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扬文化之旗,铸就文化之魂,凝心聚力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内河航运。”2012年4月,李伟红书记在长江航道文化建设推进会上信心满满地说道。由此,长江航道局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推进发展为目标,开展了“绿色航道,畅通服务”文化品牌建设工作。为贯彻落实上级文化品牌创建要求,2012年6月,黄冈航道管理处(简称黄冈处)立足自身实际,努力打造文化品牌“三个一”示范窗口,开展了“一句话承诺、一站式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半年来,作为一线生产单位,黄冈处主动提升自己的服务品质,从航道生产、对外服务、自身管理三个方面不断挖潜升级,为行业文化软实力注入了新活力,提供了硬支撑,在文化兴航上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
保证畅通是矢志不渝的承诺
黄冈处管辖航道里程49公里,在长江中游兄弟单位中是“最长的”。2012年航道维护的重中之重就是黄冈公铁桥吊装期间的桥区维护工作,期间,辖区的航标数量一度达到了91座之多。对于经历过公铁桥维护这段日子的大家来说,当时的状况大概只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苦!
2012年7月,黄冈公铁大桥钢梁合拢段吊装施工进入了关键阶段,黄冈处职工队伍也随之“一分为二”,一班人马随汉道标314艇驻守黄冈公铁大桥施工现场,另一班人马尽职尽责的维护以鄂黄大桥为主的辖区航道。驻守前期,由于地处偏远,缺水缺电,买菜做饭不便,也很难找到适合的固定靠泊地点。在酷暑面前,驻守的同志只能“打游击”。
“大概就在7月12日的时候,我们五个人早上刚从黄石把新标志船拖回来,那场景真是……满江遍布的草渣。想象一下被厚重草渣覆盖的航标,都让我们有些不寒而栗。”2012年2月刚调来黄冈处的郑龙康说,“那天中午,一吃完饭,王处就开了个小会,当机立断决定分成两个艇,分别从上游和下游检查每一座航标,清除草渣。”虽然今年的洪灾并不是长江最大的洪水,但江面出现如此巨大数量的草渣和漂流物实属罕见,成千上万的漂流物顺江而下,像座小山一样垒挂在航标的缆绳上。
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黄冈处干部职工全民皆兵。因为人手完全不够,以王春华处长为首,主管、艇长全部上阵,个个带头冲向前与草渣奋斗。有的标志船头被众多的流木和草渣压得完全沉入了江水里,大家看到的早已不是“船”了,而是一个船尾或是已经翻了个的标志船漂在江面上了,这哪还能成为“行轮之眼”!大家心急如焚,险情刻不容缓,晚一秒清理草渣,对航道畅通造成的危害就增加一分啊!但天公不作美,梅雨狠命地下着,模糊了视线,豆大的雨滴击打着脸部、手臂生疼。没有人顾得上这些,大家跳上了标志船。水草、流木比想象的要顽固得多,堆积起来都能够站着一个人。平时用的铁钩子根本无法把草拉扯开,经常是在标志船上已经奋斗了快半个小时了,可草还是纹丝不动。在甲板上等待的大家十分焦急,把所有能用上的工具全部找出来,用砍刀砍,用缆绳拽,再用钩子钩开……像这样子花了一个多小时才能把一个标志船清理干净,而人全都只剩喘气的份了。暴雨渐渐平息了,却换来了似火骄阳,盛夏的高温晒得人汗直往下淌,标志船甲板温度达到50多度,而赤膊穿着救生衣的大家就趴伏在标志船上干。因为实在太耗体力,一座标志甚至要四个人轮换着人上,平均下来也至少需要四、五十分钟的时间。
在刚开始驻守公铁桥的连续三天里,黄冈处从早上8点到晚上12点左右,出航了六次,共达37人次,恢复失常标志13座,追捡流失标志5座。最高峰的一天有7座航标失常,在家里休息的员工全部被召回上班,从早8点就出发,大家一边开展清理草渣工作,一边检查航道,一一恢复失常航标,一直干到了次日凌晨1点。两座桥区航道能够畅通,辖区航道维护工作平稳有序,完全倚赖于黄冈处职工没日没夜不辞辛劳地战斗!每天回来都累得不想动了,脸都晒成了非洲人似的,可是没有人说过一句怨言。大家第二天又精神百倍 “抢”干活儿。
