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脑和肌肉芳香烃受体核转运样蛋白1(brainandmuscleARNT-likeprotein1,BMAL1)在大鼠牙周炎诱导肝损伤模型中的作用。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牙周炎组,每组6只。对照组大鼠不做处理。牙周炎组大鼠通过结扎双侧上颌第一磨牙颈部建立牙周炎模型。建模8周后检测两组大鼠牙周临床指标并处死。显微CT(micro-CT)扫描大鼠上颌骨并分析牙槽骨吸收情况。HE及油红O染色分析两组大鼠牙周组织和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
【机 构】
:
吉林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病科,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病科,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病科,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病科,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脑和肌肉芳香烃受体核转运样蛋白1(brain and muscle ARNT-like protein 1,BMAL1)在大鼠牙周炎诱导肝损伤模型中的作用。
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牙周炎组,每组6只。对照组大鼠不做处理。牙周炎组大鼠通过结扎双侧上颌第一磨牙颈部建立牙周炎模型。建模8周后检测两组大鼠牙周临床指标并处死。显微CT(micro-CT)扫描大鼠上颌骨并分析牙槽骨吸收情况。HE及油红O染色分析两组大鼠牙周组织和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等肝功能相关指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PCR,qRT-PCR)、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组织中BMAL1、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试剂盒染色法检测肝组织中的细胞凋亡。
结果上颌第一磨牙HE染色和micro-CT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大鼠牙槽骨吸收明显。肝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牙周炎组肝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肝索结构紊乱且肝细胞中可见大量脂滴形成。大鼠血清生化检测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大鼠血清中GOT[(62.77±2.59)U/L]、GPT[(47.54±1.04)U/L]、TC[(3.19±0.23)mmol/L]和TG[(1.11±0.09)mmol/L]均较对照组GOT[(38.66±2.47)U/L]、GPT[(31.48±1.57)U/L]、TC[(1.60±0.05)mmol/L]和TG[(0.61±0.09)mmol/L]含量显著升高(P=0.003,P=0.001,P=0.002,P=0.038)。qRT-PCR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大鼠肝组织中BMAL1 mRNA的表达[(0.60±0.04)%]较对照组[(1.01±0.07)%]显著下调(t=4.80,P=0.009),NF-κB、TNF-α mRNA的表达[(1.62±0.12)%、(2.69±0.16)%]均较对照组[(1.00±0.03)%、(1.03±0.16)%]显著上调(P=0.008,P=0.00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大鼠肝组织中BMAL1蛋白表达(平均光密度值)(11.58±2.15)较对照组(22.66±1.67)显著下调(P=0.015),而NF-κB、TNF-α表达(31.77±2.69、24.31±2.32)均较对照组(19.40±1.82、11.92±0.94)显著上调(P=0.019,P=0.008)。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大鼠肝组织中BMAL1蛋白表达[(0.63±0.10)%]较对照组[(1.00±0.06)%]显著下调(t=3.19,P=0.033),NF-κB、TNF-α表达[(1.61±0.12)%、(2.82±0.23)%]均较对照组[(1.00±0.12)%、(1.00±0.11)%]显著上调(P=0.022,P=0.002)。TUNEL染色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大鼠肝组织中凋亡细胞较对照组增多。
结论牙周炎可能通过下调大鼠肝组织中BMAL1的表达激活NF-κB信号分子,引起大鼠肝脏组织中炎症水平和凋亡水平升高,最终诱导肝损伤。
其他文献
数字化技术发展迅速,但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computeraideddesignandcomputeraidedmanufacturing,CAD/CAM)技术的操作和应用缺乏参考标准,制订椅旁CAD/CAM全瓷修复技术指南势在必行。因此,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和相关文献撰写此推荐性应用指南,内容包括适应证的选择、牙体的预备、光学印模的制取等关键步骤。本指南旨在通过推荐椅旁CAD/CAM全瓷修复技术的标准操作流程,提高椅旁CAD/CAM全瓷修复的质
牙列缺损微创固定咬合重建是以微创修复理念为导向,以咬合重建为目标,涉及余留天然牙的微创修复、牙列缺隙区的种植修复以及咬合改变从可逆到不可逆的序列重建过程。牙体修复和种植修复共同完成咬合重建可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口内扫描、锥形束CT、电子面弓、虚拟架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等数字化技术可用于修复各阶段,如修复前的整体记录和评估、功能性修复空间的确定、过渡修复与正式修复过程中兼顾美学与功能的天然牙微创修复体和种植冠桥修复体的同期精准设计与制作,以及修复后随访记录和评估等循证医学资料的保存等。数字化技术的整合
