系。“味觉感受型”定语中的动词表示的是为了感受到“味”而做的动作,在定语和被修饰名词之间是不能插入“という”的。“具体事象型”定语与“味”存在时间上的前后关系,不能称为同格。“内在性质型”定语中含有相当于被修饰名词“味”的深层含义的表达,即定语是解释说明心理性的“味”的深层含义的,故定语与“味”之间是同格的关系。
六、结语
在语义特征方面,“味”可以分为物理性的和心理性的,定语可以分为“附加特征型”“味觉感受型”“心理状态型”“具体事象型”“内在性质型”。前四种定语与物理性的被修饰名词一起构成“相对名词定语结构”,“内在性质型”定语与心理性的被修饰名词一起构成“同格名词定语结构”。在语法特征方面,定语分为“时态性定语”和“非时态性定语”,其采用ル形还是タ形、是否表示时态意义与定语的语义特征有关。
除味觉名词外,还有视觉、听觉、嗅觉及触觉名词,希望本文的研究方法能够为“动词 感觉名词”的系统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奥津敬一郎.生成日本文法論[M].大修館書店,1974.
[2]金水敏.連体修飾の“タ”について.日本語の名詞修飾表現(田窪行則編)[M].くろしお出版,1994.
[3]山梨正明.修飾のレトリックと文法——連体修飾の問題を中心に,表現研究[J].表現学会,1991(54).
[4]新村出.広辞苑[M].岩波書店,1998(05).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