“畅通便捷,本身就是我们的职责和对千千万万行轮的承诺,不是吗?”对于黄冈处全体职工来说,航道已经和他们的血肉融为一体。无论什么时候,黄冈处职工都是干劲十足,操作谨慎,听到的也都是他们爽朗的笑声。这些穿着橘色救生衣的同志们跟天斗、跟水斗的身影,他们是长江航道文化精神的脊梁。
用真诚的心为航道用户服务
服务长江水运,服务沿江经济,服务流域百姓。长江航道的“三个服务”宗旨是所有航道人刻印在心中的信条。作为航道的一线职工,更是会经常与服务对象亲身接触。
黄冈处的领导和职工定期就会对辖区桥梁、港口、企业、船舶单位进行上门走访,征求意见、询问需求,还让服务对象填写问卷,看有哪些不足可以改进。也经常通过高频电话主动为通过辖区水道的大型船舶详细介绍航道水深、航宽、标志配布、浅区位置和航行注意事项。“您觉得航标配布清楚吗?您觉得夜晚灯光是否明亮?您对我们的工作有何建议”这三个问题是每次必问的,也是耐心与诚心的发问。
2012年7月10日左右,黄冈公铁大桥业主急匆匆地跑到了黄冈处趸船上,反映有船舶经过3号桥墩时,因为马力不够造成“倒头”的现象,极容易碰撞桥体。黄冈处领导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联合海事同业主商讨了多次,一开始进行了调整标志船,但并没有什么明显效果。于是,黄冈处决定再无偿地为桥区航道增设一座上水白浮,及时解决了一大安全隐患。
2012年7月27日,公铁桥吊装期间,定位船在晚上不知道被什么船只给撞了,还连带着两个标志被撞失常。接到通知,黄冈处职工迅速出航,恢复了这两座标志。大家认为,航标配布可能还是需要完善。在结合桥梁施工单位的要求和意见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桥区航道的测量,决定进行桥区航标大调整,又增加了一座下水白浮,还让施工单位给定位船安装了LED光源。这一举措,使船舶下行条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一直到吊桥合拢,再没有发生定位船碰撞事件。
当业主利益和航道安全产生一些冲突的时候,黄冈处也有效地做到了两者的平衡。2012年6月,在走访华海重工船厂的时候,对方提出了自己的不满,因为他们从自身利益出发,觉得两座航标距离码头太远,配置不太合理。而黄冈处是从兼顾航运安全与企业生产安全的方面考虑问题的。为此,黄冈处领导耐心地从专业技术角度为业主进行讲解,努力赢得对方的理解,同时也承诺了会在保障辖区航道畅通的前提下对标志做些许调整,终于业主感到十分满意,笑着说:“你们的服务,很不错啊。” 这样的事例有很多,黄冈处始终做到笑容满面对待服务对象,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排忧解难。“其实,看到业主笑着说‘很好,我们很满意’的时候,真的觉得很欣慰,苦啊累啊,之前的矛盾啊,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航道主管李运筹开心地说道。
在上级的统一部署下,黄冈处积极投身于2.0版电子航道图的试运行工作,这是航道维护方式的一次全新变革,更是航道服务品质的升华。但对于拉了几十年钢缆绳、搬惯了锚石的老师傅来说,测量知识远不是几次培训就能完全掌握的,李主管、余艇长都是黄冈处最早学会测量知识的能手,他们知道最重要的就是将培训所学的知识消化掉然后再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经验,以现在的测量技术水平让人无法相信他们四个月以前还是对测量知识一片空白。而已经掌握测量技术的职工都积极地将自己所学知识尽数传授给其他职工,会在晚上手把手的教他们制图技术。现在黄冈处全面掌握测量内外业技术的已经有7、8个人。以2.0版电子航道图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开展了多次,门口的白板上还贴着职工关于电子航道图的学习心得,全处沉浸在电子航道图的学习大热潮中。王春华处长更是信心十足地说想让所有人在明年初都学会航道测量内外业技术。
在文化品牌建设引领下,黄冈处用“真心服务,真情航道”开启着长江航道行业形象的窗户,换来用户的满意,更换来用户对长江航道精神的认可。
融情管理催生强大的战斗力
每天早上,黄冈处趸船上都能看到全体职工拿着拖把做清洁的身影。他们说,这样做既是履行工作职责,更是在呵护职工之家,这艘趸船是所有人工作生活的共同场所,在情感上它就是温馨的家,谁都想看到自己的家永远干干净净。