牙列重度磨耗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美观和功能,其病因复杂,鉴别诊断困难,治疗方案涉及多个学科,不仅需要美学重建,还需要功能重建。笔者提出并建立了牙列重度磨耗的八步法序列治疗。近年数字化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牙列重度磨耗的功能美学重建,本文阐述数字化技术在牙列重度磨耗的八步法序列治疗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近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虚拟患者在口腔修复、口腔正畸和口腔颌面外科等学科中的应用逐步增多。虽然不同学科关注口腔虚拟患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口腔虚拟患者在辅助预测疗效和制订治疗计划等方面均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三维图像和数据的来源、配准的方法和方式均可影响口腔虚拟患者的构建精度和呈现效果。本文结合笔者团队研究、临床应用经验以及国内外其他团队的研究,论述口腔修复中虚拟患者的构建数据来源、构建方法及临床应用,为口腔虚拟患者在口腔修复中的规范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并进一步展望口腔虚拟患者的未来发展方向。
目的通过测量分析健康成人下颌髁突运动包络面三维模型参数,为人工颞下颌关节窝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招募健康成年人34名(以在校大学生为主,包括少量校外人员,均接受过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作为受试者,年龄(25.4±2.8)岁,其中男性9名,女性25名,采用下颌髁突功能面三维运动轨迹的推算模拟方法,获得研究对象的髁突运动包络面,进而分别获取髁突在下颌开口运动、前伸运动、侧方运动时的三维形态,测量包络面总面积、髁突在下颌不同运动中形成的三维形态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评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computeraideddesignandcomputeraidedmanufacturing,CAD/CAM)全瓷嵌体冠修复无髓后牙的中长期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病科就诊并行无髓后牙CAD/CAM全瓷嵌体冠修复的患者进行回访,从颜色、形态、边缘适合性、修复体完整性、继发龋5个方面对未脱落的修复体进行评价。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计算修复体5年总体生存率。采用Log-rank
目的基于自主研发的专用软件系统设计制作数字化头颈部放疗口腔定位支架,评价其与传统放疗口腔定位支架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7至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就诊的鼻咽癌放疗术前行口腔检查的患者30例,年龄20~71岁,男性15例,女性15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3组,对照组(不戴用放疗口腔定位支架)、传统支架组(戴用传统放疗口腔定位支架)、数字化支架组(戴用数字化放疗口腔定位支架),每组各10例。计算两种定位支架的制作耗时,分别于初戴和放疗结束时由患者对支架戴用舒适度进行
目的通过训练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adversarialnetwork,GAN)模型,构建一种包括跨中线上颌骨缺损的虚拟重建方法,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影像科就诊的汉族成年口腔疾病患者CT资料,选择100例健康上颌骨及15例上颌骨缺损(5例单纯单侧缺损、5例单侧缺损并累及颧骨、5例跨中线缺损)CT数据。应用Mimics软件在健康上颌骨数据及其附近区域创建球型模体并模拟上颌骨缺损,分别为单纯单侧缺损、单侧缺损并累及颧骨、跨中线缺损,以原始
目的通过体外模型扫描研究比较4种三维面部扫描仪的扫描正确度,评价其临床适用性。方法以美术头颅模型为扫描对象,在封闭、光源亮度固定的环境中,使用便携式计量级三维扫描仪(Handyscan3D)进行扫描,将扫描数据作为参考模型;使用3种固定式三维面部扫描仪(A:3dMDface;B:FacegoPro;C:RDSFacescan)和1种便携式手持三维面部扫描仪(D:RevopointPOP2)分别扫描头颅模型10次,获得4个扫描组模型各10个。使用GeomagicWrap软件,按解剖和肌肉走行将参考模型面部数
目的构建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关节病的3种小鼠动物模型并分析其病理特征,为骨关节炎和骨关节病病理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54只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分别构建双侧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joint,TMJ)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completeadjuvant,FCA)注射模型、双侧TMJ碘乙酸钠(monosodiumiodoacetate,MIA)注射模型和右侧TMJ关节盘摘除模型3种小鼠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关节病动物模型。FCA注射模型共15只小鼠,分为盐水注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