除了早晨要做清洁外,每次出航回来也必须做清洁,这是黄冈处的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而党员干部更是带头严格执行。日积月累,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现在大家早已经把它当成了习惯,甚至不做心里就像缺少了点什么。职工对趸船的归属感日益浓厚,同事感情也不断加深,所有人都拧成了一股绳。
虽然是生产单位,但对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必不可少,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强化自身知识储备才能有所突破和创新。黄冈处每个月都会对所有职工进行业务、安全和政治三个方面的知识测试。测试工作由处长、副处长亲自抓,还专门建立了测试台账,汇总每个月职工的试卷和成绩。处长王春华说:“测试的目的不是要把职工按分数分个高低,而是为了督促大家不断学习提高,一次两次测试也许体现不出作用,当这种举措形成制度固定下来,并长期坚持下去,督学促学的效果就会非常明显。”
黄冈处职工还是一支团结奋进的队伍,这与党员干部和老前辈的模范带头作用密不可分。他们如兄弟一般相处,互相开玩笑,一起流血汗,奋斗在航道一线。听年轻人说,在洪水期清除草渣的工作中,领导干部挂帅上阵,带头向前冲,王春华处长和库险峰副处长因为淋了雨,感冒不下火线,一边打点滴,一边咬牙干,仍然坚守一线。平时,他们还经常会给大家炒炒小菜,烙烙饼,大家一起交心聊天。
“领导带头做,下面才有劲。”“氛围真的最能带动人。”提到工作,提到自己的领导,职工们都不停地点头,十分敬佩。没有这些模范作用,没有这样不怕吃苦的人们,就没有这种团结一心的氛围,也就不会有这样强大的战斗力。
“人累心不累。”职工李春林说这句话的时候一脸轻松,道出的却是黄冈处职工们最真实的心声。
在这里,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因为领导干部和大家一条心,因为所有人都是一起奋战的伙伴,因为大家有着共同的愿望——一切为了美好的航道未来!
结语
文化品牌建设让黄冈处在服务上、管理上都在朝着更好更优质的方向发展,在不知不觉中,长江航道核心价值体系的种子在黄冈处的每一寸空间里生发,在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过程中,长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符号,这就是积极乐观、敢闯敢当、热心学习、真诚服务……这些品格从每个人身上都能散发出来,文化之魂铸就精神家园,它是灯塔,守护着长江航道,它是火焰,温暖着职工心灵,它将长江航道的最美愿景根植在了航道一线的最前沿。
保证畅通是矢志不渝的承诺
黄冈处管辖航道里程49公里,在长江中游兄弟单位中是“最长的”。2012年航道维护的重中之重就是黄冈公铁桥吊装期间的桥区维护工作,期间,辖区的航标数量一度达到了91座之多。对于经历过公铁桥维护这段日子的大家来说,当时的状况大概只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苦!
2012年7月,黄冈公铁大桥钢梁合拢段吊装施工进入了关键阶段,黄冈处职工队伍也随之“一分为二”,一班人马随汉道标314艇驻守黄冈公铁大桥施工现场,另一班人马尽职尽责的维护以鄂黄大桥为主的辖区航道。驻守前期,由于地处偏远,缺水缺电,买菜做饭不便,也很难找到适合的固定靠泊地点。在酷暑面前,驻守的同志只能“打游击”。
“大概就在7月12日的时候,我们五个人早上刚从黄石把新标志船拖回来,那场景真是……满江遍布的草渣。想象一下被厚重草渣覆盖的航标,都让我们有些不寒而栗。”2012年2月刚调来黄冈处的郑龙康说,“那天中午,一吃完饭,王处就开了个小会,当机立断决定分成两个艇,分别从上游和下游检查每一座航标,清除草渣。”虽然今年的洪灾并不是长江最大的洪水,但江面出现如此巨大数量的草渣和漂流物实属罕见,成千上万的漂流物顺江而下,像座小山一样垒挂在航标的缆绳上。
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黄冈处干部职工全民皆兵。因为人手完全不够,以王春华处长为首,主管、艇长全部上阵,个个带头冲向前与草渣奋斗。有的标志船头被众多的流木和草渣压得完全沉入了江水里,大家看到的早已不是“船”了,而是一个船尾或是已经翻了个的标志船漂在江面上了,这哪还能成为“行轮之眼”!大家心急如焚,险情刻不容缓,晚一秒清理草渣,对航道畅通造成的危害就增加一分啊!但天公不作美,梅雨狠命地下着,模糊了视线,豆大的雨滴击打着脸部、手臂生疼。没有人顾得上这些,大家跳上了标志船。水草、流木比想象的要顽固得多,堆积起来都能够站着一个人。平时用的铁钩子根本无法把草拉扯开,经常是在标志船上已经奋斗了快半个小时了,可草还是纹丝不动。在甲板上等待的大家十分焦急,把所有能用上的工具全部找出来,用砍刀砍,用缆绳拽,再用钩子钩开……像这样子花了一个多小时才能把一个标志船清理干净,而人全都只剩喘气的份了。暴雨渐渐平息了,却换来了似火骄阳,盛夏的高温晒得人汗直往下淌,标志船甲板温度达到50多度,而赤膊穿着救生衣的大家就趴伏在标志船上干。因为实在太耗体力,一座标志甚至要四个人轮换着人上,平均下来也至少需要四、五十分钟的时间。
在刚开始驻守公铁桥的连续三天里,黄冈处从早上8点到晚上12点左右,出航了六次,共达37人次,恢复失常标志13座,追捡流失标志5座。最高峰的一天有7座航标失常,在家里休息的员工全部被召回上班,从早8点就出发,大家一边开展清理草渣工作,一边检查航道,一一恢复失常航标,一直干到了次日凌晨1点。两座桥区航道能够畅通,辖区航道维护工作平稳有序,完全倚赖于黄冈处职工没日没夜不辞辛劳地战斗!每天回来都累得不想动了,脸都晒成了非洲人似的,可是没有人说过一句怨言。大家第二天又精神百倍 “抢”干活儿。
“畅通便捷,本身就是我们的职责和对千千万万行轮的承诺,不是吗?”对于黄冈处全体职工来说,航道已经和他们的血肉融为一体。无论什么时候,黄冈处职工都是干劲十足,操作谨慎,听到的也都是他们爽朗的笑声。这些穿着橘色救生衣的同志们跟天斗、跟水斗的身影,他们是长江航道文化精神的脊梁。
用真诚的心为航道用户服务
服务长江水运,服务沿江经济,服务流域百姓。长江航道的“三个服务”宗旨是所有航道人刻印在心中的信条。作为航道的一线职工,更是会经常与服务对象亲身接触。
黄冈处的领导和职工定期就会对辖区桥梁、港口、企业、船舶单位进行上门走访,征求意见、询问需求,还让服务对象填写问卷,看有哪些不足可以改进。也经常通过高频电话主动为通过辖区水道的大型船舶详细介绍航道水深、航宽、标志配布、浅区位置和航行注意事项。“您觉得航标配布清楚吗?您觉得夜晚灯光是否明亮?您对我们的工作有何建议”这三个问题是每次必问的,也是耐心与诚心的发问。
2012年7月10日左右,黄冈公铁大桥业主急匆匆地跑到了黄冈处趸船上,反映有船舶经过3号桥墩时,因为马力不够造成“倒头”的现象,极容易碰撞桥体。黄冈处领导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联合海事同业主商讨了多次,一开始进行了调整标志船,但并没有什么明显效果。于是,黄冈处决定再无偿地为桥区航道增设一座上水白浮,及时解决了一大安全隐患。
2012年7月27日,公铁桥吊装期间,定位船在晚上不知道被什么船只给撞了,还连带着两个标志被撞失常。接到通知,黄冈处职工迅速出航,恢复了这两座标志。大家认为,航标配布可能还是需要完善。在结合桥梁施工单位的要求和意见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桥区航道的测量,决定进行桥区航标大调整,又增加了一座下水白浮,还让施工单位给定位船安装了LED光源。这一举措,使船舶下行条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一直到吊桥合拢,再没有发生定位船碰撞事件。
当业主利益和航道安全产生一些冲突的时候,黄冈处也有效地做到了两者的平衡。2012年6月,在走访华海重工船厂的时候,对方提出了自己的不满,因为他们从自身利益出发,觉得两座航标距离码头太远,配置不太合理。而黄冈处是从兼顾航运安全与企业生产安全的方面考虑问题的。为此,黄冈处领导耐心地从专业技术角度为业主进行讲解,努力赢得对方的理解,同时也承诺了会在保障辖区航道畅通的前提下对标志做些许调整,终于业主感到十分满意,笑着说:“你们的服务,很不错啊。” 这样的事例有很多,黄冈处始终做到笑容满面对待服务对象,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排忧解难。“其实,看到业主笑着说‘很好,我们很满意’的时候,真的觉得很欣慰,苦啊累啊,之前的矛盾啊,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航道主管李运筹开心地说道。
在上级的统一部署下,黄冈处积极投身于2.0版电子航道图的试运行工作,这是航道维护方式的一次全新变革,更是航道服务品质的升华。但对于拉了几十年钢缆绳、搬惯了锚石的老师傅来说,测量知识远不是几次培训就能完全掌握的,李主管、余艇长都是黄冈处最早学会测量知识的能手,他们知道最重要的就是将培训所学的知识消化掉然后再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经验,以现在的测量技术水平让人无法相信他们四个月以前还是对测量知识一片空白。而已经掌握测量技术的职工都积极地将自己所学知识尽数传授给其他职工,会在晚上手把手的教他们制图技术。现在黄冈处全面掌握测量内外业技术的已经有7、8个人。以2.0版电子航道图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开展了多次,门口的白板上还贴着职工关于电子航道图的学习心得,全处沉浸在电子航道图的学习大热潮中。王春华处长更是信心十足地说想让所有人在明年初都学会航道测量内外业技术。
在文化品牌建设引领下,黄冈处用“真心服务,真情航道”开启着长江航道行业形象的窗户,换来用户的满意,更换来用户对长江航道精神的认可。
融情管理催生强大的战斗力
每天早上,黄冈处趸船上都能看到全体职工拿着拖把做清洁的身影。他们说,这样做既是履行工作职责,更是在呵护职工之家,这艘趸船是所有人工作生活的共同场所,在情感上它就是温馨的家,谁都想看到自己的家永远干干净净。
除了早晨要做清洁外,每次出航回来也必须做清洁,这是黄冈处的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而党员干部更是带头严格执行。日积月累,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现在大家早已经把它当成了习惯,甚至不做心里就像缺少了点什么。职工对趸船的归属感日益浓厚,同事感情也不断加深,所有人都拧成了一股绳。
虽然是生产单位,但对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必不可少,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强化自身知识储备才能有所突破和创新。黄冈处每个月都会对所有职工进行业务、安全和政治三个方面的知识测试。测试工作由处长、副处长亲自抓,还专门建立了测试台账,汇总每个月职工的试卷和成绩。处长王春华说:“测试的目的不是要把职工按分数分个高低,而是为了督促大家不断学习提高,一次两次测试也许体现不出作用,当这种举措形成制度固定下来,并长期坚持下去,督学促学的效果就会非常明显。”
黄冈处职工还是一支团结奋进的队伍,这与党员干部和老前辈的模范带头作用密不可分。他们如兄弟一般相处,互相开玩笑,一起流血汗,奋斗在航道一线。听年轻人说,在洪水期清除草渣的工作中,领导干部挂帅上阵,带头向前冲,王春华处长和库险峰副处长因为淋了雨,感冒不下火线,一边打点滴,一边咬牙干,仍然坚守一线。平时,他们还经常会给大家炒炒小菜,烙烙饼,大家一起交心聊天。
“领导带头做,下面才有劲。”“氛围真的最能带动人。”提到工作,提到自己的领导,职工们都不停地点头,十分敬佩。没有这些模范作用,没有这样不怕吃苦的人们,就没有这种团结一心的氛围,也就不会有这样强大的战斗力。
“人累心不累。”职工李春林说这句话的时候一脸轻松,道出的却是黄冈处职工们最真实的心声。
在这里,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因为领导干部和大家一条心,因为所有人都是一起奋战的伙伴,因为大家有着共同的愿望——一切为了美好的航道未来!
结语
文化品牌建设让黄冈处在服务上、管理上都在朝着更好更优质的方向发展,在不知不觉中,长江航道核心价值体系的种子在黄冈处的每一寸空间里生发,在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过程中,长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符号,这就是积极乐观、敢闯敢当、热心学习、真诚服务……这些品格从每个人身上都能散发出来,文化之魂铸就精神家园,它是灯塔,守护着长江航道,它是火焰,温暖着职工心灵,它将长江航道的最美愿景根植在了航道一线的最前沿。